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教下乡(县十三中)公开课教学设计穿井得一人霞浦民族中学 朱海燕 2017.12.25教材、学情分析:本单元是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包含了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引人遐思,给人启迪。穿井得一人是一篇寓言,体现了寓言的讽喻特色,在网络自媒体时代,它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另外它也是一篇文言文,文言实词的教学也应得到相应重视。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穿、汲、及、闻、道、对、国。2.学习文言文三步法。3. 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防微杜渐。教学重难点因文寻意,理解寓言内涵。教学准备文本准备:弟子规。课件准备:PPT。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小游戏:游戏规则:1、不准发出声音;2.按顺
2、序传递话语。话语内容:一只老鼠遇见一只老虎,老鼠说:“真可怕,那只猫真大!”同学们,你们看,我们才传了几个人,事实和真相就差距这么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穿井得一人就是讲述这样一件事情。二、 朗读课文-因声求气这个战国时期的寓言,至今二千多年了,一直发人深省。它也是一篇文言文和我们今天的白话文肯定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所以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一定就是读,反复地朗读,通过朗读去感知文意。那么,我们穿井得一人的学习就从朗读开始。师:古人对诵读有不少好传统,“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强记”。下面同学们朗读课文两遍,。注意听要求:第一,自由地朗读,声音要
3、大到前后左右的同学都听得到你的朗读;第二,读完以后,拿起你的笔,把你遇到的不懂的字圈出来,把你遇到读得不顺的那个句子画出来。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这篇课文 ?谁来试试?你们推荐下?(好,非常勇敢。同学们,听他朗读,注意听:字音读对了么,停顿合适么?)生大声朗读课文 请学生点评,并就点评不足的句子,修正朗读。师:非常好,刚才都听得很仔细,是不是还能再处理一下停顿?哪里可以再读得更好一些?谁愿意再来试试看?师示范读仔细听,点评老师的朗读。从语气,停顿、或情感提醒学生注意:1. 字音溉gai 汲ji 得(de dei )2.停顿:家无井/而出溉汲 常/一人居外 有/闻而传之者
4、 非/得一人/于井中 求闻之/若此 学生试读。师小结:所以你们看,目前同学们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困难,那我们就是要通过读,反复地读,像老师这样,这篇课文啊,我读的好几十遍了,在读的过程中,每读一遍,我都有新的体会。所以,其实,我们要学文言文,就从这第一步开始。通过朗读,去感觉文章的气韵,这就是所谓的“因声求气”。三、 疏通课文-因文解字师:当然,为什么要这么读,在我们疏通完文意之后,我想,同学们会有新的体会。好,现在,拿起你的笔,同桌为一组,一人一句,利用课下注释,口头翻译一下课文。然后 ,把你不懂的那个字圈出来,把你不能翻译的那个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待会儿提出你们的疑问,开始。学生自由
5、翻译课文。师: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不懂的字?翻译不顺的句子?提出你的疑问,我们一起来解决。师:刚刚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问题,那老师来考考你们。出示学生几个重点字词,句子。考一考:1. 一词多义:有闻而传之者(听到) 求闻之若此(消息) 闻之于宋君(使听到)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向)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在)闻之于宋君 (被/到)2. 古今异义:国人道之 (讲述) 道听途说(路) 道理(道路、方向、途径) 师小结:非常好,你看,我们刚刚找了很多的字词。所以,同学们,在疏通文意的时候,虽然说文言文有很多的词意跟现代文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却可以运用我们的言语智慧来解读它。记得,一定不要死记硬
6、背,一定是把它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揣摩它,去咬嚼它,以求词义,这就是“因文解字”。四、 读懂寓意-因言寻意板书:丁氏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师:丁氏的话之所以与后来的传闻发生那么大的出入,关键是对哪个词的理解有不同? 得:一得到;一挖到一: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楚,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讨论:传闻者认为丁氏挖出来的是死人还是活人?是活人。理由是挖井挖出个死人没什么稀奇,丁氏也不会到处宣扬炫耀。挖出个活人才是个大新闻,才会一直传到宋君耳朵里,引起宋君的兴趣,才会有后面丁氏与宋君的那番对话
7、。二:传之者“以讹传讹”,国人“人云亦云”,这才使得事实与传言差距太大,令人哑然失笑。(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问题:1、丁氏“告人曰”时,他的心理和神态、语气会是什么样的?-欣然2、“闻而传之者”将此事传给他人时,他的心理和神态、语气会是什么样的?-神秘兮兮3、“国人道之”,这里的“道”可以换用做现代的一个什么词?-人云亦云 津津乐道4、宋君问丁氏时的神态、语气会是什么样的?-好奇5、当宋君问此事时,“丁氏对曰”时的神态、语气又是什么样的?-骇然、悚然学生讨论发言,师引导,归纳古代有“三人成虎”、“曾子杀人”的典故,可以看出,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寓三:宋君“认真审查,云伪存真
8、”,道听途说不可信,“谣言止于智者”。师小结:同学们,这种方法,通过品析文字,把握并理解寓言故事内在深意的方法,就叫做“因言寻意”。“因声求气,因文解字,因言寻意”,这就是学习文言文的三步法。希望同学们今天回去以后,能够把握这三种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走进文本。我相信,掌握这三种方法,同学们也都会成为学习文言文的小能手。五、联系生活,防微杜渐1.激发引导:有人说: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走遍世界了。现代环境下,利用灵活无序的网络传播,谣言传播变的速度更快、作用力更强。插入事例链接:(微信传播:2017.12.26上午,霞浦一患有老年痴呆的老奶奶,带着两个孩子,大孩子被妈妈带回家以为被人抢走
9、,一时间微信传遍:注意,霞浦有人抢小孩子,请大家出门看好孩子!最后刑警查清真相,一场误会而已,却弄得人心惶惶。)3.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你觉得怎样消除“穿井得一人”的现象再次发生?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不轻信盲从,不以讹传讹。不传播未经自己考证的话。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练就一双慧眼。“谣言止于智者”这句话绝对正确!智者不会轻信传言,更不会传播谣言。但是,天下智者何其少!如果寄希望于智者,那是无济于事的。辟谣的重要法宝,是让事实说话! -切忌:谣,以讹传讹,让事实说话!(板书)六、总结让我们读一读以下的“弟子规”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弟子规板书: 文言文学习三步法:一、 因声求气二、 因言解字三、 因文寻意寓意:1. 表达准确、清楚,避免误会和歧义;2.不能人云亦云,道听途说,以讹传讹;2.谣言止于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