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襄阳24中地理导学案 年级:高一 学科:地理 课题:地球的公转及其意义 使用时间:2012..10.20 设计者:齐鑫 孟玉发 学科负责人:高翔 科室负责人:高翔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 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 3、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日照情况。 4、能够准确画出两分两至日太阳照射
2、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学法指导】 1、独学(15分钟) (1)读课本及相关资料用黑色笔做相关标记。 (2)填写导学案。 2、对学(5分钟)相互检查预习结果,提出预习疑问。 3、群学、小组展示(20分钟)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老师补充指导(5分钟)。 【自学导航】 梳理主干知识 一、 地球公转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地球公转。 二、 地球公转的特征 1、方向:_______________ (在图中用箭头标出) 2、旋转中心:___________ 3、周期:一恒
3、星年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速度 公转位置 时间 公转速度 A点 近日点 ___________ 最_________ B点 ________ ___________ 最_________ 5、沿着地球公转的方向,从远日点——近日点——远日点,地球的公转速度先变____再变_____.(选:快 慢)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 过地心且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______________;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黄赤交角。
4、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____________。 2)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称____________)是有变化的。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到达_________ ,最南到达______________。北半球__________(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____________;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到了__________(9月23 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_____;冬至日(__________)太阳直射_________; 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返,_________(_________),太阳直射________
5、 到了__________,太阳再次直射23°26′N。 3)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纬23°26′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北回归线。 4)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_________。 2、昼夜长短 1) 昼夜长短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映了______
6、 2) 自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是北半球的夏半年,也是北半球获得日照时间_________的季节;在此期间,北 半球各纬度________________,纬度越高,________________,北极四周出现____________,其中夏至日北半 球昼______,夜_____,____________出现极昼现象。 3) 自________至__________,是北半球的冬半年,也是也是北半球获得日照时间_________的季节;在此期间,北 半球各纬度________________,纬度越高_______
7、北极四周出现___________,其中冬至日北半球昼______夜______,____________出现极夜现象。 4) 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____________,获得日照时间_______,都是_____小时。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随纬度变化规律:从 所在纬度向 递减。 2)随季节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_____向南、北两侧_____ 夏至日 一年中的最大值出现在___________及其以北各纬度 一年中的最小值出现在___
8、各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_____向南、北两侧_____ 冬至日 一年中的最大值出现在___________及其以北各纬度 一年中的最小值出现在___________各纬度 春、秋分日: 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4、四季更替和五带 1) 球同纬度地区(除赤道外),太阳辐射在一年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________ 2) 球不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呈有规律的_________,据此可划分为________。 3) 天文含义上看四季,夏季是一
9、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_________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_________的季节;________和_______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4) 在北温带许多国家在气候统计上一般把_________划分为春季,_________划分为夏季,_________划分为秋季,_________划分为冬季;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正好_______。(你知道吗?①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②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季节更替不明显。③中纬度地区
10、四季更替最明显。) 5)仔细阅读教材,在图中标出五带、及特殊的纬度线和南北极圈。 北极 南极 【合作探究】 知识的深层剖析 探究一、根据教材16页的内容和活动提示,画出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轨迹。 23°26′N 0° 23°26′S 探究二、教材19页“读图思考” 读“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图,完成下列问题: 1、夏至日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此时
11、66°34′N纬度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_,66°34′S纬度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____。(你能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与纬度之间的关系吗?) 2、分别归纳二分二至日此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你还记得计算昼长的方法吗?) 3、极昼、极夜分别的什么时候出现?且相应出现在什么地区? 4、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探究三、黄赤交角对五带的影响。 黄赤交角不是固定不变的, (1)当黄赤交角=30°时,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分别是多少?此时五带该怎样划分? (2)当黄赤交角=20°时,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
12、度数分别是多少?此时五带该怎样划分? 你能总结出五带随黄赤交角的变化趋势吗? 【展示提升】 1、各组进行所分配任务的展示(5分钟)组长主持参照展示议题分派好组员任务,同时进行组内预演,准备精彩展示。 2、各组进行展示(15分钟) 3、点评组进行点评(10分钟) 4、质疑、教师升华(10分钟) 5、总结归纳、整理笔记(5分钟) 【课堂检测】 1.下表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资料,据此比较北极和南极极夜 持续天数。 时间 日地距离 角速度 线速度 1月初(近日点) 1.471亿km 61′/d 30.3km
13、/s 7月初(远日点) 1.521亿km 57′/d 29.3km/s A.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多于南极 B.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相等 C.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少于南极 D.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相比时多时少 如图所示为6月22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 长),回答2—5题: 2.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3.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右偏的地点是 ( ) A.甲
14、 B.乙 C.丙 D.丁 4.上空最容易出现极光现象的地点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5.三个月后,贵阳的昼夜长短情况与目前四地昼夜长短情况相似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读右图”极地投影太阳光照图”(虚线表示极圈和回归线,阴影 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日期是 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abc是晨昏线,其中晨线为 段。 E (3)此时A、B、D、E四地的地方时应是 、 、 、 。 (4)此时A、E昼夜长短是A昼长 小时,E昼长 小时。 (5)再过三个月,B地处在 季节。 我展示 我精彩 我快乐 我成功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