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 35 2020年5月29日 文档仅供参考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 第一章总则 1.1总则 本规范对卖方提供的广东电信所需的PHS室内覆盖设备及系统提出总体技术和性能要求。卖方提供的室内覆盖设备及系统必须满足该要求。卖方选用的设备及配件应是先进的、稳定的、可靠的。如果卖方能满足要求,请注明”满足要求”,如果卖方性能优于要求,请详细说明;如果卖方不能满足要求,请注明”不能满足要求”,并详细说明。 第二章系统技术指标 2.1覆盖效果技术指标 采用测试仪表PHS35L/C,在各楼层、电梯及楼梯
2、进行测试,记录信号场强情况。 指标要求:室内覆盖的设计范围内95%以上的区域场强应≥36 dBuV 2.2信号优先级技术指标 采用测试仪表PHS35L/C,在各楼层对场强测试,记录前5强的信号情况。 指标要求:室内覆盖的设计范围内95%以上的面积由室内系统覆盖。 2.3边缘场强技术指标 采用测试仪表PHS35L/C,测试楼层环境中处于室内、外的交界地带的信号强度。 指标要求:交界地带区域场强应≥36 dBuV。 2.4拨打测试技术指标 拨打测试的目的是从最终用户的角度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因此每一层都要测试。采用测试手机,每层选取典型的位置(如拐角、电梯口、办公区、客房内、窗
3、口等),将手机设置为测试模式,记录下室内基站的CSID,进行呼叫测试,记录以下数据: (1)楼层号及测试点在该层的位置(用平面图表示); (2)场强电平; (3)通话时长(>30秒); (4)掉话次数/切换次数; (5)是否占用室内基站; (6)话音质量等级(MOS)的主观判断: 5级--优秀 4级--良好,有轻微噪音 3级--有噪音,但不影响通话,仍可接受 2级--较大噪音,通话困难 1级--无法通话 指标要求:室内覆盖的设计范围内4级(含4级)测试点的数量应占95%。 2.5切换技术指标 采用测试手机。 (1) 室内切换:手机保持通话,在同一楼层内移动
4、记录呼叫时长、通话质量、掉话/切换次数; (2) 室内基站与室外基站的切换:手机保持通话,在室内基站与室外基站的边界处双向移动,记录呼叫时长、通话质量、掉话/切换次数、切换点,并对切换是否顺畅做出主观感受的判断; (3)电梯内外切换。 指标要求: 室内切换无掉话(或掉话率<2%); 室外——室内切换无掉话(或掉话率<2%); 电梯外——电梯内切换无掉话(或掉话率<2%)。 2.6电梯、楼梯、地下室的通话测试技术指标 采用测试手机。 拨通电话后进入电梯及地下室,记录通话和切换情况。 指标要求:室内覆盖的设计范围内4级(含4级)测试点的数量应占95%。 2.7同步测试及话务
5、统计技术指标 采用测试仪表PHS35L/C。 (1) 测试室内基站的同步状况。 指标要求:同步率为100%。 (2) 网管观察室内基站的统计数据,判断基站的各种话务指标等是否正常。 指标要求:室内覆盖的设计范围内掉话率<2%,呼叫建立成功率>95%。 2.8泄漏技术指标 采用PHS35L/C及基于PHS35L/C室外路测设备,测试室内基站在室外的信号泄漏情况,作出指定基站覆盖的专题图,看是否满足设计。 指标要求: 1、 室内基站泄露至室外10米处的场强不得高于36 dBuV; 2、 室内覆盖系统不得过度覆盖室外,距建有室内覆盖系统的建筑物10米处,室内信号的电平
6、比室外信号的低8dB以上。 第三章设备及器件技术指标 3.1干线放大器技术指标(适用于干线放大器平均输出功率≤33dBm) Ø 工作频带:1900MHz~1910MHz; Ø 平坦度:≤1; Ø 驻波比:≤1.5; Ø 增益:厂家标称值+2dB; Ø 三阶交调:要求设备具备功率控制功能,≥36dB(1dB压缩点), ≥46dB(1dB压缩点回退6dB); Ø 带外抑制:≥45dB(1920-1980MHz); Ø 带外杂散: ≤-60dBm/3.84MHz(
7、1920-1980MHz)、 ≤-36dBm/30KHz(9KHz~1GHz)、 ≤-30dBm/30KHz(1GHz~12.75GHz); Ø 邻道干扰(邻道功率泄漏):≤-31dBm(+600k), ≤-36dBm (+900k); Ø 噪声系数: < 4dB(上行); Ø 传输时延: <1us; Ø 功率稳定度: 标称值+2dB(工作环境温度:0~40℃); Ø 温度特性(工作环境温度:0℃~40℃):功率稳定度: 标称值+2dB、带外抑制:标称值+5dB。 3.2功分
8、器技术指标(要求采用腔体) 1) 特性阻抗: 50Ω 2) 功率容量:≥100W 3) 频率范围: 1710MHz~2500MHz 4) 最大插入损耗: u ≤3.2dB (二功分器) u ≤5.0dB (三功分器) u ≤6.2dB (四功分器) 5) 功率不平衡度:<0.5dB 6) 驻波比:≤1.3 7) 接头类型: N-F 8) 工作温度: 0℃~+40℃ 9) 相对湿度:5~95%。 3.3耦合器技术指标(要求采用腔体) 测试项目 5dB 7 dB 10 dB
9、 15 dB 20 dB 25 dB 30 dB 35 dB 40 dB 插入损耗dB ≤2.0 ≤1。8 ≤0。8 ≤0.4 ≤0.4 频率范围mHz 1710MHz-2500MHz 耦合度 dB 标称值±0.5dB 驻波比 ≤1.3 方向性dB >20dB 标称阻抗Ω 50Ω 功率容量W ≥100 接头类型 N—F 工作温度℃ 0℃~+40℃ 相对湿度% 5%~95% 3.4定向天线技术指标 1) 特性阻抗: 50Ω 2) 功率容量: 50W 3) 频率范围: 1710MHz~2
10、500MHz 4) 增益: 5~8 dBi 5) 驻波比: <1.5 6) 接头类型: N-F。 3.5全向天线技术指标 1) 特性阻抗: 50Ω 2) 功率容量: 50W 3) 频率范围: 1710MHz~2500MHz 4) 增益: 2~3 dBi 5) 驻波比: <1.5 6) 接头类型: N-F。 3.6泄漏电缆技术指标 1) 频率范围:1710MHz~2500MHz 2) 特性阻抗: 50Ω 3)
11、功率容量: 0.48KW 4) 最大衰减(dB/100m,20℃): u 7/8″泄露电缆: ² 10.1(1900MHz) u 1/2″泄漏电缆: ² 11.7(1900MHz) 5) 耦合衰减(2m,95%): u 7/8″泄漏电缆: ² 73(1900MHz) u 1/2 ″泄漏电缆: ² 84(1900MHz)。 3.7射频同轴电缆技术指标 1) 频率范围:1710MHz~2500MHz 2)
12、 特性阻抗: 50±1Ω 3) 功率容量: 0.48KW 4) 最大衰减(dB/100m,20℃)要求: 频段 1/2″软缆 7/8″ 1/2″ 10D/FB 12D 1900MHz 16 6 11 16 15 5) 最小弯曲半径要求: 馈线类型 二次弯曲半径(mm) 一次弯曲半径(mm) 1/4″软缆 30 1/2″软缆 40 1/2″ 210 70 7/8″ 360 120 6) 馈线尺寸 频段 1/2″ 7/8″ 1/2″软缆 内导体外径 4.8±0.1
13、 9±0.1 3.6±0.1 外导体外径 13.7±0.1 25±0.2 12.2±0.1 绝缘套外径 16±0.1 28±0.2 13.5±0.1 7) 工作温度: 0℃~+40℃。 3.8电缆接头技术指标 1) 频率范围:1710MHz~2500MHz 2) 特性阻抗:50Ω 3) 绝缘电阻:≥5GΩ 4) 接触电阻:内导体:≤5mΩ;外导体:≤2.5mΩ 5) 接头类型:BNC型、TNC型、N型、DIN7/16型 6) 耐压、屏蔽效率、抗电电阻要求: 连接头
14、类型 BNC型 TNC型 N型 DIN7/16型 额定工作电压(V) >500 >500 >1400 >2700 屏蔽效率 ≥55dB ≥55dB ≥90dB ≥128dB 抗电电阻 1.5KV 1.5KV 1.8KV 4KV 7) 驻波比:<1.3 8) 温度范围: 0℃~+40℃ 9) 机械寿命(次): >500。 3.9同轴负载技术指标 1) 特性阻抗: 50Ω 2) 功率容量: 5W,10W,15W,20W,25W,50W 3) 频率范围:1710MHz~2
15、500MHz 4) 驻波比: <1.3 5) 接头类型:N-M 6) 工作温度: 0℃~+40℃ 3.10 多频段合路器技术指标 1) 特性阻抗:50Ω 2) 功率容量:100W 3) 工作频率: PHS和WLAN:端口1——1900MHz~1910MHz、端口2——2400MHz~2500MHz PHS和3G:端口1——1900MHz~1910MHz、端口2——待定 PHS+3G和WLAN:端口1——待定、端口2——待定 4) 双频合路器驻波比、耦合损耗、隔离度、最大输入功率要求: 双频段合路器 合路器类型
16、 双频段合路器 隔离度(dB) >60 驻波比 ≤1.3 插入损耗 1900MHz输入端 <0.6dB 2400MHz输入端 <0.6dB 最大输入功率 1900MHz输入端 >100W 2400MHz输入端 >100W 5) 互调产物:<-120dBc 6) 接头类型: N-F 7) 工作温度: 0—+40(℃)。 3.11电桥技术指标 1) 频率范围:1900MHz -1910MHz; 2) 插入损耗:<0.3db; 3) 隔 离 度:>22db。 第四章PHS网络室内分布系统的兼容性要求 4.1一般要
17、求 买方本着合理利用资源,节约投资的原则,要求PHS室内覆盖系统的无源器件——功分器、耦合器、合路器、射频同轴电缆、电缆接头、天线——能够在将来的3G网络中使用。买方要求卖方提供完整的成熟的解决方案及成功的应用实例。 4.2系统兼容性要求 在PHS室内覆盖系统中,对于分布式无源系统,要充分考虑到与将来3G室内覆盖系统的兼容性,以便在将来3G系统的室内覆盖也能很好的利用当前的无源分布部分,避免重复投资。因此,当前PHS的室内覆盖方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工作频段的兼容性,无源分布系统——功分器、耦合器、射频电缆、电缆接头和天线等器件的工作频段要覆盖1.71-2.5G频段;
18、 2) 易于迭加与组合,各个组成部分接口标准化、独立化,要考虑后续网络的特点,在设计方案上做到兼容,以便日后的升级; 3) 尽量减少升级成本,即经济上的可行性,运营商不必为升级付出大的代价。 PHS系统和3G系统共用分布系统拓扑结构如下图: PHS系统 3G系统 合路器 信号分布系统 4.3与现有其它移动通信系统共存的要求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的有源器件要严格按照划分给PHS系统的工作频段进行设计,避免和已有的公共移动通信系统相互间的干扰(特别是注意GSM1800的下行频段是1805MHz~1850MHz)。 附录A系统技术指标测试方法 A1测试
19、准备 l 测试手机若干部; l 测试仪表(LF970或PHS35L/C)若干台; l 该建筑的室内分布设计方案; l 该建筑的室内平面图。 A2测试方法 A2-1 覆盖效果测试 使用PHS35L做均匀连续测试,在楼层平面图上标出覆盖场强跨范围(盲区:0-26 dBuV;弱覆盖区:26-36 dBuV;一般覆盖区:36-46 dBuV;强覆盖区:>46 dBuV)的地区,形成多个独立的封闭空间。计算不同场强范围所占的面积,得出各场强段覆盖比例并填写附表1,并做出覆盖效果图。 A2-2信号优先级测试 选点,记录使用附表2,并在表中标
20、出CSID为室内分布系统基站的记录。 A2-3边缘场强测试 如下图在测试楼层各墙面各取若干个点,测试位置离窗户一米(在平面图上标出位置号),按附表3记录该层基站信号的最高场强值。 A2-4拨打测试 使用测试手机在各楼层所选测试点进行拨打,每个点拨打3次,记录信号强度和话音质量。拨打记录参见附表4。 A2-5切换测试 对室内切换测试,拨通电话后在楼层内移动,记录切换情况(记录表参见附表5),并在楼层平面图上标出切换点。 对室内基站与室外基站的切换测试,拨通电话后走出大楼和走进大楼,记录切换情况(记录表参见附表5),并在楼层平面图上
21、标出切换点。测试应双方向进行。 对电梯的切换测试,进电梯前拨通电话,进入电梯,记录切换情况;在电梯内建立通话,出电梯后,记录切换情况。 测试中每完成一次切换后即可挂机。 A2-6电梯、楼梯、地下室的通话测试 拨通电话后进入电梯及地下室,记录通话和切换情况,记录表参见附表4。 A2-7同步测试 在楼层各墙面各取一个点,各墙面点与楼层中心点连线的中点取为测试点(在平面图上标出位置号),用PHS35L/C和手提电脑进行测试和数据采集。每次测试时长35秒,每个测试点测试十次,按点序列保存测试文件(如第3层的第5点的测试文件中应包含”3-5”字样)。对全部的测试文件进行分析,得出室内系统本身
22、及室内和室外系统的同步结果,并在楼层平面图标出基站同步状态。同步测试工作纪录表参见表6,测试分析报表由后台分析。 A2-8 泄漏测试 用路测工具在楼宇周围进行路测,过滤出室内基站的场强信号,做出室内基站的路测场强覆盖图,得出被测室内基站对室外覆盖的影响(要求〈36 dBuV〉。其次,选定采样点,读取各点场强数据中室内和室外最高场强,比较二者差值(要求室外值高于室内值8dB)。结果由后台处理。 A3测试表格 附表1 覆盖率样本统计表 测试纪 录 编 号 楼层总面积 >46dBuV的面积 36-46dBuV的面积 26-36dBuV的面积 <26dBuV的面积 覆盖率
23、≥36 dBuV) 备注 地点: 测试人: 时间: 附表2信号优先级测试记录表 测试点 地点: 楼层: 测试人: 时间: 最
24、高场强 次高场强 第三场强 第四场强 第五场强 附表3 边缘场强测试记录表 测试楼层 位置号 CSID 场强 地点
25、 测试人: 时间: 附表4呼叫测试记录表 楼层 测试点 是否占用室内基站 场强[dBuV] MOS 断线次数 切换次数 地点: 测试人:
26、 时间: 附表5切换测试纪录表 楼层 切换描述 切换前CSID 切换前CSID 是否掉话 地点: 测试人: 时间: 附表6同步测试纪录表 楼层 测试地点号 测试时间 文件号范围
27、 地点: 测试人: 时间: 附录B设备及器件技术指标测试方法 B1测试目的 验证产品的性能指标是否符合标称电气指标和达到PHS系统的要求。 B2测试环境和进程要求 l 相对干净的测试环境,具备测试需要的设备、电源和安全条件。 l 按统一规定的测试方案进行,测试过程有广东电信相关技术人员陪同或参与。 B3测试仪表及附件要求和准备 B3-1信号源 输出频率范围大于
28、1920MHz,功率大于10dBm点频信号,测试前预热30分钟; B3-2噪声测试仪 感应电平优于-100dBm,适用频率范围大于2G,测试前预热30分钟; B3-3功率计 感应电平优于-30dBm,测试前预热30分钟; B3-4频谱仪 使用频率范围大于2G,分辨率带宽大于300Hz,测试前预热30分钟; B3-5矢量网络分析仪 使用频率范围大于2G,可测注波比,测试前预热30分钟; B3-6测试附件 包括标准测试测试电缆、转换头、耦合器和可调衰减器等配件,其性能经过测试验证及格。 B4测试方法 B4-1干放 B4-1-1工作频带和带内平坦度 测试连接图: 操作步
29、骤: 1) 设定信号源扫频输出; 2) 连接衰减器,确保输出功率在频谱仪的允许范围内; 3) 连接频谱仪并进行界面操作,使接收信号的频谱正确显示,记录下行平坦度测试结果; 4) 交换被测元件的输入输出口进行上行平坦度测试,同1、2、3步测试; 5) 可用标量网络分析仪代替信号源和频谱仪。 B4-1-2最大输出功率 测试连接图: 操作步骤: 1) 用功率计校准信号源; 2) 设定信号源点频输出,使输出电平为被测元件上限输入电平; 3) 连接衰减器,确保输出功率在频谱仪的允许范围内; 4)
30、连接并操作频谱仪,使接收信号的功率正确显示,记录测试结果; 5) 同样测试上行的最大输出功率。 B4-1-3输入信号范围 测试连接图: 操作步骤: 1) 用功率计校准信号源; 2) 设定信号源点频输出; 3) 连接衰减器,确保输出功率在频谱仪的允许范围内; 4) 连接并操作频谱仪,使接收信号的功率正确显示,调整信号源输出幅度,记录测试结果; 5) 同样测试上行的输入信号范围。 B4-1-4增益 测试连接图: 操作步骤: 1) 设定信号源输出,输出幅度为被测元件的正常输入电平; 2) 连接被测元件、衰减器,确保输
31、出功率在频谱仪的允许范围内; 3) 连接并操作频谱仪,使接收信号的功率正确显示,记录测试结果; 4) 同样测试上行的增益。 B4-1-5带外杂散 测试连接图: 操作步骤: 1) 设定信号源点频输出; 2) 连接被测元件和衰减器,确保输出功率在频谱仪的允许范围内; 3) 连接频谱仪并进行界面操作,使接收信号的频谱正确显示; 4) 记录测试结果; 5) 同样测试上行的带外杂散。 B4-1-6邻道干扰 测试连接图: 操作步骤: 1) 设定信号源点频输出; 2) 连接被测元件和衰减器
32、确保输出功率在频谱仪的允许范围内; 3) 连接频谱仪并进行界面操作,使接收信号的频谱正确显示,记录测试结果; 4) 同样测试上行的邻道干扰。 B4-1-7三阶交调 测试连接图: 操作步骤: 1) 设定信号源输出两个相距2MHz的信号,调整信号源输出,使被测元件输出为最大; 2) 连接被测元件和衰减器,确保输出功率在频谱仪的允许范围内; 3) 连接频谱仪并进行界面操作,使接收信号的频谱正确显示,记录测试结果; 4) 同样进行上行的三阶交调测试。 B4-1-8驻波比 测试连接图: 操作步骤: 1) 设置标量网络分析仪;
33、 2) 对标量网络分析仪进行校准; 3) 连接被测元件,记录测试结果; 4) 同样测试上行的驻波比。 B4-1-9噪声系数 测试连接图: 操作步骤: 1) 设定噪声测试仪; 2) 连接被测元件; 3) 读取测试结果; 4) 交换噪声测试仪的输入和输出连接,测试上行的噪声系数。 B4-1-10功率稳定度 测试连接图: 测试步骤: 1) 设定信号源点频输出(或使用PHS信号发生器); 2) 连接被测元件和衰减器,确保输出功率在频谱仪的允许范围内; 3) 连接频谱仪并进行界面操作,使接收信号
34、的频谱正确显示,测试24小时,记录测试结果; 4) 同样测试上行的功率稳定度。 B4-1-11传输时延 测试连接图: 测试步骤: 1) 设定矢量网络分析仪的输出频率和功率; 2) 连接被测元件和衰减器,确保输出功率在网络分析仪的允许范围内; 3) 调整矢量网络分析仪显示,记录测试结果; 4) 同样测试上行的传输时延。 B4-1-12 带外抑制 测试连接图: 测试步骤: 1) 设定信号源输出一个宽频信号(1900MHz~1910MHz); 2) 连接被测元件和衰减器,确保输出功率在频谱仪的允许范围内; 3) 连接频谱仪并进
35、行界面操作,使接收信号的频谱正确显示,记录测试结果。 B4-1-13测试表格 B4-2耦合器 B4-2-1频率范围,耦合度,耦合平坦度 测试连接图 网络分析仪 被测定向耦合器 匹配负载 : 耦合口 输出口 输入口 测试步骤: 1) 按仪器说明书将仪器校准; 2) 按测试框图将被测器件(定向耦合器)接入测试系统中,开始测试,在屏幕显示中可直接读出上述被测指标;
36、 3) 将被测结果记录在附录表中。 B4-2-2驻波比检测 测试连接图: 网络分析仪 回损测试桥 匹配负载 耦合口 被测耦合器 输入口 匹配负载 测试步骤: 1) 按仪器说明书将仪器校准; 2) 按测试框图将被测器件(定向耦合器)接入测试系统中,开始测试,在屏幕显示
37、中可直接读出上述被测指标; 3) 将被测结果记录在附录表中。 B4-2-3插损测试 测试连接图: 网络分析仪 匹配负载 被测定向耦合器 耦合器 输出口 输入口 测试步骤: 1) 按仪器说明书将仪器校准; 2) 按测试框图将被测器件接入测试系统中,即可在屏幕显示中直接读出传输损耗
38、的值,此值即为插损; 3) 将被测结果记录在附录表中。 B4-2-4方向性测试 测试连接图: 网络分析仪 匹配负载 被测器件 输入口 输出口 测试步骤: 1) 按仪器使用说明校准仪器; 2) 按测试框图将被测器件接入测试系统; 3) 将测试数据记录于表中; 交换输出输入口连接,记录测试
39、数据。 B4-2-5测试表格 B4-3功分器 B4-3-1插入损耗 测试连接图: 网络分析仪 被测 功分器 输出 输入 输出 测试步骤: 1) 按仪器说明书将仪器校准好; 2) 按测试框图将被测器件(功分器)接入测试系统; 将被测结果记录在附录表中。
40、 B4-3-2频率范围,分配比,带内平坦度 测试连接图: 网络分析仪 被测 功分器 输出1 匹配负载 输入 输出2 测试步骤: 1) 按仪器说明书将仪器校准好; 2) 按测试框图将被测器件(功分器)接入测试系统; 将被测结果记录在附录表中; 3)
41、 保持网络分析仪输出不变,交换输出1和输出2的连接,记录测试结果。 B4-3-3隔离度 测试连接图: 网络分析仪 被测 功分器 匹配负载 输出口 输入口 输出 测试步骤: 1) 按仪器说明书将仪器校准好; 按测试框图将被测器件(功分器)接入测试系统; 2) 将被测结果记录在附录表中。 B4-3-4驻波比 测试连接图: 网络分析仪
42、 回损测试桥 匹配负载 被测 功分器 输出 输入 匹配负载 输出 测试步骤: 1) 按仪器说明书将仪器校准好; 2) 按测试框图将被测器件(功分器)接入测试系统; 3) 将被测结果记录在附录表中。 最近读者 逍遥 分享(0) 评论(0) 分类:默认分类 12次阅读 -01-14 12:13 我要登录 -> 公司简介- 联系方法- 招聘信息- 客户服务- 相关法律- 用户反馈- 举报不良信息-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 JSWindow 正在加载中...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