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4 ,大小:406.52KB ,
资源ID:52303      下载积分:0.5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523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vivi****999】。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vivi****999】,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超大型工程混凝土结构与材料性能的设计及其施工关键技术.pdf)为本站上传会员【vivi****999】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超大型工程混凝土结构与材料性能的设计及其施工关键技术.pdf

1、超大型工程混凝土结构与材料性能的 设计及其施工关键技术 Co n c r e t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M a t e ria l Pe r f o r ma n c e De s i g n a n d i t s Ke y Co n s t r u c t u r e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Me g a E n g i n e e ri n g P r o j e c t 一一 一 一 一 一 龚 剑 朱毅敏 z 薛伟辰 s 张 雄 s 袁勇 s 肖建庄 。 1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 0 0 0 8 0 ; 2上海市第一建

2、筑有限公司2 0 0 1 2 0 ; 3 同济大学2 0 0 0 9 0 摘 要 : 为满足超大型工程建设对混凝土技术创新 的需求 ,从超大型工程的混凝土材料性能设计 、混凝土结构性能设计 、 混凝土结构施工等方面进行了系统 的研究 ,取得了一批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凝土技术创新成果 ,推动 了我国? 昆 凝土技 术的进步,提升 了我国混凝土科学技术的国际地位。 关键词: 超大型混凝土工程 材料性能 结榭 眭能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 U 7 5 5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0 0 4 1 0 0 1 ( 2 0 1 2 ) o 1 0 0 0 1 0 4 O 引言 1 超大型

3、混凝土工程材料性能设计关键技术 随着我 国经 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规模 的不断扩 大 , 超大型混凝土工程越来越多。 这些超大型工程对混凝土 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既有的混凝土技术已难 以满足工程 建造要求 , 需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混凝土技术。 在混凝土材料制备方面 , 超大型工程对混凝土材料性 能要求较高 , 如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要求具有低水化热、 低收 缩性能, 密集配筋墙板结构要求具有低收缩自密实性能, 以 及混凝土的高强性能等。 为了满足工程对材料的性能要求, 现代混凝土的组分发生了较大变化 ,胶凝材料除水泥外需 掺入功能型矿物掺合料,外加剂需采用新一代高效聚羧酸 系外加剂 , 甚

4、至对混凝土进行改 性。因此 , 对现代混凝土的 制备需要采用创新的技术。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方面 , 超大型混凝土对结构的性能 , 如结构抗震性能、抗火性能 以及结构长期性能 , 均要求较 高。 它与传统普通混凝土结构性能不同, 普通混凝土结构性 能还不能反映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特性 ,需要对现代高性能 混凝土结构特性进行系统研究。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方面 ,超大型混凝土工程对结构施 工技术提 出了挑战 ,要求具有 C 8 0 C I O 0高强混凝土的规 模化 制备 、 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 超高混凝土泵送 , 以及要 求能够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期性能演化控制等 ,这些都需 要采用创新的施工技术来满

5、足超大型混凝土工程的需求 。 作者简介: 龚 剑( 1 9 6 0 一 ) , 男, 博士,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集团总工程师。 作者地址: 上海市东大名路 6 6 6 号( 2 0 0 0 8 0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0 1 0 9 1 。 1现代高性能混凝复合胶凝材料理论 本研究运用聚类方法 ,系统研究 了现代高性能混凝土 复合胶凝材料的水泥、 矿物掺和料的诱导激活效应 、 微集料 效应和微晶核效应 ,建立了可量化分析复合胶凝效应的特 征方程 , 为现代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 1 ) 以复合胶凝材料理论为基础, 研究了采用聚羧酸 系外3 n ,l

6、 的低水胶 比、 低水泥用量混凝土配制技术, 开发 出 适用于超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低水化热低收缩混凝土。其 绝热温升在同条件下 比相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要低 1 4 c 1: 以 上 , 体现了现代混凝土技术领先水平 , 为超大体积混凝土温 度裂缝控制提供 了新的技术。 ( 2 )以复合胶凝材料理论为基础, 开发出低收缩自密 实混凝土。混凝土 1 8 0 d 收缩小于 3 0 0 x i 0 ,较普通混凝 土收缩降低 3 0 以上。 ( 3 )以复合胶凝材料理论为基础 ,开发 出 C 8 0 C I O 0 高 强高 性 能混 凝土 。C 8 0混 凝土 弹性 模 量 大于 4 3 7 1 0 4

7、 M P a , 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的规定提高 1 3 名 以上。 ( 4 )以复合胶凝材料效应理论 为基础 , 围绕超高层泵 送混凝土均质 性控制的核心问题 ,研究了泵送混凝土在输 送管内的流动特性。 同时基于剩余砂浆理论 , 提出了剩余浆 体控制润滑层厚度的方法,明确了混凝土可泵性量化指标 控制范围 , 提出了超高泵送混凝土均质性控制方法 , 解决 了 大流动性与抗离析稳定性之间的矛盾 ,攻克 了高性能混凝 土超高泵程泵送性能控制的难题。 2 2 现代高性 能混凝土材料抗火性能 ( 1 ) 进行 了 1 2 7 块 1 0 0 m m x 1 0 0 m m x 5 1 5 m m混

8、凝土 建 筑 施 工第 3 4 卷第1 期l 0 1 棱柱体试块在 2 O c C 9 0 0 o c 条件下的高温试验和高温后 的弯折试验 。主要 以 C 4 0 普通混凝土作为参 照 ,考察 了 C 5 0 、 C 8 0和 C 1 0 0 高性 能混凝土棱柱体试块在火灾 中的特 点 , 同时通过对强度等级、 外掺聚丙烯纤维和外掺矿 渣与硅 灰等因素的对 比, 分析 了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后残余抗折强 度与经历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提 出了高性能混凝土 高温后残余抗折强度与经历温度间的工程设计计算公式。 ( 2 ) 进行了 7 9 块掺有聚丙烯纤维的 C 5 0 、 C 8 0 和 C 1

9、0 0 高性能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火试验 。研 究表明 :在经历 了 2 O c c 9 0 0 c c 的试验后 , 外掺聚丙烯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可 以有效抗御高温爆裂。 试验分别针对试块尺寸、 强度等级和 经历温度等因素,研究 了聚丙烯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的高温 力学性能 , 通过统计回归分析 , 得出了可供工程设计采 用的 设计 曲线。 ( 3 )以 C 5 0 矿渣高 性能混凝土为研究对象 , 系统进行 了受高温后高性能混凝土抗压试验研究 ,得出了高性能混 凝土在经历不 同温度( 2 0 o c 8 0 0 o c ) 后的应力 一应变全 曲 线 , 建立 了相应的本构关系。通过对 比分析 ,

10、 揭示了高性能 混凝土在高温后强度 、 变形、 模量以及泊松比随受温高低的 变化规律 , 提出了相关的数学表达式。 2 超大型混凝土结构性能设计关键技术 2 1 现代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 基于大尺度结构模型试验 ,全面地研究 了现代高性能 混凝土梁 、 框架与剪力墙在低周期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 建立 了高性能混凝土梁、 框架与剪力墙的恢复力模型。 开发 了高性能混凝土结构 的滞回分析软件 ,实现 了高性能混凝 土梁、 框架与剪力墙 的抗震滞回全过程分析。 在试验与理论 研究的基础上 ,研究了提高结构延性 与变形能 力的技术措 施 ,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基于性能 的抗震设

11、计方法与建议。 ( 1 )完成 了 l 1 根高性能混凝土梁( 包括 5 根 非预应力 混凝土梁 ) 、 3 根 中等预应力度( P P R O 7 5 ) 混凝土梁 , 以及 2 根高预应 力度( P P R O 7 5 ) 混凝土梁 的低周期反复荷载试 验 , 对其受力过程、 破坏形态、 滞回曲线、 骨架 曲线 、 恢复力 模型、 变形恢复能 力、 延性、 刚度退化、 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 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研究表明 : 与普通混凝土梁相 比, 高性能混凝土梁具有更好 的抗震性能 , 中等预应力度与 高预应 力度 的高性能混凝土梁也具有较好 的抗震性能。在 试验的基础上 , 提 出

12、了高性能混凝土梁的弯矩 一曲率恢复 力模型,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的非线性滞回分析提供了基 础数据。 ( 2 ) 完成 了 2 榀双层双跨高性能混凝 土框架和 1 榀 4 层双跨高性能混凝土框架 的水平低周期反复荷载试验 , 对 预应 力与非预应力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的破坏形态、破坏机 0 22 o 1 2 1 B 1m 抽g o 呻 I t | 嫩 吼 制 、 滞回曲线 、 骨架曲线 、 恢复力模型 、 变形恢复能力、 位移 延性、 刚度退化、 耗能能力等性能进行 了较系统 的研究 , 证 明了非预应 力高性能混凝土框架和 中等预应力度 的高性能 混凝土框架均具有 良好的抗震性能。研究成果为高性能混

13、 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 了重要基础。 ( 3 )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原理 , 编制了高性 能混凝 土梁 基于本构关系的滞回全过程分析程序。程序设计 中考虑了 材料非线性、 几何非线性 、 预应力作用 、 混凝土裂面效应、 轴 力二次矩、 材料双切线模量场等 因素 的影响, 并考 虑了高性 能混凝土的特点 , 程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符合 良好。 在此基 础上 ,编制了高性能混凝土框架基于恢复力模型的滞回全 过程分析程序 , 并对该程序进行 了试验验证。 通过对不同参 数的多榀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进行模拟计算 ,进一步证明了 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结构 的良好抗震性能 ,为在地 震区设计 高性能混凝土结构

14、提供了技术依据。 ( 4 )在研究进程 中, 发展了一种两层半子结构框架试 验方法, 有效地解决 了传统实验技术 的难题 ; 具有创新性地 开展 了高预应 力度( P P R 0 7 5 )高性能混凝土梁抗震性能 的试验研究 ,提出了预应 力与非预应 力高性能混凝土梁的 弯矩 一曲率恢复 力模型 : 在国 内外率先进行 了高性能混凝 土异型柱框架试验研究、预应力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抗震性 能的试验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双连梁短肢剪力墙试验研究 ; 提 出了高性能混凝土框架基于层间位移 角、残余层间位移 角、 刚度退化和破损度的抗震性能设计建议 。 2 2 现代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 针对现代高性能

15、混凝土构件 以及高性能混凝土结构 的 抗火性能 , 完成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对比分析工作 , 为高性 能 混凝土结构的抗火设计技术提供了基础。 ( 1 ) 在国内外首次开展了高性能混凝土深梁高温后抗 剪性能实验研 究,如 6 0 0 c C 和 8 0 0 c C 高温下 的火灾试验 。 进行了普通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深梁的火灾反应对比分 析。 对高温后的深梁进行 了抗剪性能试验 , 在与常温下深梁 受力性能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完成 了高温后深梁 的变形与 抗剪性能研究。提出了高性能混凝土深梁火灾后抗剪强度 计算公式的新建议。 ( 2 ) 进行 了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火灾反 和抗火 性能研究。 通

16、过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 揭示 了混凝土强度等 级 、外掺聚丙稀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结构火灾反应和 抗火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 : 在 8 0 0 c c 左右火灾作用下 , 矿 渣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火性 能,提高高性 能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有益于结构火灾破坏前承受变形的能 力;由火灾弓 l 起的构件轴 向变形和 内力重分布将导致梁柱 节点的提前破坏 : 作为超静定结构 , 框架梁柱在火灾中的刚 度退化情形不一致 , 对整体结构的抗火性能明显不利 i 聚丙 稀纤维的掺加可以提高降温时结构的变形恢复能力。 ( 3 ) 对火灾后和 未受火的高性能混凝土单层单跨框架 进行 了低 周期反复加

17、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分析 了高 温火灾、混凝土强度等级对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结构破坏机 制、 承载 力、 滞回特性、 延性 、 刚度以及耗能的影响规律 , 建 立了相应的恢复力模型 , 并探讨 了聚丙烯纤维( P P F ) 对这些 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 火灾后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结构易出 现“ 强梁弱柱” , 承载力、 刚度及耗能均 明显下降 , 抗震性 能 下降。聚丙烯纤维对火灾后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 能的影响则需结合多种有利 因素和不利 因素综合考虑。 ( 4 ) 研究 了持荷状态下剪力墙结构的火灾反应与抗火 性能。通过温度 一变形 曲线 、 温度 一压 力曲线和温度场的 试验研

18、究与对比分析 , 揭示了不同迎火面温度 、 不同受火时 间、有无外掺聚丙烯纤维的矿渣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的火 灾反应特点和抗火性能。研究表明: 在火灾作 用下 , 高性能 混凝土剪力墙具有较好 的整体性 、 稳定性和隔热性能 ; 加入 聚丙烯纤维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性能混凝土剪 力墙 的抗火性能。 在实验与理论研究基础上 , 提出了高性能混凝 土剪力墙结构的抗火设计建议。 ( 5 ) 完成 了 3 榀受高温作用后与 1榀未受高温作用的 矿渣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在低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 性能对 比试验。 在对试验现象与侧向变形图分析的基础上 , 对比研究了试件荷载水平位移滞回曲线 、荷载水

19、平位移骨 架 曲线 、 耗能 曲线与刚度退化规律 , 研究 了高温作用以及掺 加聚丙烯纤维对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高温作 用会 降低矿渣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的抗震能力 ,而掺加聚 丙烯纤维可以显著提高矿渣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高温后的 抗震性能。 2 3现代混凝土结构长期性能 首次完成 了现代( 高性能 ) 混凝土梁在 2 5 0 0 d 长期荷 载下的挠度 、 应力与曲率的时随性能研究 , 开发 了高性能混 凝土梁时随全过程分析软件 。基于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徐变 和预应力筋松驰的耦合作用分析 ,提出了考虑 多因素影响 的高性能混凝土梁长期变形 与应力理论计算模型 ,形成 了 能满足工程

20、用途的高性能混凝土梁长期变形设计的建议公 式。 ( 1 ) 通过 l 9 根高性能混凝土梁的长期性能试验 , 研究 了高性能混凝土梁长期性能 的演化规律和机理 ,重点考察 了混凝土种类、 张拉次数、 张拉控制应力、 截面上下缘应力 差对高性能混凝土梁收缩徐变长期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 : 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均可减小徐变变形和徐 变应变 ;采 用 2 次张拉方式 , 可显著降低徐变变形和徐变应变; 较小的截面 上、 下缘应力差有助于减小徐变变形和徐变应变。 ( 2 )基于龄 期调整有效截面模量法与非线性有限元的 思想 ,考虑 了混凝土收缩徐变与预应力筋应力松驰之间的 相互影响 , 开发了高性能混凝

21、土梁 的时随全过程分析软件。 程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 3 ) 基于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徐变和预应力筋松驰 的耦 合作用分析 , 建立 了考虑混凝土种类、 张拉次数、 张拉控制 应力、截面上下缘应力差等多参数影响的高性能混凝土梁 长期变形与应力的理论分析计算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了满足工程用途的高性能混凝土梁长期变形的设计建议公 式。 3 超大型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3 1 C 8 0 C1 O 0混凝土规模化制备技术 研究了预拌混凝土的生产标 准以及系统生产方法 , 确 定 了通过优化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等工艺满足持续规模化 生产要求下的预拌供应技术。 基于现有生产制备条件 , 形

22、成 了强度达 C 8 0 C 1 0 0 混凝土的实用配制技术和规模化持续 生产技术 ,实现了 C 8 0 C 1 0 0 混凝土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 的成果转化 。在世界 第 1 高塔( 6 1 0 m) 广州新 电视塔工程 中, 成功将 C 8 0 混凝土应 用于核心筒结构 , 创造了非劲性结 构 C 8 0 混凝土应用的新记录。 在纯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 规模化地将 C 1 0 0 混凝土应用于框筒 主体结构 , 使竖向结构 混凝土用量减少了 4 2 , 增加了有效使 用面积 , 发挥了高强 混凝土在特定结构部位的性能优势 ,提高 了结构的空间利 用率。 3 2 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23、提出了混凝土的运输控制指标和要点 ,通过调节不同 运距混凝土性能的供应技术 ,保证了不同运距搅拌站所供 应的混凝土现场性能的一致性 ,确保 了混凝土规模化生产 与现场泵送的连续性。工程实践 中, 4 0 h 多一次连续浇筑 厚 4 5 m 、 总方量 近 3 0 0 0 0 m 。 的混凝土 , 创造 了建筑工程 中大体积混凝土一次连续浇捣的世界记录 ; 6 0 h 多一次连 续浇筑 厚 5 m 、 总方量近 4 0 0 0 0 m 。 的混凝土 , 再次 创造 了 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的世界纪录 ;在上 海 中心大厦 主楼 基础 底板施工 中,成 功地在 6 O h内 , 将

24、1 2 1 m 、 厚 6 m 、 总方量 6 1 0 0 0 m 高强 C 5 0混凝土基础底 板一次连续浇筑 ,又一次创造了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 一 次连续浇筑的世界新纪录 : 另外 , 还创造 了桥梁工程次 浇筑厚 7 m、 总量达 2 2 0 0 0 m 。 混凝 土的世界记录。通过本 次研究 ,开发了超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裂缝控制软件( C o n c r e t e C r a c k C o n t r o 1 ) , 填补 了我国超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仿 真分析专业软件的空白。与 H i p e r p a v ( A C I 方法 ) 相比, 混凝 土多场仿真分析方法可考虑施工荷载

25、及配筋影响,能够准 确反映超大体积混凝土应力应变状态。 3 3 超高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 基于超高泵送混凝土特性 , 研 究超高泵送机械选 用布 置原则 、 泵管布设方法和泵管混凝土的有效利用技术。 创新 ( 下转第 7页) 建 筑施工 第3 4 卷 第 1 期 1 0 3 混凝 土 浇 捣 时 间 为 2 0 1 0年 l 1月 1 3日 1 5 : 0 0至 2 0 1 0 年 1 1月 l 6日 8 : 。 0 止 。测温系统从 2 0 1 0年 1 1月 1 3日开始实时测试到 1 2 月 9日结束 , 历时 2 6 d 。 测温情况显示 : 混凝土入模温度视各个测点的入模时 间的气温不

26、同而稍有不同, 基本在 2 2 c c 2 5 o c 之间。 本工 程混凝土的浇捣是按从基坑 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先后顺序 , 整个浇捣的过程延续 了 6 0 h 多 , 中心区域混凝土在浇捣施 工中已完成了其大部份的水化热过程 , 但 由于四周混凝土 还没有浇捣完成, 更为其散热提拱了良好的环境 , 并且四周 新浇捣的温度较底的混凝土又吸收了部份热量,因此有效 地降低了中心区域的水化热温度 ,从而降低 了整个混凝土 的温度峰值。本工程混凝土并没有出现以往传统方式浇捣 大体积混凝土时的温度场呈中心向四周下降梯度分布的现 象 , 而是呈 M 形梯度分布 , 如图 5 。 现的时间基本上是在 l 1

27、月 1 6日 l 1 月 2 3日之间 , 随后 开始逐步降温。 6 结语 ( 1 ) 本工程实践 证明 : 通过添加外加剂和掺合料可配 置低水化热混凝土。 ( 2 )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和矿粉等活性掺合 料 , 充分利用活性掺合料的后期强度 , 可减小水泥用量 , 并 改善混凝土性能。 ( 3 ) 大体积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减少 , 可 以显著降低混 凝土水化热 , 并延迟水化热峰值 出现的时间 , 有利于混凝土 底板里表温差的控制 , 以防止温度裂缝的出现。 ( 4 ) 宁波环球航运广场基础底板大体积低水化热混凝 土的施工实践, 以及在施工组织、 设备配备、 材料供应和预 拌混凝土运输

28、与泵送等方面的技术集成 , 使约 3 8 0 0 0 Il l 。 混 凝土基础底板一次 6 4 h 连续浇筑成功 , 创造 了国内建筑工 程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浇筑 的新纪录。 经实测 , 基础底板内部 最高温度 只有 7 2 6 c 1: , 水泥用量仅为 2 5 0 k g l m 。 , 工程成品 的高质量体现 了现代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领先水平 ,为大体 积基础底板工程积累了新的经验。 2 C4 2 1 , 4 2 E 4 2 F 4 2 2 H4 2 1 4 2 J 4 2 K4 图5 5 m区半高处测点温度峰值分布 参 考 文 献 : 从测温得知 ,混凝土水化热快速发展 主要集中在初凝

29、1 1 龚 剑、 张 越、 袁勇上海 环球 金融中 心主 楼深 基 础混 凝土大 底板 施工 研究 后约 5 0 h内, 随后放慢速度升温。混凝土内部温度峰值出 j t i,2 o o 6 , 2 8 ( 4 ) : 一 ( 上接 第 3页 ) 地设置了泵送缓 中 弯管段 , 攻克了泵管内混凝土向下 中 击 力的控制问题 , 解决了高性能混凝土超高泵送施工难题。 采 用混凝土水洗泵送新技术 , 最大限度地利用 了管道中的混 凝土,减少了混凝土浪费和对施工环境的污染。工程实践 中, 世界第 1 高塔( 6 1 0 m ) 广州新电视塔工程成功地将 C 4 5 混凝土泵送至 4 5 4 m 、 江

30、苏第 1 高楼( 4 5 0 Il 1 ) 南京紫峰大厦 工程将 C 4 0 混凝土泵送至 3 8 1 r il 、 沈阳茂业工程将 C 6 0 混凝 土泵送至3 1 0 3 5 m ,工程实践中也成功地 将 C 4 0 、 C 6 0 、 C 8 0 混凝土一次性泵送到 4 9 2 Il l 的高度 ,创造 了 C 8 0 混凝土超 高泵送高度的世界记录。 3 4 混凝土结构施工期性能演化控制 研究了现代( 高性能 ) 混凝土结构成型过程中环境条件 变化对性能演化的作用, 引入多维 一多场机理状态方程描 述温度、 湿度场和应力场的复杂耦合作用, 对混凝土结构施 工期性能演化分析 , 实现 了

31、混凝土结构施工期性 能设计 , 解 决了传统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无法考虑施工期结构历经的 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动态变化过程、影响结构安全性和耐久 性的难题。 4 结语 从超大型工程的混凝土材料性能设计、混凝土结构性 能设计 、 混凝土结构施工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创新 , 确保 了超 大型混凝土工程的顺利实施。该项 目研究成果已获授权发 明专利 8 项 , 授权实用新型 专利 4项 , 软件著作权 1 项 , 发 表论文 3 9 篇 , 主编或参编规范 9 部 , 出版专著 4 部 , 国家级 工法 l 项 , 完成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 目 2 项。 研究成 果有 1 项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1

32、项、 二等奖 3 项 、 三 等奖 2 项。研究成果获得一批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 技术成果,为提升我国混凝土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国际学术 地位、推动我国现代混凝土结构的技术进步作出了重大贡 献。 现代混凝土配制技术还节约 了大量水泥 , 最大限度的利 用工业废弃物作为胶凝材料组分, 减少了环境污染; 研制出 的高强混凝土有效地减小了结构构件尺寸,节约了工程材 料 , 同时增加 了结构使用空间; 混凝土泵水顶升施工新工艺 充分回收利用混凝土材料 , 减少 了固体废弃物排放的环境 污染。 研究成果符合绿色建造的“ 四节一环保” 要求, 其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童 筑 施 工第 3 4 卷第1 期f 0 7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