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时 计 划教学内容第 1 单元第 1 课时一、认识厘米和米主备人郑修东教材分析本课让学生体会到长度单位统一的必要性,掌握1厘米的长度。认识尺子上的刻度,能用尺子初步测量物品。建立长度观念,培养空间观念,让在学生的观察、对比、表达中,形成清晰地表象,建立长度观念,也就是在发展空间观念。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中可结合古今中外有关量与计量制度演变的资料,简单向学生介绍一下长度单位形成的历史,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视角下来审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可以介绍中国古代秦始皇采取的“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举措在促进国家统一方面的巨大意义,当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国际单位制*在科技、文化、商贸交流等方面所
2、具备的重要作用等等。重点利用身体上的尺子,引导学生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难点知道要准确知道物体的长度,需要借助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2通过组织学生有效活动,组织学生一起观察吗,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前准 备教师厘米和米 尺课 型新授学生厘米和米 尺授课日期9.4教学环节教 学 过 程复 备一、揭示课题探究新知1、出示“熊猫商店”连环画,引发学生思考,感悟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标准要一致。2、课件演示各种测量场面1)问:他们在干什么?2)指导学生认识各种测量工具。3、说明:测量物体
3、的长短要用到尺子,这节课我们学习较短物体的测量方法。(一)认识厘米1、观察尺子,问:你的尺子上有那些数?比一比,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都一样长吗?1) 2说明: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做单位。厘米是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cm表示。指一指: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3厘米、8厘米的长度。2) 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任意说)教师指导学生用词:如大约、大概等。介绍中国古代秦始皇采取的“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举措在促进国家统一方面的巨大意义,当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国际单位制*在科技、文化、商贸交流等方面所具备的重要作用等等。厘米是长度单位
4、,可以用字母cm补充:(1) 认识厘米。认识刻度尺。 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 0刻度线认识1厘米。 1厘米有多长(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4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汇报。(2) 用厘米量。 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 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教学环节教 学 过 程复 备启发学生说说你身体的那一部分和1厘米差不多?(指
5、甲宽约1厘米)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认识。(二)学习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1、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概有多长?2、估计一下你的铅笔大概有多长。出示三种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教师规范测量方法:测量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铅笔的左端,再看铅笔的右端对着几,那么这枝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3、试着用尺子量一量铅笔的长度。4、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5、问:如果尺子的“0”刻度不清楚,怎样测量?讨论后汇报。1、填一填(看测量结果填数)说明:不是整厘米时可称作“约”量一量课本的长、宽。(不是整厘米时可称作“约”)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反复强调测量方法学生说说应注意些什么?作业设计用厘米量一量身边的物品
6、的长度板书设计1. 厘米 cm教学反思我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两个“转变”(1)、学生充分观察尺子,发现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竖线(刻度线),厘米;(2)、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答案多样化:有刻度1到刻度2、有刻度2到刻度3、有刻度6到刻度7、有刻度12到刻度13、有刻度17到刻度18等;(3)、量纸条的长度,有从刻度0开始量起、有从刻度1开始量起、有从刻度2开始量起、有从刻度4开始量起等。在这一环节,老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自
7、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他们敢说敢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交流合作、自主探究出厘米的有关知识,个性得到了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能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身体,孩子在脑中有清晰地空间观念。课 时 计 划教学内容第 1 单元第 2 课时厘米和米:用厘米测量。主备人郑修东教材分析本课学习用直尺来测量物体,掌握测量方法记住要点:1、从0刻度开始;2、物体的边要和直尺重合。重点掌握测量方法,能够准确测量出物体长度。难点掌握测量方法,能够准确测量出物体长度。教学目标1. 掌握用直尺的物体的方法。2. 能够准确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3. 养成准确测量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8、课前准 备教师直尺课 型练习学生直尺,铅笔授课日期9.5教学环节教 学 过 程复 备一、激趣导入二、探究新知1、复习说说直尺上的刻度是多少?找到1cm,5cm,8cm怎样的长度是5cm?今天我们就用直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1.出示主题图观察:三个小朋友哪个测量的对,哪个不对?理由是什么?学生观察谈论。发表看法教师小结:测量时要从0刻度开始,直尺要和物品的边要和直尺重合。教学环节教 学 过 程复 备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1)填一填:图上物品的长度是多少?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动手填。汇报答案。2)量一量自己动手;量一量身边的课桌,椅子,字典的各边长度。体会几十厘米是多少。怎么测量的,遇到哪些困难了
9、,怎么解决的?教学反思:本课在练习过程中能注意反馈孩子出现的问题,练习量有些少,还是应加强孩子的动手练习,相互之间的测量,室内测量,室外测量,让学生充分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课 时 计 划教学内容第 1 单元第 3 课时米 的意义。单位互化主备人郑修东教材分析本节课学习米的意义,通过测量让学生理解米的意义,掌握1米=100厘米。能够准确进行单位换算。重点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难点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建立几何直观。课前准 备教师米尺及
10、各种尺子课 型新授学生米尺授课日期9.6教学环节教 学 过 程复 备一、揭示课题二、探究新知问:测量较短物体时用什么做单位?板书:厘米(cm),测量方法是什么?请你举例说说。2、有时还需测量较长的物体用什么做单位呢?怎样测量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认识米1)问:看图、图上同学在测量什么?使学生发现用厘米做单位测量较长物体很麻烦。说明: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米 字母:m 量一量黑板,你怎么量引出米的概念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65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并贴上标签)。学生自学你哪里不明白,需要和同学交流的
11、?教学环节教 学 过 程复 备三、巩固练习认识米的实际长度1米多长呢?请同学们看一看米尺,指一指、摸一摸伸开双臂量一量大约有1米。2、识米和厘米的关系1)在米尺上10厘米、10厘米的数一数1米里有多少个10 厘米?2)汇报总结:1米=100厘米3)填空练习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2米=( )厘米 400厘米=( )米3米=( )厘米 500厘米=( )米3、学习测量方法1)认识测量工具 卷尺、盒尺2)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度3)说一说怎样量,注意什么?1、 在( )里填上厘米或米。床长2( )楼房高30( )花瓶高30( )大树高约50( )小方身高90( )比一比,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
12、的长度大约是1米。你是怎么想的?教学环节教 学 过 程复 备四、总结跳绳长2( ) 集体订正:说说自己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单位。 分析错误原因。2、 计算7m+4m=( )m1m-80cm=( )cm13cm-6cm=( )cm25cm+75cm=( )m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单位换算重要的过程要多说几遍小结: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较长的物体作业设计用米尺量一量身边的物品板书设计米 m 1米=100厘米1m=100cm教学反思 孩子们两天内一下子学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有些孩子容易混淆,其原因是对1米和1厘米的实际长度认识不够,以至于在后面的学习中造用错单位的错误。这了让孩子们充分认识,我先
13、让孩子们用米量:(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再让孩子们区别厘米和米:(1)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再用两手比一下1米有多长。通过孩子们的动手比较感知厘米是比较小的单位,米比厘米要大得多。(2)用学生用尺量一量;数一数;看一看等方法了解1米里面有多少厘米。(3)实物测量,使用正确的长度单位。课后孩子们对米的认识较好,能正确地用长度单位:米并进行有关测量。加深印象,培养孩子几何直观。课 时 计
14、划教学内容第 1 单元第 4 课时画整厘米长的线段主备人郑修东教材分析本课是安排学生学画线段。通过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和画定长的线段,注重启发学生进行实践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点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线段的知识。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线段的知识。教学目标1 通过给学生呈现比较丰富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空间观念。2 学习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和画定长的线段(限整厘米)。3. 注重启发学生进行实践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前准 备教师直尺课 型新授学生直尺授课日期9.7教学环节教 学 过 程复 备一、揭示课题二、探究新知1、 我们都认识了哪
15、些长度单位?(厘米、米)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cm m)厘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m=100cm)2、 说说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3、 测量的时候什么时候用米,什么时候用厘米?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线段(板书)一、 认识线段 师沿画片的一边画线段,移开画片, 两点之间的一段就是一条线段。 线段有一定的长度,可以用直尺测量它的长度,还可以画一条线段。用手比一比1米和一厘米的实际长度.师:在线的王国里有许多不同家族的成员,今天我们要认识其中的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线段”。(出示课题:认识线段)观察:线段什么样?、感受线段的“直”(1)看:(多媒体显示: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 )问:这根线是
16、什么形状的?(2)猜:请小朋友猜一猜,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师作状后请学生猜)(3)拉:学生自己动手把线拉直。(4)比: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那跟线有什么不同?(5)多媒体演示并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同时板书。问:线段是什么样的?板书:直直的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1)导思:用一手捏住线的一头能得到线段吗?(做动作)(2)指出:这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两个端点”。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3)请同桌小朋友互相指一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3、出示线段示意图,说明线段可以用
17、“ ”表示。(多媒体出示)4、认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线段(渗透线段有粗细长短)(1)实际生活中的线段还有很多,下面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课前准备好的一些东西,找出里面长得像线段的物体或指出哪样物体上有线段。与同组的小朋友交流。2)小组讨论,指名交流。(3)学生举例。明确:如直尺、黑板、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同时要求学生指一指或摸一摸它们的每条边。(4)小结:是啊,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尽管它们粗细长短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两个端点,而且都是直直的。能试着自己画一条线段吗?教学环节教 学 过 程复 备三、巩固练习四、总结 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1、指导方法:画线段时要注意从尺的“0
18、”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的线段就画到尺子上几厘米的地方。2、练一练1) 画一条6厘米的线段。2) 画一条比6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3) 画一条比6厘米少5厘米的线段教师巡视指导。3、用断尺怎样画线段?4、 怎样测量比尺子长的线段?1. 画指定长度的线段。3厘米 5厘米 8厘米 说说画线段时注意什么?今天有什么收获?教师边画边指导。你发现画线段和测量线段时都要注意什么?测量、画线段时应注意什么?如果尺子断了,你有好办法测量或画线段吗?作业设计画线段板书设计线 段 测量 画0 5教学反思课上能紧紧抓住线段“直的、有两个端点”这两个特征,反复用多种方法强化学生对线段的认识。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摸
19、一摸、说一说教室里的线段,再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并发挥想象、推理、讨论来理解线段,整节课自始自终、由近到远都与生活实际问题密切地结合,学生的积极性高,思维也很活跃。 课 时 计 划教学内容第 1 单元第 5 课时身上的“尺子”主备人郑修东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实践活动课,通过学生动手测量身体各部分是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的长度,并掌握测量方法。重点掌握测量的方法。难点正确测量身体各部分长度教学目标1.掌握测量身体各部分长度是方法。2.掌握身体各部分长度,便于以后估计长度,培养学生估计能力。3.养成仔细测量的良好习惯。1、经历合作测量身体上一些部位长度的活动过程,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在活动中巩固用各
20、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3、 通过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应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3.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前准 备教师米尺课 型实践学生米尺授课日期9.8教学环节教 学 过 程复 备一、揭示课题二、实践活动出示米尺你认识这个尺子吗?上面的刻度是多少? 学生 介绍米尺使用方法。今天我们来用厘米来测量身体,看看我们身体上的尺子。1.分组分别完成身高、和一庹的长度测量。1)量身高。并做好记录。2)量一庹的长度并做好记录。2.谈论交流自己的身高和一庹的长度。观察自己带来的尺子第一 制定计划思考:身
21、体上有哪些小尺子?要测量哪些部位?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怎样分工?从而制定活动计划。第二 动手实践小组合作测量身体的一些部位的长度,并做好记录。说明方法对比说明教学环节教 学 过 程复 备3.一量一拃长,一拳长,一脚长。学生看图学方法,自己动手量然后填在书上的表中。a.长度的特点,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交流谈论。b.脚长度和身高有什么关系?学生说说自己的身高是脚长的多少个?发现每个同学都是这个关系吗?c.用一拃量一量桌子有几拃,算算合多少厘米?用一庹量量教室的长宽,看看有几庹,合多少米。学生动手测量。4.思考:什么时候可以用身体的尺子来测量?在测量过程中,怎么结果不一样呢?要注意什么?第三 应用
22、成果运用自己身上的测量工具,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估测问题。第四 总结提升结合自己的测量过程交流活动感受,在交流中体验数学应用于实践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结合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补充一些人体有趣的尺寸资料:脚底的长度正好是拳头一周的长度;鼻尖到耳根的距离,等于眉毛到下巴的距离;脖子的周长,等于两个手腕的周长;两臂平伸的长度,等于身高;七个脚底的长度,等于身高;胸围长等于身长的一半;心脏大小相当于自己拳头的大小。作业设计用身体的尺子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板书设计身体的尺子一庹 :120cm 123cm 一拃: 14 cm 15cm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实践课,不足之处是有的孩子学具没有带全,造成操作时有困难。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长尺,卷尺!在测量过程中鼓励孩子用不同方法测量!例如:身体的哪个部位,地上的方砖等等!充分感知,1米和1厘米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上课的时候要让学生提前准备好软尺。应该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有。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