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西高校附中 2022-2021学年高一其次学期3月(总第五次)模块诊断 物 理 试 题 (考查时间:90分钟) (考查内容:以寒假作业为主) 一、单项选择题(共8题,每题4分,共32分) 1.对质点运动来说,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恒定的运动可能是曲线运动 B. 运动轨迹对任何观看者来说都是不变的 C. 当质点的加速度渐渐减小时,其速度确定渐渐减小 D. 作用在质点上的全部力消逝后,质点运动的速度将不断减小 2. A、B两质点分别在各自的直线轨道上运动,图甲是质点A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乙是质点B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
2、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A在0~2s内的平均速度为1m/s B.质点B在0~2s内的平均速度为零 C.质点A在0~1s内的运动方向与在1~2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D.质点B在0~1s内的运动方向与在1~2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3.如图所示,轻绳AB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N,在它下面悬挂一重为50N的重物,分两种状况缓慢地拉起重物。第一次,施加一水平方向的力F作用于轻绳AB的O点;其次次用拴有光滑小环的绳子,且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也为50N。绳子刚好断裂时,绳AB上部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和,关于两者大小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
3、C. D.无法确定 4.如图所示,在拉力F作用下,小球A沿光滑的斜面缓慢地向上移动,在此过程中,小球受到的拉力F和支持力N的大小变化是( ). A.F减小,N增大 B.F和N均减小 C.F和N均增大 D.F增大,N减小 5.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开头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拉力F与物体位移x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m/s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物体与弹簧分别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4、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 N/cm C.物体的质量为2 kg 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6.倾角为30°的长斜坡上有C、O、B三点,CO=OB=5m,在O点竖直的固定一长5m的直杆AO。A端与C点、坡底B点间各连有一光滑的钢绳,且各穿有一钢球(视为质点),将两球从A点由静止开头、同时分别沿两钢绳滑到钢绳末端,如右图所示,则小球在钢绳上滑行的时间tAC和tAB分别为(取g=10m/s2) ( ) A.1s和1s B.和 C.4s和4s D.2s和2s 7、水平抛出的小球,秒末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5、秒末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忽视空气阻力,则小球初速度的大小为( ) A. B. C. D. 8、如图3所示,一条小船位于200 m宽的河正中A点处,从这里向下游100 m处有一危急区,当时水流速度为4 m/s,为了使小船避开危急区沿直线到达对岸,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至少是( ) A. m/s B. 2m/s C.m/s D.4 m/s 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选项全部正确得4分,有少选得2分,有错选得0分) 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受到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
6、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确定是μ2(m+M)g B.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确定是μ1mg C.当F>μ2(m+M)g时,木板便会开头运动 D.无论怎样转变F的大小,木板都不行能运动 10.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满水,水中放入P和Q两个小球,P球为铁球,Q球为木球,它们用细线分别系于容器的上、下底部,当容器静止时,细线均伸直处于竖直方向,现使容器以确定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则此时P、Q两球相对容器 ( ) (A)P球向右偏移, (B)P球向左偏移, (C)Q球向右偏移, (D)Q球向
7、左偏移。
11.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以加速度a加速转动时,小物体A与传送带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则 ( )
A.只有a>gsin θ,A才受沿传送带向下的静摩擦力作用
B.只有a=gsin θ,A才不受静摩擦力作用
C.只有a 8、镖的速度大小为
B.飞镖刺破A气球时,飞镖的速度大小为
C.A、B两个小气球未被刺破前的匀速上升过程中,高度差为
D.A、B两个小气球未被刺破前的匀速上升过程中,高度差为
三、试验题(每空2分,共14分)
13、(6分)如图a,为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 的关系”试验装置简图.
(1)在保持小车受力相同时,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试验屮,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装有砝码的小桶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转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试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D.为得出加速度a与与质量m的关系而 9、作出图象
(2)下图是试验中猎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其中O、A、B、C、D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打“B”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m/s.由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m/s2.(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14.(8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争辩平抛运动的规律”的试验,
有下列试验步骤:
①用图钉把白纸订在竖直木板上;
②把斜槽固定在紧靠木板的左上角,且使其末端切线水平;
③登记小球飞出时初始位置O,并凭眼观测过O画水平线作为x轴;
④把水平木条靠在竖直木板上,让小球从斜槽适当的位置由静止滚下 10、观看小球在木条上的落点,并在白纸上标出相应的点,得到小球运动过程中的一个位置;
O
y
x2
⑤把水平木条向下移动,重复④的操作,让小球从斜槽上相同位置由静止滚下,得到小球运动过程中的多个位置;
⑥从木板上取下白纸:
............
(1)上述①到⑥的步骤中,有错误的是步骤_______________,
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画出的轨迹测出小球多个位置的坐标(x,y),画出y-x2图像如图(2)所示,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小球运动的轨迹外形是__ _____; 11、设该直线的斜率为k,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铁块从轨道末端飞出的速度v0=_______。
四、计算题(共4题,共计38分)
15.甲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大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m/s的速度与甲车平行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开头以1m/s2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头计时,
求:(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
(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16.如图所示,一轻绳上端系在车的左上角的A点,另一轻绳一端系在车左端B点,B点在A点正下方,A、B距离为b,两轻绳另一端在C点相结并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轻绳AC长度为b,轻绳BC长度为b.两轻绳能够 12、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2mg.问:
(1)轻绳BC刚好被拉直时,车的加速度是多大?(要求画出受力图)
(2)在不拉断轻绳的前提下,求车向左运动的最大加速度是多大?(要求画出受力图)
17.如图所示,在倾角为的长斜面上有一带风帆的滑块,从静止开头沿斜面下滑,滑块质量为m,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帆受到的空气阻力与滑块下滑速度的大小成正比,即。
(1)写出滑块下滑加速度的表达式。
(2)写出滑块下滑的最大速度的表达式。
(3)若,从静止下滑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直线是t=0时的速度图线的切线,由此求出和k的值。
18、抛体运动 13、在各类体育运动项目中很常见,如乒乓球运动.现争辩乒乓球发球问题,设球台长2L、网高h,乒乓球反弹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且不考虑乒乓球的旋转和空气阻力.(设重力加速度为g)
(1)若球在球台边缘O点正上方高度为h1处以速度v1水平发出,落在球台的P1(如图实线所示),求P1点距O点的距离s1;
(2)若球在O点正上方以速度v2水平发出,恰好在最高点时越过球网落在球台的P2点(如图虚线所示),求v2的大小;
(3)若球在O点正上方水平发出后,球经反弹恰好越过球网且刚好落在对方球台边缘P3处,求发球点距O点的高度h3.
山西高校附中
2022-202 14、1学年高一其次学期3月(总第五次)模块诊断
物理答案
1.A 2.C 3.B 4.D 5.C 6.B 7.B 8.B 9.AC 10.BC 11.AB 12.AD
13.⑴ BD;(2)0.54 ;1.5;
14.(1) ③过O点做重锤线的垂线为x轴 ;(2)抛物线
(1)③凭眼观测过O画水平线作为x轴,不精确,应改为过O点做重锤线的垂线为x轴;(2)依据平抛运动的规律,,联立解得:,故,解得
15.(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有:,解得.
则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
(2)甲车减速到零所需的时间,此时乙车的位移,
甲车的位移.
可知 15、乙车照旧未追上甲车,则.
故乙车追上甲车的时间
16.解析 (1)轻绳BC刚好被拉直时,小球受力如图甲所示,由于AB=BC=b,AC=b,故轻绳BC与AB垂直,cos θ=,θ=45°
由牛顿其次定律,得
mgtan θ=ma
可得a=g
(2)小车向左的加速度增大,轻绳AC、BC方向不变,所以轻绳AC拉力不变,为mg,
当BC轻绳拉力最大时,小车向左的加速度最大,小球受力如图乙所示
由牛顿其次定律得FTm+mgtan θ=mam
因这时FTm=2mg,所以最大加速度为
am=3g
17.(1)对滑块应用牛顿其次定律有:
滑块下滑加速度表达式为: -----------------①
(2)由①式可知,当滑块的速度增大时,其加速度是减小的,当加速度为零时,滑块的速度达到最大,由①式可知最大速度为: -----------②
(3)由图可知,当滑块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为最大加速度,而由①式可知当滑块的加速度为零时,它的速度最大,滑块的最大速度为,由①式和②式
解得:
18、(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