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七年级语文命题人:吕群华(无锡市梅里中学)一、积累与运用(27 分)1、 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 分)绽( )开t()傥 分 q ( ) 徘徊( )2、 根据课文默写(10 分)(1),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2)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3)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4)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5)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 )(6)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7)当别人不理解我们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 ?”3、加点字解释(4 分)(1)未若柳絮因风起 (
2、)(2)陈太丘与友期行()(3)去后乃至()(4)学而不思则罔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 分)A. 在讲解员细心的提示下,参观者才恍然大悟,并纷纷感叹现代科技的唯美与奇妙。B. 台上的主持人说:“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的结果,请大家洗耳恭听。”C. 更为蹊跷的是,整条街道上鸦雀无声,寂静异常。D. 以荷花装饰微山县体育馆主题墙,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深受好评。5、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3 分)A. 小林的篮球职业生涯正在刚刚开始,就以神奇的表现征服了亿万观众。 B. 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C.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升
3、写作水平的基础。 D. 通过采取机动车“限行分流”等措施,使城区一、三桥的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有效缓 解。 6、走近名著。(3 分)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 ;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 。(2 分)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 ?(1 分)二、阅读与赏析(33 分)(一)春雪(4 分)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7、 诗中的第二句中的“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 分)8、 试从修辞的角度对诗的三四两
4、句作点赏析。(2 分)(二)师旷论学(10 分)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 分) 恐已暮矣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 善哉10、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 分)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12、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 分)(三)秋天的怀念(8 分
5、)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 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 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 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 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 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 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
6、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 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 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 感。她又悄
7、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 儿,要好好儿活13、文中的划线句子属于哪种记叙顺序?具体说说它的作用。(3 分)14、“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写有意动作还是
8、无意行为?请说明理由。(3 分)15、文章结尾着重描写了“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 分)(四)我的暖,一寸长(11 分)葛闪 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 40 岁左右的中年男子。 他隔着车窗,朝我弯弯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我一听,就有点蒙。 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 “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9、”。 “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 “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有芥蒂。 “不不不,”他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 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句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车前的车牌望了一眼。第二天,他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 了起来。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
10、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 他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喊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廉价香烟给我, 便带着孩子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又遇上他,他才 告诉了我答案。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一些同学很 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里因此出现了阴影。“其实俺明白,大多数城里人也像您一样,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 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
11、“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孩子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孩子,您和我 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 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他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 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长的长度。“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画瞬间就击中了我的灵魂,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 又被它的深沉!16、文中的“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 分) 17、文章第一段使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 分)18、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 分)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
12、的呢。19、“一寸长的暖”深深地震撼了“我”,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一寸长的暖”的理解。 (3 分)三、表达与交流(40 分)20、走进自然,我们领略景色之美;亲近大师,我们感受哲理之美;享受亲情,我们体验生 活之美;展现才华,我们成就青春之美生活并不缺少美。美,就在我们身边。请以 “ 真美”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 600 字。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初一语文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4分)zhn 倜 歧 hui2、(10分)(1)海日生残夜(2)山岛竦峙(3)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4)落花时节又逢君(5)我寄愁心与明月
1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思君不见下渝州(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4分)(1)趁、乘(2)约定(3)才(4)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4、(3分)B 5、(3分)B6.(3分) 长妈妈(阿长)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他背书。二、阅读与赏析7、(2分)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8、(2分)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9、(4分)晚怎么听说好10、(3分)B11、(2分)老年好学,仿佛点燃的蜡烛的光亮。
14、12、(1分)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13、(3分)插叙(1分) 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那步田地(1分),突出了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对孩子的无私的爱(突出了母爱的伟大)(1分)14、(3分)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1分),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1分),并且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1分)。15、(2分)借景写人,表现“我”摆脱了痛苦的心境,变得坚强起来(1分),照应上文(1分)16.(2分)为了消除孩子的阴影心理,他请求坐一次“我”的车,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17.(3分)外貌描写(肖像描写)(1分)。作用: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暗示了他工作的艰辛;暗示了“几天来”他被拒的原因;为后面“我”的“皱眉”“犹豫”做了铺垫。18.(3分)“几天来”说明父亲为此努力了好些天,表现出父亲的艰辛努力和坚持,以及父爱的执着深沉。19.(3分)这个父亲认为自己消除孩子心理阴影而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给孩子的爱是很少的。但是民工想出办法,不惜委屈自己,来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这样的父爱是深沉的,是伟大的。(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