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范文正与之同年 , 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摘自过庭录)【注】同年:指同一年考中进士。贻:遗留。隙:时机。(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罕受人言_其意盖在谏故人耳_(2)范仲淹与滕子京为同年进士,在滕子京“愤郁”之时,范仲淹有何反应。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3)范仲淹和他的岳阳楼记,以及文中那些光照千
2、秋的经典名句已成为后代贤者志士的崇高追求和人生准则。从短文中你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一个人? 【答案】 (1)少;规劝(2)范仲淹爱惜滕子京的才华,担心他长期的悲愤抑郁会留下祸患,影响他未来发展。(3)善良宽厚,爱才惜才,关心友人,忧国忧民。 【解析】【分析】(1)句意:很少听人劝。“罕”,少。句意:他的意思大概就在规劝于想好友了。“谏”,规劝。 (2)根据“爱其才,恐后贻祸”的意思“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以后他遭到迫害”,可解答此题。 (3)根据文意,范仲淹亲写岳阳楼记,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来宽慰悲愤郁闷的滕子京,可知范仲淹是一个善良宽厚,爱才惜才,关心友人的人,同时他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3、下之乐而乐”来抒发远大的抱负,可知他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 故答案为: 少、规劝 范仲淹爱惜滕子京的才华,担心他长期的悲愤抑郁会留下祸患,影响他未来发展。 善良宽厚,爱才惜才,关心友人,忧国忧民。【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题意,在文中找到答案,按照要求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意思,注意对人物的描写语句和事例的分析理解。【附参考译文】 滕子京
4、很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从开始的庆阳帅被贬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范仲淹和他同龄,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以后他遭到迫害。但是滕子京很骄傲自负,很少听人劝。正在担心没有机会规劝他的时候,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他写一篇岳阳楼记。所以文中写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意思大概就在规劝于想好友了。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5、(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_前人之述备矣 备:_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开:_云归而岩穴暝 暝: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3)比较【甲】【乙】两段文字所写景物的不同点,完成下表。 选段观景角度景物类别内容概括景物特点【甲】登楼所见_朝暮之景写景突出_【乙】_山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写景突出秀美多变(
6、4)【甲】文和【乙】文都注重对景物的描绘,各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回答。 【答案】 (1)美好;详尽;散开;昏暗(2)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3)水景;阔大壮观;登山所见(4)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胜”“备”属于古今异义词。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则:就是;大观:雄伟
7、的景象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芳:香花;发:开放;秀:茂盛,繁茂;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故此句可以翻译为: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3)结合醉翁亭记第一段内容可知,当时作者欧阳修在滁州西南的琅琊山上的醉翁亭上观看山景。属于登山所见,【甲】文描写的是洞庭湖壮观的景象,属于水景。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由此可以看出其特点是:阔大壮观。注意概括答案的时候要和题干中的有关内容一致。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甲】语段范仲淹首先描写洞庭湖雄伟壮观的景象,然后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8、因此下文的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乙】语段欧阳修首先描写琅琊山朝暮之景,然后描写琅琊山四季之景,最后总结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 故答案为:美好;详尽;散开;昏暗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水景;阔大壮观;登山所见 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
9、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本题考查理解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已给内容概括其其余的内容。 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不能孤立理解,要把这个语段放在全文中,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语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藩国名臣(明)朱国祯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余,始读书。时
10、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竟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毋及余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节选自涌幢小品,有删改)【注】埒(li):等同,齐等。矱(yu):尺度。朴:通“扑”,打人的器具。(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日记数千言_赵先生耻居其下_诸生侍侧凛凛_且遗一朴_(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11、 A.日所诵书必与之埒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B.为讲说甚详恳 其名为鹏(北冥有鱼)C.以身先之 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D.书其面曰 其真无马邪(马说)(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4)作为学官,赵准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出三点。 【答案】 (1)每天;以为耻;侍奉;给予(2)C(3)第五子很是骄横放纵,即便是太守也不能把他怎么样。(4)讲说详恳,规矩严明,重视背诵,以身作则。 【解析】【分析】(1)句意为:每天能记住好几千句话。日,每天。 句意为:赵先生以不如他为耻辱。耻,以为耻。 句意为:那些学生陪从在两侧,心中凛然。侍,陪从。 句意为:并且留下一根
12、木棍。遗,留下。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他/助词,的 B给/被 C用/用 D它的/表示反问语气 故选:C (3)重点词语:甚,很。虽,即使。翻译:五个孩子非常骄慢放纵,即使是太守也没办法。 重点词语:若,像。此,这样。翻译:像这样寻找宝剑,不也是很糊涂吗? 重点词语:诚,确实。秋,时候。翻译:这确实已经到了关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了。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竟夜读忘寝。“可知他勤学,有上进心。根据“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可知其以身作则。根据“门弟子常数十。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可知其规矩严明。 故答案为:(1)每天以为耻陪从
13、留下 (2)C (3)五个孩子非常骄慢放纵,即使是太守也没办法。 像这样寻找宝剑,不也是很糊涂吗? 这确实已经到了关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了。 (4)勤学,有上进心以身作则规矩严明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14、”“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附参考译文】 赵准,藁城人。高个儿,美髯,性情刚强坚毅、方正严肃,从早到晚没有萎靡神色,不苟言笑。二十多岁,才开始读书。当时有一个聪明的少年,每天能记诵几千言,赵先生以不如他为耻,每天所记诵的书一定要和他等同,白天记诵的数量不足,就整夜读书(以至)忘记了睡觉。赵准在顺天府乡试中中举,做了学官。藩王令诸郡王都(跟随赵准)学习经学,赵准给他们讲解很是详尽恳切。门下弟子常有几十人。(赵准)规矩尺度很是严
15、格,诸生走路站立都合乎规范。赵准尤其重视背诵,他以身作则,不知倦怠,诸生侍奉在侧,神情恐惧。当时太守有十个儿子,第五子很是骄横放纵,即便是太守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一天,太守听闻赵先生严厉,亲自带着第五子来,并且给予赵准一个荆朴,宽二寸,厚半寸,在它上面写道:“专治第五子,不要涉及其他学生。”诸子一旦远远看见赵准就很惊恐,都一改常态,认真学习。4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16、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醉翁”、“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B.生查子元夕、卖油翁都是欧阳修的作品。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D.宋朝的欧阳修、苏洵、曾巩都位于 “唐宋八大家” 之列。(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3)选文中游人的“乐”指:_;太守的“乐”指:_。 【答案】 (1)C(2)
17、用酿泉的水酿造(制)酒,泉水很香,酒很清洌。(3)跟随太守游山之乐(游山之乐、观赏自然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以百姓之乐而乐)。 【解析】【分析】(1)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故选C。 (2)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这句话的重难点词语有:酿泉,用酿泉;为,做,酿造;洌,清。 (3)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根据语句“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
18、以得知,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山的快乐,可以尽兴地享乐。而太守则是,看到自己治理下的百姓生活富足,能够和自己一起来游山,这是太守最大的成就,也是他最大的乐趣。所以,游人的“乐”主要指享受跟随太守游山的快乐;太守的“乐”指的是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故答案为:C; 用酿泉的水酿造(制)酒,泉水很香,酒很清洌。 跟随太守游山之乐(游山之乐、观赏自然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以百姓之乐而乐)。【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辨析。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
19、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注意文中关键语句的理解。【附参考译文】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20、是喝醉了的太守。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合江亭记吕大防 沱江自岷而别 , 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已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 唐人高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
21、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久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濑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 , 不为塘埭以居水,故陂湖潢漾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储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注】揵:遏制、堵塞。渎:沟渠。埭:堵水的土堤。陂、潢:积水的池塘。蹲鸱:植物名,俗称芋头。(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
22、有误的一项是( ) A.沱江自岷而别(离开)B.而阔沟以导之(使宽阔)C.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耸立)D.故陂湖潢漾之胜比他方为少(美景)(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3)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答案】 (1)A(2)春秋两季的清晨与傍晚,在合江亭上摆设酒宴,也是成都府的一道美景啊。这或许可以写下来给后人看,(这都是)因为(修葺)合江亭而引发的思考。(3)作者叙述整治合江亭之事,并通过对合江亭美景的描写,表现整治成效,进而提出重视储水的观点。 【解析】【分析】(1)A项,沱江自岷而别:长江、沱江从岷江处分开。别:
23、分开。故选A。 (2)佳:好。观:景象、景观。兹:这。或:或许。盖:大概。 (3)本文主要是写合江亭水利之便带给蜀地的“美丽风光”“游览之乐”和“物产丰饶”,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表现美景游览之趣。 故答案为:A; 春秋两季的清晨与傍晚,在合江亭上摆设酒宴,也是成都府的一道美景啊。这或许可以写下来给后人看,(这都是)因为(修葺)合江亭而引发的思考; 作者叙述整治合江亭之事,并通过对合江亭美景的描写,表现整治成效,进而提出重视储水的观点。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
24、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附参考译文】 长江、沱江从岷江处分开,张若、李冰镇守蜀州,开始筑起土墙来遏制、堵塞大水,后来挖宽沟渠把水导出来,灌溉蜀郡、广州之土地,而蜀郡已富饶。现在成都二水,皆长江、沱江的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四川的东南,就是所说的二江双流。沱旧循南隍,与长江并流向东。 唐人髙骈刚开始开凿新渠,缭出府城
25、的北,然而仍然在旧沟渠汇合。渚是合江旧亭,是唐人宴饯的地方,名士往往在这题诗。从前没有治理,我开始命令修葺它。我以为船官治事的场所。俯视看水,沧波宽阔,浩渺数里,东山青翠的山麓,与翠竹并立在它的前面,鸣叫婉转,鸥鸟上下齐飞。商舟渔船,错落穿行。春天的早晨或秋天的傍晚,在(合江亭上)放一壶酒,(边饮边赏),也是一城的美好景观啊。 不久,长官请求记下这件事,我认为蜀郡的土地已经成了官渠,不做塘埭来存水,所以陂湖水波荡漾的景观,比其他地方少。假如能够熟悉水利储水,那么蒲鱼菱芡的丰饶,本来不减于芋头的助力。古人大多用所做之事作为装饰,既得益于土地便利,又有观赏乐趣,难道不快乐吗?这(个想法)或许可以书
26、写下来给后人观看,大概因为是两江汇合而有所感慨吧。6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丰乐亭记(节选)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 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
27、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刻露:鲜明地显露。本:根据。上:皇上。刺史:即欧阳修。(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树林阴翳(阴影)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C.宣上恩德(宣扬)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晦明/变化者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3)对比
28、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答案】 (1)A(2)D(3)D(4)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我来到这个地方,喜欢这里地方僻静,
29、而且政事简单。 【解析】【分析】(1)A 翳:遮蔽。BCD解释正确。 (2)ABC划分正确。D这句话的意思是: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动词和宾语之间应停顿。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朗读节奏正确的划分方法是: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3)“醉翁亭”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但“丰乐亭”是为了刺史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来命名的。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述:记述;一:用。这是一个判断句,翻译时应注意句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
30、立性,不译;乐:喜欢;事:政事。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来到这个地方,喜欢这里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 故答案为:A;D;D;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我来到这个地方,喜欢这里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
31、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可。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附参考译文】 【乙】我来到这个地方,喜欢这里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头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的时候,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季的风光无
32、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当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我)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习惯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的原因,是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宣扬皇上的恩德,为了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给这座亭子命名。7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 范文正公守邠州 , 暇日率僚属登
33、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选自范仲淹罢宴)【注】邠(bn)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缞绖(cu di):丧服,这里指穿着丧服。亟(j):急迫地。赗(fn)敛:下葬入殓的衣服。怃(w)然:形容失望的样子。彻:通“撤”,撤去。赒(zhu)同“周”救济。(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是进亦忧_先天下之忧而忧_使毕其事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微斯人,吾谁与归?坐客感叹有泣下者。(3)【甲】文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
34、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 (4)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答案】 (1)探求;这,这样;在之前;完成(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在座的人都感叹不已,有的人甚至流下眼泪。(3)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 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目的是: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4)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解析】【分析】(1)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是”:这。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求”与“毕”在现代汉
35、语中也分别有“探求”和“完成”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句意)是作答的关键。 (2)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微”:没有。“斯”:这种。“归”:归依。“坐客”:在座的客人。“泣”:眼泪。还有“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3)此题可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提取“以物喜,以己悲”作为答案,不同的自然景象引发出“迁客骚人”的不同感受,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原文第三段写天气昏暗阴沉,看到这种景象,使他们联想到自己的悲惨遭遇,而感到悲伤。第四段写天气春和景明,看到这种景象,使他们感到心旷神
36、怡。“古仁人”则是和作者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问,考查写这两种情的目的。作者写出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对比,是为了以古人自况,借古喻今表达自己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4)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乙】文中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词句可直接提取“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作为答案。 故答案为:探求;这,这样;在之前;完成;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在座的人都感叹不已,有的人甚至流下眼泪; 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
37、国忧民); 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
38、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范仲淹在邠州任职的时候,一天有空闲率领下属登临楼阁,置办酒席。大家还没有开始酒宴的时候,看见几个人身穿丧服,带着葬礼的物品。范公急忙命令下属去询问情况,告知是一个客居在外的读书
39、人死在邠州,将要去城郊埋葬,而死者的棺材寿服等下葬的东西都没有置备,范公得知后很忧伤,立即撤下酒席,给了出殡的人很多钱,让他们办完丧事。在座的人都感叹不已,有的人甚至流下眼泪。”8古诗文阅读 (甲)泛舟后溪唐羊士谔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注释】羊士谔:唐朝人。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乙)游岳阳楼记(节选)明袁中道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绳头细字,(A)白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谈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墓,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昔
40、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第以束发登朝,(B)为名臣,(C)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 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 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注释】练:白色丝绢。愀然(qio):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束发:年纪轻。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毛锥子:毛笔的别称。(1) 请将文言词语 “出”“入”“着”准确填入(A)(B)(C)处。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语。 泫然不能自已也_昔
41、滕子京左迁此地 _壮心日灰 _是则真可哭也 _(3)用“/”为下面句子断句,共断3处。 取 酒 共 酌 意 致 闲 淡 亭 午 风 渐 劲 湖 水 汩 汩 有 声。(4)根据选文画横线句的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古人惜墨如金,却蓄意无尽。有人认为要解读古人文意,翻译不如品味咀嚼。 “炮车云生”,绘尽云之状貌;“猛风大起”极言风之狂烈;“湖浪奔腾”摹写浪涛之_;“雪山汹涌”则描画_之澎湃。(5)古诗泛舟后溪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歌意象描述。 (6)结合泛舟后溪游岳阳楼记,说说羊士谔、袁中道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古仁人的情怀有何不同? 【答案】 (1)A着; B入; C出(2)停
42、止;降职或远调;一天天;这(3)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4)激荡(意思相近即可);浪潮(湖浪、波浪等)(5)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雨后沙尘被涤净,芳草萋萋,溪水碧绿,景物一新的景色,空气清新,景色优美。(6)羊士谔看到雨后景物一新的景色,表达了对雨后后溪的喜爱之情,但听到杜鹃声,想到只有自己一人,又流露出寂寞之情,由景而引发内心的情感变化,袁中道也是由景而生忧愁失意之情,他们都因眼前景物而引发心态上的变化,都局限于个人忧乐。而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超脱了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解析】【分析】(1)此题在结
43、合语境“附着在白练似的溪流上”“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出朝廷外出统领军队是知名的武将”分析的基础上,文言词语 “出”、“ 入”、“着”填入文中空格处的顺序是:A着;B入;C出。 (2)本题注意“左迁(降职或远调)”的正确解释。 (3)这句话的意思是: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因此其正确的断句是: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4)结合文本内容,“炮车云生”,绘尽云之状貌;“猛风大起”极言风之狂烈;“湖浪奔腾”摹写浪涛之激荡;“雪山汹涌”则描画浪潮之澎湃。 (5)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的意思是:雨后芳草萋萋,没有一点沙尘,溪水碧
44、绿,沙滩平坦。春光明媚。这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芳草萋萋,静美清澈的特点。 (6)泛舟后溪用拟人手法写鸟鸣之声,诗歌通过写鸟鸣的声音似乎在恳切地挽留过往的客人,从而突出了雨后后溪的静美清澈。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写出了面对静美之景时的欣喜之情。袁中道由景而生忧愁失意之情,他们都因眼前景物而引发心态上的变化,都局限于个人忧乐。而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脱了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A着; B入; C出 停止;降职或远调;一天天;这 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激荡(意思相近即可);浪潮(湖浪、波浪等)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雨后沙尘被涤净,芳草萋萋,溪水碧绿,景物一新的景色,空气清新,景色优美。 羊士谔看到雨后景物一新的景色,表达了对雨后后溪的喜爱之情,但听到杜鹃声,想到只有自己一人,又流露出寂寞之情,由景而引发内心的情感变化,袁中道也是由景而生忧愁失意之情,他们都因眼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