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第15-17页的信息窗(四)和自主练习的第1-3题。教学目标:1理解近似数的意义;2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3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默读课本第15页四幅有关“世界之最”的资料。在这四幅图每个数据的前面都有一个相同的字,圈出来是哪个字?是什么意思? 默读课本第15页四幅有关“世界之最”的资料。找出每个数据的前面一个相同的字,圈出来,想想是什么意思。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准备。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1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2、“约”字 它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对比下面这两句话,理解“约”的意思我校有学生1300名。而我们学校有学生约1300名。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近似数吗?小结: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准确的表示出来,或无法准确的表示出来,我们就用一个“差不多”的数来表示,这个数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是谁的“近似数”。2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师:近似数就是和准确数差不多的数,怎样才算“差不多”?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11030大约是多少万?在数学中,我们用“=”表示准确数,近似数则是用来表示。 1103010000=1万为什么前面是,而后面则是=呢?110301万,12030呢?说
3、说你的看法?12031?14800?再换个试试!17234?为什么18234的近似数不是1万而是2万呢?你怎么知道它更接近于2万?主要看哪一位?师:5,小于5的,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在数学上,我们叫做“四舍”。而等于或大于5的,向它的前一位进1后,再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这种方法我们叫做“五入”。这两种方法合起来,就是求一个数近似数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学生举例说明。44万、230万块、30万千米等这些数都不是准确数,而是和准确数差不多的近似数。学生比较发现:我校有学生1300名。表示我校就有学生1300名,不多一个,也不少一个!而我们学校有学生约1300名
4、。这里的1300名就是我校实际学生人数的近似数,可以比1300多一点,也可以比1300少一点。学生举例:1.我写作业用了20分钟;我写作业大约用了20分钟;2.一辆小汽车的价钱是13万元;一辆小汽车的价钱约是13万元;3.一支铅笔长14厘米;一支铅笔长约14厘米。想:因为11030更接近于1万,所以我们就把千位和它右面的数舍去,全部改写成0,变成了10000,在书写的时候,写作:110301万。分析发现:10000是11030的近似数,所以用,而1万和10000的大小是一样,所以用=。发现:这些数的大小都不一样,但它们的近似数都是1万。学生试着写。并说出怎么知道它更接近于2万的。 学生的发现是
5、否准确。学生的比较是否有道理。学生的举例是否合理。初步体会主要看千位。再次体会主要看千位。体会“四舍五入”法的含义。三、拓宽应用。1.16页的电脑题:你能像黑板上这样,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34108和95820的近似数吗?2. 17页“自主练习”的第1题,再像黑板上这样,做在练习本上。自主练习的第2题。3. 自主练习第3题: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做,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6名同学到前面来做。在做的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小窍门说说大家听听!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你们是怎么做的? 通过画分级线,可以很清楚的进行取舍。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小组交流。 即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