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李宏刚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2、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意思,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语言的巧妙。
教法与学法:
师:导学法、讲解法。
生:自读自悟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1、认读生字。
2、谈谈自己对文言文的了解。
二、明标激趣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用语言,但说好话并不容易,今天我们就学一个和说话有关的故事。
2、揭示课题:
(1)、师板书课题:“杨
2、氏之子”(齐读)
师:这是写谁的故事?
生:姓杨家的孩子。
师:“之”就是“的”的意思。
(2)、你能用这样的方式介绍自己吗?
生1:我是黄氏之子。 生2:我是刘氏之女。
3、明标解标。
三、自学自悟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得流利。
师:在读的过程中,要读准字音,特别是这几个字。(多媒体出示课文生字:梁 惠 旨 乃 曰 禽)
2、指名读课文。
3、师强调:“孔君平”不能读成“孔君/平”,因为孔君平是一个人的名字,不能分开读。
4、师:老师也
3、想来读一读(老师范读)。
师:谁能来读一读课文。
指名学生读,生评价。
师:“孔/以示儿/曰”要读好节奏。
全班齐读。师评价,生再齐读。
四、交流互动
1、运用学古诗的方法,对照注释,自己翻译课文。(学生自学)
自学之后同桌互相交流。
2、你读懂了哪几句话的意思?
生:“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是说梁国姓杨人家的孩子九岁了,很聪明。
师:板书“聪慧”,这个词和课文上的一样吗?这是通假字和书上的“聪惠”意思一样。
师:想象一下,“乃呼儿出”
4、是谁叫孩子出去?可以用我们现在的话说。
生1:仆人。
生2:母亲。
师:如果是母亲,母亲会说些什么呢?
生:(相象说)……
师:如果母亲也不在的情况下,仆人会什么说呢?
生:(想像说)少爷,你快去接待一下客人。……
师:你还知道哪一句话的意思?
生:为设果,果有杨梅。……
师:是谁为谁设果?
生: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师相机板书:氏之子,孔君平)
师:如果你是小男孩,你会怎样招待客人?
生:先生,请您吃果……
师:果盘中有什么果?
生:杨梅。(师板书:杨梅
5、
师:果盘里先有杨梅,还有什么果?
生1:香蕉。生2:葡萄。 ……
师:果真丰富,当这么多的水果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最想做些什么?生:想把这些果吃掉。
师:谁还能理解别的句子。生: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师:为什么孔君平要这么说?
生:因为他想开个玩笑。师:他拿小孩子姓杨来开玩笑。
师:谁能理解最后一句。
生:孩子马上答说:“没有听说孔雀是你家的鸟”。
师:这里的“禽”不能与“家”连起来读。生:(齐读后两句话) 生:(齐读整首诗)
师:谁能连起来把这首诗连起来说一说? 生:(把课文翻译)
6、 五、引领达标
1、你觉得姓杨的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1:这是很聪明的孩子。师:从中里看得出?生1:从对话看得出?
生2:很懂事,有礼貌。
生3:不容易被别人耍的孩子。
生4:孩子聪明,善于倾听,抓住别人说话的要害。
师:孩子聪明,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齐读孩子的话“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
师:这孩子说的话很巧妙,妙在哪里呢?
生1:运用孔君平的“孔”来反驳
生2:从没听好所孔雀上你家的鸟,难道杨梅就是我家的果
吗?这样一说,孔君平就没有话说了
(师相机板书:逗、驳)
六、巩固测评
1、师:能不能背下来呢?
生:自由背。
生:指名背
2、生齐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