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素材点说1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适用话题】时间易逝,青春难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2屈原在离骚中反复渲染自己贵重的身份,强调自己的“内美”“修能”,体现了一种自我价值的确定和自我意识的觉醒,更表明白他高尚的人格追求。屈原高歌“来吾道夫先路”,当仁不让,愿成为君主的引路人,这表达了其虽遭厄运仍坚守高尚品德,坚信真理的执着精神。屈原保持着高洁的志向和独立的人格尊严,如一盏长明灯,照亮了中国历史的漫漫长夜。【适用话题】宏大的人格与尊严;追求;修养;志向与抱负。3屈原以其崇高的抱负、高洁的人格、猛烈的爱国情感、坚韧的斗争精神感
2、动了世界,让世人仰慕。他身遭数度贬谪,仍苦苦求索,当残酷的现实最终使抱负破灭时,他不惜以身殉志,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感慨和人生的启迪。【适用话题】逆境与奋斗;困难与求索;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二、 素材运用当黎明还在不断孕育的时候,你就摸到了光亮的触角,并且长吟起来。现实的黑暗挡不住你上下求索的心,但特立的高洁使得你永久只能踽踽独行。你虽竭尽全力,但你那嘶哑的喉咙终究没有唤醒沉睡的荆楚大地。生气心亦冷的你最终选择以自沉的方式为自己的故国作最终的挽歌。静静汨罗,守护着你的灵魂;皇皇离骚,诉说着你的忠贞。在那个视人民如草芥的动荡年月,你用自己的血泪诠释了什么是心存百姓;在那个朝秦暮楚的战乱时期,你用自
3、己的生命回答了什么是爱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的心,与日月同辉。三、 文摘精华感 怀 屈 原2022年6月29日 郑州日报柴清玉公元前278年一个阴郁凄怆、江风凛冽的午后,面容憔悴、风骨凛然的宏大诗人屈原,伫立在奔泻不息的汨罗江边,深情地环顾他挚爱的壮丽山河,而后毅然跃入江中千百年过去了,江水悠悠,诗魂照旧漂移在神州大地,分散在炎黄子孙的心头。同样也是一个阴云低沉的日子,我独坐窗前,开放那本装帧朴实的楚辞,怀着“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壮丽诗句,查找诗人的踪迹。我没有到过汨罗江,但汨罗江分明就在眼前。游人稀有,江景清寂,看不到诗人曾经吟诗的茅庐和渔夫的小舟,但我还是清
4、楚地观察诗人那从容的身影照旧那么直立傲岸;那忧愤深邃的双眼仍是那么坚毅犀利;那浩荡而去的汨罗江好像照旧荡漾着诗人那意境高远、激扬豪放的离骚和九歌。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是我心目中的一座丰碑、一座高山。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宏大诗人,名平,字原,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贵族之后。初辅佐楚怀王,任职左徒,主见举贤授能,修明法度,实现富国强兵,却遭到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等的反对和谗毁,被黜为三闾大夫,流放汉北。楚顷襄王时再度被流放江南,长期流浪在沅湘流域,接近百姓,悲伤国事,发奋创作离骚等宏大诗篇,倾诉其眷念祖国和百姓之情。后楚、秦交兵,楚接连丧城失地,都城郢(今湖北江陵北)亦为秦所破,屈
5、原愧于无力救国,于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五月初五(端午)怀着满腔哀怨和生气,投汨罗江随江而去。透过离骚,我感受着楚国的历史烽烟和诗人荡气回肠、至诚至美的诗魂。或许会有人哀叹,或缄默,或悲愤,或惋惜,但是我坚信更多的应是心灵的震撼和发自肺腑的仰慕。尽管屈原出身贵族,官居左徒,把握政事、法令和外交等大权,但他却反对贵族特权,痛恨官场腐败,力除社会不公,竭力举贤任能,心系大众百姓,减轻百姓负担,这种品质精神即使在今日,也是格外贵重的。面对强秦的威逼,他尽管主见联齐制秦,但他并不反对国家统一,并以“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的远见卓识,力荐君王体衅百姓、推行德
6、政、改良政治、变法图强,从而统一天下。而不要像强秦那样施行暴政,涂炭生灵。尤其在受到小人诬陷,被革职、囚禁、流放的逆境中,仍坚持信仰,绝不委曲求全、随波逐流,而是刚正不阿、固守节操、忧国忧民,留下了“与日月兮同光”的天问九章等诅咒世道黑暗、君王昏聩,弘扬正义、渴望光明、赞美生活、歌颂祖国的千古绝唱,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时代怀念和仰慕。我想,我们今日实现中华民族崛起“中国梦”的宏大实践,不正是对诗人壮丽绝唱和浪漫抱负的回应吗!人的生命是贵重的,由于它只有一次。在无法容忍“不识时务”的那个时代,屈原没有献媚讨好于权势,没有与小人同流合污,也没有见风使舵、苟且偷生,而选择了爱憎分明、坦荡磊落、以死抗争,这是诗人留给后人最贵重的精神。诗人怀石沉江,放弃的是生命,而升华的是不与污浊合流的高尚气节和对君子求道的生动诠释。屈原随江而去的不是躲避不是毁灭,而是向黑暗势力的不屈抗争,是对世人追求真理的精神召唤。“滚滚长江东逝水”。逝去的只是楚国的一位臣子、一位宏大的诗人,留下的却是布满深刻内涵、发人深省的端午文化,是布满坚毅志向、大仁大爱、文辞华丽、纯洁浪漫的不朽诗魂。这是文学的大幸,诗人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