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科:历史
专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典精讲
开篇语
1、重要性
2、考查题型
主要考点梳理
一、分封制与宗法制
二、君主专制
三、中心集权
四、选官制度
金题精讲
题一
题面:孔子认为周礼是抱负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 )
A .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王”
B .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C .铁农具和牛耕消灭并逐步推广
D .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头消灭
题二
题面:“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白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其中的“天”是指( )
A
2、.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
B .打算嫡庶身份的天命
C .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 .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题三
题面: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当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 .简化分工,提高效率
B .减弱封国,集权中心
C .集思广益,削减失误
D .减弱相权,加强皇权
题四
题面:唐朝某中心机构的职能为:“凡百官奏钞(文书),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该机构是( )
A .尚书省
B .中书省
C .门下省
D .御史台
题五
题面:某机构虽总辖军国政务,但不是一个正式权力机关
3、大臣除奉命办事外不能做出任何打算,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下列哪一组言论是对该机构及其大臣的描述( )
①“雍正七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
②“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
③“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
④“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漏。”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题六
题面: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接受“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
4、从诸侯到士,依据出身的凹凸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斗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据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依据材料,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分,并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
课后拓展练习
注:此部分为老师依据本讲课程内容为大家精选的课下拓展题目,故不在课堂中讲解
5、请同学们课下自己练习并对比详解进行自测。
题一
题面:为避开消灭“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情形,周朝开头确立( )A.禅让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 D.王位世袭制
题二
题面: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或许略微差些,但是今日的状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日的状况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明朝废除
6、丞相制度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题三
题面: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是,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 )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B.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
C.春秋时期已实行察举制 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
讲义参考答案
金题精讲
题一
答案:B
题二
答案:B
题三
答案:D
题四
答案:C
题五
答案:B
题六
7、答案:
区分:分封制依据出身的凹凸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实行世卿世禄制;郡县制实行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选贤任能”)。
意义:在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
课后拓展练习
题一
答案:B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废嫡立庶,导致子弟争相代立,解决这种问题的措施就是嫡长子继承制,选择B项。
题二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孟德斯鸠认为中国在早期君主专制程度“略微差些”,但是今日的专制程度已格外严峻,孟德斯鸠生活在17至18世纪,所以他所说的“今日”指中国的清代,清代封建君主专制强化的举措是设置军机处。据此本题选C项。
题三
答案:A
解析:“……克敌者是,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大意是:帮助君王战胜敌人的功臣中,官位为上大夫的封赏一县,下大夫封赏一郡,一般士人封赏田地十万亩,平常老百姓的话,使其生产买卖顺心如意。这体现的是嘉奖军功,按功受爵,其结果是封建贵族无军功无法受爵,直接冲击了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本题选A项。B项说法错误,材料中县级别高于郡;C项察举制是官员选拔制度与本则材料无关;D项恰恰使血缘政治隶属关系被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