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植物是“活”的吗教案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将引领学生概括前4课的学习收获,结合自己种养植物过程中的发现,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这是本单元的核心目标。教科书安排了“把我们自己种养的植物带来观察”和“展示我们的观察记录”两项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再次观察、回顾观察记录,同学间互相交流,归纳植物作为生命体“活”的证据。教科书还安排了活动“我们收集到的其他资料”,以樱花一年四季的生长变化为例,把学生的视野从对静态现象、短期现象的观察,引向对更为广阔的、长期的、动态的植物生命现象的观察,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植物是“活”的的证据。教科书安排了对“哪些方面可以说明植物也是活的”
2、和“塑料花是活的吗”两个问题的讨论,从正反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学生分析】通过第1课至第4课的学习,学生积累了观察、描述的方法,对植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一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比较弱,对于植物是一个生命体的认识也比较浅显、零散,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回顾与梳理。收集植物是“活”的的证据,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差异性。多种植物、多种方式的比较、联系,都指向植物是生长变化的特征,建构起植物有生命的科学概念。通过展示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速度、生存环境、生长状态、生长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帮助学生建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认知。樱花树的四季图片,展现长周期植物周而复始生长的特征。植物的应激反
3、应增加了学生对生物特征的认识。通过塑料花与真实植物的对比,评测学生对植物生物特征的掌握情况。最后,用生命周期结束的枯死植物,评测学生对植物失去生物特征的理解。通过这些措施不仅使学生建立了概念,还能用不同的证据以及不断丰富的科学词汇证明植物是“活”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2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2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
4、标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难点: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器材准备】学生在之前几节课上做的观察记录以及图画等相关资料。机器人、植物、塑料花、枯死植物、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植物是“活”的吗1教师出示:机器人。提问: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特殊的朋友机器人。先和你身边的小伙伴握握手,再和小机器人握握手,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人和机器人与自己的互动,发现他们之间的区别。2提问:动物是“活”的吗?为什么?课件出示几种动物的图片。3教师在现场展示一棵植物,并提问:这棵植物是“活”的吗?设计意图:分别观察动植物,
5、初步理解“活”的概念。板书课题:植物是“活”的吗二、探索:收集植物是“活”的的证据1提问:同学们都种养了大蒜,在这个过程中,它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记录,在小组内讨论: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师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单,并请学生分享观察的结果,找到大蒜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设计意图:观察之前种的大蒜的记录单,发现植物长高、长大、长多的变化,搜集大蒜是“活”的的证据。2课件出示幼苗生长图片。教师介绍:这是记录同一棵植物连续三周生长的图片,请你仔细观察:这几张图能不能说明植物是“活”的?学生根据图片,寻找植物生长变化的证据。3课件出示大蒜生长图片。回顾:这是第七天到第十天,大蒜的图片,你
6、发现它有哪些变化?你预测一下,它还会有什么变化?4对比:连续三周生长的幼苗,连续四天生长的大蒜,它们的变化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不同的植物图片,搜集植物是“活”的的证据;再通过对比不同植物短时间内发生的变化,发现植物在生长环境、速度、状态等方面的不同。5课件出示一年四季同一棵樱花树变化的图片。提问:看,这是老师在一年四季中拍到的同一棵樱花树的照片,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樱花树有什么变化?它是活的吗?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樱花树四季不同的状态,了解在一个循环往复的长周期中植物发生的变化,从而搜集更多的证据,认识植物的生命特征。6课件出示含羞草图片。含羞草长着羽毛状的叶子,用
7、手轻轻一碰,它会发生什么变化?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植物叶子受到外界刺激会产生反应的实例,拓展了关于植物生命特征的知识。三、研讨1提问:通过上述观察与分析,哪些证据可以证明植物是“活”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环节探索学习的收获,根据植物的生长变化、应激反应等证明植物是“活”的。2提问:我们种养大蒜时,做了哪些事情?3板贴图片:植物、阳光、浇水。设计意图:联系生活经验,关注植物生长需要水分、阳光等条件。4课件出示:塑料红掌和“活”的红掌照片。提问:左边的图片是塑料红掌,右边的图片是一棵植物红掌,它们都是“活”的吗?设计意图:依据生物的生命特征,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5教师展示一棵枯死的植物,
8、提问:这棵植物是“活”的吗?为什么?设计意图:植物是有生命的,有生有死,生命周期结束了,就不是“活”的了。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观察叶教案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植物单元的第三课,学生初步了解周围的植物,学习了观察一棵植物之后,缩小观察对象,通过对叶的具体观察了解叶的共同特征和特定植物的叶的特征。本课的学习活动主要分为四个:1观察不同植物的叶;2观察同一棵植物的叶;3画一片叶;4了解制作叶画。通过四个学习活动,学生在比较和观察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科学的认识,即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但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又存在差异,并体会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比较一根枝条上的叶能够让学生感受叶也是有生命的,会经历
9、不同的成长阶段。通过画叶、做叶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植物的叶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叶的研究兴趣。【学生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叶比较熟悉,尤其是认识一些特殊形状的叶,如银杏叶、槭树叶和枫树叶等。学生对观察叶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被多样的植物的叶吸引。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可以使用多种感觉器官帮助观察,本节课将继续引导学生使用不同方法观察、比较植物的叶,获取信息。本课延续了之前画图记录的方法,通过画一片叶表现出叶的特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科学探
10、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科学态度目标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器材准备】为学生准备:每小组银杏叶(2片)、槭树叶(1片)、核桃树叶(1片)、李树叶(1片)、大小不同的绿萝叶(3片)
11、、彩笔(若干),每个学生一本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课件、板贴等。【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植物的结构,课下很多同学都到校园中观察了植物。(课件出示观察照片)二、聚焦:不同植物叶的特点活动一:观察银杏叶。1教师出示一片银杏叶,提问:这是什么?你怎么知道的?追问:你用看的方法,还发现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扇形、绿色、有硬梗、边缘起伏2教师继续提问:除了用眼睛,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用身体的什么部位观察植物?学生回答:耳、鼻、手。3教师给学生分发银杏叶,并进行活动安排。你可以用鼻子闻叶的气味,可以用手感受它的质地、薄厚,还可以更仔细地用眼观察。叶很娇嫩,用手去触摸它的时候一定要轻柔。
12、4学生观察活动结束后,教师提问:你用了什么方法,发现了银杏叶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叶片上有小绒毛、颜色有深有浅、有清香味等。5讨论:每个组都仔细观察了自己的叶,你们想不想看看其他组的叶?观察投影上的几片叶子,它们是什么叶?都是同一种叶,你又发现了它们的什么特点呢?学生发现同一种植物的叶也有不同点。6小结:仅仅一片银杏叶,你们就通过眼看、鼻闻、手摸的方法发现了这么多特点,太棒了!今天我们就像这样观察叶。(板贴课题)活动二:观察4种叶。1教师展示观察对象:今天老师还带来了4种叶,分别是:槭树叶、核桃树叶、李树叶、绿萝叶。2提问:这4种叶分别有什么特点?为了获得更多信息,你打算用哪些感觉器官观察?学
13、生回答:眼、鼻、手。追问:你想了解叶哪些方面的特点?学生回答:大小、颜色、气味、摸上去的感觉3教师分发活动器材,并提出活动要求:你还可以像这样图文并茂地把你的观察结果及时记录在记录表上,分享的时候跟大家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观察叶,发现了叶的什么特点。学生分组活动,观察4种叶,并进行记录。4活动完成后教师提问:你用什么方法,发现了叶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用看、摸、闻的方法,发现了叶的特点,如:槭树叶红红的,像五角星一样,叶片分了几个叉,叶边缘是锯齿样的核桃树叶有香气,叶片大,水滴形李树叶红色,水滴形,比较小,很薄,叶脉是平行的绿箩叶绿色,摸起来光滑,很厚(有水分),纹路是分叉的追问:刚才你们都发
14、现了叶上有纹路,纹路是怎样长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教师引出科学词汇叶脉。5小结:每种植物的叶各有特点,但是都有叶脉。活动三:讨论叶的共同特点。教师提问:这些植物各式各样,它们的叶各有特点。既然它们都叫叶,都是植物的一部分,那么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学生回答:所有的叶都有叶脉、叶片和叶柄三部分结构。追问:你有没有在其他叶上见过这些部分?小结:叶有很多不同的特点,也有相同的结构。活动四:讨论同一棵植物的叶。1提出问题:用各种方法观察和比较,你们已经发现不同种类植物的叶各有特点。同一棵植物上的叶会一样吗?2老师这里还有两片叶,它们是不是同一种树叶?不着急回答,老师给每组都准备两片叶,你们
15、就用刚才的方法获取信息,再来说说理由。教师分发叶片,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3活动结束,全班讨论:它们是不是同一棵植物的叶?你有什么理由。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发现两片叶子是同一棵植物的叶。4教师出示一根绿萝枝条:它们的确是一棵绿萝上面的叶,那为什么会有大、有小?追问:为什么这棵植物上还有这么小的一片叶呢。你预测这片叶将来还会怎样变化?学生回答,教师小结:(1)颜色深且比较大的是“长大后”的叶,颜色浅且比较小的是“小时候”的叶。(嫩叶、老叶)(2)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即使是同一棵植物上的叶子,也会因为光照、水分、营养、周围环境等差异而有所不同。(3)植物是有生命的,植
16、物的叶也是有生命的,会不断生长、发育、衰老、死亡。(4)随着季节变化叶子都会经历由嫩叶、老叶、黄叶到落叶的变化。三、画一片叶就像你们说的,每片叶都是有生命的,不能摘下来带回家。大自然中还有更多有特点的叶子,我们可以用前几课的记录方法,把叶画下来。接下来,我们玩一个小游戏:猜叶子。每位同学从今天观察的几片叶中选一片画,不写它的名称,让全班同学猜一猜你画的是什么叶。如果你想让大家能猜出来,你觉得画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要画出叶的特点。限时3分钟。教师组织学生画叶,完成猜叶子的活动。小结:我们能猜对叶子,是因为不同植物的叶各有特点。四、做叶画今天我们观察了这些叶,你觉得还有没有其他样子的叶?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叶也各有特点。秋天植物的叶纷纷凋落,我们可以捡一些掉下来的叶,把它们压平晾干,根据不同叶的特点做成叶画。工具:叶子、白纸、剪刀、胶水。()在白纸上画出自己想要制作的图形。()在叶子背面抹上胶水并粘贴在图形的相应位置。()等胶干后即可欣赏美丽的叶画了。欣赏:教师课件展示叶画,并鼓励学生课后完成叶画。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