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超大型工程混凝土结构与材料性能的设计及其施工关键技术.pdf

上传人:vivi****999 文档编号:52303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0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大型工程混凝土结构与材料性能的设计及其施工关键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超大型工程混凝土结构与材料性能的设计及其施工关键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超大型工程混凝土结构与材料性能的设计及其施工关键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超大型工程混凝土结构与材料性能的设计及其施工关键技术.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超大型工程混凝土结构与材料性能的 设计及其施工关键技术 Co n c r e t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M a t e ria l Pe r f o r ma n c e De s i g n a n d i t s Ke y Co n s t r u c t u r e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Me g a E n g i n e e ri n g P r o j e c t 一一 一 一 一 一 龚 剑 朱毅敏 z 薛伟辰 s 张 雄 s 袁勇 s 肖建庄 。 1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 0 0 0 8 0 ; 2上海市第一建

2、筑有限公司2 0 0 1 2 0 ; 3 同济大学2 0 0 0 9 0 摘 要 : 为满足超大型工程建设对混凝土技术创新 的需求 ,从超大型工程的混凝土材料性能设计 、混凝土结构性能设计 、 混凝土结构施工等方面进行了系统 的研究 ,取得了一批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凝土技术创新成果 ,推动 了我国? 昆 凝土技 术的进步,提升 了我国混凝土科学技术的国际地位。 关键词: 超大型混凝土工程 材料性能 结榭 眭能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 U 7 5 5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0 0 4 1 0 0 1 ( 2 0 1 2 ) o 1 0 0 0 1 0 4 O 引言 1 超大型

3、混凝土工程材料性能设计关键技术 随着我 国经 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规模 的不断扩 大 , 超大型混凝土工程越来越多。 这些超大型工程对混凝土 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既有的混凝土技术已难 以满足工程 建造要求 , 需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混凝土技术。 在混凝土材料制备方面 , 超大型工程对混凝土材料性 能要求较高 , 如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要求具有低水化热、 低收 缩性能, 密集配筋墙板结构要求具有低收缩自密实性能, 以 及混凝土的高强性能等。 为了满足工程对材料的性能要求, 现代混凝土的组分发生了较大变化 ,胶凝材料除水泥外需 掺入功能型矿物掺合料,外加剂需采用新一代高效聚羧酸 系外加剂 , 甚

4、至对混凝土进行改 性。因此 , 对现代混凝土的 制备需要采用创新的技术。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方面 , 超大型混凝土对结构的性能 , 如结构抗震性能、抗火性能 以及结构长期性能 , 均要求较 高。 它与传统普通混凝土结构性能不同, 普通混凝土结构性 能还不能反映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特性 ,需要对现代高性能 混凝土结构特性进行系统研究。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方面 ,超大型混凝土工程对结构施 工技术提 出了挑战 ,要求具有 C 8 0 C I O 0高强混凝土的规 模化 制备 、 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 超高混凝土泵送 , 以及要 求能够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期性能演化控制等 ,这些都需 要采用创新的施工技术来满

5、足超大型混凝土工程的需求 。 作者简介: 龚 剑( 1 9 6 0 一 ) , 男, 博士,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集团总工程师。 作者地址: 上海市东大名路 6 6 6 号( 2 0 0 0 8 0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0 1 0 9 1 。 1现代高性能混凝复合胶凝材料理论 本研究运用聚类方法 ,系统研究 了现代高性能混凝土 复合胶凝材料的水泥、 矿物掺和料的诱导激活效应 、 微集料 效应和微晶核效应 ,建立了可量化分析复合胶凝效应的特 征方程 , 为现代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 1 ) 以复合胶凝材料理论为基础, 研究了采用聚羧酸 系外3 n ,l

6、 的低水胶 比、 低水泥用量混凝土配制技术, 开发 出 适用于超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低水化热低收缩混凝土。其 绝热温升在同条件下 比相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要低 1 4 c 1: 以 上 , 体现了现代混凝土技术领先水平 , 为超大体积混凝土温 度裂缝控制提供 了新的技术。 ( 2 )以复合胶凝材料理论为基础, 开发出低收缩自密 实混凝土。混凝土 1 8 0 d 收缩小于 3 0 0 x i 0 ,较普通混凝 土收缩降低 3 0 以上。 ( 3 )以复合胶凝材料理论为基础 ,开发 出 C 8 0 C I O 0 高 强高 性 能混 凝土 。C 8 0混 凝土 弹性 模 量 大于 4 3 7 1 0 4

7、 M P a , 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的规定提高 1 3 名 以上。 ( 4 )以复合胶凝材料效应理论 为基础 , 围绕超高层泵 送混凝土均质 性控制的核心问题 ,研究了泵送混凝土在输 送管内的流动特性。 同时基于剩余砂浆理论 , 提出了剩余浆 体控制润滑层厚度的方法,明确了混凝土可泵性量化指标 控制范围 , 提出了超高泵送混凝土均质性控制方法 , 解决 了 大流动性与抗离析稳定性之间的矛盾 ,攻克 了高性能混凝 土超高泵程泵送性能控制的难题。 2 2 现代高性 能混凝土材料抗火性能 ( 1 ) 进行 了 1 2 7 块 1 0 0 m m x 1 0 0 m m x 5 1 5 m m混

8、凝土 建 筑 施 工第 3 4 卷第1 期l 0 1 棱柱体试块在 2 O c C 9 0 0 o c 条件下的高温试验和高温后 的弯折试验 。主要 以 C 4 0 普通混凝土作为参 照 ,考察 了 C 5 0 、 C 8 0和 C 1 0 0 高性 能混凝土棱柱体试块在火灾 中的特 点 , 同时通过对强度等级、 外掺聚丙烯纤维和外掺矿 渣与硅 灰等因素的对 比, 分析 了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后残余抗折强 度与经历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提 出了高性能混凝土 高温后残余抗折强度与经历温度间的工程设计计算公式。 ( 2 ) 进行了 7 9 块掺有聚丙烯纤维的 C 5 0 、 C 8 0 和 C 1

9、0 0 高性能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火试验 。研 究表明 :在经历 了 2 O c c 9 0 0 c c 的试验后 , 外掺聚丙烯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可 以有效抗御高温爆裂。 试验分别针对试块尺寸、 强度等级和 经历温度等因素,研究 了聚丙烯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的高温 力学性能 , 通过统计回归分析 , 得出了可供工程设计采 用的 设计 曲线。 ( 3 )以 C 5 0 矿渣高 性能混凝土为研究对象 , 系统进行 了受高温后高性能混凝土抗压试验研究 ,得出了高性能混 凝土在经历不 同温度( 2 0 o c 8 0 0 o c ) 后的应力 一应变全 曲 线 , 建立 了相应的本构关系。通过对 比分析 ,

10、 揭示了高性能 混凝土在高温后强度 、 变形、 模量以及泊松比随受温高低的 变化规律 , 提出了相关的数学表达式。 2 超大型混凝土结构性能设计关键技术 2 1 现代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 基于大尺度结构模型试验 ,全面地研究 了现代高性能 混凝土梁 、 框架与剪力墙在低周期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 建立 了高性能混凝土梁、 框架与剪力墙的恢复力模型。 开发 了高性能混凝土结构 的滞回分析软件 ,实现 了高性能混凝 土梁、 框架与剪力墙 的抗震滞回全过程分析。 在试验与理论 研究的基础上 ,研究了提高结构延性 与变形能 力的技术措 施 ,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基于性能 的抗震设

11、计方法与建议。 ( 1 )完成 了 l 1 根高性能混凝土梁( 包括 5 根 非预应力 混凝土梁 ) 、 3 根 中等预应力度( P P R O 7 5 ) 混凝土梁 , 以及 2 根高预应 力度( P P R O 7 5 ) 混凝土梁 的低周期反复荷载试 验 , 对其受力过程、 破坏形态、 滞回曲线、 骨架 曲线 、 恢复力 模型、 变形恢复能 力、 延性、 刚度退化、 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 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研究表明 : 与普通混凝土梁相 比, 高性能混凝土梁具有更好 的抗震性能 , 中等预应力度与 高预应 力度 的高性能混凝土梁也具有较好 的抗震性能。在 试验的基础上 , 提 出

12、了高性能混凝土梁的弯矩 一曲率恢复 力模型,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的非线性滞回分析提供了基 础数据。 ( 2 ) 完成 了 2 榀双层双跨高性能混凝 土框架和 1 榀 4 层双跨高性能混凝土框架 的水平低周期反复荷载试验 , 对 预应 力与非预应力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的破坏形态、破坏机 0 22 o 1 2 1 B 1m 抽g o 呻 I t | 嫩 吼 制 、 滞回曲线 、 骨架曲线 、 恢复力模型 、 变形恢复能力、 位移 延性、 刚度退化、 耗能能力等性能进行 了较系统 的研究 , 证 明了非预应 力高性能混凝土框架和 中等预应力度 的高性能 混凝土框架均具有 良好的抗震性能。研究成果为高性能混

13、 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 了重要基础。 ( 3 )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原理 , 编制了高性 能混凝 土梁 基于本构关系的滞回全过程分析程序。程序设计 中考虑了 材料非线性、 几何非线性 、 预应力作用 、 混凝土裂面效应、 轴 力二次矩、 材料双切线模量场等 因素 的影响, 并考 虑了高性 能混凝土的特点 , 程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符合 良好。 在此基 础上 ,编制了高性能混凝土框架基于恢复力模型的滞回全 过程分析程序 , 并对该程序进行 了试验验证。 通过对不同参 数的多榀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进行模拟计算 ,进一步证明了 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结构 的良好抗震性能 ,为在地 震区设计 高性能混凝土结构

14、提供了技术依据。 ( 4 )在研究进程 中, 发展了一种两层半子结构框架试 验方法, 有效地解决 了传统实验技术 的难题 ; 具有创新性地 开展 了高预应 力度( P P R 0 7 5 )高性能混凝土梁抗震性能 的试验研究 ,提出了预应 力与非预应 力高性能混凝土梁的 弯矩 一曲率恢复 力模型 : 在国 内外率先进行 了高性能混凝 土异型柱框架试验研究、预应力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抗震性 能的试验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双连梁短肢剪力墙试验研究 ; 提 出了高性能混凝土框架基于层间位移 角、残余层间位移 角、 刚度退化和破损度的抗震性能设计建议 。 2 2 现代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 针对现代高性能

15、混凝土构件 以及高性能混凝土结构 的 抗火性能 , 完成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对比分析工作 , 为高性 能 混凝土结构的抗火设计技术提供了基础。 ( 1 ) 在国内外首次开展了高性能混凝土深梁高温后抗 剪性能实验研 究,如 6 0 0 c C 和 8 0 0 c C 高温下 的火灾试验 。 进行了普通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深梁的火灾反应对比分 析。 对高温后的深梁进行 了抗剪性能试验 , 在与常温下深梁 受力性能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完成 了高温后深梁 的变形与 抗剪性能研究。提出了高性能混凝土深梁火灾后抗剪强度 计算公式的新建议。 ( 2 ) 进行 了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火灾反 和抗火 性能研究。 通

16、过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 揭示 了混凝土强度等 级 、外掺聚丙稀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结构火灾反应和 抗火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 : 在 8 0 0 c c 左右火灾作用下 , 矿 渣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火性 能,提高高性 能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有益于结构火灾破坏前承受变形的能 力;由火灾弓 l 起的构件轴 向变形和 内力重分布将导致梁柱 节点的提前破坏 : 作为超静定结构 , 框架梁柱在火灾中的刚 度退化情形不一致 , 对整体结构的抗火性能明显不利 i 聚丙 稀纤维的掺加可以提高降温时结构的变形恢复能力。 ( 3 ) 对火灾后和 未受火的高性能混凝土单层单跨框架 进行 了低 周期反复加

17、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分析 了高 温火灾、混凝土强度等级对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结构破坏机 制、 承载 力、 滞回特性、 延性 、 刚度以及耗能的影响规律 , 建 立了相应的恢复力模型 , 并探讨 了聚丙烯纤维( P P F ) 对这些 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 火灾后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结构易出 现“ 强梁弱柱” , 承载力、 刚度及耗能均 明显下降 , 抗震性 能 下降。聚丙烯纤维对火灾后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 能的影响则需结合多种有利 因素和不利 因素综合考虑。 ( 4 ) 研究 了持荷状态下剪力墙结构的火灾反应与抗火 性能。通过温度 一变形 曲线 、 温度 一压 力曲线和温度场的 试验研

18、究与对比分析 , 揭示了不同迎火面温度 、 不同受火时 间、有无外掺聚丙烯纤维的矿渣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的火 灾反应特点和抗火性能。研究表明: 在火灾作 用下 , 高性能 混凝土剪力墙具有较好 的整体性 、 稳定性和隔热性能 ; 加入 聚丙烯纤维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性能混凝土剪 力墙 的抗火性能。 在实验与理论研究基础上 , 提出了高性能混凝 土剪力墙结构的抗火设计建议。 ( 5 ) 完成 了 3 榀受高温作用后与 1榀未受高温作用的 矿渣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在低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 性能对 比试验。 在对试验现象与侧向变形图分析的基础上 , 对比研究了试件荷载水平位移滞回曲线 、荷载水

19、平位移骨 架 曲线 、 耗能 曲线与刚度退化规律 , 研究 了高温作用以及掺 加聚丙烯纤维对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高温作 用会 降低矿渣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的抗震能力 ,而掺加聚 丙烯纤维可以显著提高矿渣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高温后的 抗震性能。 2 3现代混凝土结构长期性能 首次完成 了现代( 高性能 ) 混凝土梁在 2 5 0 0 d 长期荷 载下的挠度 、 应力与曲率的时随性能研究 , 开发 了高性能混 凝土梁时随全过程分析软件 。基于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徐变 和预应力筋松驰的耦合作用分析 ,提出了考虑 多因素影响 的高性能混凝土梁长期变形 与应力理论计算模型 ,形成 了 能满足工程

20、用途的高性能混凝土梁长期变形设计的建议公 式。 ( 1 ) 通过 l 9 根高性能混凝土梁的长期性能试验 , 研究 了高性能混凝土梁长期性能 的演化规律和机理 ,重点考察 了混凝土种类、 张拉次数、 张拉控制应力、 截面上下缘应力 差对高性能混凝土梁收缩徐变长期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 : 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均可减小徐变变形和徐 变应变 ;采 用 2 次张拉方式 , 可显著降低徐变变形和徐变应变; 较小的截面 上、 下缘应力差有助于减小徐变变形和徐变应变。 ( 2 )基于龄 期调整有效截面模量法与非线性有限元的 思想 ,考虑 了混凝土收缩徐变与预应力筋应力松驰之间的 相互影响 , 开发了高性能混凝

21、土梁 的时随全过程分析软件。 程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 3 ) 基于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徐变和预应力筋松驰 的耦 合作用分析 , 建立 了考虑混凝土种类、 张拉次数、 张拉控制 应力、截面上下缘应力差等多参数影响的高性能混凝土梁 长期变形与应力的理论分析计算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了满足工程用途的高性能混凝土梁长期变形的设计建议公 式。 3 超大型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3 1 C 8 0 C1 O 0混凝土规模化制备技术 研究了预拌混凝土的生产标 准以及系统生产方法 , 确 定 了通过优化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等工艺满足持续规模化 生产要求下的预拌供应技术。 基于现有生产制备条件 , 形

22、成 了强度达 C 8 0 C 1 0 0 混凝土的实用配制技术和规模化持续 生产技术 ,实现了 C 8 0 C 1 0 0 混凝土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 的成果转化 。在世界 第 1 高塔( 6 1 0 m) 广州新 电视塔工程 中, 成功将 C 8 0 混凝土应 用于核心筒结构 , 创造了非劲性结 构 C 8 0 混凝土应用的新记录。 在纯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 规模化地将 C 1 0 0 混凝土应用于框筒 主体结构 , 使竖向结构 混凝土用量减少了 4 2 , 增加了有效使 用面积 , 发挥了高强 混凝土在特定结构部位的性能优势 ,提高 了结构的空间利 用率。 3 2 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23、提出了混凝土的运输控制指标和要点 ,通过调节不同 运距混凝土性能的供应技术 ,保证了不同运距搅拌站所供 应的混凝土现场性能的一致性 ,确保 了混凝土规模化生产 与现场泵送的连续性。工程实践 中, 4 0 h 多一次连续浇筑 厚 4 5 m 、 总方量 近 3 0 0 0 0 m 。 的混凝土 , 创造 了建筑工程 中大体积混凝土一次连续浇捣的世界记录 ; 6 0 h 多一次连 续浇筑 厚 5 m 、 总方量近 4 0 0 0 0 m 。 的混凝土 , 再次 创造 了 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的世界纪录 ;在上 海 中心大厦 主楼 基础 底板施工 中,成 功地在 6 O h内 , 将

24、1 2 1 m 、 厚 6 m 、 总方量 6 1 0 0 0 m 高强 C 5 0混凝土基础底 板一次连续浇筑 ,又一次创造了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 一 次连续浇筑的世界新纪录 : 另外 , 还创造 了桥梁工程次 浇筑厚 7 m、 总量达 2 2 0 0 0 m 。 混凝 土的世界记录。通过本 次研究 ,开发了超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裂缝控制软件( C o n c r e t e C r a c k C o n t r o 1 ) , 填补 了我国超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仿 真分析专业软件的空白。与 H i p e r p a v ( A C I 方法 ) 相比, 混凝 土多场仿真分析方法可考虑施工荷载

25、及配筋影响,能够准 确反映超大体积混凝土应力应变状态。 3 3 超高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 基于超高泵送混凝土特性 , 研 究超高泵送机械选 用布 置原则 、 泵管布设方法和泵管混凝土的有效利用技术。 创新 ( 下转第 7页) 建 筑施工 第3 4 卷 第 1 期 1 0 3 混凝 土 浇 捣 时 间 为 2 0 1 0年 l 1月 1 3日 1 5 : 0 0至 2 0 1 0 年 1 1月 l 6日 8 : 。 0 止 。测温系统从 2 0 1 0年 1 1月 1 3日开始实时测试到 1 2 月 9日结束 , 历时 2 6 d 。 测温情况显示 : 混凝土入模温度视各个测点的入模时 间的气温不

26、同而稍有不同, 基本在 2 2 c c 2 5 o c 之间。 本工 程混凝土的浇捣是按从基坑 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先后顺序 , 整个浇捣的过程延续 了 6 0 h 多 , 中心区域混凝土在浇捣施 工中已完成了其大部份的水化热过程 , 但 由于四周混凝土 还没有浇捣完成, 更为其散热提拱了良好的环境 , 并且四周 新浇捣的温度较底的混凝土又吸收了部份热量,因此有效 地降低了中心区域的水化热温度 ,从而降低 了整个混凝土 的温度峰值。本工程混凝土并没有出现以往传统方式浇捣 大体积混凝土时的温度场呈中心向四周下降梯度分布的现 象 , 而是呈 M 形梯度分布 , 如图 5 。 现的时间基本上是在 l 1

27、月 1 6日 l 1 月 2 3日之间 , 随后 开始逐步降温。 6 结语 ( 1 ) 本工程实践 证明 : 通过添加外加剂和掺合料可配 置低水化热混凝土。 ( 2 )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和矿粉等活性掺合 料 , 充分利用活性掺合料的后期强度 , 可减小水泥用量 , 并 改善混凝土性能。 ( 3 ) 大体积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减少 , 可 以显著降低混 凝土水化热 , 并延迟水化热峰值 出现的时间 , 有利于混凝土 底板里表温差的控制 , 以防止温度裂缝的出现。 ( 4 ) 宁波环球航运广场基础底板大体积低水化热混凝 土的施工实践, 以及在施工组织、 设备配备、 材料供应和预 拌混凝土运输

28、与泵送等方面的技术集成 , 使约 3 8 0 0 0 Il l 。 混 凝土基础底板一次 6 4 h 连续浇筑成功 , 创造 了国内建筑工 程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浇筑 的新纪录。 经实测 , 基础底板内部 最高温度 只有 7 2 6 c 1: , 水泥用量仅为 2 5 0 k g l m 。 , 工程成品 的高质量体现 了现代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领先水平 ,为大体 积基础底板工程积累了新的经验。 2 C4 2 1 , 4 2 E 4 2 F 4 2 2 H4 2 1 4 2 J 4 2 K4 图5 5 m区半高处测点温度峰值分布 参 考 文 献 : 从测温得知 ,混凝土水化热快速发展 主要集中在初凝

29、1 1 龚 剑、 张 越、 袁勇上海 环球 金融中 心主 楼深 基 础混 凝土大 底板 施工 研究 后约 5 0 h内, 随后放慢速度升温。混凝土内部温度峰值出 j t i,2 o o 6 , 2 8 ( 4 ) : 一 ( 上接 第 3页 ) 地设置了泵送缓 中 弯管段 , 攻克了泵管内混凝土向下 中 击 力的控制问题 , 解决了高性能混凝土超高泵送施工难题。 采 用混凝土水洗泵送新技术 , 最大限度地利用 了管道中的混 凝土,减少了混凝土浪费和对施工环境的污染。工程实践 中, 世界第 1 高塔( 6 1 0 m ) 广州新电视塔工程成功地将 C 4 5 混凝土泵送至 4 5 4 m 、 江

30、苏第 1 高楼( 4 5 0 Il 1 ) 南京紫峰大厦 工程将 C 4 0 混凝土泵送至 3 8 1 r il 、 沈阳茂业工程将 C 6 0 混凝 土泵送至3 1 0 3 5 m ,工程实践中也成功地 将 C 4 0 、 C 6 0 、 C 8 0 混凝土一次性泵送到 4 9 2 Il l 的高度 ,创造 了 C 8 0 混凝土超 高泵送高度的世界记录。 3 4 混凝土结构施工期性能演化控制 研究了现代( 高性能 ) 混凝土结构成型过程中环境条件 变化对性能演化的作用, 引入多维 一多场机理状态方程描 述温度、 湿度场和应力场的复杂耦合作用, 对混凝土结构施 工期性能演化分析 , 实现 了

31、混凝土结构施工期性 能设计 , 解 决了传统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无法考虑施工期结构历经的 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动态变化过程、影响结构安全性和耐久 性的难题。 4 结语 从超大型工程的混凝土材料性能设计、混凝土结构性 能设计 、 混凝土结构施工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创新 , 确保 了超 大型混凝土工程的顺利实施。该项 目研究成果已获授权发 明专利 8 项 , 授权实用新型 专利 4项 , 软件著作权 1 项 , 发 表论文 3 9 篇 , 主编或参编规范 9 部 , 出版专著 4 部 , 国家级 工法 l 项 , 完成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 目 2 项。 研究成 果有 1 项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1

32、项、 二等奖 3 项 、 三 等奖 2 项。研究成果获得一批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 技术成果,为提升我国混凝土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国际学术 地位、推动我国现代混凝土结构的技术进步作出了重大贡 献。 现代混凝土配制技术还节约 了大量水泥 , 最大限度的利 用工业废弃物作为胶凝材料组分, 减少了环境污染; 研制出 的高强混凝土有效地减小了结构构件尺寸,节约了工程材 料 , 同时增加 了结构使用空间; 混凝土泵水顶升施工新工艺 充分回收利用混凝土材料 , 减少 了固体废弃物排放的环境 污染。 研究成果符合绿色建造的“ 四节一环保” 要求, 其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童 筑 施 工第 3 4 卷第1 期f 0 7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