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结合已有知识,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3、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4、通过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在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及划分标准教学难点: 知道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教学方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
2、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同学们,在假期里,大家有没有出去旅游或者随家长到外地探亲?你所去的地方与盐城有什么不同?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不同?(多媒体打出中国地图,作为学生谈论不同区域的背景)大家所说的外地与盐城的不同,归根到底是因为外地与盐城是两个不同的地方。中国地域广大,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这学期我们将在上学期学习完中国地理总论的基础上,专门研究中国的区域地理,以加深对我们国家的了解。二、地理差异显著A、学生活动:看书2、3两页,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气温、降水、地势有何差异。结合5.1可以看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由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
3、差异显著。学生讨论交流,整理学习的成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回答,师总结B、学生活动:比较图5.3和5.4可以看出,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村落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等方面,有哪些明显的差异?学生讨论交流,师总结书上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不同的景观,比较陈述,并且分析原因三、 四大地理区域问题:(1) 各小组根据课文和已学知识举例说说我国的不同地理区域。要求说明划分这些类型区域的主要依据。(2) 以学校所在的城市为例,分别从地形、农业等方面让学生来划分该市的地理区域。 学生交流,师总结 请看第四页图5。5“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了解(1) 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2) 由名称,你能了解四大区域哪个
4、方面的特点?(地理位置)(3) 本图由哪几种地图综合而成?(地形图、一级行政区划图、河流与湖泊分布图)(4) 这说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涉及哪些方面?(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的特点)完成第四、五两页上的“活动”1、2、3题,了解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认识各区域最主要的自然特征,回答下列问题。请看第四页图5。5“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了解(1) 界线A是哪两大地域的分界线?该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季风)主要位于季风区的区域是?它们与非季风区的差异主要是什么?(降水)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干旱,因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基本不受夏季风的影响)(2) 界线B是哪两大地域的分界线?该界线
5、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气温和降水,即气候)该界线与什么山脉、河流分布大体一致?(秦岭、淮河)南、北方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北方地区为温带半湿润气候,南方地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3) 界线C是哪两大地域的分界线?该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地形和地势)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高寒)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正是由于不同地理区域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而同一地区域存在着较大差异性,而同一地理区域内相似点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祖国进行区域划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人类的生产、生活。五、 作业第五章单元检测及地理填充图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
6、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明确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2. 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地理差异。(基础目标) 3. 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升目标)(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分析,学习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基础目标) 2.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升目标)(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基础目标)教学重点 1、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分析北方地区的春旱的原因、影响及其措施。教学难点 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
7、课 由沁园春雪引入北方地区的学习。你知道我国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吗?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 (板书)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请学生完成导学案之自主学1至4。明确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1 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 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一线以北,东临 海和 海。2地形:以 和 为主。东部有广阔的 平原和 平原 ;西部有 的黄土高原。 3.气候:地跨我国的 和 ,大部分地区属于 。大部分属于 (干湿区)。4.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 ”。分别请学生发言指图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板书)1、范
8、围重点请学生指图课本P9图6.3说明北方地区的位置: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主要省区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等。 (板书)2、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请学生指图课本P9图6.3说明北方地区的地形。主要从地图上明确一下地形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高原:内蒙古高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以西;平原: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脉以东。 (板书)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请学生完成合作探究1,解决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差异。小组合作完
9、成后,请学生指图讲解。1、读下图(课本P10图6.5),探究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1)根据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的气温和降水在时间上的配合情况,可以判断三地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特征是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试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试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4)归纳: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 带和 带,大部分气候属于 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冬季 ;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C以上,夏季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 - 毫米,属于 区。降水季节分配 ,主要集中于 季。小结: 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
10、冷干燥,春旱和冬春季节多沙尘暴。由于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北方地区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板书)4、土壤:“黑土地”和“黄土地”承转:由于北方地区的这种自然特征深刻的影响了北方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例如北方地区的农业就形成了明显得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特点。(板书)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请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完成5、6两题。【北方地区的农业】5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为 。主要种植 、 、 等粮食作物,以及 、 、 等经济作物,称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6找到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在书中做标注)请学生发言进行展示。(小结)北方地区具有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
11、中连片,夏季雨热同期等发展农业生产大的优势,但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有极大的限制了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承转)我们以华北平原的春旱为例进行一下分析。请学生完成合作探究2,认识华北平原的春旱成因及其影响。2、阅读课本P12图6.8,探究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1)以济南为例,说出华北平原春季(35月)的气温变化和降水特点。(2)华北平原春季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华北平原的人们该如何应对春旱?请学生进行展示,教师及时进行反馈总结。(小结)华北平原降水集中夏季,春季降水极少;春季,华北平原正值冬小麦返青,农田用水量大;华北平原河流较少,
12、水量小;华北平原耕地多,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华北平原春旱严重。目前,国家采取了跨流域调水调节降水的空间变化、修建水库调节降水的时间变化等措施解决华北平原的春旱,但是从长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才是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新课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明确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课堂检测详见导学案之课堂检测。课堂检测1北方地区东临( )A:渤海和黄海 B:东海和南海 C:黄海和东海 D:渤海和东海2下列属于北方地区地形区的是( )A:内蒙古高原 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3. 下列不属于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有利
13、因素的是 ( )A:平原面积大 B:土壤肥沃 C:降水偏少 D :耕地集中连片4 .下列属于北方地区气候类型的是 ( )5. 为缓解华北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加大开采地下水 B 跨流域调水措施 C兴建水库 D海水淡化技术的广泛应用6 .华北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 B.滑坡和泥石流 C.台风 D.干旱7.读图完成。(1) 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山脉:A ;B ;E ;地形区 C ,有“ ” 之称;D ;L 和F 又常被称“ ”,F地形其特点是 ;濒临海洋G ;H 。(2)本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 ,粮食作物以 、 、 为主,经济作物有 、 、 。第
14、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2. 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3. 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教学难点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这首著名的诗句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景观的正式写照。(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读图析图1.读“东北三省
15、的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1)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2)找出东北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3)找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4)找出俄罗斯、朝鲜、韩国。2.读“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气温: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三省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原因是( )。图中-4等温线中部向南弯曲的原因是( )。(2)降水:从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降水分布规律是( ),原因是( )。辽东丘陵东侧降水量大约为( )毫米,为什么降水多?。(3)气候特征:东北三省气候( ) 。由于纬度( ),又紧邻着亚洲北
16、部寒冷的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 ),夏季( )。东北三省降水集中于( )季,冬季降雪较多。(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1)疑点、难点、分歧点探究思考读“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a. 北极村、齐齐哈尔、沈阳的雪期,归纳三地雪期由南向北的变化规律。b. 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北极村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从地形、纬度位置和距海远近三个方面考虑)c. 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知识归纳总结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一、山
17、环水绕沃野千里1.说出东北三省名称的含义(1)“白山黑水” (2)“林海雪原” (3)“北大仓”2.东北林区3.范围4.地形(1)地形(2)地形区(3)山脉(4)界河(5)地形特征5.气候(1)气候类型 (2)气候特征(3)影响(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1下列不属于东北三省的是()A内蒙古B黑龙江C吉林D辽宁2下列山脉不在东北三省的是()A大兴安岭B小兴安岭C长白山D昆仑山3下面对于东北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A气候雨热同期,农作物能一年二熟B地势平坦,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粮食基地C气候寒冷,经常遭受低温冻害,粮食产量较低D土壤肥沃,水稻、小麦、油菜、甘蔗产量最多4.下列表述东北三省气候正确的
18、是()A.气候冷湿B.雪期自北向南越来越长C.冬短夏长D.降水集中于秋季5.不属于东北三省农业发展有利条件的是()A.地势平坦B.土壤肥沃C.人口稀少D.雨热同期6.在春秋季节,东北三省经常受到哪种灾害的影响()A.干旱B.寒潮C.台风D.洪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东北农业发展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性。2.了解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及发展状况。3.通过对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学习,初步掌握经济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教学重点东北三省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及工业分布。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经济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气候密切相关。这里的人们春种、夏忙、秋收、冬
19、藏,以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那么这里的农业发展是怎样的情况呢?(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从北大荒到北大仓读图析图1.读教材图6.19,探究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粮基地的原因知识点二、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读图析图1.认识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的特点。(1)读图“东北三省铁路与城市的分布”,写出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这些东北三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各自的交通优势。(2)东北三省是我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对照图“东北三省铁路与城市的分布“和图“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看看主要矿产地与铁路线的关系,讨论铁路修到甲、乙两地的可能原因。(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1)疑点、难点、分歧点东北
20、三省的工业中心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读图“大庆、伊春、鞍山的工业结构”,说出大庆、伊春、鞍山工业特点,并对照图“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分别说明这种工业特点的形成原因。(2)知识归纳总结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一、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影响农业的条件:2.“北大荒:3.“北大仓”(1)优势条件 (2)主要农作物 (3)地位 4.保护湿地(1)湿地的含义 (2)湿地的作用 (3)环境 (4)措施二、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1.地位:2.工业:(1)优势 (2)部门 (3)工业发展(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1._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
21、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_”。2.东北工业发展条件:东北三省有丰富的_、_、_等矿产资源。3.东北三省依托丰富的资源,形成了以_、_、_、_为主导,包括_、电力、_、_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善的_体系。4.20世纪90年代,由于_、_、_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_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国家明确提出要_。5、下列不属于东北三省形成产业是()A.钢铁、机械B.石油、化工C.煤炭、电力D.轻纺、电子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资料搜集和阅读能力。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形
22、成原因,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4、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懂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图文资料,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等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真理的执着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 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地理区域,假如从飞机上看这一区域,那
23、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那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窑洞居住。黄河也流经其中,因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河,这区域就是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引导读图:黄土高原在哪儿呢?请同学们P24“黄土高原的地形图”,明确其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 1、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引导读图:黄土高原主要跨越哪些省区呢? 2、主要跨越省区:晋、陕、甘、宁等 引导阅读:说起黄土高原,很多人不仅会想起它那千沟万壑的景观,而且还会想起这片古老黄土地上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请阅读课文24-25页内容。 3、文明的摇篮:古文明、革
24、命圣地、黄土风情 设疑: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厚度一般超过100米的黄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讲述: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许多科学家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其中“风成说”得到了最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是吹来的。二、风吹来的黄土 引导思考:虽然我们不能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周密严谨的研究,但我们也能客观地对这一学说进行分析。请大家合作完成P27的活动题。 1、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 过渡:黄土高原因此成为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面我们看看它的样子。 读图归纳:读P27黄土高原的塬、梁、峁,归纳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 2、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5、读图:P27黄土高原的川。 小结全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革命圣地。了解了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下课我们进一步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黄土高原的位置、成因及地貌特征,本课我们首先来探究它为什么会呈现出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 设疑:风把黄土均匀地覆盖在这一高原上,但现在却沟壑纵横,那么多黄土怎么就没有了呢? 讲述: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这里长期的水土流失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引导分析:学生读图P2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P29活动题,分析原因,学生归纳。 1、水土流失原因: 明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26、,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归纳: (1) 自然原因:A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 B植被差 C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D地面坡度较大 (2) 人为原因:A人多地少,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B修路、开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讨论:“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和“千沟万壑造成水土流失”两句话是否矛盾?过度: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会带来什么后果? 2、带来后果: 提问思考,教师后小结。 (1)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对农业产生什么影响? (2)结合P28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思考会出现什么情形? (3)结合P29活动3思考。 小结:水土流失带走了肥沃的土地,导致农业产量
27、下降;破坏了农田和村庄,生态环境恶化;给防洪和河道整治带来困难。 过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已严重地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那又该如何解决这问题呢? 四、水土保持 提问归纳:生活中黄土高原上的人们,他们是怎样加强水土保持的呢? 小结:1、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和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完成P30活动题 小结本课: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加强水土保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 五、水土保持 1、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和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2、
28、合理安排生产活动。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目标: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和现代都市风貌。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和现代都市风貌。教学难点: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北京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向往的地方。 二自主学习学习主题一:政治文化中心1、提问:北京
29、作为祖国的首都和我国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首都是祖国的心脏?让学生自由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北京是国家政治中心;北京是国家文化中心;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 2、学生分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分别阅读教材选择与本小组探究问题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和讨论。 3、引导学生汇报交流。为什么说北京是国家政治中心?从哪些方面能看出北京是国家政治中心? 党中央、国务院所在地,国家领导人在北京办公。党和国家许多重要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都在北京举行。 为什么说北京是国家文化中心? 高校,中央电视台和春节联欢晚会,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北京图书馆,北京军事博物馆。 为什么说北京是国
30、际交往中心? 各国驻中国大使馆,中国外交部,国家元首来访,国际间友好合作。 学习主题二:历史悠久的古城,(一)阅读课3642页回答: 1 .北京最早的城镇叫什么?先后有那些朝代在北京建都? 2 .作为古都,北京还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你又知道哪些呢? 3 .根据你对北京的了解,你认为作为一名国内游客什么时节最适宜去北京旅行? 4 .北京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建,新建了那些地面建筑?(二)读课本36页和图6.46,勾画重点内容 1、北京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 之一。 2、北京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有 、 、 、 、 等。 3.北京故宫又名 ,是世界上现存_ 、 的宫殿建筑群。4.北京旧城格
31、局形成于 、 两代。呈现独特的“ ”字形轮廓,面向南方是旧城布局的主导方向,这既有利于 ,又体现了“ ”的传统观念。 学习主题三:现代化大都市 1 查找北京的交通概况 (1)市区形成了 的快速道路网。 (2)北京地铁因为 、 ,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发挥越来越来的作用。 (3)首都国际机场是北京对外交往的窗口,是我国 、运输最繁忙的国际航空港。 (4)北京是我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有 、京哈线、 京九线、在此交汇。 2.了解北京的城市建设 (1)北京在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视 建筑的保护和 的改善。北京把大型钢铁企业“ ”迁出了北京。旧城改建成了 。 在紫禁城和王府井商业街之间构筑了一条绿色长廊。
32、(2)北京正朝着“国家首都、 、文化名城、 ”的目标迈进。三、合作探究 课本38页活动 课本42页活动1 四、讨论与交流 课本42页活动2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学习目标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了解红土地的成因。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了解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学习重点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学习难点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课堂学习(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出示南方地区的图片,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红土地 香蕉园 水田 桂林山水(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
33、.位置范围南方地区位于 一 以南, 以东,南临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 ,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 和 为主,东部交错分布着 、 和 ,沿江有面积较大的 和 。3.气候(1)南方地区大部分位于 纬度地区,属于 带和 带。 (2)南方地区最热月气温在 之间,最冷月气温在 以上。受 的影响,降水丰富,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 、 气候。本区的气候特征 。(3)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覆盖着 (植被类型)。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 ”。知识点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1)地形条件:平原地区, , , 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 和
34、。 (2)气候条件:南方地区气候 ,发展农业的 条件优越,耕地多为 。 2.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及其分布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油料作物是 ,主要水果有 、 、 ;除此之外,南方的农作物还有 、 、 、 等。3.合作交流莲藕、椰子、竹笋是南方地区的三种常见食材。根据下面的资料,完成连线,并解释原因。(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1)疑点、难点、分歧点(2)知识归纳总结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探究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B一月份0等温线C.800毫
35、米年等降水量线D.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2.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是()A.山地和丘陵为主 B.平原和盆地为主C.盆地和高原为主D.平原、盆地、高原和丘陵交错分布3.我国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诗中写道:“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中“海峡”是指() A.琼州海峡 B.朝鲜海峡 C.台湾海峡 D.渤海海峡4.关于南方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部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B.同时受到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的影响 C.不受冬季风的影响D.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寒潮5.下列景观属于南方地区的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草原 D高山草甸二、综合题
36、读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地形区:A ,B ,C 。山脉:D ,E 。(2)图中F为 (河流),其入海处是我国的 市(直辖市),该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是 。该地区的耕地类型是 ,粮食作物是 。【拓展创新】请你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分析将此种作物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原因。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学习目标了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并能利用资料说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对其他区域的带动作用。分析同城效益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学习重点了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并能利用资料说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对其他区域的带
37、动作用。学习难点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发展旅游业的优势。课堂学习(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东方明珠 杭州西湖 苏州园林 周庄出示图片,这些都是长江三角洲的代表建筑,大家说得出他们的名字吗?(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最大的城市群及主要城市(1)目前,_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_城市群。(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我国著名的古都_、_,还有_、_等许多的历史文化名城。(3) _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人口2300万,是我国_的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_工业城市。(4)上海不仅对_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
38、射带动作用特别是_地区的开发,使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2.区域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口益密切,交流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_和_,这里的人们就像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读上海与杭州的“同城效益”图与资料一,回答问题:同城效益此图反映了长江三角洲 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借助发达的 和 , 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一个城市,这种现象被称作“ ”。资料一:张予墨的家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回到昆山的家。下表列出来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要的时间。探究思考(1)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呢?(2)这种生活方式依据的条件是什么?(3)你身边的人们有没有类似的生活方式呢?如果有,请给同学讲一讲。知识点二、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1.文化特色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