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第一节 压强(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会测量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2.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用这一方法对具体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
3.会推导柱形物体产生压强大小的公式;能进行较为复杂的压强问题的计算和判断。
【预习探学】
【合作互学、交流助学】
(四)活动:利用体重计和方格纸测量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1.猜一猜:同组同学中,哪位同学对地面的压强最大?
2.设计实验:(1)如何测出人对地面的压力?(2)如何测出地面的受力面积?
3.实验并收集数据:
人的质量m/kg
人对地面的压力F/N
地面的受力面积S/ m2
人对地面的压强p/
2、 Pa
4.讨论交流:哪位同学对地面的压强大?是否体重越大压强就越大?
(五)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讨论交流:观看课本P79图10-7,其中增大压强的有图 ,采用的方法是 ;减小压强的有图 ,采用的方法是 。
2.归纳小结:由压强公式p=F/S得到,增大压强的方法有:(1)在压力一定时,
(2)在受力面积一定时,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1)在压力一定时,
3、 (2)在受力面积一定时, 。
(六)典型例题
例1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图(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图10-12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
4、小明和小华是根据 的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 ;
(3)设图(b)中小桌对海棉的压强是p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pb pc;(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
件是: 。
例2 已知地面所能承受的压强是1.2×106 Pa,砖头的密度是2×103k
5、g/m3。求用这种砖头砌的墙最高可达多少m?(g=10N/kg)
例3 有两个实心圆柱体A和B叠放在一起,并且完全接触,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10-13所示。已知:A、B两圆柱体的高分别为8cm、10cm,A与B的底面积之比为1∶4, A对B的压强是2000Pa, B的密度是3×103kg/m3。求: (1) 圆柱体A的密度;(2) B对地的压强(g=10N/kg)。
图10-13
【总结提学】
1.由压强公式p=____得到增大压强的方法有:(1)在压力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2)在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_______;
6、减小压强的方法有:(1)在压力一定时,_______________(2)在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_______。
2.柱形物体产生压强大小的公式是___________,压强的大小与物体的底面积大小______(有/没有)关系。
想一想:在本节课学习中,我还有哪些疑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还想解决哪些新问题?
教师评价 批改日期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