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一)一、填一填吧( 42分)63281、2、画画填填。 9+( )=10 3+( )=9 5+( )=83、 6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4、 和8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5、 比5大比10小的数有( )。6、 有( )个,有( )个。 比多( )个,比少( )个。7、 的上面画 的下面画 的左面填8 的右面填68、在里填、或=108 66 86+1 4-405+410 10-38 7-32+3 6+37+39、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 6 9 7108 6+=102 8+=810、写出四道得数是5的算式:二、直接写出得数(10分)4+2= 9-3=
2、4+5= 6-3= 7+0= 4-4= 6+4= 7-6= 10-5= 2+8= 7+3= 4+4= 3+5= 0+9= 10-8=8-4= 7-2= 5+5= 10-2= 6-1=三、每次画5个,分成不同的两堆(4分)( )()四、找朋友 8分2773842819551163五、数一数,填一填吧。(4分)六、比一比,填一填吧。(10分)1、大的画“”,小的画“”。 2、高大的画“”,矮的画“”。3、最短的画“”,最长的画“”。 4、最轻的画“”,最重的画“”。5、- 下面应画哪一个图形,在正确答案的里打。 七、列式计算(22分)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
3、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
4、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1、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
5、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把?只2、 10只 又飞来了5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3分)3、 4、把9个分成两堆,写出4道算式。(4分)5、同学们排队,小华说:我前面有3个同学,后面有5个同学。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个同学?(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