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学习好资料城市用地评价城市用地评价 ( land use assessment ),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作的评价。一般分为三级。一级指适宜于进行城市建设的用地;二级指需采取一定工程措施后方宜建设的用地;三级是不适于建设的用地。详述根据可能作为城市发展用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对其工程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性作出综合评价,以确定用地的适用程度,为合理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供依据。城市用地评价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 自然条件主要指气象、地形、工程地质、水文、水文地质、植被等,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条
2、件。社会条件则包括各种历史因素(如文化古迹、城市现状)、政策因素(如保护耕地等)。城市发展用地的评价方法和步骤主要是进行资料搜集、用地分析和编制用地评价图等。12资料搜集需要搜集的资料有:气象资料:包括风向及其频率、风速、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暴雨强度和日照等。地形资料:包括高程、坡度、植被等地形地貌的分析资料以及与总体规划图的比例尺相一致的地形图,通常为15000或110000。工程地质资料:包括地质构造(如活动断层、滑坡、溶岩、流砂、泥石流、沼泽、泥炭层等的位置、成因和活动特性)、地震情况、土层构造、地基承压力等。水文资料:包括规划地区和有关地区的江河、湖泊、海洋、渠道等的资料。内容有:一
3、般水位,历史上不同再现期(如百年一遇、50年一遇、25年一遇、10年一遇等)的最大洪水水位、洪水淹没范围和面积、淹没区的基本情况及洪水规律、流量、流速、含砂量、河道变化情况等。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的等水位线和基本流向、水质、泉水以及自流井的位置、平均流量、最大涌水量、含水层厚度、构造、水源补给区位置和范围。矿藏及其他的有关资料:地下矿藏的种类、分布范围、储量、品位和开采计划;旧矿井的分布范围,地层有无沉陷以及建筑材料资源等。文物埋藏范围。3用地分析对搜集的资料要作综合分析。为便于选择城市发展用地,可将用地分为4类。第1类为适宜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自然条件较好,不需要或稍稍采取工程措施即能适应城
4、市建设需要。具备的主要条件:地基承载力一般不小于每平方厘米1.5公斤;地下水位低于一般建筑基础埋置深度,即低于地面1.52米;不被洪水淹没;地形坡度一般不超过10%;没有沼泽地段,或者用简单方法即可排除积水;没有大的冲沟、滑坡和岩溶现象。第2类为需要采取工程措施,条件改善后才能进行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地质条件较差,必须对地基作适当的处理;地下水位较高;易被洪水淹没(但水深不超过1米);地面有积水或沼泽现象;有非活动性的冲沟、滑坡和岩溶现象;地形坡度小于20%。第3类为不宜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有高产农田,地质条件复杂(如流动性软土、尚未稳定的填土、厚度在2米以上的泥炭层、饱和松砂层等);经常受洪
5、水淹没(水深超过1.5米);有活动性的冲沟、滑坡、岩溶、断层带等现象以及地形坡度超过2025%。这类用地一般不宜作城市发展建设使用,但在特殊条件下,采取一定的措施后仍可以适当利用。第 4类为完全或基本上不能用作城市建设的地段。如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开采时对地表有较大影响的地带;给水水源防护地带,现有铁路、机场或其他专用设施用地等地带,以及重要的文化遗址、自然风景区、森林地带等。4编制用地评价图城市用地评价示意图用地评价图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图纸之一。编制用地评价图通常的作法是:分析和计算水文资料,在地形图上画出不同再现期的洪水淹没线;画出地下水距地表面1米、2米的等深线;画出代表不同土壤承载力和
6、其他工程地质性质不同土层的位置;画出有矿藏的范围;画出不宜修建用的陡坡、活动性的冲沟、滑坡、沼泽地以及遭受冲刷的河岸的范围或地段;画出采用简单工程措施后,可作为修建用地的小型冲沟、沼泽地、采掘场和非活动性滑坡地段;画出高产田和不能作为修建用地的范围如文物保护范围,原有工厂、铁路、水源保护区等;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明确画出上述4类用地的范围和界限。二、市域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1、评价方法采用多因子综合叠加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组合的方法,在1:1万的数据精度下判定市域土地利用的建设适宜性与保护适宜性,以及具体的适宜建设或保护的用地类别。2、因子选择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因子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四方面因素:建设经济
7、性、建设安全性、生态敏感性和生态保护。因子可分为弹性因子与刚性因子,弹性因子的分值范围具有一定的调整可变性余地,故应根据保护或发展的价值取向分配一定的权重,刚性因子主要指风景区、饮用水水源等需要绝对保护的因子,其保护范围基本没有调整改变的余地,不分配权重。主要因子以及权重分配如下:表45 因子选择及权重分配因子名称因子描述权重因子类型建设经济性因子城镇与区位因子距城镇距离20弹性交通因子距高速公路出口距离、距铁路站出口距离15建设规划因子已批法定规划10建设安全性因子地形因子地势5弹性地质因子地质灾害10生态敏感性因子生态因子河流湖泊水面、林地、园地、牧草地、未利用土地20弹性生态保护因子农地
8、保护因子基本农田、优质园地、一般农田、建设留用地20弹性国家级生态林专门划定的生态林保护区刚性饮用水保护因子专门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注:权重值采用专家评分法确定。3、因子分类评估因子评估原则为:因子打分的分值在15之间,分值高低反映适宜开发或适宜保护的程度,适宜保护的得低分,适宜建设开发的得高分(1)城镇与区位因子主要以依托城市(城镇)的便利程度来划分,以距城市(城镇)的空间距离为衡量标准,划分为三类区域,具体分类及评分如下:表46 建设经济性因子分 类范围得分城镇依托条件优良区域距中心城区2km以内,主要镇区1km以内,一般镇区0.5km以内5城镇依托条件较好区域距中心城区23km,主要镇区
9、11.5km以内,一般镇区0.51km以内3城镇依托条件一般区域距中心城区34km,主要镇区1.51.8km以内,一般镇区11.5km以内1(2)交通因子主要以依托交通要素的便利程度来划分,综合考虑高速公路出入口、火车站场(包括客站和货站)等因素,以距离交通要素的看见距离为衡量标志,划分为三类区域,具体分类及评分如下:表47 建设经济性因子分 类范围得分交通区位优良区域距高速公路出口2km以内,距火车站0.5km以内区域用地5交通区位较好区域距高速公路出口23km以内,距火车站0.51km内区域用地3交通区位一般区域距高速公路出口34km以内,距火车站0.81km内区域用地1(3)建设规划因子
10、主要指市域范围内已通过规划评审的各法定规划的范围,在规划区范围内的分值为5分,无规划的为1分,划分为二类区域,具体分类及评分如下:表48 建设规划因子分 类范围得分法定规划区已批法定规划区范围5非法定规划区非法定规划区1(4)地形因子及地质因子主要针对城市地形地貌以及工程地质条件,按照建设的安全性和工程造价进行分类,如下所示:表49 地形因子分类范围得分开发经济性优良区域地势600m以下,地形坡度小于10度地区5开发经济性较好区域地势600800m,地形坡度1015度地区3开发经济性一般区域地势800m以上,地形坡度大于15度地区1表410 地质因子分类范围得分开发安全性优良区域地基承载力大于
11、15kpa;地下水埋深大于2m;在百年洪水位以上,无冲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不易发生区5开发安全性较好区域地基承载力1015kpa;地下水埋深1.52m;在百年洪水位以上,有活动性不大的冲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低易发生区3开发安全性一般区域地基承载力1015kpa;地下水埋深11.5m;在50年洪水位以上,有活动性不大的冲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中易发生区1开发安全性较差区域地基承载力小于10kpa;地下水埋深小于1m;在50年洪水位以下,有活动性的冲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高易发生区0(5)生态因子生态因子主要考虑河流湖泊水面林地、园地、牧草地、未利用土地等生态因素确定,生态敏感性越高,开发可能
12、性就越低,分值也越低。具体分类及评分见下表:表411 生态因子分类范围得分生态不敏感区域未利用地(荒草地等);连续面积小于10公顷林地、园地;连续面积小于5公顷池塘水面5生态一般敏感区域连续面积1020公顷林地、园地;连续面积810公顷池塘水面3生态中等敏感区域连续面积2040公顷以上林地、园地;连续面积1020公顷池塘水面2生态高度敏感区域连续面积40公顷以上林地、园地;连续面积20公顷以上池塘水面1(6)农地保护因子分为非农用地保护区域、一般农用地保护区域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具体分类及评分见下表:表412 农地保护因子分类范围得分非农用地保护区域待置换用地、建设留用地5一般农用地保护区域一
13、般农田、其他用地3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基本农田、优质园地14、评价结论(1)因子叠加分析通过弹性因子加权总分计算,将市域土地根据其适宜性划分为3类区域,如下表所示:表413 弹性因子叠加后分级划分类别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得分范围501002550025综合考虑刚性因子可得出市域用地适宜性评价分值结果,详见市域用地适宜性评价分值图。(2)建设保护因子主成分分析根据市域用地适宜性评价分值结果,对市域用地进行建设保护因子主成分分析,划分出市域用地适宜性评价用地类型结果。根据评价标准得出,适建区752.69km2(包括已建区40.63km2),限建区2292.50km2,禁建区1150.48km2。精品资料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