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学概论复习纲要第一章 绪论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有最悠久的茶叶种植及饮用史,世界各地茶叶的种植、采制等技术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过去的;世界各国“茶”的发音,也是由中国各地不同的方言演变而来的。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资源十分丰富,产茶区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咖啡和可可)之一。 茶是属于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茶种(Camellia sinensis)。茶树拉丁学名: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 sinensis表示种名:中国种。历代“茶”的别称:槚(gu);
2、荈(chuan);蔎;荼;茗;苦荼。世界各国关于茶的读音(ti)是来源于茶字粤语的发音:英文Tea;拉丁语Thea;法文Th;德文Thee或Tee。西班牙语Cha。茶字是象形文字,茶字有十笔划,字形构成: 上部为廿,像茶的芽叶; 中部是人,像树冠; 下部为木,代表树干,是木本植物。象征意义:人应该根植于大地,就能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茶字也是寓意文字,有长寿之意。茶字分解三部分 上部为廿,中部为八,下为十八, 廿加八十八,合计为一百零八岁,寓意:人常喝茶健康长寿,可以活到108岁。米寿:八十八,88岁。百(白)寿: 99+1 =100(谐音), 99岁。茶寿:二十 + 八十八,108岁。(茶)人
3、在草木中 人远离喧尘,呼吸草木的清气,自然健康长寿。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全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陆羽本人也因此书而被世人誉为“茶圣”。 茶经分为上、中、下三卷,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就;十之图。茶经标志着茶知识系统化的开始,茶学学科的雏形已经形成。第二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我国西南三省,是我国茶树变异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 (一)、茶在国内的传播n 秦汉以前:巴蜀是中国茶业的摇篮。n 三国两晋:长江中游成为茶业发展壮大。n 唐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茶叶生产和技术中心。n 宋代:茶业重心由东向南移。(二)、茶在国内外的传播中国是茶树的原产
4、地。世界公认,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有着卓越的贡献。中国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并且逐步地传播到中国的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n 东传路线:由中国传向日本,韩国。n 西传路线:由福建、广州通向南洋诸国,然后经马来半岛、印度半岛、地中海走向欧洲各国。n 北传路线:传入土耳其、阿拉伯国家、俄罗斯。现在,世界有60多个国家产茶。第三章 茶产业概况n 东起东经122的台湾阿里山;n 西至东经98 的西藏的林芝。n 南自北纬 18 附近的海南榆林;n 北至北纬 39 的河北太行山南麓。中国茶叶产地划分了四大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n 江南茶区:
5、位于长江以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浙、赣、湘、苏南、皖南、鄂南等地。n 江北茶区:包括甘南、陕南、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n 华南茶区:位于欧亚大陆东南缘,是我国最南部茶区,包括广东、广西、台湾、闽南等茶区。n 西南茶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贵州,四川,重庆,云南和西藏东南部。世界茶园总面积约4000万亩,总产量约350万吨。从产量上看,主要集中在亚洲,其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88%左右。 除中国和日本大量生产绿茶外,其它国家几乎都生产红茶,红茶产量约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80%左右,其中红碎茶占红茶中的98%左右。而绿茶和其它茶类只占20%。绿茶、乌龙茶、花茶及
6、其它特种茶,只占商品贸易量的10%左右,红茶占90%,所以国际茶叶市场,实际是红碎茶为主的市场。第四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征、品种与栽培茶树树冠其形状按分枝角度(branching angle)不同,分为直立、半开展(又称半披张)和开展(又称披张)状三种。茶芽:按着生位置在枝条上的位置可分为定芽和不定芽。定芽:又可分为顶芽和腋芽。顶芽着生于枝梢的顶端;腋芽产生在叶柄与枝条交叉的位置,故又称叶腋,由叶腋产生的芽为腋芽。不定芽:不在梢的顶端或叶腋里的芽。多在茶树衰老或创伤后萌生的。这部分芽往往成为茶树复壮的基础。依芽的生理状态,可分为休眠芽、活动芽。叶片特征:主脉明显,侧脉呈45角伸展至叶缘23的部位
7、,向上弯曲与上方侧脉相联接。叶缘有锯齿,叶基部无,锯齿呈鹰嘴状,一般16-32对,随着叶片老化,锯齿上腺细胞脱落,并留有褐色疤痕。嫩叶背面着生茸毛。品种的区分(叶脉):叶脉10对,大叶型,叶脉10对,中小叶型品种的区分(叶片面积):叶面积大于 50cm2 的属特大叶;叶面积为 28-50 cm2的属大叶;叶面积为 14-28 cm2 的属中叶;叶面积小于 14 cm2 的为小叶。 叶片茸毛:茶树新梢上顶芽和嫩叶的背面均着生茸毛。茸毛多是鲜叶细嫩、品质优良的标志。茶树的花:茶花为两性花,茶树无专门的结果枝,花芽与叶芽同着生于叶腋间,着生数 1-5 个,甚至更多。茶树的花一般为白色,少数呈粉红色,
8、花轴短而粗,属假总状花序,有单生、对生、总状和丛生等。茶花属完全花。 茶树的果实和种子每年56月花芽在叶腋分化而成;花蕾经花芽形成,1011月开花,经受精发育,直至次年霜降前后,果实才成熟。从花芽分化到种子成熟,历时1年零三四个月。所以,在一个年周期里,每年511月,人们可以在同一株茶树上,既能看到当年的花和蕾,又能见到上年的果实和种子,这就是茶树“带子怀胎”现象,是茶树的重要特征之一。茶果为朔果,成熟时果壳开裂,种子落地。果皮未成熟时为绿色,成熟后变为棕绿或绿褐色。果皮光滑,厚度不一,薄的成熟早,厚的成熟迟。茶树的生育周期幼苗期:指从茶籽萌发到茶苗出土,到第一次生长休止时为止;或从营养体再生
9、至形成完整植株止(扦插苗)。历时48个月。幼年期:指从第一次生长休止到茶树到第一次孕育花果;或从第一次生长休止到茶树正式投产(扦插苗)。历时3 4年。成年期:亦称青、壮年时期,指茶树正式投产到第一次进行更新改造(台刈)时为止。历时2030年左右,是茶树一生中最有经济价值的时期。衰老期:指茶树从第一次更新到整个植株死亡为止。茶树的生长环境:喜酸怕碱;喜光怕晒;喜温怕寒;喜湿怕涝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pH值:较适宜种茶的土壤pH4.0-6.5;最适pH4.5-5.5。在中性土壤中茶树生长不良,甚至不能成活。为什么高山出好茶n 由于高山植被繁茂、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丰富,结构良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10、云雾较多,温差较大,漫射光多。这样的环境能促进茶叶中含氮化合物的代谢,使茶树芽叶中的氨基酸、叶绿素以及芳香物质等物质含量明显增加;且芽叶持嫩性强。因此,鲜叶天然品质好,对茶叶的色泽、香气、滋味、嫩度的提高,为茶叶优异品质和独特风味的形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茶树良种的特征和特性树型:植株生长健壮,树型直立或半披张。分枝:数量适中,枝条粗壮,分枝角度35-45。新梢:梢要长,着叶数多,叶片分布均匀,不重叠。叶片:大小适中,叶片着生角度小,叶厚,光能利用率高,叶面光泽性强,叶面隆起。芽:要肥壮,茸毛多,叶芽密度大,生长整齐。新梢生长期长:即新梢的发芽早、休眠迟、轮次间休眠时间短。育芽能力强:芽头
11、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发芽轮次多。抗逆性强:能在各种不良环境下正常生长。生殖能力弱:避免过多的开花结实影响叶芽产量。短穗扦插发育种母穗制作:选择营养枝,剪插穗长34厘米,以留“一芽一 叶”(即一片叶子一个腋芽)为中心剪穗;一个短茎上具有一个饱满的腋芽和一片健全的叶。出现小分枝的,主枝留一叶,侧枝留一真叶剪取。通常一个节间可以剪取一个短穗。但枝条上下两端节间太短的部分,可把节剪成一个短穗,并剪去下端的叶片和腋芽。剪口必须平滑,剪口斜向与叶向相同,腋芽与叶口要完整无损,不可剪坏。幼龄茶园管理工作重点:精心培育,确保茶园全苗、壮苗;行间间作或覆盖,适当进行土壤改良,防止水土流失;茶树定型修剪,培养
12、高产树冠。第一次定型修剪:茶苗达2足龄、苗高30厘米以上、主枝粗3毫米以上时即可进行,剪后留高15厘米左右。成龄茶园管理生产茶园的常年管理工作要点:主要包括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茶叶采摘等。合理采摘采摘标准:一般绿茶和红茶的采摘标准是幼嫩的一芽一、两叶;乌龙茶是成熟的一芽两、三叶;黑茶原料采得最粗老,成熟的一芽四、五叶。第五章 茶叶的加工与贮藏鲜叶:也叫茶青、茶料、青叶、生叶,是从茶树上及时采摘下来的嫩芽叶(新梢),作为制作各种茶叶的原料。鲜叶作为制作茶叶的基本原料,是形成茶叶品质的基础。茶叶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鲜叶质量和制茶技术的合理程度。鲜叶质量是内在根据、制茶技术则是外在条件。鲜叶质
13、量主要包括鲜叶嫩度、匀净度和新鲜度三个方面。采摘标准细嫩采,主要用来制作高级名茶。适中采,主要用来制作大宗茶类。成熟采,主要用来制作边销茶。特种采,主要用来制造一些传统的特种茶。茶叶加工的基本原理不同茶类虽然其加工工艺不同,但它们具有基本相同的工艺原理:即(1)失水、(2)酶的抑制与促进,(3)叶组织细胞的破碎。茶叶加工:以鲜叶为原料,经过加工成为成品茶的过程,分初制和精制两个阶段。毛茶的初制加工对色、香、味、形等茶叶品质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茶叶初制工艺绿茶初制工艺:鲜叶杀青揉捻干燥。关键工序为杀青。红茶初制工艺: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关键工序为发酵。乌龙茶初制工艺:鲜叶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
14、。关键工序为做青。白茶加工工艺:萎凋干燥。萎凋是品质形成的关键。黑茶加工工艺: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等工序。关键工序是渥堆。黄茶加工过程: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等过程。闷黄是关键工序。茶叶贮藏茶叶贮藏的原理:设法使茶叶充分保持干燥,尽量减少外界温度、湿度、氧气和阳光的影响,避免与带有异味的物品物接触,还要使茶叶不受挤压和撞击,以保持其原形、本色、真味。茶叶贮藏的注意事宜茶叶最怕湿,在保存茶叶是要格外注意防潮,否则茶叶极易变软、变质。 勿将茶叶置于高温、潮湿、有异味的场所,取茶时应用茶匙而避免用手。 勿被阳光直射,因为阳光射入罐内也会和茶叶起化学变化。储茶宜用密封性好、不透气、不透光的铁罐、锡罐。 防异
15、味,大量茶叶宜分成多罐保存,不同品种的茶叶应分开保存。 引起茶叶劣变的主要因素 1. 温度; 2. 相对湿度; 3. 氧气; 4. 光线; 5. 异味。第六章 茶叶分类茶叶的命名(一)结合产地的山川名胜浙江的“西湖龙井”、“普陀佛茶”。安徽的“黄山毛峰”。江西的“庐山云雾”、“井冈翠绿”。四川的“峨眉雪芽”、“蒙顶甘露”。福建的“武夷岩茶”。(二)根据采摘时期和季节35月采制的称“春茶”,67月的称“夏茶”,810月的称“秋茶”。“清明”前采制的称“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称“雨前茶”。当年采制的称“新茶”,不是当年采制的称“陈茶”。(三)根据茶树品种的名称闽北乌龙茶中的“水仙”、“肉桂”、
16、“大红袍”、“奇兰”等。闽南乌龙茶中的“铁观音”、“黄金桂”、“毛蟹”、“本山”等。(四)根据干茶外形或色泽根据干茶外形而命名: “碧螺春”、 “竹叶青”、 “瓜片”、 “蟠毫”、“秀眉”、“紫笋”、 “银针”、 “松针”、 “墨菊”、“绿牡丹”。(五)根据茶叶的香气、滋味安徽舒城的“兰花茶”。湖南江华的“苦茶”。四川蒙顶的“甘露”。(六)根据茶叶加工工艺根据杀青方式或烘干方式而命名:“炒青”、“蒸青”、“烘青”、“晒青”等。根据发酵程度而命名:“发酵茶”、“半发酵茶”和“不发酵茶”等。根据再加工方式而命名:“花茶”、“紧压茶”、“速溶茶”、“罐装茶”等。基本茶类(根据制作工艺和品质特征分类)
17、:绿茶(green tea):清(青)汤绿叶黄茶(yellow tea):黄汤黄叶白茶(white tea):白汤白叶、白毫满身、汤 色浅绿红茶(black tea):红汤红叶乌龙茶(oolong tea):汤色金黄,绿叶红镶边黑茶(dark tea):汤色红浓,叶底黑褐,香味 陈醇发酵程度不同:不发酵茶:绿茶;不同程度发酵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全发酵茶:红茶;后发酵茶:黑茶。第七章 茶叶的品质审评茶叶品质包括外形:形状、色泽、整碎、净度;内质: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茶叶中主要的呈味物质归纳起来,可分为:1、涩味物质:多酚类,其中酯型儿茶素是构成涩味的主体;2、苦味物质:咖啡碱、花青素、花
18、皂素;3、鲜爽味物质:游离氨基酸、茶黄素、儿茶素与咖啡碱形成的络合物4、甜味物质:可溶性糖、部分氨基酸5、酸味物质:有机酸、抗坏血酸、没食子酸、部分氨基酸6、咸味物质:Nacl、Kcl绿茶滋味的化学组成决定绿茶滋味的四种主要物质:多酚类、氨基酸、咖啡碱、糖。绿茶一般以味感浓厚、鲜爽、回味甘甜为好;红茶滋味的化学组成构成红茶滋味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的氧化产物: 茶黄素TF:汤味刺激性强烈和鲜爽的重要成分; 茶红素TR:汤味浓醇的主要成分,刺激性较弱; 茶褐素TB:汤味淡薄的因素;未氧化部分的残留多酚类物质:是构成滋味浓厚、强烈的主要物质。茶叶审评的环境与用具茶叶感官品质:是指茶鲜叶加工成成品茶后所
19、表现出来的色、香、味、形品质 。茶叶感官审评:是指依靠人的嗅觉、味觉、视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对茶叶品质进行评估的方法。(一)审评环境审评室:座南朝北,北向开窗;面积不得小于15m2;墙面白色或浅灰色,无色彩、无异味。室内温度应适宜,保持在1527;室内光线应柔和、自然光、明亮,无阳光直射;室内噪声不得超过50dB。(二)审评用具审评杯碗:白色瓷质,大小、厚薄、色泽一致。审茶杯:供茶叶冲泡开汤及评审茶叶香气之用,容量约150毫升。审茶碗:供盛放茶汤评审水色及滋味之用,容量约200毫升。审茶匙:供舀取茶汤品评用,容量5-10毫升。 评茶盘:供盛放茶样,审查茶叶形状及色泽之用,一般为可盛放茶叶150-
20、200克,长方形或正方形,盘的一角开有缺口,缺口呈倒等腰梯。叶底盘:搪瓷盘,长方形, 一般供审评初制茶和名优茶叶底用。审评用水: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参照GB 5749执行;水质要无色、透明、无沉淀物,无肉眼可见物,无味无臭,浑浊度3,水质硬度15,微生物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同一批茶叶审评用水水质应一致。称量用具:天平,感量0.1g。计时器:定时钟或特制砂时计,精确到秒。其他:刻度尺、网匙、茶匙、烧水壶、电炉、塑料桶等。审评内容大众绿茶、红茶、黄茶、白茶、花茶:3g,150ml,茶水比为1:50 乌龙茶:5g,110ml ,茶水比为1:22;黑茶、紧压茶:5g,250ml,茶水比为1:50 普洱茶:
21、 3g,150ml,茶水比为1:50 茶叶感官审评分干茶审评,干看外形(形状、色泽、整碎、净度);和开汤审评,湿评内质(汤色、滋味、香气、叶底),评定茶叶品质时应两者兼评。评茶程序:把盘称样开汤计时过滤看汤色嗅香气尝滋味评叶底1、外形审评看干茶外形,观察干茶的嫩度、条形、色泽、净度四方面来评定。一般,干茶以松紧、重实,芽毫多、叶质嫩,匀整、无杂为好;外形松散、轻飘,粗糙、叶质老,多断碎、杂片为次。 2、汤色审评看茶汤的色泽,看茶汤的浓度、深浅、明暗、清浊程度等。一般,茶汤色以黄绿明亮为好;若汤色浅薄、暗浊、沉淀物多,则表明茶质较差。3、香气审评闻茶水的香气,可先热闻,后冷闻。闻时,将杯盖半掀开
22、,接近鼻子,以辨别香气高低、强弱、持久程度、纯正还是有异味等。一般,以高锐、鲜爽、浓烈、持久、纯正、无异味为好;如香气淡薄,低沉而带有粗异气味者为次。4、滋味审评主要是品其茶汤入嘴后的味道。茶汤的滋味有浓淡、厚薄、甘甜、苦涩、鲜、酸等。一般茶汤滋味以口感醇厚甘甜为好;而平淡乏味或含有粗涩异味者为次。5、叶底审评看用沸水冲泡过后的茶叶。一般叶底以细嫩多芽,芽叶完整、柔软、肥厚、匀齐者为好;以粗老、多筋梗、瘦茶、混杂、断碎茶多者为差。第九章 饮茶习俗与茶艺茶艺的构成:茶、器、水、境、人、艺l 1、茶类:选择适宜的茶类,并了解所泡茶叶的茶性。l 、茶具:选择与之冲泡茶叶的最佳茶具,因为不同茶类对茶具
23、的要求不同。l 3.泡茶用水:基本要求是水中无杂质、无污染、卫生指标符合国家标准。l 选水标准:甘、活、清、轻、洌l 甘水味要“甘”,指水含于口中有甜味,没有 苦涩感.l 活水品贵“活”,要求水有源有流,不是静止的死水.l 清水质需“清”,要求水的质量无色透明,没有沉淀物.l 轻水品应“轻”,即软水.l 洌水质要“洌”,指水在口中使人有清凉感.l 4、品茗环境:要求幽静、高雅、忌 噪音。茶艺表演时配以插花和音乐。 l 5.人:人是茶艺过程中的主体l 服饰:根据不同的茶类,选择不同的民族服饰.要求朴素大方得体端庄.l 仪表:整洁干净,以理待人. 六、泡茶技艺l 1、泡茶要领l 2、泡茶五诀l 3
24、、泡茶三要素 1、泡茶要领:神、美、质、匀、巧(1)“神”是艺的生命 “神”指茶艺的精神内涵,是茶艺的生命,是贯穿于整个泡茶过程中的连接线。从沏泡者的脸部所显露的神气、光彩、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等,均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境界,对他人的感应力也就不同,这反映了沏泡者对茶道精神的领悟程度。(2)“美”是艺的核心欣赏茶的冲泡技艺,应该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艺美。茶的沏泡艺术之美表现为仪表的美与心灵的美。 (3) “质”是艺的根本 品茶的目的是为了欣赏茶的质量,一人静思独饮,数人围坐共饮,乃至大型茶会,人们对茶的色、香、味、形之要求甚高,总希望饮到一杯平时难以品到的好茶。(4) “
25、匀”是艺的功夫 茶汤浓度均匀是沏泡技艺的功力所在。用同一种茶冲泡,要求每杯茶汤的浓度均匀一致,就必须练就凭肉眼能准确控制茶与水的比例,不至于过浓或过淡。(5)“巧”是艺的基础 茶艺师在泡茶过程中难免出现失误,但要灵活的把失误掩盖,并做到自然大方和得体。2、泡茶五诀:温壶烫杯、高冲低斟、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3、泡茶三要素:投茶量、水温、冲泡时间和次数。投茶量:一般投3克,但是要依据个人饮茶习惯、茶具大小、茶叶种类和等级、喝茶人数来定。l 水温:主要根据茶叶的种类和等级来定,同时考虑饮茶季节和当时的温度。l 冲泡时间:以水温、投茶量来定。茶叶具有的双重属性是指:自然属性(物质属性)和精神
26、属性。自然属性是指茶叶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功效。精神属性是指茶文化所具有的文化功能等。玻璃杯冲泡时在杯中置放茶叶的三种方法下投法:是指按茶和水的用量的比,用茶匙摄取适量茶叶,置于茶杯,将适量的开水,高冲入杯,泡成一杯浓淡适宜,鲜爽可口的香茗。上投法:先在杯中冲上开水至七分满,再取茶叶投放在水中。中投法:是先冲水至杯的三分满,然后投入适量的茶叶,再冲水至杯的七分满,茶叶泡好后便可饮用。 茶汤浓度均匀的做法: 烤茶通常分为四个操作程序: 1.装茶抖烤: 先将小陶罐在火塘上用文火烤热,然后放上适量茶叶用抖烤,使受热均匀,待茶叶叶色转黄,并发出焦糖香时为止。 2.沏茶去抹:
27、用沸水冲满盛茶的小陶罐,随即拨去上部浮沫,再注满沸水,煮沸3分钟待饮。 3.倾茶敬客: 将在罐内烤好的茶水倾入茶碗,奉茶敬客。 4.喝茶啜味: 拉祜族兄弟认为,烤茶香气足,味道浓,略有苦涩味,能振精神,解渴开胃,才是上等好茶。因此,拉祜族喝烤茶,总喜欢热茶啜饮。白族三道茶:由雷响茶演变而来,制作时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不一样。 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 ,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就要先吃苦。”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寓意人生在世,做什么事,只有吃得了苦,才会有甜来。 第三道茶,称之为“回味茶” ,寓意人们要常常回味,牢牢记住 “先苦后甜”的道理。 三道茶一般每道茶相隔3一5分钟
28、,同时桌上放些瓜子、松子、糖果,以增茶趣。现代表演型茶艺的类型为:(1)民族型:以少数民族风情为基凋 (2)宫廷型:以古代茶艺活动为基础 (3)地方型:以地方饮茶风习为特色 (4)文士型:以特定文化或某一文人为主题 (5)寺院型:茶艺表演者身着寺院服饰,表现茶禅一体 (6)少儿型:以少年儿童为主体 (7)科普型:以介绍中国茶叶品饮方法为主体 第十章 科学饮茶(一)根据气候和季节选茶气候寒冷潮湿地区,以热饮红茶或乌龙茶为好;因为暖性的红茶和乌龙茶,加上热饮,可宣肺解郁,温暖身体。气候炎热干燥地区,以饮用绿茶为好,冷饮或加入薄荷,用于解暑并补充营养。夏日炎炎,宜饮绿茶或白茶,消暑解渴,十分舒畅。冬
29、日寒冷,宜饮红茶、黑茶、乌龙茶,性温味甘,生热暖胃。春天转暖但雨水多,宜饮花茶,可去寒邪,利于理郁。(二)根据食物结构选茶我国西藏、内蒙等地,长年以肉食和奶为主,又缺少新鲜蔬菜,选用砖茶,补充维生素,价格相对较低,又适合在茶壶内慢慢烹煮。英国等西方国家有喝奶茶的传统习惯,在所有茶类中,红茶加奶后无论外观品质还是香气滋味都比较协调。(三)根据人的身体状况选茶平时畏寒者,宜选红茶,性温,驱寒暖胃。平时畏热者,宜选绿茶,性寒,清凉下火。身体肥胖者,宜选乌龙茶或沱茶,具消脂减肥之功效。饮茶易失眠者,宜选低咖啡因茶或脱咖啡因茶。糖尿病患者,宜选普洱茶,含较多的茶多糖。(四)正确的泡茶方法好茶需要配好水,
30、更需要有合理的泡制方法;对于不同的茶叶,需要不同的泡茶方法。泡茶的方法主要涉及茶具的选用、合适的茶水比、适宜的水温、冲泡时间和泡茶程序等。1、绿茶的泡饮茶具选用:透明的玻璃杯。茶水比:干茶35克,茶水比1:50。水温:85左右,一般越细嫩,水温宜越低,名优绿茶的冲泡水温在80最佳。泡茶方法:外形紧结重实的可用“上投法”,外形松散的用“中投法”。冲泡时间:35分钟,同时欣赏 “茶舞”。2、功夫红茶的泡饮茶具选用:白瓷茶壶。茶水比:1:50。水温:100沸水,水温要求更高。泡茶方法:出水要快,滤出茶汁,冲泡次数较少。3、乌龙茶的泡饮茶具选用:紫砂壶。茶水比:干茶58克,茶水比1:22。水温:100
31、沸水。泡茶程序:包括冲洗并加热茶壶、沸水洗茶、冲泡加盖、滤出茶汁等,可多次冲泡。“功夫茶”:一般用小杯细细品味,讲究茶道茶艺,注重艺术享受。五、合理饮茶合理饮茶,应从茶叶的选择、饮茶量的控制、饮茶时间的挑选,以及饮茶禁忌等方面着手。(一)饮茶要适量如果饮茶过量,特别是过量饮浓茶,则适得其反,有害健康,故茶必须适量而用。成年人每天饮茶量以泡饮干茶515克为宜,饮茶用水总量控制在5001000毫升。如运动量大,消耗多,进食量大的人群,或是长期缺少蔬菜瓜果并以肉类为主食的人群,饮茶数量可以多一些,可高达20克。如身体虚弱,或患有神经衰弱、缺铁性贫血、心动过速等疾病的人,一般应少饮甚至不饮茶。(二)避
32、免饮茶温度过高合理的饮茶首先要求避免烫饮,即不要再水温过高的情况下饮用,以免烫伤口腔、咽喉及食道粘膜,长期高温刺激还是导致口腔和食道肿瘤的一个诱因。相反,对于冷饮,则要视具体情况和不同人群而定;对于老人及脾胃虚寒者,应当忌冷茶;但对于阳气旺盛、脾胃强健的年轻人而言,在夏天以消暑降温为目的,饮凉茶也是可以的。(三)选择适合的时间饮茶一般而言,饭后不宜马上饮茶,而应该把饮茶时间安排在饭后一小时左右;饭前半小时以内也不要饮茶,忌空腹饮茶引起“茶醉”。临睡前也不宜饮茶,有其是浓茶;但清晨起床后可以喝上一杯茶,洗涤肠胃,有益健康;抽烟、看电视和玩电脑同时饮茶,可以提神保健,保护视力。若进食过多油腻食品后,可以适当饮茶,促进脂肪排泄,解除酒毒,消除胀饱不适。(四)避免与药物同服茶叶中富含生物碱、茶多酚、茶氨酸等有效成分,它们可与体内同时存在的其它药物或元素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产生副作用。因此,服用补铁剂、胃蛋白酶片、肠胰酶片等药物时,应禁止饮茶或避开饮茶时间。(五)忌吃茶渣在我国某些地方有饮茶吃茶渣的习俗;从合理饮茶的角度看,吃茶渣的习俗对人的健康有一定风险;因此,忌吃茶渣,不喝过度冲泡或存放过久的茶汤。主要原因在于茶叶的农药残留及铅、镉等重金属元素,在茶汤中的浸出率很低,但过度浸泡或熬煮或在茶渣中它们的含量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