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0 1 3 年 第 1 期 (总 第2 7 9 期 ) Nu mb e r 1 i n 2 01 3 ( To t a l No 27 9) 混 凝 土 Co n c r e t e 原材料及辅助物料 M ATERlAL AND ADM I NI CLE 干湿循环和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氯离子 结合能力的影响 张立明 ,余红发 ,何忠茂 。 (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土木工程系,江苏 南京 2 1 0 0 1 6 ;2 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 3 0 0 1 2 ; 3 甘肃土木工程研究院,甘肃 兰州 7 3 0 0 2 0 ) 摘要 : 用 自然扩散法测定了混凝土中的总氯离子和
2、自由氯离子浓度 , 计算了粉煤灰混凝土氯离子结合能力, 研究了粉煤灰掺 量 、 干湿循环次数对混凝土氯离子结合能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 混凝土对氯离子 的结合能力趋势是先升后 降; 混凝土的氯离子结合能力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 ; 粉煤灰掺量与干湿循环次数对混凝土氯离子结合能力是不存在耦 合作用 。 因此, 在盐湖地区的混凝土结构 , 建议选用掺加 3 0 的粉煤灰混凝土。 关键词: 粉煤灰;氯离子结合能力;干湿循环;盐湖地区 中图分类号: T u 5 2 8 0 4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3 5 5 0 ( 2 0 1 3 ) 0 l
3、 一 0 0 6 6 0 3 I n fl u e n c e o f fl y a s h a dm i x t u r e a n d w e t 一 dr y t i m e s o n c h l or i d e b i n d i n g c a p a c i t y o f c o n c r e t e ZHANG Lf - m , YU Ho n g f a , HEZh o n g- ma o ( 1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N r a n j i n g U n i v e r
4、s i tyo f A e r o n a u t i c s a n d As t r o n a u t i c s , N a n j i n g 2 1 0 0 1 6 , C h i n a ; 2 J i l i n C o m mu n i c a t i o n s P o l y t e c h n i c , Ch a n g c h u n 1 3 0 0 1 2 , Ch i n a ;3 S c i e n c eR e s e a r c hI n s ti t u t e o f Ci v ilE n g i n e e r i n gi nGa n s u, L
5、 a n z h o u 7 3 0 0 2 0, C h i n a ) Abs t r a qc t : Th e f r e e c hl o rid e an d t o t a I c hl o r i de of c o n c r e t e s we r e d e t e r mi ne d wi t h na mr a !d i f f u s i o n me t ho d t he c h l o r i d e b i n di n g c a p a c i x y o f n y a s h c o n c r e t e s we r e c o mp u t
6、e d , the i n f l u e n c e o f fl y a s h a d mi x t u r e c o n t e n t , we t -d r y c y c l e t i me s o n the c h l o ri d e b i n d i n g c a p a b i l i ty o f c o n c r e t e d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wi t h the i n c r e a s e o f fl y a s h a d mi x tur e c o n t e n t the c
7、 h l o rid e b i n d i n g c a p a c i ty o f c o n c r e t e i n c r e a s e a t fi r s t a n d t h e n d e c r e a s e; t h e c hl o rid e bin d i ng c a p a c i t y of c o n c r e t e i n c r e a s e wi t h t he inc r e a s e o f we t ,- d r y c y c l e time s ; t h e c hl o rid e bin d i ng c a
8、p a c ftt y of c o n c r e t e wa s n o t e x i s t c o up l i n g b e t we e n fly a s h a dm i x t u r e c o n t e n t an d we t -d r y c y c l e time s The r e f o r e, f 1 y a s h c o n c r e t e wi th 3 0 fly a s h c o n t e n t i s r e c o mme nd e d f o r c o nc r e t e s t r u c ltur e iin s
9、 a l t l a k e a r e a K e y wor d s : n y a s h; c h l o ri d e bin d i n g c a p a c i t y ; we t ,- d r y c y c l e ; s a l t l a k e a r e a f ) 引 言 盐 湖地 区混凝土 由于经 常地或周期性地 与盐 湖卤水 相接触 , 受到盐湖卤水或盐雾 、 含盐粉尘( 含有 C 1 一 ) 的物理 化学作用 , 导致有相 当数量的盐湖地区建筑物在远低于设 计使用年 限内即发生较严重 的腐蚀破坏 。 调查表 明 , 在 我 国内蒙古 、 青海 、 新疆和西
10、藏等地区 , 建筑物结构破坏的 主要原因是氯盐侵蚀导致的钢筋锈蚀。 美、 英等发达国家研 究结果 表明_9 _ 】 q : 扩散进入混凝 土内部的 c l 一 , 一部分存在 于混凝 土孔 隙溶液 中 , 这部分 c 1 一 对混凝土 中的钢筋产生 严重的锈蚀作 用 ; 另一 部分被混凝土 的固相成分 ( 如水化 产物 ) 和孑 L 结构 表面物理吸附或化学结合 , 对钢筋 不产生 锈蚀危害 。 混凝土对 c 1 一 的吸附和结合作用 , 统称为混凝土 的 c l 一 结合能力 。 混凝土氯离子结合能力不但影响氯离子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扩散 速度 而且影 响钢筋 的锈蚀速 率t “ 一 t
11、6 。 由此可见 , 研究我 国盐湖地 区混凝土 的 c l 一 结合 能 收稿 日期 :2 0 1 2 0 7 2 8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 7 3 ) 项 目( 2 0 0 9 C B 6 2 3 2 0 3 ) 6 6 力, 综合评估其耐久寿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 实意义 。 因此 , 研究盐湖地 区混凝土使用寿命 的预测方法 时 , 一个重要 的方向就是研究混凝土 的 c 1 姑 合能力 。 通过 进行千湿循环试验探索 了化学腐蚀和粉煤灰掺量等 因素 单独及其复合作用对混凝土氯离子结合能力的影响规律 。 1 试 验 1 1 原材料 湖北黄石水泥厂生产 的华
12、新牌 P I 5 2 5 R级水泥 。 镇 江谏壁 电厂华源 I 级粉煤 灰 。 江 苏江南粉 磨公 司生产 的 $ 9 5 级磨细矿渣 , 比表面积 4 6 1 m 2 k g 。 兰州产河砂 , I I 区级 配 , 中砂细度模 数为 2 5 。 甘肃省临洮河 口产石灰岩碎石 , 5 一 , 2 0 mm连续级配 , 最大粒径 2 0 mm。 饮用水 。 江苏省苏博 特q C A ( I ) 聚羧酸类高性能减水剂 , 减水率达 2 0 以上 。 小 型钢筋笼 、 标定钢筋 、 木模板 , 1 5 波纹管见 图 l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图 1
13、模板及钢筋笼 1 2配合 比 试件尺寸5 0 0 m m 1 0 0 mmx 7 5 mm棱柱体 。 粉煤灰等 量替代水泥的含量为 0 、 1 0 、 3 0 、 5 0 。 水灰 比为 0 3 5 。 其 配合 比及 2 8 d 抗压强度见 表 2 。 试件采用保湿养护 , 1 d 后 拆模 , 在( 2 0 3 ) 和 9 5 R H以上 的标准养护室养护 2 8 d 后 , 试件开始干湿循环试验。 1 3试 验 方 法 干湿循环试验条件 : 恒 温 6 0烘箱 烘 6 h , 自然环境 下冷却 1 8 h , 盐湖卤水浸泡 4 8 h 。 一个循环结束。 每 5 0 个 循环, 用西湖牌
14、台钻 6的钻头孔径 0 1 6 mm的钻头对钢筋 混凝 土试 件分层取样 , 深度 依次为 0 5 m m、 6 1 0 m m、 1 1 C5 0 _ 面图 镬 丑 l l 2 -2 = 图 2 配筋图( 单位: mm) 1 5 ml n 、 1 6 2 0 i n i n 、 2 1 2 5 mi l l 。 相邻 孔 间距 为 1 0 2 0 fi l m, 每个试样钻孔 的数量 为 2 0 3 0 个 。 并用孔径 0 1 6 mm 的方 孔筛过筛, 以除去粗颗粒。 酸溶的氯离子称为总氯离子( G 1 ) , 水溶的氯离子称 为 自由氯离子 ( C ) 化 学分析参照 国家交 通部标准
15、 J T J 2 7 0 9 8 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 嘲 。 干湿 循环过程中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到 6 0 或者质量损失率 增加到 5 时结束干湿循环 。 表 1 主要材料的化学成分 注 : P c A 0 ( I ) 为高性能减水剂 。 因此 , 结合氯离子 ( ) 可以从式( 1 ) 得到 : C b = = C ,- c f ( 1 ) 1 4数 据 处 理 根据试验所测得 的 C l 和 c , 值 , c l 和 C 的之 间最佳 拟 合方程如下 : C u KC f ( 2 ) 式 中 : K线性回归系数。 混凝 土氯离子结合能力 如下 : R: ( 3 ) C f 式 中:
16、R氯离子结合能力 。 将等式( 1 ) 、 ( 2 ) 代入( 3 ) 可得等式( 4 ) : R: 一 1 ( 4) G 2结果与讨论 图 3给出了不 同干湿循环次数下各混凝土 的 c f 和 C f 之间的关系。 各混凝土的G和 C 之间直线拟合结果见表 3 。 从 图 3可知 , 各混凝土 的 c l 和 C 均随着干湿循环次 数 的增加而增大。 从表 3 可知线性 回归系数 值也随着干 湿循环次数的增大而增大 , 相关 系数在 0 9 4 4以上 ; 在干湿 循环为 5 0 次和 2 0 0 次时, 线性 回归系数 值随着粉煤灰的 掺量的增加而先增加而后降低 , 粉煤灰掺料为 3 0
17、的时候 达到最大值 。 2 1 干湿循环次数对混凝土氯离子结合能力的影响 根据表 3 所得 的线性 回归系数 K, 应用公式 ( 4 ) 可计 算 出各混凝土在不 同干湿循环条件下 的氯离子结合能力 。图 4给出了各混凝土 的干湿循 环次数 与氯离子结合能 力 之间的关系。 从图4 可知, 各混凝土的氯离子结合能力 与干湿循 环次数正幂函数关系, 相关系数在 0 9 0 6 2以上。 氯离子结 合能力 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大而增大 , 在 1 5 0 次以前增 长较快 , 1 5 0次以后变缓。 这是因为混凝 土中的铝酸钙与氯 离子反应生成氯铝酸钙 , 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 , 卤水进入 混凝土
18、内部深度越 大 , 混凝土中的铝酸钙与氯离子不断反 6 7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C, ( a ) 不同干湿循环下F A 0 的c l和c 之间的关系 C , ( b ) 不同千湿循环下F A1 0 的c l和c 之间的关系 C , ( c ) 不同干湿循环下F A3 0 的c l 和c 之 间的关系 Cf , ( d ) 不同干湿循环下F A 5 0 的c _和c 之间的关系 图 3 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各混凝土的 G和 G之间的关系 应, 使铝酸钙不断消耗。 当到达 1 5 0 次干湿循环时, 混凝土 中铝酸钙与氯 离子反应平衡 。 在 干湿循环 超
19、过 1 5 0次 以 后 , 混凝土破坏速度加速 。 2 2 粉煤灰含量对混凝土氯离子结合能力的影响 从图 5 可知 , 在不 同干湿循环次数下 , 混凝土的氯离子 结合能力 R粉煤灰的掺量的增加而先增加而后降低, 这是因 为粉煤灰与水泥水化所生成 的 C a ( O H) 2 ( c a l c i u m h y d r o x i d e , C H) 之 间发生 火 山灰反 应 , 增加 了水 化硅 酸 钙 ( c a l c i um s i l i c a t e h y dra t e , C S H) 凝胶的数量 , 使混凝土的孑 L 结构细化 , 6 8 表 3 不同干湿循环
20、次数下各混凝土的 G和 G之间直线拟合结果 避 超 干 湿循环次 数 图 4 各混凝土干湿循环次数与氯离子结合能力 只之间的关系 避 如 姆 褪 撅 粉 煤 灰 掺 量 , 图 5 不 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粉煤灰掺量与氯离子 结合能力 尺之间的关 系 而且进一步改善 C S H凝胶本质特征 。 当粉 煤灰掺量过高 时 , 混凝土 中的初级水化产物一 C H 的数量不足 , 影 响了粉 煤灰火山灰效应的发挥 , 导致混凝土的c 1 结 合能力下降; 不 同循环次数下 , 混凝土在粉煤灰掺量在 3 0 ( 质量分数 ) 时 C l 一 结合能力最大 , 这表明干湿循环次数对掺加粉煤灰 的混凝土氯离子结
21、合能力没什么影响。 2 3 干湿循环次数、 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氯 离子结 合能力的影响 混凝土的氯离子结合能力随着干湿循环次数 的增 大 而增大 , 随着粉煤灰 的掺量先增 大而后 降低 。 干湿循 环次 数对掺加粉煤灰 的混凝土氯离子结合能力没什 么影响。 这 表明粉煤灰掺量与干湿循环次数对混凝 土氯离子结 合能 下转第 7 2页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从 图谱 中可 以观测到 , 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 , 净浆 试件水化产物中氢氧化钙含量降低, 粉煤灰掺量为 5 0 时 氢氧化钙含量降低 得更 为明显 , 说 明掺量较大 时 , 水化产 生的氢氧化
22、钙越少 , 能够降低水 泥的水 化热 , 对 于大体积 水工建筑物施工可以采用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 随着 7 、 2 8 、 9 0 d 龄期的增长, 掺 3 0 磷渣中, 水化产物 C S 、 C S 逐渐 增多, 而氢氧化钙含量逐渐降低, 这与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结果相 同 : 一方 面是 由于水泥含量低 , 水化产生 的氢氧化 钙较少 ; 另一方面是 由于磷渣水化吸收 了氢氧化钙 , 研究 表 明磷渣被含有 C a 2 + 和 O H一 的溶液包围 , 磷渣表 明受到侵 蚀 , 开始发生火山灰反应 , 由于氢氧化钙 的数量较 少 , 对磷 渣活性的激发强度低 , 故水化 7 、 2 8 d
23、 时, 磷渣的火山灰反 应程度很低 , 磷渣 的水化进程减缓 , 直到 9 0 d 时 , 磷渣 的火 山灰活性才被较大程度 的激发 , 反应产物数量 明显增加 5 。 对比掺 3 0 粉煤灰和掺 3 0 磷渣 , 净浆试件 的水化产物基 本相同 , 而在 9 0 d 龄期时水化产物氢氧化钙含量略低 , 说 明 磷渣后期 的水化进程 比粉煤灰快 。 3结 论 ( 1 ) 差热分析表明 , 掺粉煤灰 和磷 渣水泥净浆水化产 物主要 由 C a ( O H) 、 钙矾 石及水化硅 酸钙等组成 。 随着粉 煤灰掺量的增加各龄期水泥石 中水化硅酸钙、 钙矾石的结 合水量及 C a ( O H) 含量逐
24、渐减少 。 单掺磷渣 , 各龄期水 泥 石 中水化产物的结合水量及 C a ( O H) 含量与纯水泥石相 当。 与掺 3 0 粉煤灰相 比, 单掺磷渣水泥石 中水化硅酸钙 、 钙矾石 的结合水量较大 、 C a ( O H) 含量较低 , 这是 由于磷 渣水化生成了更多的水化产物 , 吸收了更多 C a ( 0 H) , 。 ( 2 ) S E M 照片显示 , 7 d 龄期除水泥开始水化外 , 少量 上接第 6 8页 力是不存在耦合作用 。 在盐湖地 区的混凝土结构 , 宜选用 掺加 3 0 的粉煤灰混凝土。 3结 论 ( 1 ) 混凝土的氯离子结合能力 尺随干湿循环次数 的增 大而增大
25、, 在 1 5 0 次以前增长较快 , 1 5 0 次以后变缓 。 ( 2 ) 在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 氯离子结合能力 粉煤 灰的掺量的增加而先增加而后降低 , 不同循环次数下 , 混凝 土在粉煤灰掺量在 3 0 ( 质量分数 ) 时 C l a n 合能力最大 。 ( 3 ) 粉煤灰掺量与干湿循 环次数对混凝 土氯离子结合 能力是不存在耦合作用。 在盐湖地区的混凝土结构 , 建议选 用掺加 3 0 的粉煤灰混凝土。 参考文献 : 1 】 余红发, 孙伟, 麻海燕, 等 盐湖地区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 的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J 1 _ 东南大学学报, 2 0 0 2 ( 4 ) : 6 3 8
26、6 4 2 2 余红发, 孙伟, 华普校, 等 盐湖地区高强混凝土的I I i i i 技术和 基本性能I J 1 建筑材料学报, 2 0 0 3 ( 4 ) : 4 1 0 4 1 5 f 3 1 WANG F u s h e n g , WU Z h a o q i , J I A NG J i a f e n , e t a 1 A S t u d y o n c o r r o s i o n a n d d e s t r uc t i o n o f c o n c r e t e un d e r n a t u r a l c o n d i t i o n o f e a e
27、 r h a n C E d s P r o 3 r d B e ij i n g I n t S y m p O n C e m e m t A n d C o n c r e t e , B e i j i n g , 1 9 9 3 ( 2 ) : 8 1 1 - 8 1 5 4 】 戴剑锋, 刘晓红, 郑克宇, 等盐湖地区混凝土的腐蚀与防治【 J J 7 2 粉煤灰颗粒开始水化, 表面覆盖有水化硅酸钙凝胶。 掺磷渣 水泥石中大部分磷渣颗粒边缘清晰, 但表面有细小的被侵 蚀 的痕迹 。 2 8 d 龄期 , 掺粉煤灰水泥石 中在粉煤 灰颗粒表 面可看到松花样的水化产物。 掺磷渣水泥石水化
28、产物开始 形成致密 的板块结构 , 孔 隙明显减少 , 大部分磷渣颗粒边 缘开始受到侵蚀并开始水化 。 掺粉煤灰 9 0 d的水化产物与 2 8 d 龄期相 比没有太大 的变化 , 样品 中仍可观察到水化 不 完全 的粒径较大 的粉煤灰颗粒。 而此时, 磷渣颗粒大部分都 已发生水化 , 与水泥颗粒的水化产 物交叉联结 , 难 以清 晰 辨认磷渣颗粒 , 水化产物更加致密。 ( 3 ) X R D分 析表明 , 随着龄期 的增长 , 水化产物量 在 逐渐增多 , 随着粉煤灰掺量 的增加 , 水化产物 中 C a ( O H) 含量逐渐降低 , 对 比同样掺量粉煤灰和磷 渣粉 , 早期 粉煤 灰反
29、应迅速 , 水化后期磷渣的水化进程 比粉煤灰快。 参考文献: 1 】钱觉时 粉煤灰特性与粉煤灰混凝土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2 0 0 2 2 1 杨华全 , 李文伟 水工混凝土研究与应用【 M 】 京 : 中国水利水 电出版社 , 2 0 0 5 3 】刘世荣, 肖金凯 贵州黄磷渣的成分特征l J 1 矿物学报 , 1 9 9 7 , 1 7 ( 3 ) : 3 2 9 3 3 6 4 翟红侠, 廖绍锋 磷渣硅酸盐水泥水化反应机理研究【 J I 合肥工 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皈, 1 9 9 8 , 2 1 ( 2 ) : 1 3 2 1 3 6 【 5 刘冬梅, 李炳玺 磷渣的水化机
30、理 J 】 _混凝土, 2 0 0 9( 1 1 ) : 6 4 6 7 作者简介 : 联系地址 : 联系电话 : 李明霞( 1 9 8 6 一 ) , 女 , 硕士研究生。 武汉市黄浦大街 2 6 9 号 长江科学院材料所 3 2 2室 ( 4 3 0 0 1 0 ) 1 5 8 7 2 3 53 6 91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 0 0 2 , 2 8 ( 2 ) : 1 0 0 1 0 2 【 5 】王复生, 孙瑞莲, 秦晓娟 , 等 察尔汗盐湖条件下水泥混凝土耐 久性调查研究 J 1 硅酸盐通报, 2 0 0 2 , 2 1 ( 4 ) : 2 5 2 8 【 6 】王潘劳, 张伟勤,
31、 杨幼坤, 等 青海查尔汗盐湖地区水泥混凝土 的腐蚀破坏调查分析【 J l _ 青海大学学报, 2 0 0 3 , 2 1 ( 6 ) : 2 5 2 8 f 7 1 J O NE S M R e t a 1 S t u d i e s u s i n g 2 7 A 1 MA S NMR o f A F m a n d AF t p h a s e s a n d t h e f o r ma t i o n o f F r i e d e l S s a l t J C e me mt C o n c r e t e Re s e a r c h 2 0 0 3 ( 3 3 ) : 1 7
32、 7 1 8 2 8 J T A NG L, NI L S S O N L 0 C h l o r i d e b i n d i n g c a p a c i t y a n d b i n d i n g i s o t h e r ms o f O P C p a s t e s a n d mo r t a r s J 1 C e me mt C o n c r e t e Re s e a r c h, 1 9 9 2 ( 2 3 ) : 2 4 7 2 5 3 9 S A NDB E R G P S t u d i e s o f c h l o r i d e b i n d
33、i n g i n c o n c r e t e e x p o s e d i n ma r i n e e n v i r o n me n t 川 C e me mt C o n c r e t e R e s e a r c h , 1 9 9 9( 2 9 ) : 4 7 3 4 7 7 I O IJ OS HI R C, L O T HI T A R P F l y a s h i n c o n c r e t e p r o d u c t i o n p r o p e r t i e s a n d u s e s J A ms t e r d a m: C o r d
34、o n a n d R e a c h S c i e n c e , 1 9 9 7: 7 9 1 1 S HON C S, S A RK AR S L, Z 0L L I N GE R D G T e s t i n g t h e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o f c l a s s C a n d c l a s s F f l y a s h i n c o nt r o l l i n g e x p a n s i o n d u e t o a l k a l i s i l i c a r e a c t i o n u s i n g mo d i fi e d AS T M C 1 2 6 0 t e s t me t h o d J A S C E J M a t e r , 2 0 0 4 , 1 6 ( 1 ) : 2 0 2 7 作者简介: 张立明( 1 9 7 8 一 ) , 男, 讲师, 在读博士研究生。 联系地址: 长春市新电台街6 3 号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 3 0 0 1 2 ) 联系电话 : 1 3 7 5 6 3 1 4 1 9 2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