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6 安徽省 2018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答案解析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答案】(1)曾益其所不能 山岛竦峙 沿溯阻绝 感时花溅泪 君问归期未有期 山河破碎风飘絮(2)浊酒一杯家万里 略无慕艳意【解析】注意“竦峙”、“溯”的正确写法。【考点】文言文古诗词默写 2.【答案】(1)覆 jio 履(2)绿水清山 绿水青山(3)A(4)这很令人担忧。【解析】(1)在字典中,读“f”的字有多个,这就需要结合语境,推测“f”的具体含义,然后以义定形;“较”是个独音字,读“jio”;“l”字不要错写成“屡”。(2)可以以义定形,“绿水青山”中“水”是“绿”的,山是“青”的,而非“清”。(3
2、)所给的四个选项都是“适”的释义,联系“适龄公民”,从语境上进行判断,可知此处为“切合、相合”的意思。(4)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转换时注意句意不变,转换的方法为: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将问号改为句号。【考点】汉字的字音和字形,字形的辨析,多义字的辨析,句式转换 3.【答案】(1)B 2/6(2)沙僧(沙悟净、悟净、沙和尚)金身罗汉【解析】(1)由“用苦痛换来欢乐”“写给埃尔多迪伯爵夫人信”可知,这个人是贝多芬。贝多芬一生是不幸而多难的,他因失聪而绝望,他因爱情的悲剧而受伤,他因朋友
3、的离去而孤独但他的音乐却告诉了人们:即使痛苦,也要去创造欢乐。“用苦痛换来欢乐”摘自于1815 年 10 月 10 日致埃尔多迪伯爵夫人的信,信中作者用慷慨激昂的语调讲述贝多芬宝贵的精神“用苦痛换来欢乐”,既然世界不给他欢乐,那么就由他来创造欢乐,因此他在艰苦的条件下创作出了一首又一首乐曲。(2)根据所给文字中的“行李”“降妖宝杖”等词可知这个人是沙僧,取经成功后如来授沙僧为“金身罗汉”。【考点】名著阅读 4.【答案】(1)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A(2)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 不耻下问 请教(3)示例:每一朵小花 都是歌颂生命的乐章【解析】(1)题划分停顿时注意表达思想的完整性,根据主
4、谓之间和动宾之间要停顿来划分。整个句子为一个大的主谓宾式的句子,在主语即“松林”后停顿,在谓语动词即“失去”后停顿。题应根据诗歌表达的意境来确定诗歌的语调。这首小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安适、宁静的心境,故朗读时应该采用舒缓的语调。(2)题,【甲】处画线句并列不当,诗歌包括“古典诗词”,可把“和古典诗词”删去,在“戏剧”前添加“和”;题,【乙】处中“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使用对象错误,应改为“请教”。(3)做这类题一定要注意示例的句式特点、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以及整个句子的意思。本题示例运用暗喻的修辞手法,句式结构为“每一+量词+
5、名词,都是+四字短语+的+名词”,感情上要表达出对自然之物的赞美之情。【考点】现代诗歌的朗读节奏和朗读语气,修改病句及语言表达得体,仿写句子及语言表达连贯、得体 二、阅读 5.【答案】B【解析】【甲】句说明形成雾凇的重要条件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乙】【丙】句具体阐释了“天晴少云”的条件对形成雾凇的必要性,【丁】句具体阐释了“静风或是风速很小”的条件对形成雾凇的 3/6 必要性。由此可知,【甲】句与【乙】【丙】【丁】句之间为总分关系,【乙】【丙】句和【丁】句之间又是并列关系。据此可将语段划分为三层。【考点】语段内容的梳理和层次的划分 6.【答案】分类别:明确说明了雾凇的两种主要形状;作诠
6、释:准确解释了硬凇与软凇的特征和区别。【解析】注意题干中“哪两种”“各”的提示与要求,以防漏答丢失分数。阅读第段,由“主要有两种:一种另一种是”可判断第段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分类别的作用是使说明事物更加清楚明白。其中“过冷雾滴碰到结构较紧密”“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就会脱落”等内容对雾凇的两种主要形状进行了解说,因此可以得知本段还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使事物更浅显易懂,让读者易于接受。综上,分条作答即可。【考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7.【答案】通透灵动 优秀品质 逻辑【解析】通读全文,据其内容及中心句不难得出选文的行文思路。选文第段是对雾凇外表“通透灵动”(在第段提取)美的说明,第段
7、说明了雾凇形成的条件,第段说明了雾凇的两种主要形状,第段说明了雾凇“内在的优秀品质”(在第段提取)。这是一种由表入里的逻辑说明顺序。【考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8.【答案】吸附污染颗粒 产生负氧离子 吸纳大量音波。【解析】题干要求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首先通过找寻关键词“改善环境”来确定答案所在的区域,即第段。然后从中提取出“雾凇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增多”“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这三个说明雾凇可改善环境的句子,将这三句删减概括为更精练的内容,分条作答即可。【考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9.【答案】人生的成功如同雾凇奇观的形成,需要
8、做好充分准备,付出艰辛努力,还要抓住机遇。【解析】第段说明了“雾凇奇观的形成”条件非常苛刻,由此同人生取得成功相联系,可得出相同点,即都需要做好准备,付出艰辛努力,据此来阐述启示。【考点】文章的启示 10.【答案】D【解析】紧扣“内疚”一词的含义,采用“瞻前顾后”的方法。“内疚”的意思为“内心感觉惭愧不安”。4/6 前文中,“我”心想歪儿“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歪儿把自己家的罐儿扔下来给我们玩,这让“我”深感内疚,同时,“刺痛”照应了前面的“刺激”一词,故应放在【丁】处。【考点】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思路 11.【答案】(1)运用夸张(或比拟)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想去玩游戏的急切
9、心情。(2)运用反复(或排比)的手法,写出了歪儿对游戏的热爱和对友谊的渴望之情。【解析】(1)结合语境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加点词都运用了修辞手法。答题格式:修辞手法+一般作用+特殊作用。句中,“飞”运用了夸张手法,表达了“我”的急切之情。(2)句中,三个“宁愿”构成排比,表现出歪儿对“踢罐电报”这种游戏的喜爱和痴迷。【考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2.【答案】承上启下 凸显了大家对歪儿回来的释然和惊喜之情【解析】答题时,可以根据段落所在的位置(开头、中间、结尾),从结构和内容上把握其作用。第段位于全文中间部分,故可以从过渡段(承上启下)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上”和“下”的内容可知,大家对“歪儿”的内
10、疚因其回归而缓解,并且乐于与“歪儿”一起玩游戏,常常“照顾”他。【考点】语段的作用 13.【答案】大家对歪儿由捉弄、讥笑到关爱、保护;歪儿由孤独、痛苦到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满足。【解析】答题时,要扣住题干中的“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联系上下文概括”,把握概括的内容、范围,从两个方面联系上下文进行梳理,如“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儿”“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地不叫他坐庄”“我忽然见他的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表现了“我们”对“歪儿”的关照和“歪儿”的快乐、满足,这与之前大家讥笑“歪儿”、“歪儿”孤独落寞截然不同。【考点】文章内容的理解 14.【答案】示例:
11、歪儿(或“我和歪儿”);“歪儿”和“我”是文章中的主要人物。踢罐电报;“踢罐电报”游戏是文章的线索(中心事件)。光亮的眼睛;友谊让歪儿的眼睛像晨星一样光亮,又美又动人。【解析】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能给读者无穷的联想。拟写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从主要的人、物、景、事件人手;从文章主题人手;从文章线索人手;从人物形象人手。这篇文章重点写“歪儿”,由此表现孩童时代天真、纯洁的友谊。因此,可以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拟题。也可以从线索、主题角度拟题。【考点】拟写文章标题 15.【答案】(1)参与(2)通“遍”,遍及,普遍(3)实情 5/6(4)代指“狱”(案件)(5)到,达到
12、【解析】(1)课内重点词语,结合日常积累联系上下句便可作答。(2)课内重点词语,结合日常积累联系上下句便可作答。(3)课内重点词语,结合日常积累联系上下句便可作答。(4)题中的“之”为课外词语,解答时可结合上下文意,联系课内词语来判断。“之”位于动词“断”(判断)之后,可推断“之”为代词,代指前文的“狱”,即案件。(5)题中的“及”,联系课内的“及郡下,诣太守”(桃花源记),便可知本题中的“及”是“到,达到”的意思。【考点】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16.【答案】(1)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这(样)就可以了。【解析】(1)“鄙”:目光短浅。(2)是:这(样)。【
13、考点】文言文句子翻译 17.【答案】对话(或语言);衬托(或对比)【解析】从内容上看,【甲】文是曹刿与乡人、曹刿与鲁庄公之间的对话,【乙】文是曹刿与鲁庄公之间的对话,据此可判断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对话(语言)描写。【甲】文前半部分,用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淡与曹刿形成鲜明对比,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后半部分写鲁庄公和曹刿的对答时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鲁庄公的“鄙”和曹刿的“远谋”。【考点】描写方法及写作手法 18.【答案】鲁庄公取信于民(有民本意识)、善于听从意见;曹刿敢于担当(有家国情怀)、富于谋略。【解析】【甲】【乙】两文中,鲁庄公回答曹刿“可以一战”的依据分别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和“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由此可以发现鲁庄公懂得民心向背的重要性,能够取信于民,获得国人的支持。再从曹刿的角度来看,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以看出曹刿有政治远见、敢于担当,有家国情杯;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答可以看出曹刿的深谋远虑、远见卓识。据此分析,分两条做答即可。【考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三、写作 19.【答案】略【解析】审题指导: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我”这个词很重要,也就是说,文章必须要用第一人称,不能去写别人的故事。“原来”“也”这两个词不能忽视,这是明显的对比词语,不管选择哪个词,行文最好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