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寒假作业三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三 诗歌鉴赏练习一 命题人:陶卫星 金颖慧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悲陈陶 杜 甫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注:陈陶:地名,在长安西北。公元756年唐军跟安史叛军在此交战,几乎全军覆没。都市:指唐都城长安。本诗以一“悲”字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4分) “野旷天清无战声”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杜诗有“诗史”之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以史入诗”的?(3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马 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
2、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1)孤云、归鸟两个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思?由此联想到陶渊明饮酒诗中写日暮鸟归的哪两个句子?(2分) (2)第五、六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入”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 (3)这首诗景情分写,作者是如何层层递进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请作简要说明。(4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游终南山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1) 本诗前四句写出了终南山的哪些特点?(3分) (2) 请赏析“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3、”两句中“驱”、“拂”二字的妙处。(4分)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碧空,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注】酲:酒醒后的困惫状态。(1)诗题为“山行即事”,请结合诗歌内容对“事”作简要说明。(3分) (2)“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一联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4分) (3)诗歌首联的“议阴晴”涵盖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3分)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三 诗歌鉴赏练习一答案1(4分)首联:对战事惨败的悲痛;颔联:对阵亡义军的悲悼;颈联:对群胡骄横的悲
4、愤;尾联:对官军到来的悲切呼唤。评分建议:每点1分。(3分)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想像)(1分)。描写原野空旷、天空清虚、天地肃穆的凄凉景象(1分),渲染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战事的惨烈,表达诗人心中哀痛之情(1分)。(3分)这首诗叙写了战争的时间、地点和结果(1分),以及阵亡将士的籍贯、身份(1分),描写了得胜者的骄狂、百姓的悲伤和期盼(1分),具体真实地再现了陈陶之战的历史。2.(1)思归(思乡)之情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评分建议】2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1分,书写有错不得分。 (2)夕阳沉到近处的树梢之下,远处野火似的余晖映红秋山。由近到远,层次分明。 “入”字既写出夕照逐渐暗淡,又表明
5、诗人伫望之久和思念之深。 【评分建议】4分。写景特点2分;表达效果2分。 (3)先“怅望”云去鸟飞之景,触动乡愁旅恨;再“怅望”夕阳余晖之景,加重乡愁,进而触发内心深处年华老去的感伤。 【评分建议】4分。每层2分3.(1)(3分)气势宏大(1分),高耸(1分),幽深(1分)。(2)(4分)“驱”“拂”二字运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1分),“驱”字传神地写出了风吹松柏之态(1分);“拂”字化无形为有形(1分),形象地写出了松涛过后,万壑清明之景(1分)。(3)(3分)对终南山美景的喜爱(1分),对正直、坦荡品格的赞美(1分),对追名逐利行为的厌弃(1分)。4(1)(3分)浮云飘浮、荷雨湿衣、蘋风吹袖、鹊声喧日、鸥鸟狎波。(答出两点得1分,答出四点得2分,答出五点得3分)(2)(4分)雨过天晴,喜鹊高兴地喧叫日出;(1分)波平如镜,鸥鸟尽情地在水中玩乐;(1分)蕴含了诗人山行途中的喜悦之情。(1分)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1分)(3)(3分)颔联承“阴”而来,有荷的季节衣服被雨洒湿,从水面浮萍间飘来的风吹动衣袖感觉清凉。颈联承“晴”而来,雨过天晴,喜鹊高兴地喧叫;波平如镜,鸥鸟尽情在水中玩乐。尾联写乍雨还晴,“山色”经过雨洗、又加阳光照耀明净秀丽,不言语就能使人神清气爽、困意全消。(每点1分)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