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数学课堂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知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发挥。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人结合学生实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下面就课堂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在情感交流的过程中进行信息传递、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新知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
2、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一节好课的关键。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信任学生、热爱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进而使学生喜欢数学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使学生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热情洋溢、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还有就是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即使是不着边际、不切主题的教师也应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微笑、娓娓的诱导,对学生予以肯定。这有助于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开动脑筋,不迷信教材、教师,敢于发表个人见解,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和亲切感,使课堂充满
3、生机和活力。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时,由于是新接触的知识,又是初中阶段第一节课,学生在小学有所涉及,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此时有一种表现欲),相信和尊重他们,让他们充分地表现自己,让他们大胆地说,不拘形式的把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几何体统统画出来,不管画的怎样均给以恰当的评价,然后抽出其中的图形如“长方体”,引导他们观察这个几何体,思考面与面、边与边、角与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你怎样知道自己所画的就是一个长方体?让学生充分讨论,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小学所学的知识还很肤浅,以前是面,现在是体,感受知识海洋的无边,每个图形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我们不知道,需要更进一步的学习。给学
4、生以“挑战”,激发他们进一步认识图形的热情。再例如,要求学生用折纸的方法找到如何得到一个角的角平分线、三等分线,并问为什么这样折叠后得到的就是“角平分线、三等分线呢?”学生们对这个问题不是很明白,于是我把方法介绍给学生们,学生再动手操作,果然奏效。学生感觉到了老师知识的渊博和丰富,使他们尊重你,相信你,喜欢你,愿意跟随老师一道去探索数学世界中的奥秘。在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中,我和同学们一起切土豆、萝卜,在活动中学习知识,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大胆地探索,从而使他们一开始就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二、精心设
5、计每一节课,让每一节课都有新意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取得数学教学的成功,就必须选择好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合于学生的认知实际,更受学生的欢迎,保证学生在课堂内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受课堂,感受数学。1.精心别致的设计课堂的“导入”和“结束”。虽然“教无定法”,但一堂课好的“导入”,既能快速入题,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节约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这是广大数学教育同仁早已达成的共识。因此,一忌“婆婆妈妈”的不着边际的罗嗦,既浪费时间,又使学生乏味;二忌“直接了当”的“硬灌”,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能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三要
6、根据学生认知实际和年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时,首先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室的天平,给学生展示“等”与“不等”、等式的性质,让学生明白本章所学“等式”知识是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学好本章知识又能应用它解决生活和生产实际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这样既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自觉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一堂课好的“结尾”,既能达到总结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又能使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因此应力求:一要简明扼要,二要使学生思维得以延伸,三要不拘一格。例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教学,开始时设计了一个生产实际
7、中的应用题:“如何得到一块和这块碎玻璃一样的玻璃?”以设疑创设情景。结尾小结时我这样来设计:让学生按照本章所学方法,解决本堂课开始提出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不再是枯燥的几个三角形。这样使得结尾形式别具一格,既达到了小结所学知识的目的,又使学生思维方法得以延伸,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巧用教学媒体。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学好有关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
8、例如,在讲授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三个内角的拼凑,直观、生动的展示出三个内角的关系。在求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把透明胶片分发到每组,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胶片上,然后把他们的讨论结果投影出来,全班同学与老师一道进行评价,看哪个组写出的结果最简单、最准确。通过评价,各组再把存在的问题写在胶片上,再投影出来,再讨论解决。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从别人的问题中受到启迪。学生在“媒体”的运用中乐学、会学,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3.精选例题,精讲精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一种有效手段是“精讲”,而“精讲”的一个重要环
9、节就是例题的精讲。要达到此目的,精选例题是关键。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选择恰当的例题,使得教学“高效低耗”,同时又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例如,如图,经过平移,ABC的顶点A移到了点D,请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分析:因为A与D是对应点,而平移的对应点的连线段平行且相等,所以平移方向射线AD,平移距离线段AD的长。作法(一)1.分别过点B、C沿AD方向作线段BE、CF,使它们与AD平行且相等。2.顺次连结D、E、F。则DEF即为所求。作法(二)1.过点D分别作DE、DF分别平行于AB、AC,且使DE=AB,DF=AC。2.连接EF。则DEF即为所求。作法(三)1.过点B作线段BE平行AD且等于AD。2.连接DE。3.分别以D、E为圆心,以AC、BC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F。4.连接DF、EF。则DEF即为所求。通过此例,既达到了训练利用平移的性质作图的目的,又能通过多种解法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自主探索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又分层次照顾了全体学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教师应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能单独思考解决的问题小组不去讨论,小组能够讨论得到的结论教师不要讲解,这样能促使学生的主动发展,保证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