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体位摆放一、概述1、定义 体位是指人的身体所保持的姿势或某种位置。在临床上通常是指病人根据治疗、护理以及康复的需要所采取并能保持的身体姿势和位置。在康复护理中,护士应根据疾病的特点、协助并指导病人摆放正确、舒适的体位。康复护理中常用的体位摆放技术有良肢位、功能位、烧伤病人抗挛缩体位的摆放等。(1)良肢位:指躯体、四肢的良好体位,具有防畸形,减轻症状,是躯干和肢体保持在功能状态的作用。在脑损伤病人的康复护理中,良肢位摆放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2)功能位:指当肌肉、关节功能不能或尚未恢复时,必须使肢体处于发挥最佳功能活动的体位。(3)烧伤患者
2、的抗挛缩体位:指烧伤病人应保持的正确体位,即应与烧伤部位软组织收缩方向相反的体位,这种体位有助于预防挛缩。2、目的 正确的体位摆放有助于预防和减轻挛缩或畸形的出现、使躯干和肢体保持在功能状态的作用,定时的更换体位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体位的摆放是康复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护士应根据疾病的种类以及疾病的发展阶段,协助并指导病人采取正确的体位。二、常用体位1、脑损伤病人的良肢位摆放 在急性期时,大部分脑损伤病人的患侧肢体成迟缓状态。急性期过后,病人逐渐进入痉挛阶段。大部分患者的患侧上肢以屈肌痉挛占优势,患侧下肢以伸肌痉挛占优势。长时间的痉挛会造成关节挛缩、关节半脱位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等并发症。
3、早期实施良肢位的摆放可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为后期的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脑损伤病人的良肢位摆放包括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床上坐位等。(1)患侧卧位:即患侧肢体在下方,健侧肢体在上方的侧卧位。患侧卧位对偏瘫病人的康复来说是最重要的体位,又称第一体位或首选体位。该体位可以伸展患侧肢体、减轻或缓解痉挛,使瘫痪关节韧带受到一定压力,促进本体感觉的输入,同时利于自由活动健侧肢体。 取患侧卧位时,病人的头下给与合适高度(一般为1012cm)的软枕,躯干稍向后旋转,后背用枕头支撑。患臂前伸,前臂外旋,将患肩拉出以避免受压和后缩;手指伸展,掌心向上,手中不应放置任何东西,以免诱发抓握反射而强化患侧手
4、的屈曲痉挛。患侧髋关节略后伸,膝关节略屈曲,放置舒适位,患侧踝关节应置于屈曲90度位,防止足下垂的发生。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后边的软枕上,避免放在身前,以免因带动整个躯干向前而引起患侧肩胛骨后缩。健侧下肢充分屈髋屈膝,腿下放一软枕支撑。(2)健侧卧位:即健侧肢体在下方,患侧肢体在上方的侧卧位。此体位避免了患侧肩关节的直接受压,减少了患侧肩关节的损伤,但是限制了健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取健侧卧位时,病人的头下给予合适的软枕,胸前放一软枕。患肩充分前伸,患侧肘关节伸展,腕、指关节伸展放在枕上,掌心向下。患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尽量前屈90度,置于体前另一软枕上,注意患侧踝关节不能内翻悬在软枕边缘,以防造成足内
5、翻下垂。健侧肢体自然放置。(3)仰卧位:即面朝上的卧位。这种体位容易受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极易激发异常反射活动,从而强化了病人上肢的屈肌痉挛和下肢的伸肌痉挛。因此,因尽量缩短仰卧位的时间或与其他体位交替使用。 仰卧位时,病人使用的软枕不宜太高,以防因曲颈而强化了病人的痉挛模式。患侧肩下垫一厚软垫,使肩部上抬前挺,以防肩胛骨向后挛缩,患侧上臂外旋稍外展,肘、腕关节伸直,掌心朝上,手指伸直并分开,整个患侧上肢放置于枕头上。患侧髋下放一枕头,使髋向内旋,患侧臀部、大腿外侧下放一枕头,其长度要足以支撑整个大腿外侧,以防下肢外旋,膝关节稍垫起使微屈并向内。足底不放任何东西,以防止增加不必要的伸肌模式的反射活动。(4)床上坐位:当病情允许,应鼓励病人尽早在床上坐起。但是床上坐位难以使病人的躯干保持端正,容易出现半卧位姿势,助长躯干的屈曲,激化下肢的伸肌痉挛。因此在无支持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这种体位。 取床上坐位时,病人背后给予多个软枕垫实,使脊柱伸展,达到直立坐位的姿势,头部无需支持固定,以利于病人主动控制头的活动。患侧上肢抬高,放置于软枕上,有条件的可给与一个横过床的可调节桌子,桌上放一软枕,让病人的上肢放在上面。髋关节屈曲近90度;患侧肘及前臂下垫软枕,将患侧上肢放在软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