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衣、食、住、行) 二、神奇得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神得变化。(状态、位置得变化) 冰 水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产得变化(原物质成为反应物,新物质称为生成物) 2、化学变化得现象 ①发光、发热 镁条燃烧:有耀眼得白光,放出大量得热,生成白色得粉末(MgO) ②变色 ③产生气体 ④产生沉淀 三、物质构成得奥秘 1、物质就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分子:O2 H
2、2 N2 H2O CO2 原子:C S P Fe Hg Al He Ne Ar 离子:NaCl H2SO4 NaOH 2、分子就是由构成 H2O O2 CO2 N2 (能够表述出脚码得意义) 3、物质由元素得组成得 H2O CO2 P2O5 O2 MgO 4、物质、元素、分子、原子 氧元素、 氢元素 水 水分子 氧原子、氢原子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 二、通过科学探究问题 三
3、对探究进行反思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实验基本技能(一) 一、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 不要用手触摸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气味、严禁品尝药品 二、药品取用 1、取用粉末药品(纸槽) 2、取用块状固体(镊子) 3、倾倒液体 4、滴加液体 实验室基本技能(二) 一、物体得称量 1、仪器(托盘天平) 2、使用方法 3、误差分析 二、物质得加热 1、仪器(酒精灯) 2、使用方法 3、注意事项:试管中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得1/3
4、加热必须预热;酒精灯中酒精容量1/3至2/3;必须用火柴点燃。镌卧腎與碜赃縟。 三、仪器得链接方法 从左往右、从下往上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得水分子 一、水得三态变化 1、水得三态变化中 水分子大小与数目不变; 水分子间隔与排列方式要变; 水得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1、分子得基本特征 ①小 ②动 ③能場绗擾絆貓鐲萊。 二、水得天然循环 大自然通过水分子得运动,既实现了水得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得重新分配。 三、天然水得人工净化 1、天然水
5、 沉降 过滤(难溶物) 吸附(活性炭) 杀菌 自来水兖钊淶埚絷捣鶇。 2、水得过滤方法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两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靠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一端斜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蒸馏净化效果最好 4、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构成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构成 (注意:(1)能够用一种化学式表示得为纯净物,反之则为混合物;(2)两者同物质种类有关、同元素种类无关;(3)纯净得矿泉水、纯净得空气都为混合物,冰水混合物与NaCl及氧化镁都为纯净物)筹懲阵剴
6、觋損贸。 第二节 水分子得变化 一、水得电解 1、现象:正负极都气体产生 2、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氧负氢、体积之比为1:2) 3、 4、结论:水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得 5、化学变化得实质:旧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分子 6、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得反应 二、水得合成 1、氢气点燃得现象 有淡蓝色得火焰、有水雾、有热量得释放 2、 3、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得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得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4、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碱性、酸性 物理性质:硬度、水溶性、导电性、延展
7、性 第三节 原子得构成 核外电子(负电) 一、原子得结构 原子 (不带电)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正电) 1、 2、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氢原子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二、原子质量得计算 1、(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 2、 三、原子中得电子 1、原子结构示意图(掌握前18号元素得核外电子结构示意图、每层电子数2n2) 2、原子种类 (1)稀有气体原子(He Ne Ar) (2)金属原子(K Al Ca
8、Fe Na ) (3) 非金属原子(O N H S P Cl ) 3、原子得稳定结构 (1)稀有气体一般不易与其她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 (3)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 4、(1)离子:原子得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得微粒 阳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质子数 > 电子数 阴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质子数 < 电子数 (2)离子化合物:不带电,不显电性 (3)离子书写方法:①“+”与“—”写在数值后②数值写在元素符号得右上角③ “1”省略魇撷譏撐谖戀渔。 例子:H+ O2- F- N
9、a+ Mg2+ Al3+ S2- Cl- K+ Ca2+镞涧笔愠歐吗鹳。 (4)离子符号得含义:表示每个离子所带得电荷数 第四节 元素 一、元素与元素符号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得原子统称一类元素 2、元素符号得含义 H:一个氢原子、氢元素 Fe:一个铁原子、铁元素、铁这类物质 (注意: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个原子、一种元素、一种物质) 3、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得纯净物,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得元素组成得纯净物) 二、元素周期表简介 1、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最外电子数依次递增;同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0、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第三单元 溶液 第一节 溶液得形成 Na+ 一、溶解得过程 同水结合成水合离子 Cl- 1、氯化钠(NaCl) 2、溶液得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3、溶于水升温:氢氧化钠(NaOH) 浓硫酸 生石灰 溶于水降温:硝酸铵(NH4NO3) 硝酸钾(KNO3) 4、溶液中溶质与溶剂判断 水为最常见溶剂 溶质(固、液、气) 二、乳化现象 1、乳化现象: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得混合物(悬浊液) 2、乳化剂:洗洁精 3、溶解与乳化得区别 溶解
11、形成稳定、均一混合物,乳化形成较为稳定与均一混合物 三、饱与溶液与不饱与溶液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得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得溶液,叫做这种溶液得饱与溶液。 2、判断方法:加入同种物质观察就是否继续溶剂 3、转化方法 4、浓溶液不一定为饱与溶液,饱与溶液不一定浓溶液 第二节 溶液组成得定量表示 一、溶液组成得表示方法 1、溶质质量分数得相关公式 二、溶液得配制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得溶液步骤 (1)计算: (2) 称量(了解化学定量称量与物理称量得区别) 定量称量步骤:调好游码、加好砝码,添加被称量好 (3)溶解(量筒量取要平视,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切勿在量筒溶解、最后不要贴标签) 2、误差分析 偏大:称量时,指针偏左;量取水时,俯视读书 偏小:称量时,指针偏右;称量时,移动游码;量取水时仰视;溶解烧杯未干燥 三、溶液得稀释或浓缩 1、加水稀释 2、蒸发溶剂浓缩 3、加溶质变浓 4、加稀溶液稀释 5、加浓溶液变浓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