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家庄市精英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1-1是1的()A倒数B相反数C绝对值D相反数的绝对值2如果多项式是关于x的三次三项式,代数式的值是( )A1BC1或D或33按照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当输入的数为时,输出的值为( )ABCD4如图是医用酒精瓶的示意图,则从上面看得到的图形是( )ABCD5如图,河道l的同侧有A,B两个村庄,计划铺设一条管道将河水引至A,B两地,下面的四个方案中,管道长度最短的是()ABCD6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从左到右其对应几何体的名称分别为( )A圆锥,四棱柱,三棱锥,圆柱B圆锥,四棱柱,四棱锥,圆柱C四棱柱,圆锥,四棱锥,圆柱D四棱柱,圆锥,圆柱
2、,三棱柱8如图,若要使得图中平面展开图折叠成长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之和为,求的值( )ABCD8在下图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ABCD9如图,已知,OC平分,则的度数为( )A60B65C70D80二、填空题10一列数,其中,则=()A1B-1C2020D11单项式-()2a2b3c的系数是_,是_次四项式12已知关于的方程(是常数)的解是,则_13数轴上从左到右的三个点A,B,C所对应的数分别为a,b,c其中AB2017,BC1000,如图所示(1)若以B为原点,则a+b+c=_(2)若原点O在A,B两点之间,则|a|+|b|+|bc|=_14已知a-b=5,ab=-1,则3a-3(a
3、b+b)的值是_15下列说法:若,则0;若,互为相反数,且0,则=1;若,则;若0,0,则其中正确的有_.(填序号)16如图,当输入为47时,输出结果为_17a,b,c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如图所示,则化简|b|+|a+b|ac|=_三、解答题18如图,C,D两点将线段AB分为三部分,ACCDDB345,且AC6M是线段AB的中点,N是线段DB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为_19计算(1)=(2) =(3)= (4)=20计算:(1)x2y3x2y6xy+5xy+2x2y;(2)4a3(7ab1)+2(3ab2a3)21先化简,再求值:,其中22如图,已知三角形和射线,用直尺和圆规按下列步骤作图(保留作图痕
4、迹,不写作法):(1)在射线的上方,作;(2)在射线上作线段,在射线上作线段,使得,;(3)连接,观察并猜想:与的数量关系是_,填(“”、“”或“”)23定义;任意两个数a、b,按规则扩充得到一个新数c,称所得的新数c为“如意数”(1)若,直接写出a、b的“如意数”_;(2)若,求a、b的“如意数”c,并比较b与c的大小;(3)已知,且a、b的“如意数”,则_(用含x的式子表示)25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下表中有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月使用费固定收:主叫不超过限定时间不再收费,主叫超时部分加收超时费;被叫免费月使用要(元)主叫限定时间/主叫超时费(元/)被叫方式一651600.20免费方式
5、二1003800.25免费(1)若童威某月主叫通话时间为200分钟,则他按方式一计费需_元,按方式二计费需_元;若他按方式二计费需107元,则主叫通话时间为_分钟(2)是否存在某主叫通话时间t(分钟),按方式一和方式二的计费相等?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直接写出当月主叫通话时间t(分钟)满足什么条件时,选择方式一省钱;当每月主叫通话时间t(分钟)满足什么条件时,选择方式二省钱25已知AOB,过顶点O作射线OP,若BOPAOP,则称射线OP为AOB的“好线”,因此AOB的“好线”有两条,如图1,射线OP1,OP2都是AOB的“好线”(1)已知射线OP是AOB的“好线”,且
6、BOP30,求AOB的度数(2)如图2,O是直线MN上的一点,OB,OA分别是MOP和PON的平分线,已知MOB30,请通过计算说明射线OP是AOB的一条“好线”(3)如图3,已知MON120,NOB40射线OP和OA分别从OM和OB同时出发,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OP的速度为每秒12,OA的速度为每秒4,当射线OP旋转到ON上时,两条射线同时停止在旋转过程中,射线OP能否成为AOB的“好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的旋转时间26已知在数轴上,一动点P从原点出发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再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1)求点A、B表示的数;(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7、,使点P到点A和点B的距离之和为9,若存在,写出点P 表示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若小虫M从点A出发,以每秒0.5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另一只小虫N从点B出发,以每秒0.2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左运动设两只小虫在数轴上的点C处相遇,点C表示的数是多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B解析:B【分析】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解:-1是1的相反数,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定义,解题关键是理解相反数的定义,准确进行判断3D解析:D【分析】先根据多项式的定义求出n的值,再代入求值即可得【详解】多项式是关于x的三次三项式,或,解得或,(1)当时,;(2)当时,;综上,代数式的值是或3
8、,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多项式的定义、代数式求值,熟练掌握多项式的定义是解题关键4D解析:D【分析】把x=-8代入运算程序中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把x=-8代入可得:(-8)2-5(-1)=(-4-5)(-1)=-9(-1)=9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是解本题的关键5C解析:C【分析】根据从上面看能看到两个圆解答即可【详解】解:从上面看能看到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正确把握观察角度是解题关键6B解析:B【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方案B要比方案C、D中的管道长度短,根据垂线段最短可判断方案B
9、比方案A中的管道长度要短,即可作答【详解】解:四个方案中,管道长度最短的是B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垂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相关的基本知识7D解析:D【分析】根据四棱柱、圆锥、圆柱、三棱柱的平面展开图的特点进一步分析,然后再加以判断即可.【详解】第一个图是四棱柱,第二个图是圆锥,第三个图是圆柱,第四个图是三棱柱,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简单几何体的展开图的认识,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8D解析:D【分析】根据相对面上的数字之和为9可得、,得出x、y、z的值即可求解【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解得;,解得;,解得;,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正方体的相对面,具备空间想象能力是
10、解题的关键9B解析:B【分析】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是对顶角,据此逐项分析选择即可【详解】解:A、1和2不是对顶角,故错误;B、1和2是对顶角,故正确;C、1和2不是对顶角,故错误;D、1和2不是对顶角,故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的定义,理解概念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0C解析:C【分析】由题意,先计算的度数,再结合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得,最后根据角的和差解题即可【详解】,OC平分,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角的和差、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是重要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1A解析:A【分析】首先根据,可得,所以这列数是-1、2
11、1、2,每3个数是一个循环;然后用除以3,求出一共有多少个循环,还剩下几个数,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 ,所以这列数是-1、21、2,发现这列数每三个循环,由 且所以: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探寻数列规律问题,同时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注意观察总结规律,并能正确的应用规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出:这列数是-1、21、2,每3个数是一个循环12; 五 【分析】利用单项式的定义以及多项式的定义分别判断得出即可【详解】单项式-()2a2b3c的系数是-()2=,是五次四项式故答案为:,五【点睛】本题考查了单项式与多项式的定义,正确把握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33【分析】把代
12、入方程求解即可;【详解】是方程的解,;故答案是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4A解析:-1017 3017 【分析】(1)数轴上原点左侧的数为负数,原点右侧的数为正数,可表示出A、C所对应的数;(2)原点O在A,B两点之间,|a|+|b|=AB,|b-c|=BC,进而求出结果【详解】解:(1)点B为原点,AB=2017,BC=1000点A表示的数为a=-2017,点C表示的数是c=1000,答:以B为原点,点A,C所对应的数分别为a=-2017,c=1000,a+b+c=-2017+0+1000=-1017(2)原点在A,B两点之间,|a|+|b|+|b-c|
13、=AB+BC=2017+1000=3017,答:|a|+|b|+|b-c|的值为3017故答案为:-1017,3017【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与绝对值的意义,理解绝对值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用数轴表示则更容易解决问题1518【分析】先化简整式,然后整体代入可求出值【详解】3a3(abb)3a3ab3b3(ab)3abab5,ab1,原式353(1)18故填:18【点睛】本题考查整式的化简求值,关键是应用整体代入法16【分析】根据绝对值、相反数、平方的定义逐个分析即可。【详解】,即绝对值等于本身,则,故错误;若,互为相反数,且0,则,所以,故正确;两个数的平方相等,这两个解析:【分析】根据绝对值、相
14、反数、平方的定义逐个分析即可。【详解】,即绝对值等于本身,则,故错误;若,互为相反数,且0,则,所以,故正确;两个数的平方相等,这两个数相等或者互为相反数,若,则,故错误;若0,0,则,所以,故正确;综上所述正确。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绝对值与相反数,熟记各自的定义和性质是解题关键。由于本题涉及到字母,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172【解析】【分析】根据程序框图依次计算可得【详解】解:由题意知47952,取其相反数得2,是非正数,取其绝对值得2,输出,故答案为:2【点睛】此解析:2【解析】【分析】根据程序框图依次计算可得【详解】解:由题意知47952,取其相反数得2,是非正数,取其绝对值得2,输出
15、,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代数式的求值,解答本题的关键就是弄清楚题图给出的计算程序18-c【解析】【分析】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判断出b,a+b及ac的正负,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去括号合并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由数轴得:ac0,b0,|a|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判断出b,a+b及ac的正负,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去括号合并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由数轴得:ac0,b0,|a|b|,a+b0,ac0,则|b|+|a+b|ac|=b(a+b)+(ac)=bab+ac=c故答案为c【点睛】此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涉及的知识有:去括号法则,以及合并同类项法则,熟练
16、掌握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97【分析】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CD,DB的长,再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出BM,BN的长,进而可求出MN的长【详解】解:ACCDDB345,且AC6,CD=634=解析:7【分析】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CD,DB的长,再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出BM,BN的长,进而可求出MN的长【详解】解:ACCDDB345,且AC6,CD=634=8,DB=635=10,AB=6+8+10=24,M是线段AB的中点,MB=AB=24=12,N是线段BD的中点,NB=DB=10=5,MN=MB-NB,MN=12-5=7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线段中点的定义,熟知各线段
17、之间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0(1)0;(2)15;(3)-180;(4)-49【分析】(1)先化简绝对值,再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2)先将减法化为加法再计算;(3)根据乘法法则计算;(4)将除法化为乘解析:(1)0;(2)15;(3)-180;(4)-49【分析】(1)先化简绝对值,再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2)先将减法化为加法再计算;(3)根据乘法法则计算;(4)将除法化为乘法,再根据乘法法则计算【详解】(1)=0;(2) =0+15=15;(3)=-180; (4)=-49【点睛】此题考查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减法法则、乘法法则、除法法则,熟练掌握各计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
18、1)xy;(2)ab+1【分析】(1)直接合并同类项即可得出答案;(2)直接去括号进而合并同类项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原式(x2y3x2y+2x2y)+(解析:(1)xy;(2)ab+1【分析】(1)直接合并同类项即可得出答案;(2)直接去括号进而合并同类项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原式(x2y3x2y+2x2y)+(6xy+5xy)xy;(2)原式4a37ab+1+6ab4a3ab+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加减,正确合并同类项是解题关键22,【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化简,再将字母的值代入求解即可【详解】当时,原式【点睛】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化简求值,正确的计算
19、是解题的关键解析:,【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化简,再将字母的值代入求解即可【详解】当时,原式【点睛】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化简求值,正确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23(1)见解析;(2)见解析;(3)【分析】(1)根据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尺规作图即可解答(2)根据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尺规作图即可解答(3)结合图形易证,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3)【分析】(1)根据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尺规作图即可解答(2)根据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尺规作图即可解答(3)结合图形易证,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如图所示:作法:以点B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圆弧,交AB,BC于点G
20、,H再以点E为圆心以中的半径画圆弧,交EM于点P再以点P为圆心GH长为半径画圆弧,与所画的圆弧交于点N,连接EN即可(2)如图所示:作法:用圆规取BC的长度,以点E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EM于点F,则EF=BC用圆规取AB的长度,以点E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EN的延长线于点D,则DE=AB(3)根据EF=BC,DE=AB,可证,则DF=AC【点睛】本题考查了尺规作图,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尺规作图方法,以及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尺规作图方法24(1)5;(2)c=1-x2,bc;(3)-x3-3x2+3【分析】(1)将已知a、b的值直接代入c=a+b-ab即可;(2)
21、将已知a、b的值直接代入c=a+b-ab,利用作差法比较解析:(1)5;(2)c=1-x2,bc;(3)-x3-3x2+3【分析】(1)将已知a、b的值直接代入c=a+b-ab即可;(2)将已知a、b的值直接代入c=a+b-ab,利用作差法比较b、c的大小;(3)将c、a的值代入c=a+b-ab即可求b【详解】解:(1)将a=2,b=-3代入c=a+b-ab,c=2-3+6=5;(2)将a=2,b=x2+1代入c=a+b-ab,c=2+x2+1-2(x2+1)=1-x2,b-c=x2+1-1+x2=2x20,bc;(3)由c=a+b-ab,a=2,x3+3x2-1=2+b-2b=2-b,b=-
22、x3-3x2+3;故答案为:-x3-3x2+3【点睛】本题考查整式的运算;熟练掌握整式的加法与减法运算法则,代数式的求值方法是解题关键25(1)73,100,408;(2)存在,335分钟或560分钟;(3)若t335或t560,方式一省钱;若335t560,方式二省钱,t=335或t=560时,两种方式费用相同.【分析解析:(1)73,100,408;(2)存在,335分钟或560分钟;(3)若t335或t560,方式一省钱;若335t560,方式二省钱,t=335或t=560时,两种方式费用相同.【分析】(1)根据200160,结合方式一计费方式,列式计算即可求出童威某月主叫通话时间为20
23、0分钟,则他按方式一计费费用,若他按方式二计费需107元,设主叫通话时间为x分钟,结合方式二计费方式,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2)分别讨论若160t380和t380,根据方式一和方式二的计费方式,列出关于t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3)结合(2)的结果,结合方式一和方式二的计费方式,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根据题意得:若主叫通话时间为200分钟,按方式一计费需65+(200-160)0.2=73(元),按方式二计费需100元,若他按方式二计费需107元,设主叫通话时间为x分钟,根据题意得:100+(x-380)0.25=107,解得:x=408,故答案为:73,100,4
24、08;(2)若160t380,根据题意得:65+(t-160)0.2=100,解得:t=335,若t380,根据题意得:65+(t-160)0.2=100+(t-380)0.25,解得:t=560,答:存在某主叫通话时间335分钟或560分钟,按方式一和方式二的计费相等,(3)由题意可得:若t335或t560,选择方式一省钱,若335t560,选择方式二省钱,若t=335或t=560时,两种方式费用相同【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正确找出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正确掌握分类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26(1)AOB =90或30;(2)证明见解析;(3)运动时间为5秒或秒.【分析】(1
25、)根据好线的定义,可得AOP=60,再分OP在AOB内部时,在AOB外部时,两种情况分别求解析:(1)AOB =90或30;(2)证明见解析;(3)运动时间为5秒或秒.【分析】(1)根据好线的定义,可得AOP=60,再分OP在AOB内部时,在AOB外部时,两种情况分别求值即可;(2)根据OB,OA别是MOP和PON的平分线,可得AOB=90,BOP=30,进而即可得到结论;(3)设运动时间为t ,则MOP=12t ,BOA=4t ,分两种情况:当OP在OB上方时,当OP在OB下方时,分别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1)射线OP是AOB的好线,且BOP=30AOP=2BOP=60当OP在AO
26、B内部时, AOB =BOP +AOP =90 ,当OP在AOB外部时,AOB = AOP-BOP=30AOB =90或30;(2) OB,OA别是MOP和PON的平分线AOB=BOP+AOP= (MOP+NOP)=,BOP=BOM=30,AOP=90-30=60 BOP=AOPOP是AOB的一条“好线” ;(3) 设运动时间为t ,则MOP=12t ,BOA=4t ,当OP在OB上方时,BOP=80-12t ,AOP=80+4t-12t=80-8t , 解得:t=5;当OP在OB下方时,BOP= 12t-80, AOP=80+4t-12t=80-8t , 解得:t=综上所述:运动时间为5秒或
27、秒.【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的和差倍分运算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27(1) ;(2)或; (3)【分析】(1)由数轴上的点的移动规律,左减右加,从而可得答案;(2)由题意得:再分当时,当时,当时,三种情况讨论,从而可得答案;(3)设两只小虫的相解析:(1) ;(2)或; (3)【分析】(1)由数轴上的点的移动规律,左减右加,从而可得答案;(2)由题意得:再分当时,当时,当时,三种情况讨论,从而可得答案;(3)设两只小虫的相遇时运动时间为,结合题意可得: 解方程求解时间,再求点对应的数即可【详解】解:(1)动点P从原点出发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则点对应的数为: 再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则点对应的数为: (2)存在,理由如下:设对应的数为: 则由题意得: 当时, 经检验:符合题意,当时,方程左边 此时方程无解,当时, 经检验:符合题意,综上:点P到点A和点B的距离之和为9时,或 (3)设两只小虫的相遇时运动时间为,结合题意可得: 点对应的数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数轴上动点问题,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绝对值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掌握数轴上点运动后对应的数的表示规律,两点间的距离,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