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1、通过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策略性知识的分析水平)2、通过独立探索、同桌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26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概念性知识的理解)3、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2、 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程序性知识的应用)【任务分析】:1、 起点能力分析:学生已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2、 目标中的学习结果类型:程序性知识的应用和策略性知识的分析3、 支持性条件:学生能看懂用图表示题意。教学重点: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教学难点通过已
2、知条件,找出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解决问题。学会区分“包含”和“平均分”的两类除法应用题,并会运用除法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复习与本课有关的原有知识,关联对比。)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一)解决“均分”问题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15只蚕宝宝?只?只?只问题:你知道了什么?要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问每个纸盒放几只。学生画示意图,展示。怎么解决?引领学生分析问题。问题:为什么要用除法?引导学生说“因为是平均分,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几,所以用除法计算。问题:解答正确吗?验证。教师示范说思路,同桌之间互相说,指名说,全班齐说。
3、(二)解决“包含”问题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问题:你知道了什么?每5只蚕宝宝放一个纸盒,问15只蚕宝宝要用几个纸盒。学生画示意图,展示。问题:怎么解决?引领学生会说:这道题相当于求15里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教师示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学生列式。问题:解答正确吗?验证。(三)体会内在联系,理解数量关系1、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2、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问题:比较上面两道题,你能发现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学生观察、思考。教师总结:相同点:都用除法计算。不同点:第一题是平均分问题,第二题是包含问题。联系:不管是平均
4、分问题还是包含问题都用除法解决。四、教师小结:我么生活中有很多实际问题都要用除法来解决,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观察,做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教学反思:此知识点是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的体会是:1、我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
5、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做到了能够及时给予指导、启发,对每个知识点的处理,能做到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因地制宜的去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灵活的运用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轻松、有序、和谐。进而促进学生乐学、善学。3、需要改进的问题:(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活体验的限制,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好。(2)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及语言表达能力。点评: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能把充分的学习空间交还给学生,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加生活阅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