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工程设置1、通常会选择11G图集,一旦选择无法更改;2、结构类型、设防烈度、檐高、抗震等级会影响钢筋计算结果,要据实填写;3、比重设置:将直径为6钢筋比重修改为直径为6.5钢筋比重数值0.26;4、弯钩设置、比重设置不需修改;5、计算设置:5.1计算设置:5.1.1、柱、墙:5.1.2、框架梁、非框架梁:5.1.3、板:跨版受力筋标注长度位置:支座外边线单边标注支座负筋长度位置:支座外边线板中间支座负筋标注是否含支座:是5.1.4:基础:5.2、节点设置:5.2.1、柱:找一个和图纸要求最相近设置;5.2.2、剪力墙:挡土墙下部钢筋锚入:挡土墙上部钢筋锚入:(需要选中此道墙在属性编辑器中
2、进行节点设置)剪力墙拉筋设置:5.2.3、框架梁、非框架梁、板、空心楼盖通常无特殊要求设置更改;5.2.4、基础:筏板遇基础后钢筋断开:基础封边钢筋计及基础外伸钢筋设置:基础外伸,当上、下部钢筋型号不一样时,通常见两块相邻筏板定义;5.2.4、搭接设置:广联达中柱包含框架柱及暗柱,所以假如暗柱和框架柱搭接设置不一样,需要在暗柱属性编辑器中修改成对应要求搭接设置;二、 构件计算1、 柱:1.1、使用柱大样识别柱后,只有柱截面、没有钢筋时,可在截面编辑器配筋中进行编辑,“布边筋”“布角筋”“特殊布筋”“对齐钢筋”“画箍筋”等。1.2、带柱芯柱在使用柱识别后,带有柱芯柱和图中标注不符时,应在属性中将
3、柱芯钢筋删除,在柱属性编辑器芯柱中输入各个钢筋;1.3、剪力墙上非阴影区配筋结构能够采取在绘制完墙体,用暗柱构件部署;图纸中假如没有具体间距要求,构件纵筋规格及间距同墙体纵筋,墙体水平筋自动经过构件,和墙体水平筋垂直纵向拉筋规格及间距同暗柱箍筋型号及间距;假如图纸中对此构件中配筋有具体要求,则根据要求进行部署;1.4、判定边角柱绘制完梁、板构件后,利用“自动判定边角柱”功效,对边角柱进行判定;1.4、柱和基础插筋设置:1.4.1、纵筋设置 选中和基础相连柱,在属性编辑器中计算设置纵筋伸入基础锚固形式修改为角筋伸入基底弯折修改为对应规格; 1.4.2、箍筋设置 选中和基础相连柱,在属性编辑器中计
4、算设置墙/柱插筋在基础锚固区内箍筋数量修改为对应规格注意:满足角筋伸入基础弯折条件:、框架柱基础厚度减去保护层大于柱筋直锚柱钢筋输入时不要在全部纵筋中输入,截面编辑改为“否”,在角筋、侧面钢筋中输入1.5、柱构件汇总计算后,提醒错误信息:钢筋长度小于0,无钢筋量。 处理方法:在此构件属性编辑器中,其它属性插筋结构将“设置插筋”改为“纵筋锚固”。2、墙(连梁)2.1、连梁满画(连梁下不应有砼墙) 墙、连梁要满画到包含暗柱处,(暗柱要和墙同宽,有暗柱那部分墙钢筋量为0);连梁要和墙同宽,当连梁侧面纵筋无钢筋设置时,则该墙体水平筋会自动经过连梁,且为先部署一侧墙钢筋经过,假如连梁和墙宽度不一样,则墙
5、水平筋不会自动经过连梁。当图纸要求连梁两侧既需要部署侧面筋又需要墙体水平筋经过时,需要在连梁属性中上、下钢筋中修改,手动计算出钢筋数量(计算标准:连梁高度除以墙体水平筋间距+1再减去连梁一侧钢筋数即为一侧需增加钢筋根数)2.2、暗梁图纸中设置了暗梁,在不知暗梁时能够采取智能部署,“某AL”智能部署选中对应宽度墙体确定即可。此种方法部署暗梁,能够避免暗柱处部署不上暗梁。暗梁同连梁,需和墙同宽,当暗梁侧面纵筋无钢筋设置时,则该墙体水平筋会自动经过暗梁,且为先部署一侧墙钢筋经过,假如暗梁和墙宽度不一样,则墙水平筋不会自动经过暗梁。2.3、斜叉暗撑图纸中有要求部署连梁斜叉暗撑时,需进行以下修改:“计算
6、设置剪力墙13、连梁交叉斜筋、集中对角斜筋、对角暗撑纵筋锚固长度 ”选中对应连梁构件,“属性编辑器其它属性按图要求修改 暗撑箍筋宽度、暗撑箍筋高度、暗撑箍筋、暗撑纵筋”(注意:此处输入单边纵筋、箍筋根数即可)连梁遇次梁时,连梁两侧布加筋、吊筋。加筋可在“其它箍筋中输入”,吊筋在单构件中输入。2.4、墙内、外侧钢筋不一样 墙体 内外侧钢筋型号不一样,墙体属性编辑器垂直分布钢筋外侧钢筋+内侧钢筋; 右键显示线性图元方向,箭头左侧为外侧、箭头右侧为内侧选中图元右键调整线性图元方向2.5、剪力墙钢筋隔一布一 2.6、墙构件汇总计算后,提醒错误信息:墙水平筋超出所绘图元长度或所绘图元长度2倍。 原因:和墙相连连梁构件没有设置侧面筋,墙体水平筋自动经过,但已正确计算 处理方法:一、只是一个提醒,能够不用管;二、不想看到提醒,工具选项其它将最终一项“计算时校验钢筋长度大于多少米”勾去掉,或更改为大于更大值。3、 梁3.1、梁构件汇总计算后,提醒错误信息:KJL图元超出所绘图元长度2倍。 处理方法:双击此犯错信息,即选中该构件,右键批量识别梁支座。3.2、3.3、3.4、4、 板5、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