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一、教学目标:1、了解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熟练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中点公式;2、灵活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解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二、教材分析:来源:学科网ZXXK熟记并能会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中点公式解简单的题目;三、教学过程:(一) 知识回顾:(1)公式对原点、坐标轴上的点都适应吗? (2)求两点间的距离有哪四步? (3)记忆公式有什么规律? (二)合作探究之一: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思考1:在x轴上,已知点P1(x1,0)和P2(x2,0),那么点P1和P2的距离为多少? 思考2:在y轴上,已知点P1(0,y1)和P2(0,y
2、2),那么点P1和P2的距离为多少? 思考3:已知x轴上一点P1(x0,0)和y轴上一点P2(0,y0),那么点P1和P2的距离为多少? 来源:学。科。网Z。X。X。K思考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x,y) ,原点O和点A的距离d(O,A) 。思考5:一般地,已知平面上两点A(x1,y1)和B(x2,y2),利用上述方法求点A和B的距离。 由特殊得到一般的结论:A(x1,y1)、B(x2,y2)两点间的距离,用d(A,B)表示为_.(三)典型例题:【例1】已知A(2、-4)、B(-2,3). 求d(A,B) 【例2】已知:点A(1,2),B(3,4),C(5,0), 求证:三角形ABC
3、是等腰三角形。【例3】证明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平方和等于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的两倍.总结:用“坐标法”解决有关几何问题的基本步骤:来源:学+科+网第一步;建立坐标系,用坐标表示有关的量第二步:进行有关代数运算第三步: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四)合作探究之二:中点公式 公式中点公式:已知A(x1,y1), B(x2,y2),M(x,y)是线段AB的中点,计算公式如下_【例4】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三个顶点坐标A(- 3,0),B(2,-2),C(5,2).求顶点D的坐标。课堂检测来源:学&科&网Z&X&X&K1、求线段AB的中点:(1) A(3,4), B(-3,2);(2) A (-8,-3) , B (5,-3)来源:Zxxk.Com2、求P(x,y)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P的坐标.关于点M(a,b)的对称点呢? 3、已知 :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1,-2),(3,1),(0,2).求第四个顶点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