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兴九年制学校语文导学案年级九年级使用时间2015-11-17探究案学法指导课题23、隆中对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一、朗读课文,弄清文意。(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2)听师范朗读,划出节奏。(3)小组派代表朗读。二、合作学习,疏通文意。(小组派代表)1、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躬 陇亩 好 每 时 莫之许 友善 信然2、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屯 器 谓曰 与俱来 就见 屈致 枉驾 顾3、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由是 遂 诣 凡 乃见 因 屏 汉室 倾颓 窃命 孤 度4、请学生翻译第4段到完,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已来 不可胜
2、数 众寡 非临,抑亦 谋 挟令 诸侯 争锋 国险而民附 援 囹 利 尽 此用武之国 殆 资 险塞天府之土 身 因 暗弱殷 存恤 胃 信义著 总揽 岩阻 戎 夷越 修政理 箪食壶浆 诚如是 三、理清文章结构。(文章共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思考: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第二课时合作探究1、找出课文中所有的人物,如此众多的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身份、地位是怎样?请同学们分组探讨这个问题,记得提供原文根据。明确: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结合上下文语境,识记这些词汇。编制人乔丽审核人刘利云学习目标1.能够结
3、合语境准确地说出课文中文言词语的一次多义,辨析、说出词类活用现象。2.能够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通过讨论,用自己的话概括归纳要旨及战略方针。4.交流总结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人物的写法。重点难点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2.探究本文在谋篇布局和人物塑造方面的特色。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预习案学法指导【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陈寿(233297),字 ,晋朝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 家。曾在蜀任观阁令史,蜀亡后,入晋任著作郎,平阳侯相,累官至治书侍御史。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著 ,共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4、。此书与 、 、 合称四史。2、背景东汉末年,汉室倾颓,局势混乱,各地群雄割据,人才择主而事。对,回答,应对。 古代臣民回答统治者所问的政治、军事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刘备在公元207年(汉献帝建安十二年)10月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就刘备提出的问题所陈的对策。【自主学习】3、文言积累:给下面句中划横线的字注音。好为梁父吟( ) 时人莫之许也( ) 因屏人( )此人可就见( )不可屈致( ) 凡三往( ) 天下( ) 遂用猖獗( ) 然志犹未已( )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利尽南海 ( )总揽英雄( ) 保其岩阻(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 遂诣亮( )
5、 度德量力( )存恤(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帝室之胄( ) 箪食壶浆( )请将作者资料作为文学常识积累下来。借助注释、工具书完成这部分练习。探究案拓展练习管仲、乐毅: 崔州平、徐庶元直: 先主(刘备): 董卓: 曹操: 袁绍: 孙权: 刘表: 刘璋: 张鲁: 关羽、张飞: 2、人物的身份、地位现在都清楚了,对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刘备来说,哪些人特别重要?明确: 3、学生交流所找的地名,根据课文,分析当时情形。(分组讨论)明确 (1)博陵、颖川: 新野: 为什么刘备会屯兵这里?他怎么会见到诸葛亮?用文中话回答 (这个问题有助于理解课文第二、三段)江东: 荆州: 益州: 4、诸葛亮为刘备提
6、出了什么策略?(要有原文根据)曹操: 孙权: 刘表: 刘璋: 张鲁: 5、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明确: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 6、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明确: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 。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 ”。又论述了占据益州的必要性,“ ”。最后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 ”。赏析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生细细体味,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从各个方面描写刻画 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从正面写他的 ;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则从侧面来写。刘诸问答从正面通过人物自身的语
7、言塑造形象,充分表现诸葛亮的天才预见,而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关张不悦、刘鱼水相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照应,使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更丰满。课内阅读训练 阅读课文第三、四、五、六段,完成第17题1.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2诸葛亮的回答直接从曹操谈起行不行?为什么?3为什么要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4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5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6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7除了“隆中对”,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请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出24个。8、后人有很多赞美诸葛亮的诗句,请收集至少4句。布置作业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2、书面作业另附。课堂评价及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