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78.50KB ,
资源ID:3112545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1125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茶学概论复习资料.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茶学概论复习资料.doc

1、茶学概论复习纲要第一章 绪论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有最悠久的茶叶种植及饮用史,世界各地茶叶的种植、采制等技术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过去的;世界各国“茶”的发音,也是由中国各地不同的方言演变而来的。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资源十分丰富,产茶区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咖啡和可可)之一。 茶是属于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茶种(Camellia sinensis)。茶树拉丁学名: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 sinensis表示种名:中国种。历代“茶”的别称:槚(gu);

2、荈(chuan);蔎;荼;茗;苦荼。世界各国关于茶的读音(ti)是来源于茶字粤语的发音:英文Tea;拉丁语Thea;法文Th;德文Thee或Tee。西班牙语Cha。茶字是象形文字,茶字有十笔划,字形构成: 上部为廿,像茶的芽叶; 中部是人,像树冠; 下部为木,代表树干,是木本植物。象征意义:人应该根植于大地,就能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茶字也是寓意文字,有长寿之意。茶字分解三部分 上部为廿,中部为八,下为十八, 廿加八十八,合计为一百零八岁,寓意:人常喝茶健康长寿,可以活到108岁。米寿:八十八,88岁。百(白)寿: 99+1 =100(谐音), 99岁。茶寿:二十 + 八十八,108岁。(茶)人

3、在草木中 人远离喧尘,呼吸草木的清气,自然健康长寿。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全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陆羽本人也因此书而被世人誉为“茶圣”。 茶经分为上、中、下三卷,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就;十之图。茶经标志着茶知识系统化的开始,茶学学科的雏形已经形成。第二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我国西南三省,是我国茶树变异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 (一)、茶在国内的传播n 秦汉以前:巴蜀是中国茶业的摇篮。n 三国两晋:长江中游成为茶业发展壮大。n 唐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茶叶生产和技术中心。n 宋代:茶业重心由东向南移。(二)、茶在国内外的传播中国是茶树的原产

4、地。世界公认,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有着卓越的贡献。中国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并且逐步地传播到中国的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n 东传路线:由中国传向日本,韩国。n 西传路线:由福建、广州通向南洋诸国,然后经马来半岛、印度半岛、地中海走向欧洲各国。n 北传路线:传入土耳其、阿拉伯国家、俄罗斯。现在,世界有60多个国家产茶。第三章 茶产业概况n 东起东经122的台湾阿里山;n 西至东经98 的西藏的林芝。n 南自北纬 18 附近的海南榆林;n 北至北纬 39 的河北太行山南麓。中国茶叶产地划分了四大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n 江南茶区:

5、位于长江以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浙、赣、湘、苏南、皖南、鄂南等地。n 江北茶区:包括甘南、陕南、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n 华南茶区:位于欧亚大陆东南缘,是我国最南部茶区,包括广东、广西、台湾、闽南等茶区。n 西南茶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贵州,四川,重庆,云南和西藏东南部。世界茶园总面积约4000万亩,总产量约350万吨。从产量上看,主要集中在亚洲,其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88%左右。 除中国和日本大量生产绿茶外,其它国家几乎都生产红茶,红茶产量约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80%左右,其中红碎茶占红茶中的98%左右。而绿茶和其它茶类只占20%。绿茶、乌龙茶、花茶及

6、其它特种茶,只占商品贸易量的10%左右,红茶占90%,所以国际茶叶市场,实际是红碎茶为主的市场。第四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征、品种与栽培茶树树冠其形状按分枝角度(branching angle)不同,分为直立、半开展(又称半披张)和开展(又称披张)状三种。茶芽:按着生位置在枝条上的位置可分为定芽和不定芽。定芽:又可分为顶芽和腋芽。顶芽着生于枝梢的顶端;腋芽产生在叶柄与枝条交叉的位置,故又称叶腋,由叶腋产生的芽为腋芽。不定芽:不在梢的顶端或叶腋里的芽。多在茶树衰老或创伤后萌生的。这部分芽往往成为茶树复壮的基础。依芽的生理状态,可分为休眠芽、活动芽。叶片特征:主脉明显,侧脉呈45角伸展至叶缘23的部位

7、,向上弯曲与上方侧脉相联接。叶缘有锯齿,叶基部无,锯齿呈鹰嘴状,一般16-32对,随着叶片老化,锯齿上腺细胞脱落,并留有褐色疤痕。嫩叶背面着生茸毛。品种的区分(叶脉):叶脉10对,大叶型,叶脉10对,中小叶型品种的区分(叶片面积):叶面积大于 50cm2 的属特大叶;叶面积为 28-50 cm2的属大叶;叶面积为 14-28 cm2 的属中叶;叶面积小于 14 cm2 的为小叶。 叶片茸毛:茶树新梢上顶芽和嫩叶的背面均着生茸毛。茸毛多是鲜叶细嫩、品质优良的标志。茶树的花:茶花为两性花,茶树无专门的结果枝,花芽与叶芽同着生于叶腋间,着生数 1-5 个,甚至更多。茶树的花一般为白色,少数呈粉红色,

8、花轴短而粗,属假总状花序,有单生、对生、总状和丛生等。茶花属完全花。 茶树的果实和种子每年56月花芽在叶腋分化而成;花蕾经花芽形成,1011月开花,经受精发育,直至次年霜降前后,果实才成熟。从花芽分化到种子成熟,历时1年零三四个月。所以,在一个年周期里,每年511月,人们可以在同一株茶树上,既能看到当年的花和蕾,又能见到上年的果实和种子,这就是茶树“带子怀胎”现象,是茶树的重要特征之一。茶果为朔果,成熟时果壳开裂,种子落地。果皮未成熟时为绿色,成熟后变为棕绿或绿褐色。果皮光滑,厚度不一,薄的成熟早,厚的成熟迟。茶树的生育周期幼苗期:指从茶籽萌发到茶苗出土,到第一次生长休止时为止;或从营养体再生

9、至形成完整植株止(扦插苗)。历时48个月。幼年期:指从第一次生长休止到茶树到第一次孕育花果;或从第一次生长休止到茶树正式投产(扦插苗)。历时3 4年。成年期:亦称青、壮年时期,指茶树正式投产到第一次进行更新改造(台刈)时为止。历时2030年左右,是茶树一生中最有经济价值的时期。衰老期:指茶树从第一次更新到整个植株死亡为止。茶树的生长环境:喜酸怕碱;喜光怕晒;喜温怕寒;喜湿怕涝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pH值:较适宜种茶的土壤pH4.0-6.5;最适pH4.5-5.5。在中性土壤中茶树生长不良,甚至不能成活。为什么高山出好茶n 由于高山植被繁茂、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丰富,结构良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10、云雾较多,温差较大,漫射光多。这样的环境能促进茶叶中含氮化合物的代谢,使茶树芽叶中的氨基酸、叶绿素以及芳香物质等物质含量明显增加;且芽叶持嫩性强。因此,鲜叶天然品质好,对茶叶的色泽、香气、滋味、嫩度的提高,为茶叶优异品质和独特风味的形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茶树良种的特征和特性树型:植株生长健壮,树型直立或半披张。分枝:数量适中,枝条粗壮,分枝角度35-45。新梢:梢要长,着叶数多,叶片分布均匀,不重叠。叶片:大小适中,叶片着生角度小,叶厚,光能利用率高,叶面光泽性强,叶面隆起。芽:要肥壮,茸毛多,叶芽密度大,生长整齐。新梢生长期长:即新梢的发芽早、休眠迟、轮次间休眠时间短。育芽能力强:芽头

11、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发芽轮次多。抗逆性强:能在各种不良环境下正常生长。生殖能力弱:避免过多的开花结实影响叶芽产量。短穗扦插发育种母穗制作:选择营养枝,剪插穗长34厘米,以留“一芽一 叶”(即一片叶子一个腋芽)为中心剪穗;一个短茎上具有一个饱满的腋芽和一片健全的叶。出现小分枝的,主枝留一叶,侧枝留一真叶剪取。通常一个节间可以剪取一个短穗。但枝条上下两端节间太短的部分,可把节剪成一个短穗,并剪去下端的叶片和腋芽。剪口必须平滑,剪口斜向与叶向相同,腋芽与叶口要完整无损,不可剪坏。幼龄茶园管理工作重点:精心培育,确保茶园全苗、壮苗;行间间作或覆盖,适当进行土壤改良,防止水土流失;茶树定型修剪,培养

12、高产树冠。第一次定型修剪:茶苗达2足龄、苗高30厘米以上、主枝粗3毫米以上时即可进行,剪后留高15厘米左右。成龄茶园管理生产茶园的常年管理工作要点:主要包括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茶叶采摘等。合理采摘采摘标准:一般绿茶和红茶的采摘标准是幼嫩的一芽一、两叶;乌龙茶是成熟的一芽两、三叶;黑茶原料采得最粗老,成熟的一芽四、五叶。第五章 茶叶的加工与贮藏鲜叶:也叫茶青、茶料、青叶、生叶,是从茶树上及时采摘下来的嫩芽叶(新梢),作为制作各种茶叶的原料。鲜叶作为制作茶叶的基本原料,是形成茶叶品质的基础。茶叶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鲜叶质量和制茶技术的合理程度。鲜叶质量是内在根据、制茶技术则是外在条件。鲜叶质

13、量主要包括鲜叶嫩度、匀净度和新鲜度三个方面。采摘标准细嫩采,主要用来制作高级名茶。适中采,主要用来制作大宗茶类。成熟采,主要用来制作边销茶。特种采,主要用来制造一些传统的特种茶。茶叶加工的基本原理不同茶类虽然其加工工艺不同,但它们具有基本相同的工艺原理:即(1)失水、(2)酶的抑制与促进,(3)叶组织细胞的破碎。茶叶加工:以鲜叶为原料,经过加工成为成品茶的过程,分初制和精制两个阶段。毛茶的初制加工对色、香、味、形等茶叶品质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茶叶初制工艺绿茶初制工艺:鲜叶杀青揉捻干燥。关键工序为杀青。红茶初制工艺: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关键工序为发酵。乌龙茶初制工艺:鲜叶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

14、。关键工序为做青。白茶加工工艺:萎凋干燥。萎凋是品质形成的关键。黑茶加工工艺: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等工序。关键工序是渥堆。黄茶加工过程: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等过程。闷黄是关键工序。茶叶贮藏茶叶贮藏的原理:设法使茶叶充分保持干燥,尽量减少外界温度、湿度、氧气和阳光的影响,避免与带有异味的物品物接触,还要使茶叶不受挤压和撞击,以保持其原形、本色、真味。茶叶贮藏的注意事宜茶叶最怕湿,在保存茶叶是要格外注意防潮,否则茶叶极易变软、变质。 勿将茶叶置于高温、潮湿、有异味的场所,取茶时应用茶匙而避免用手。 勿被阳光直射,因为阳光射入罐内也会和茶叶起化学变化。储茶宜用密封性好、不透气、不透光的铁罐、锡罐。 防异

15、味,大量茶叶宜分成多罐保存,不同品种的茶叶应分开保存。 引起茶叶劣变的主要因素 1. 温度; 2. 相对湿度; 3. 氧气; 4. 光线; 5. 异味。第六章 茶叶分类茶叶的命名(一)结合产地的山川名胜浙江的“西湖龙井”、“普陀佛茶”。安徽的“黄山毛峰”。江西的“庐山云雾”、“井冈翠绿”。四川的“峨眉雪芽”、“蒙顶甘露”。福建的“武夷岩茶”。(二)根据采摘时期和季节35月采制的称“春茶”,67月的称“夏茶”,810月的称“秋茶”。“清明”前采制的称“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称“雨前茶”。当年采制的称“新茶”,不是当年采制的称“陈茶”。(三)根据茶树品种的名称闽北乌龙茶中的“水仙”、“肉桂”、

16、“大红袍”、“奇兰”等。闽南乌龙茶中的“铁观音”、“黄金桂”、“毛蟹”、“本山”等。(四)根据干茶外形或色泽根据干茶外形而命名: “碧螺春”、 “竹叶青”、 “瓜片”、 “蟠毫”、“秀眉”、“紫笋”、 “银针”、 “松针”、 “墨菊”、“绿牡丹”。(五)根据茶叶的香气、滋味安徽舒城的“兰花茶”。湖南江华的“苦茶”。四川蒙顶的“甘露”。(六)根据茶叶加工工艺根据杀青方式或烘干方式而命名:“炒青”、“蒸青”、“烘青”、“晒青”等。根据发酵程度而命名:“发酵茶”、“半发酵茶”和“不发酵茶”等。根据再加工方式而命名:“花茶”、“紧压茶”、“速溶茶”、“罐装茶”等。基本茶类(根据制作工艺和品质特征分类)

17、:绿茶(green tea):清(青)汤绿叶黄茶(yellow tea):黄汤黄叶白茶(white tea):白汤白叶、白毫满身、汤 色浅绿红茶(black tea):红汤红叶乌龙茶(oolong tea):汤色金黄,绿叶红镶边黑茶(dark tea):汤色红浓,叶底黑褐,香味 陈醇发酵程度不同:不发酵茶:绿茶;不同程度发酵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全发酵茶:红茶;后发酵茶:黑茶。第七章 茶叶的品质审评茶叶品质包括外形:形状、色泽、整碎、净度;内质: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茶叶中主要的呈味物质归纳起来,可分为:1、涩味物质:多酚类,其中酯型儿茶素是构成涩味的主体;2、苦味物质:咖啡碱、花青素、花

18、皂素;3、鲜爽味物质:游离氨基酸、茶黄素、儿茶素与咖啡碱形成的络合物4、甜味物质:可溶性糖、部分氨基酸5、酸味物质:有机酸、抗坏血酸、没食子酸、部分氨基酸6、咸味物质:Nacl、Kcl绿茶滋味的化学组成决定绿茶滋味的四种主要物质:多酚类、氨基酸、咖啡碱、糖。绿茶一般以味感浓厚、鲜爽、回味甘甜为好;红茶滋味的化学组成构成红茶滋味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的氧化产物: 茶黄素TF:汤味刺激性强烈和鲜爽的重要成分; 茶红素TR:汤味浓醇的主要成分,刺激性较弱; 茶褐素TB:汤味淡薄的因素;未氧化部分的残留多酚类物质:是构成滋味浓厚、强烈的主要物质。茶叶审评的环境与用具茶叶感官品质:是指茶鲜叶加工成成品茶后所

19、表现出来的色、香、味、形品质 。茶叶感官审评:是指依靠人的嗅觉、味觉、视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对茶叶品质进行评估的方法。(一)审评环境审评室:座南朝北,北向开窗;面积不得小于15m2;墙面白色或浅灰色,无色彩、无异味。室内温度应适宜,保持在1527;室内光线应柔和、自然光、明亮,无阳光直射;室内噪声不得超过50dB。(二)审评用具审评杯碗:白色瓷质,大小、厚薄、色泽一致。审茶杯:供茶叶冲泡开汤及评审茶叶香气之用,容量约150毫升。审茶碗:供盛放茶汤评审水色及滋味之用,容量约200毫升。审茶匙:供舀取茶汤品评用,容量5-10毫升。 评茶盘:供盛放茶样,审查茶叶形状及色泽之用,一般为可盛放茶叶150-

20、200克,长方形或正方形,盘的一角开有缺口,缺口呈倒等腰梯。叶底盘:搪瓷盘,长方形, 一般供审评初制茶和名优茶叶底用。审评用水: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参照GB 5749执行;水质要无色、透明、无沉淀物,无肉眼可见物,无味无臭,浑浊度3,水质硬度15,微生物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同一批茶叶审评用水水质应一致。称量用具:天平,感量0.1g。计时器:定时钟或特制砂时计,精确到秒。其他:刻度尺、网匙、茶匙、烧水壶、电炉、塑料桶等。审评内容大众绿茶、红茶、黄茶、白茶、花茶:3g,150ml,茶水比为1:50 乌龙茶:5g,110ml ,茶水比为1:22;黑茶、紧压茶:5g,250ml,茶水比为1:50 普洱茶:

21、 3g,150ml,茶水比为1:50 茶叶感官审评分干茶审评,干看外形(形状、色泽、整碎、净度);和开汤审评,湿评内质(汤色、滋味、香气、叶底),评定茶叶品质时应两者兼评。评茶程序:把盘称样开汤计时过滤看汤色嗅香气尝滋味评叶底1、外形审评看干茶外形,观察干茶的嫩度、条形、色泽、净度四方面来评定。一般,干茶以松紧、重实,芽毫多、叶质嫩,匀整、无杂为好;外形松散、轻飘,粗糙、叶质老,多断碎、杂片为次。 2、汤色审评看茶汤的色泽,看茶汤的浓度、深浅、明暗、清浊程度等。一般,茶汤色以黄绿明亮为好;若汤色浅薄、暗浊、沉淀物多,则表明茶质较差。3、香气审评闻茶水的香气,可先热闻,后冷闻。闻时,将杯盖半掀开

22、,接近鼻子,以辨别香气高低、强弱、持久程度、纯正还是有异味等。一般,以高锐、鲜爽、浓烈、持久、纯正、无异味为好;如香气淡薄,低沉而带有粗异气味者为次。4、滋味审评主要是品其茶汤入嘴后的味道。茶汤的滋味有浓淡、厚薄、甘甜、苦涩、鲜、酸等。一般茶汤滋味以口感醇厚甘甜为好;而平淡乏味或含有粗涩异味者为次。5、叶底审评看用沸水冲泡过后的茶叶。一般叶底以细嫩多芽,芽叶完整、柔软、肥厚、匀齐者为好;以粗老、多筋梗、瘦茶、混杂、断碎茶多者为差。第九章 饮茶习俗与茶艺茶艺的构成:茶、器、水、境、人、艺l 1、茶类:选择适宜的茶类,并了解所泡茶叶的茶性。l 、茶具:选择与之冲泡茶叶的最佳茶具,因为不同茶类对茶具

23、的要求不同。l 3.泡茶用水:基本要求是水中无杂质、无污染、卫生指标符合国家标准。l 选水标准:甘、活、清、轻、洌l 甘水味要“甘”,指水含于口中有甜味,没有 苦涩感.l 活水品贵“活”,要求水有源有流,不是静止的死水.l 清水质需“清”,要求水的质量无色透明,没有沉淀物.l 轻水品应“轻”,即软水.l 洌水质要“洌”,指水在口中使人有清凉感.l 4、品茗环境:要求幽静、高雅、忌 噪音。茶艺表演时配以插花和音乐。 l 5.人:人是茶艺过程中的主体l 服饰:根据不同的茶类,选择不同的民族服饰.要求朴素大方得体端庄.l 仪表:整洁干净,以理待人. 六、泡茶技艺l 1、泡茶要领l 2、泡茶五诀l 3

24、、泡茶三要素 1、泡茶要领:神、美、质、匀、巧(1)“神”是艺的生命 “神”指茶艺的精神内涵,是茶艺的生命,是贯穿于整个泡茶过程中的连接线。从沏泡者的脸部所显露的神气、光彩、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等,均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境界,对他人的感应力也就不同,这反映了沏泡者对茶道精神的领悟程度。(2)“美”是艺的核心欣赏茶的冲泡技艺,应该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艺美。茶的沏泡艺术之美表现为仪表的美与心灵的美。 (3) “质”是艺的根本 品茶的目的是为了欣赏茶的质量,一人静思独饮,数人围坐共饮,乃至大型茶会,人们对茶的色、香、味、形之要求甚高,总希望饮到一杯平时难以品到的好茶。(4) “

25、匀”是艺的功夫 茶汤浓度均匀是沏泡技艺的功力所在。用同一种茶冲泡,要求每杯茶汤的浓度均匀一致,就必须练就凭肉眼能准确控制茶与水的比例,不至于过浓或过淡。(5)“巧”是艺的基础 茶艺师在泡茶过程中难免出现失误,但要灵活的把失误掩盖,并做到自然大方和得体。2、泡茶五诀:温壶烫杯、高冲低斟、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3、泡茶三要素:投茶量、水温、冲泡时间和次数。投茶量:一般投3克,但是要依据个人饮茶习惯、茶具大小、茶叶种类和等级、喝茶人数来定。l 水温:主要根据茶叶的种类和等级来定,同时考虑饮茶季节和当时的温度。l 冲泡时间:以水温、投茶量来定。茶叶具有的双重属性是指:自然属性(物质属性)和精神

26、属性。自然属性是指茶叶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功效。精神属性是指茶文化所具有的文化功能等。玻璃杯冲泡时在杯中置放茶叶的三种方法下投法:是指按茶和水的用量的比,用茶匙摄取适量茶叶,置于茶杯,将适量的开水,高冲入杯,泡成一杯浓淡适宜,鲜爽可口的香茗。上投法:先在杯中冲上开水至七分满,再取茶叶投放在水中。中投法:是先冲水至杯的三分满,然后投入适量的茶叶,再冲水至杯的七分满,茶叶泡好后便可饮用。 茶汤浓度均匀的做法: 烤茶通常分为四个操作程序: 1.装茶抖烤: 先将小陶罐在火塘上用文火烤热,然后放上适量茶叶用抖烤,使受热均匀,待茶叶叶色转黄,并发出焦糖香时为止。 2.沏茶去抹:

27、用沸水冲满盛茶的小陶罐,随即拨去上部浮沫,再注满沸水,煮沸3分钟待饮。 3.倾茶敬客: 将在罐内烤好的茶水倾入茶碗,奉茶敬客。 4.喝茶啜味: 拉祜族兄弟认为,烤茶香气足,味道浓,略有苦涩味,能振精神,解渴开胃,才是上等好茶。因此,拉祜族喝烤茶,总喜欢热茶啜饮。白族三道茶:由雷响茶演变而来,制作时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不一样。 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 ,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就要先吃苦。”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寓意人生在世,做什么事,只有吃得了苦,才会有甜来。 第三道茶,称之为“回味茶” ,寓意人们要常常回味,牢牢记住 “先苦后甜”的道理。 三道茶一般每道茶相隔3一5分钟

28、,同时桌上放些瓜子、松子、糖果,以增茶趣。现代表演型茶艺的类型为:(1)民族型:以少数民族风情为基凋 (2)宫廷型:以古代茶艺活动为基础 (3)地方型:以地方饮茶风习为特色 (4)文士型:以特定文化或某一文人为主题 (5)寺院型:茶艺表演者身着寺院服饰,表现茶禅一体 (6)少儿型:以少年儿童为主体 (7)科普型:以介绍中国茶叶品饮方法为主体 第十章 科学饮茶(一)根据气候和季节选茶气候寒冷潮湿地区,以热饮红茶或乌龙茶为好;因为暖性的红茶和乌龙茶,加上热饮,可宣肺解郁,温暖身体。气候炎热干燥地区,以饮用绿茶为好,冷饮或加入薄荷,用于解暑并补充营养。夏日炎炎,宜饮绿茶或白茶,消暑解渴,十分舒畅。冬

29、日寒冷,宜饮红茶、黑茶、乌龙茶,性温味甘,生热暖胃。春天转暖但雨水多,宜饮花茶,可去寒邪,利于理郁。(二)根据食物结构选茶我国西藏、内蒙等地,长年以肉食和奶为主,又缺少新鲜蔬菜,选用砖茶,补充维生素,价格相对较低,又适合在茶壶内慢慢烹煮。英国等西方国家有喝奶茶的传统习惯,在所有茶类中,红茶加奶后无论外观品质还是香气滋味都比较协调。(三)根据人的身体状况选茶平时畏寒者,宜选红茶,性温,驱寒暖胃。平时畏热者,宜选绿茶,性寒,清凉下火。身体肥胖者,宜选乌龙茶或沱茶,具消脂减肥之功效。饮茶易失眠者,宜选低咖啡因茶或脱咖啡因茶。糖尿病患者,宜选普洱茶,含较多的茶多糖。(四)正确的泡茶方法好茶需要配好水,

30、更需要有合理的泡制方法;对于不同的茶叶,需要不同的泡茶方法。泡茶的方法主要涉及茶具的选用、合适的茶水比、适宜的水温、冲泡时间和泡茶程序等。1、绿茶的泡饮茶具选用:透明的玻璃杯。茶水比:干茶35克,茶水比1:50。水温:85左右,一般越细嫩,水温宜越低,名优绿茶的冲泡水温在80最佳。泡茶方法:外形紧结重实的可用“上投法”,外形松散的用“中投法”。冲泡时间:35分钟,同时欣赏 “茶舞”。2、功夫红茶的泡饮茶具选用:白瓷茶壶。茶水比:1:50。水温:100沸水,水温要求更高。泡茶方法:出水要快,滤出茶汁,冲泡次数较少。3、乌龙茶的泡饮茶具选用:紫砂壶。茶水比:干茶58克,茶水比1:22。水温:100

31、沸水。泡茶程序:包括冲洗并加热茶壶、沸水洗茶、冲泡加盖、滤出茶汁等,可多次冲泡。“功夫茶”:一般用小杯细细品味,讲究茶道茶艺,注重艺术享受。五、合理饮茶合理饮茶,应从茶叶的选择、饮茶量的控制、饮茶时间的挑选,以及饮茶禁忌等方面着手。(一)饮茶要适量如果饮茶过量,特别是过量饮浓茶,则适得其反,有害健康,故茶必须适量而用。成年人每天饮茶量以泡饮干茶515克为宜,饮茶用水总量控制在5001000毫升。如运动量大,消耗多,进食量大的人群,或是长期缺少蔬菜瓜果并以肉类为主食的人群,饮茶数量可以多一些,可高达20克。如身体虚弱,或患有神经衰弱、缺铁性贫血、心动过速等疾病的人,一般应少饮甚至不饮茶。(二)避

32、免饮茶温度过高合理的饮茶首先要求避免烫饮,即不要再水温过高的情况下饮用,以免烫伤口腔、咽喉及食道粘膜,长期高温刺激还是导致口腔和食道肿瘤的一个诱因。相反,对于冷饮,则要视具体情况和不同人群而定;对于老人及脾胃虚寒者,应当忌冷茶;但对于阳气旺盛、脾胃强健的年轻人而言,在夏天以消暑降温为目的,饮凉茶也是可以的。(三)选择适合的时间饮茶一般而言,饭后不宜马上饮茶,而应该把饮茶时间安排在饭后一小时左右;饭前半小时以内也不要饮茶,忌空腹饮茶引起“茶醉”。临睡前也不宜饮茶,有其是浓茶;但清晨起床后可以喝上一杯茶,洗涤肠胃,有益健康;抽烟、看电视和玩电脑同时饮茶,可以提神保健,保护视力。若进食过多油腻食品后,可以适当饮茶,促进脂肪排泄,解除酒毒,消除胀饱不适。(四)避免与药物同服茶叶中富含生物碱、茶多酚、茶氨酸等有效成分,它们可与体内同时存在的其它药物或元素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产生副作用。因此,服用补铁剂、胃蛋白酶片、肠胰酶片等药物时,应禁止饮茶或避开饮茶时间。(五)忌吃茶渣在我国某些地方有饮茶吃茶渣的习俗;从合理饮茶的角度看,吃茶渣的习俗对人的健康有一定风险;因此,忌吃茶渣,不喝过度冲泡或存放过久的茶汤。主要原因在于茶叶的农药残留及铅、镉等重金属元素,在茶汤中的浸出率很低,但过度浸泡或熬煮或在茶渣中它们的含量很高。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