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上册三峡教案一、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2 .借助联想和想象,感受长江三峡雄伟的形式和奇丽的景色。3 .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4 .领会课文运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的写法特点。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课题导入解题:“峡”是什么意思?(由字形可知,“峡”两山夹水处。)“三峡”指什么?(包括瞿塘峡、西陵峡、巫峡)由“三峡”联想到三峡大坝,提问: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修建三峡大坝,有什么条件?(联系地理所学知识,引 出三峡落差大,水流湍急的特点。)2 .介绍作者: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3 .
2、介绍水经注.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二)整体感知.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文言文翻译的三个标准:“信”: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达”: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雅”: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文言文翻译的二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 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1 .运用不同的符号标记不同类型的文言词汇。重点词下加“,通假字加词类活
3、用加“)古今异义加.给课文划分部分,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三)深入研读.研读课文,说说三峡山水的特点。研读第一自然段:山“自三峡略无阙处”(正面描写)一一连绵不断A.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描写)“自非曦月”(侧面描写)一一高峻研读第二自然段:夏水A.至于夏水沿溯阻绝”(正面)一一凶险或王命不以疾也”(侧面)一一湍急/迅疾研读第三自然段: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动静结合)一一色彩A. “绝喊飞漱其间”(仰视)(动静)“清荣峻茂” 一一清幽秀丽研读第四自然段:秋霜A. “林寒”“高猿长啸” 一一凄异、哀转B.探究引用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引用渔歌,一说“峡长”,二说“声哀”,间接表达了景物带给人们的感伤情绪,进一步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气氛。(四)课后小结课文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五)作业设置.朗读并背诵课文。1 .学习本文的写作思路及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