1、劳村小学数学导学案(六年级)单元第一单元主备人黎灿文完成时间2015.9.10课题内容圆的周长课型新授课时安排2学习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学习重点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习难点灵活地运用圆的周长公式。 学习过程一、问题预设1、实践引题。画圆(半径为2厘米),指出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和周长。同时指出d=2r2、揭示课题。二、导”学”引领1、预设:按课本问题中的插图(自行车与滑行车)和讨论题(如何量出车轮的周长?)。2、对学:取出准备好的一元硬币
2、,求它一周的长度,还有什么办法?(绳子绕一周,量绳子,化曲为直。)(引出在尺上滚动周长的方法。) 在滚时要注意什么?(滚动时很容易原地打转,测量时容易有误差,所以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让学生去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3、 先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a4=4a),再通过比较清楚明了地知道圆的的周长应比正方形的周长短一些的,是小于4a。4、 分组操作:用滚动(将圆片拿起,放在尺上滚)或用绳子绕一周,测绳子长度的方法,分别测出直径是3,4,5的圆的周长,填表计算,观察直径与圆周长的关系。5、 展示:( 指名四个小组汇报,由多组汇报都得到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让学生深刻体验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引出圆
3、周率)6、 每一个小组仔细观察分析,看能发现什么?圆的周长(厘米)圆的直径(厘米)周长与直径的商(保留两位小数)4、通过实验认识圆周率。各组汇报测量结果,汇报观察结果(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经实验得出:不管多大的圆,它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值是一个常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 =c/d 因此: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d或C=2r说明:实验结果不统一,是由于滚动时有磨擦力等因素干扰,无法很精确。5、介绍数学家祖冲之,认识圆周率。为了计算圆周率的更精确的值,数学家们花费了不知多少精力,终于得到了一个比一个更精确的近似值。三、巩固练习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是怎样得到这
4、些知识?练习检测1、复述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不管多大的圆,它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值是一个常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c/d 因此: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d或C=2r)2、 运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70cm,滚一圈有多远?3、课本P10-11的练一练第3、4、5题板书设计圆的同长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 C=d C=d d=2r C=2r C2=r课后反思本课的重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主要是圆周率的理解及其推导。 本节课学生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学习方法的养成,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首先,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探索出“用线绕”,“在直尺上滚”等直接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在接下来的引导中,我又较好地处理了圆的周长公式中,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关系。探索圆的周长为什么要考虑到圆的半径或直径?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法,小组同学有的测量,有的记录,有的计算。让学生在具体实验中,体会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从而导入圆周率的教学,知道圆周率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推导出c=d,c=2r。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突破难点的效果,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