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设计方案一、概述物质量及其单位摩尔是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章 从试验学化学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试验中应用”第一课时(45分钟)。物质量及其单位摩尔,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反应等方面定量关系时是广泛利用物理量。它在高中化学计算里还是最关键概念,可使计算较为简捷明了,很关键。本节教材特点是概念多、理论性强,教学难度大;在本课时教学中安排了物质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多个高难度抽象概念,这些概念不仅包含宏观领域,还包含微观领域,难点集中,了解困难,为教学带来了障碍。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和技能1了解科学上引入“物质量”这一物理量必需性;能够初步了解“物质量”及其单位“摩尔”
2、意义,及阿伏加德罗常数含义;2能够了解物质量和微观粒子数之间关系,并能从物质量角度来认识物质微观组成,及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之间关系。过程和方法1经过分析所给资料,提升发觉和提出有探究价值问题能力;在思索、讨论和交流中提升独立思索能力和养成和人合作团体精神;2经过物质量教学,体验科学家处理问题思维方法,深入了解科学探究意义;3在摩尔是堆量教学中,提升迁移应用能力及想象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经过对物质宏观和微观间量关系探究,感受化学界奇妙和友好;能够对学习自然科学感爱好,养成严谨求实科学态度。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接收能力较强,处于初三和高一衔接阶段;在该阶段学生对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米)
3、、“质量”(单位:千克)等物理量已很熟悉,但对国际单位制中“物质量”这一物理量很陌生,而且易将“物质量”这一抽象概念和“物质质量”相混。学生好奇心强,已含有了探究意识;掌握了探究必备相关知识,如知道化学反应实质是物质组成微粒按一定数量比进行,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四、教学策略选择和设计老师引导探究,启发学生自主建构概念。对于抽象概念突破,采取直观方法展示,如视频、动画等,变静为动,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并自己建构新概念。五、教学资源和工具设计PPT课件概念动画试验视频相关图片多媒体教室六、教学过程步骤一:提出问题(一)情境引入老师经过学生熟悉化学反应视频引入(
4、此处需常见化学反应视频,如炭在氧气中燃烧)学生观看视频,从化学反应方程式出发,讨论分析其中包含意义。微观粒子数1 1 1物质质量 12g 32g 44g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经有学习经验出发,学生将这一反应中所包含意义进行复习总结:(1)从质量守恒角度,12克碳和32克氧气反应生成44克二氧化碳(2)从微观机理角度,1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二)提出问题老师从学生讨论结果出发,提出引导问题: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物质间化学反应是微粒按一定数目关系进行,那可称量物质和微粒之间是否存在一个联络?我们有何措施能将微粒数量和物质质量联络起来?学生主动思索,讨论,想措施设计意图:在学生讨
5、论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为学生了解引入“物质量”这一概念必需性打好基础。步骤二:方法探究(1)从微观角度出发,探究处理问题方法学生分组汇报所想出措施;老师针对学生讨论结果,将学生认识过程和科学探究思维方法联在一起,模拟科学家处理问题过程(以一个某种原子为例,此处要标出1个原子质量(用一般天平不可称量),为将微粒和物质质量联络起来,将此种原子由一个开始不停堆积(此处需要媒体课件,展示微粒堆积过程),同时质量随微粒数目标增加而对应增加,直到有一刻该微粒集体质量可称量。就可说某克物质中微粒数目是多少。)学生体会,联络宏观和微观桥梁,其关键是一个化小为大思想。(2)摩尔堆量老师以学生常见物质为
6、例,演示其粒子堆积过程,并伴有总质量、粒子总数同时改变。(如以碳原子为例,展示碳在堆积动画课件)当堆积微粒数为时,我们就说这是1摩尔,如以碳原子为例,个碳原子,我们就说这是1摩尔碳原子。学生深入体会摩尔是联络宏观和微观数量桥梁。老师启发学生思索生活中有哪些表示量名词和摩尔相同。学生思索,并回复常见量词名称,如“双”、“打”,“千克”等(3)迁移应用老师将示例微粒改变,而微粒数目不变,引导学生回复此时这些微粒量是否为1摩尔?(此处需1摩尔不一样物质相关图片)学生回复肯定,并得出结论:将示例微粒改变,一样数目是时,我们说它是1摩尔。设计意图:围绕提出问题,再现科学家处理实际问题过程,使学生体验科学
7、家处理问题时思维和方法;经过一个物质迁移至其它物质,使学生体会摩尔是一量单位。步骤三: “物质量”概念(1)摩尔“物质量”单位老师进而指出“摩尔”是“物质量”单位,就像“千克”是“质量”单位,“米”是“长度”单位。(举例类比),摩尔简称“摩”,符号:mol学生了解,并细细体会摩尔和物质量间关系。(2)“物质量”国际单位制7个基础单位之一老师展示相关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础单位信息(此处需要相关国际单位制方面图片),物质量是其中之一,记作n。学生看教材P12资料卡片,结合已经有知识初步建构新概念。(3)“物质质量”和“物质量”老师提出思索问题: “物质量”是“物质质量”吗?为何?并结合教材P11图1
8、-11给出结论。学生思索,讨论。 (“物质量”不一样于“物质质量”。如以炭为例,12克C-12含有个碳原子,物质质量12克,而“物质量”是1摩尔。)(4)阿伏加德罗常数老师介绍:国际上要求,1摩尔任何微粒所含有微粒数和12克C-12所含有碳原子数相等。试验表明,这数目约为。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A学生体会,记忆。设计意图:在摩尔堆量基础上,提出了“物质量”概念,降低了学生在了解这一抽象概念时难度;经过将常见物理量,及易混概念对比分析,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完成了新概念建构过程。步骤四: “物质量”应用在初步了解了物质量等相关概念后,老师让学生继续完善在步骤一中做分析,将物质量、物质质量、微粒
9、数联络在一起。 学生思索、讨论做出总结:微观粒子数1 1 1 1 1 1物质量 1摩 1摩 1摩设计意图:经过将物质量(摩尔)概念再次应用于化学反应,使学生愈加好体会“物质量”作为联络宏观质量和微观数量间桥梁给我们研究问题带来便利,深入加深对概念了解,并为以后进行相关化学计算学习做好准备。七、教学评价设计本节课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学习参与情况:主动参与小组讨论活动,吸收其它同学在该问题中正确地方,有依据提出自己见解主张。自主学习情况:联络已经有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反馈练习:判定下列说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1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础物理量之一2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集体就是1摩尔3正确值为,单位为41摩尔物质均约含有分子50.1mol中含有0.2个H原子(该教学设计方案由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资源开发部 顾世梅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