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启东市陈尚义小学语文备课专用纸教学内容:15、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时1总序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新词的意思。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归纳段落大意。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教学难点:扫除阅读障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先学提纲:见预习作业本15课第一课时学情分析: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思考与调整一、 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许多名山风景秀丽。你能说说你曾游览过的名山秀景吗?游览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 2.看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能从他身上受到
2、什么启发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有方向1学会6个生字,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新词的意思。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归纳段落大意。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1. 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扫帚 瘦削 宿鸟 精瘦 褪色 黝黑 自在悠闲 充满自信 豁达开朗飘飘悠悠 层层叠叠 顶天立地(1)指名读,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读。(2)齐读。(3)再读读这几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组:各含一个多音字 第二组:老人的外貌特点第三组:老人的性格特点第四组:天游峰的特点(4)再次齐读。(5)你能用上其中的一两个词说说天游峰的扫路人给你的初
3、步印象吗?(6)文章有6个生字,在预习的过程中感觉哪个字较难写,想提醒大家的?(相机范写“褪”字)2检查课文朗读(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2)你认为自己哪个段落读得比较好的,可以读给大家听听。一个同学读好后,如果其他同学认为自己能读得更好,也可以挑战。(3)指名读。(4)指名评价。(5)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点明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四、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2)写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峰的喜悦心情。二(3)写“我”下山沿着小溪散步时,遇到了以为天游
4、峰的扫路老人。三(412)写“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分段朗读课文 五、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1.读课文第一段,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2.我的心情到底是怎样的,能想到哪些四字词语?六、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1.抄写好生字词。板书设计:天游峰的扫路人险高教后反思:启东市陈尚义小学语文备课专用纸教学内容:15、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时2总序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训练,理解文中一些重点句的思想感情。 3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的扫
5、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教学难点:品味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先学提纲:见预习作业本15课第二课时学情分析: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思考与调整一、 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来到了武夷山第一险峰-天游峰。能说说天游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作者此行不仅让他领略到了武夷第一险峰的奇景,更让他从一位普通的老人身上接受了一次难忘的心灵洗礼。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听“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我循声迎了上去(出示插图)谁来说说他的样子。(先自己看图介绍)二、出示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训练,理解文
6、中一些重点句的思想感情。 3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品读感悟:找准主题,定下基调。1、现在请大家打开书,看看作者是怎么为我们描述这位老人的。交流:(1)介绍这位老人(有两处)(2)每说到一处,分别出示(这段话)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他给你初步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理解:精瘦 炯炯有神)(有精神、身体好、简朴)真可以用什么词来表达一下(如:精神焕发、老当益壮等)2 、你能把老人的干练,慈善融入到朗读中去吗?3、这位老人就是游览区的扫路人,他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台阶。老人非常热情,他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茶。茶很热,很香,仿佛
7、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理解“心灵沟通”吗?品读感悟,多边交流。1.现在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走进老人的心里。要求:请你们自己默读(412)小节,读读对话部分,从老人的语言中,你对老人有了怎样的认识?2.交流:我与老人主要交流了哪几个问题?(1)谁来把第一次对话给我们读读。(2)你觉得扫路的工作累吗?为什么呢(引到课文第7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A:出示“我抬头望了望在半途而返”理解(数字上 游客表现:理解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齐读B:当引到(1、2)自然段时,出示第二段内容,我为能登上这第一险峰而得意,而这位老人呢?出示(可是这位老人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这时我内心是什
8、么样的感觉(敬意由然而升)能把你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吗?这后面一个省略号,此时作者又会怎么想?谈到这儿扫路人的工作累不累?(太累了)可这位老人为什么说不累?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会读这段话吗?(通过朗读,要把老人不累的这种感觉流淌出来。)一个老人每天清扫一千八百多级的台阶,怎么不累,但是在老人看来却是那样的轻松,自在悠闲。那是因为他是把艰苦的工作当成是一种享受。怎不让人钦佩。诵读积累,学以致用。1.下面我们继续来和这位老人聊聊,谁来读读这段话(文中第2处对话)A:请大家自己读读老人的话,你对老人又有怎样的认识?从哪儿感受到的?(如:可实在)B:(最后一句反问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能帮我们读
9、读吗?谁再来读读,齐读什么意思?C:为什么不舍得走呢?引读:因为:“喝的是雪花泉的水而且还有花鸟做伴”仅仅舍不得这些吗?还舍不得什么?但是作为老人的儿女,以及旅游区的领导是否同意老人继续工作呢?如果你是老人,会怎么对他们说。小组演一演。老人的语气仍旧是那样悠然,那样平和,没有豪言壮语,一如山中的雪花泉自如地流淌,那澄澈甘甜献给人类,谁能真正理解老人,把他的话读好?(深情朗读)2.我被深深感动了,紧紧(引读最后一小节)有什么问题要问?(真的能活到100岁?)体会老人的自信。3茶很香,心很热,老人如大山般的自信豁达与开朗,使我们的心意真正相通了,让我们再次读好我与老人的对话4我在夜深林静的之时尽兴
10、而归,老人爽朗,自信,豁达的笑声一直陪伴着我,出示: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处。笑声怎么陪伴我回到驻地呢?这笑声到了驻地就没有了吗?你能把你理解的把句子改一下吗?改一改,改得比作者更高明吗?(注意还可以将句号改为省略号)小结:这也许是“我”在游武夷山时一个意外而珍贵的收获,我从内心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我想这笑声也将永远藏在所有人的心中。三、立足教材,适度拓展。1今天我们随着作者走进了一位普通扫路人的心灵,看到的是一位普通人对待人生的态度,清苦的生活没有让他有过丝毫的抱怨,有的只是对生活的热爱,他豁达自信的享受着生活,至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请你就在插图下面用一句精练的话写下你
11、最深的感受。2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始终能够充满着自信,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心态,那就不会有爬不过的山坡,闯不过的险滩,就会实现你们幸福完美的人生。四、检测完善: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15、天游峰的扫路人 高 乐观开朗 不累 热爱生活 不舍退 险 豁达自信 能活教后反思:启东市陈尚义小学语文备课专用纸教学内容:16最大的麦穗课时1总序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理清课文脉络, 把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络。先学提纲:见预习作业本16课第一课时学情分析:教具准
12、备:小黑板,有关苏格拉底的资料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思考与调整一、 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咱们将穿越时空的隧道,做一次愉快的精神旅游,一同去一座精神殿堂,与 2500 年前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进行对话,去聆听他的声音,去感受他的智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最大的麦穗。 ( 板书课题 )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有方向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理清课文脉络, 把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三、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一)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 这篇课文只有 1 个生字。经过认真练习,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 面
13、向全体学生。还学生自主练习读书的时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练习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 2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 3 检查读书效果。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重点指导读苏格拉底的三次讲话。 ( 寓检查于指导之中,指导与检查相结合,重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 4 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2 鼓励同学们自由提问。 3 根据学生的问题,相机引导。有的可以当时 “ 释疑 ” ,有的可以暂时 “ 存疑 ” ,有的还可以让学生继续 “ 生疑 ” 。 ( 疑问是思维的开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
14、 ) 四、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讲了什么?组成四人小组边读边议。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第一段(1):写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 麦穗。第二段(26):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育。第三段(7):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五、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1提示任务: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2指名读;加上提示语,读,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3我们读书就要根据他的提示语,读出感受。4要重点突出读“只许进不许退”短句。这个短句表达苏格拉底的意思是没有回头重选的
15、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5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6. 回顾全文:指名学生回顾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结:苏格拉底提出要求后于是他们纷纷走进了麦地,去摘到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摘到了最大的麦穗了吗?结果怎样?我们到下节课再来学习六、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1朗读课文 2照样子写词语。沉甸甸 挑挑拣拣 声如洪钟 东张西望 3积累有关机会的名言或俗语。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启东市陈尚义小学语文备课专用纸教学内容:16最大的麦穗课时2总序教学目标:1从中心入手,抓住苏格拉底说的三句话,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2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
16、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教学重点:在感悟中朗读,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教学难点: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先学提纲:见预习作业本16课第二课时学情分析: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思考与调整一、 复习导入:1读题。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第一段。请大家再读苏格拉底的话。(多媒体出示图片。师引读,面对满地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3要表达苏格拉底不给学生们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该如何用朗读来表达,生再读。过渡:这节
17、课,我们进一步探讨弟子们为何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苏格拉底教育弟子的话到底有何目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二、出示目标:1从中心入手,抓住苏格拉底说的三句话,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2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三、品读感悟:(一)读讲第二段1提示任务:自由读课文26节,用“”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表现的句子,用“”画出苏格拉底教育学生的话。2. 自主阅读:用“”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表现的句子,用“”画出苏格拉底教育学生的话。3展示交流:同学们读得
18、很投入,把你画到的句子来交流一下。4四人组合作学习,读中感悟。师述:其实读书有声是个展示,合作讨论也是一种学习形式。课文最大的麦穗如果是一个精神家园,那么,只要你走进这个家园,动脑去思考,用心去讨论,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不信你就试试。要求:自由读划出的这些话,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你体会到的。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达。最后小组长交流。5全班交流学习情况。(1)小组长交流弟子们表现的句子。出示:“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抓住“两手空空”、“如梦初醒”体会。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围绕下面问题展开)“如梦初醒”是什么意思?弟子们醒悟了些
19、什么?明白了些什么?【弟子们摘麦穗时很认真。(抓“埋头”“低着头”“用心挑挑拣拣体会)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眼光不够开阔,这样是找不到最大麦穗的。(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埋头”、“低着头”)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出示几株麦穗图,(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摘了几穗随手扔掉了”)】读句子“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为什么这样?(引读,他们总认为他们总以为)正因为这样,谁能用“虽然但”说说你对这些弟子们摘麦穗的有什么看法?(如何评价他们)他们的心情如何?(懊悔)读中表达。过渡:面对弟子们表现,苏格拉底有什么想法。请大家
20、自由读他说的话,就能体会出。(2)小组长交流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读第5节苏格拉底说的话,你要表达出苏格拉底的什么意思?(对弟子们的表现惋惜,方法的不对而不满意)“到头了”突出读。(启发,你这声音老师听上去不够苍老,“洪钟”的意思是声音浑厚、凝重、洪亮,练了再读)苏格拉底又说了一段话,谁来读一下?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你还体会到什么?(对弟子们的教育是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出示图在小组里读的基础上,交流体会。(各自感受一下,哪些词突出读了,在最能表达句子的意思的词语下面加上,再练读一下)谁意味深长地读一下?集体再来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读到这,大家知道苏格拉底用摘一棵最的麦穗让我们
21、明白了一个道理,从中我们知道,苏格拉底是一个(循循善诱)的人。读到这,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用上“虽然但”、“即使也”说几句话。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二)读讲第三段1引读: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出示并集体读“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提示任务:抓重点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使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事,并谈谈体会。自主阅读;同桌间可以相互交流。2展示交流学习情况。(有多人联系实际来谈)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事例,师随机板书(追求)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
22、),并出示名人名言。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谁能把感悟到的用朗读表达。板书(要抓住机遇) “最大的”、“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突出读。学到这,你希望一生中找到最大的麦穗吗?为了找到这最大的麦穗,你会怎么做?3朗读句子,小结。 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名人名言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其实,我们的古人也说过这样的话,让我们共同回忆三年级学过的,明日歌。(三)总结课文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
23、获?写一句凡人名言在书上,然后交流。一晃,一课将结束,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的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往返,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聪慧,变得有个性,变得更有创造性!四、检测完善:1.现在老师有个建议,把你读了课文后的感想记录下来,送给那些需要提醒的人或自己。出示:我的感言: 。2.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 最大的麦穗 眼前的一穗远大理想 抓住机遇 教后反思:启东市陈尚义小学语文备课专用纸教学内容:17山谷中的谜底课时1总序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记写雪松“本领”的句子。2.学习4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的意思。3.读懂课文,知道山谷中的谜的形成;了
24、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感受雪松的坚强。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理清脉络。教学难点:理清脉络先学提纲:见预习作业本17课第二课时学情分析: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思考与调整一、 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同学们看我写一个字。(板书:谜)认识吗?一起读读!2.、猜过谜吗?现在我就出个谜给你们猜猜。(出示投影)“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手指)3.恩,反应很快呀!知道吗,一个谜语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刚才我说的部分叫谜面,你们猜的部分叫谜底。4.这节课咱们要用一节课的时间来猜一个谜、解一个谜,这是一个“山谷中的谜”(板书:山谷中的),你们有信心揭开这个
25、谜的谜底吗?(板书“底”)齐读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学有方向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记写雪松“本领”的句子。2.学习4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的意思。3.读懂课文,知道山谷中的谜的形成;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感受雪松的坚强。三、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1.请你们打开课本,认真地把第17课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开始读吧!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3.读后交流:准备好接受大家的检查了吗,那就有信心地坐端正,让我们一起进入字词乐园。(1)学习生字出示生字词,自由朗读。指名领读,相机正音:魁 贞 帐篷 丫 柘 摧齐读所有词语。
26、仔细看一下这些词语中哪几个是树木的名称。松柏是历代文人墨客所赞美的对象,大家都很熟悉,关于“女贞”“柘”老师给大家补充一点资料。(出示图片介绍“女贞”“柘”)女贞:常绿乔木,木犀科。叶及树皮入药,能治烫伤。对二氧化硫抗性强,可在大气污染严重地区栽植。柘: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繁殖容易,是风景区绿化荒滩保持水土的先锋树种。茎皮是很好的造纸原料;叶子可用于养蚕,我国古时常桑拓并称。(2)扫除了生字障碍,我们来读读课文。分自然段检查朗读,师生评议。(第三自然段分2人读,共7人)4.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知道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这条山谷其实很普通,但当你身处在这个山谷中时,你却会发现里面有个谜
27、,自己仔细读一读课文1、2自然段,看你是否能发现这个谜,找到用横线把它划出来。5.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6.质疑:从他的朗读中,你发现了这条山谷的特别之处了吗?(指名回答,红显重点字词)教师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山谷及东西坡各自不同的景象。7.小结:这个唯一能引人注意的现象也就是第2自然段中所说的“奇异的景观”,也就是课题中的哪个字?(“谜”板书加点)8.过渡:同学们,你们看,原来“只有”两个字包含了这么多的奥妙啊!让我们一起好好地把这句话再来读一读!9.小结:一条普通的山谷中却藏着这样一个谜,这大大地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同
28、时,也更想迫切地知道:为什么山谷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却只有雪松?让我们带着这样强烈的好奇心一起来读四、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如果用猜字谜来打比方的话,文章的哪一部分是谜面,哪一部分是谜语底?默读课文画出两个部分的起止。(第1、2自然段为第一段,谜面;第36自然段为第二段,谜底)(2)说说各段的段落大意。(第一段:魁北克的一个山谷里有一个奇异景观,西坡长满多种树,东坡只有雪松。第二段:两位旅行者揭开谜底并且从中得到启示)(3)各自默读课文思考,并在课文中画出:a写山谷中的“谜”的句子。b两位旅行者得到的启示。五、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1指名读第一段,要求用简笔画表示
29、“南北走向的山谷”及“东坡,西坡”。2这条山谷有一个什么“谜”?(西坡:长满东坡:只有雪松)从“许多人不知所以然”再次理解“谜语的意思。3指名朗读第一段,要求做到正确、流利。4. 拓展延伸 一条普通的山谷中却藏着这样一个谜,这大大地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同时,也更想迫切地知道:为什么山谷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却只有雪松?让我们带着这样强烈的好奇心一起来读一读课题:山谷中的谜底(齐读课题)六、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1抄写词语2.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大雪 ( )的积雪( )的枝丫 ( )的身姿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启东市陈尚义小学语文备课专用纸教学内容:17山谷中的谜底 课时2
30、总序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 敢于斗争,也要学退让的道理。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雪松在大学重压之下生存的原因。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初步领悟“弯曲”的人生哲学。先学提纲:见预习作业本17课第二课时学情分析: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思考与调整一、 复习导入:魁北克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中有一个什么“谜”?学生回答后,师演示简笔画:谜西坡长满松、柏、柘等杂树东坡只有雪松二、出示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
31、领会既要 敢于斗争,也要学退让的道理。三、品读感悟:(一)精读第三自然段这个谜后来怎么揭开的?谜底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今天我们就要进行研究。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提示任务: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呢?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展示交流:反馈概括:A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外部原因)B松的特性决定。(内部原因)2研读“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始终完好无损。”A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依然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读一读,说说你在读的时候都注意了哪些词语?(弹性、弯曲、反弹、依旧保持)为了便于理解,师用塑料尺来演示这一动态过程。以此理解“弯曲”“
32、反弹”。追问:如果用木头尺子,能否达到这个效果,为什么?从而理解“弹性”和“依旧保持”(弹性:这是雪松的特性,与柏、柘、女贞的区别所在。弯曲:这是暂时的,是种退让。反弹:能反弹是在雪松具有弹性的基础上进行。依旧保持:雪松的弯曲,最终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身姿。)指导朗读。B “就这样,反复地积,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读一读,找出这句话中四个关键动词(积、压、落、弹)通过反复朗读,感悟理解:(反复地落:雪大,狂;反复地弯:雪松承受的压力大,且作出了适当的让步;反复地落,退让成功;反复地弹:雪松不屈不挠。不论始终雪松是个胜利者。)指导朗读。3至此,这个谜底全揭开了。但有人这样评价雪松:面对大风雪,雪松只是
33、一个劲曲弯曲,这是在向风雪低头,它们是一群弱者。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 请大家再次读读第三自然段,等会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证明雪松不是弱者。(雪松不是弱者,它的弯曲只是暂时的,是它对付风雪一种手段,它这样做是为了最终的反弹。雪松不但不是弱者,它是一位有计谋的人。如果他像其它杂树那样不弯曲,它的树枝早就被雪压断的,也不会至今还生活在魁北克的山坡,那么那儿也不会有如此奇异的景观。)4齐读,把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二)学习4-6自然段1“我敢肯定,才被大雪摧毁了。”2自由读,谈谈看法。3出示“对于外界的压力,以求反弹的机会。”4“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你可以通过一个
34、成语,一句名言俗语,或者一个故事不解释这两句话吗?讨论交流齐读口头完成练习(至少选一个)蔺相如的躲避不是_,而是_。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_,而是_。平日里同学们的谦让不是_,而是_。(三)总结人的生活总是如此,在我们几十年的生命历程中,常常受到大的、小的,内部、外部的种种压力。对于这些压力,要尽可能去承受,的确受不了的时候,学会弯曲一下,像雪松一样退让一下,这样就不会被压垮,就为自己创造了生存的环境,以利于今后更好地发展。 四、检测完善: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 山谷中的谜底 谜 谜底 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 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教后反思:启东市陈尚义小学语文备课专用纸教
35、学内容:练习5课时1总序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清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诵读与积累成语,丰富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清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难点:诵读与积累成语,丰富文化知识。先学提纲:预习作业练习5第一课时学情分析: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思考与调整第一板块:语文与生活一、关注语境,情境导入。同学们想象自己走在街头,看到各种各样的招牌。 1.学生说说挂有这些招牌的商店各自的经营范围和特点。(教师可适当加以引导、补充
36、)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看过的招牌中,你认为哪些是最有创意,最让人过目难忘,最能吸引顾客? 3.学生回答。 二、关注生成,学练结合。1.学生读题,明白皇甫东开的是超市。说说超市是什么性质的商业机构。 2.学生试着起店名。(相互讨论) 3.学生分组说出自己志的店名。(师生评议,要有意思、新颖)4.指名学生说,并说出创意的来源。 5.师生小结。 三、关注方法,掌握规律。1.学生读题。(明确是给货物分类) 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货物可以分成几类,各类别的名称是什么。 四、关注生活,拓展延伸。1.学生分类,并填入题中。 2.小结。 第二板块:读读背背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接触的成语都和做
37、人有关,赶快去读一读吧。二、解读内容,多边交流。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三、把握特点,熟读成诵。1.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2.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这些成语有的是关于时间的,有的是关于人的情感的,还有的是关于做人的道理的) 3.学生练习背诵。 四、拓展延伸,积累内化。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4.试着给这些成语造句。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启东市陈尚义小学语文备课专用纸教学内容:练习5课时2总序教学目标: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辩论。教学重点:口语交际教学难点:练习口语交际,
38、学习辩论。先学提纲:预习作业练习5第二课时学情分析: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思考与调整第三板块:写好钢笔字 一、感知内容,观察悟法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的出自哪儿。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一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评价(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加以纠正并强化训练。 二、突破难点,点拨示范1.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成一样大小。 2.教师重点指导“弯曲、反弹、步”等字词的写法和整体布局。三、描红临帖,写中悟法1.学生练习描红。 2.及时小结描红情
39、况。 3.学生仿写。第四板块:口语交际一、情境体验,进入话题1.在电视节目或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些辩论的场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辩论,开个“小小辩论会”。(板书: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二、延伸话题,综合运用1.学生明确怎样辩论。(辩论就是双方各自阐明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见解,并指出对方见解中的欠缺,以便得出正确的认识) 2.学生选择辩题和正方、反方。 三、围绕话题,互动交流1.学生分组互相辩论。 2.讨论:辩论双方的观点各是什么?有什么欠缺?正确的结论应该是什么? 3.学生上台演练,其他同学评价辩论的情况。 4.师生共同评议。 四、研究话题,明确方法1.教师让学生课后自己设计辩题。 2.鼓励学生经常参加辩论。 板书设计:教后反思:19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