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侯军松之风阅读答案 松之风 侯军我对松树的认知,是从一根房梁开头的。那时我只有十几岁,每天就睡在阁楼上。突然有一天,一个并不常常来往的堂叔来到我家,跟父亲嘀咕了一个晚上。转天,父亲就让我去跟奶奶睡了,说要把阁楼拆掉。我问奶奶为什么。奶奶说,你老伯的儿子要学拉大提琴,老师要给孩子亲自做一把好琴,说是必需要用老松木才行。你老伯也不知怎么打听到咱家有一根房梁是老松木的,就是搭阁楼用的那根。这是给孩子学本领的大事,你爸跟我一商议,我就说,不就是一根木头吗?给他吧!从今,我记住了这根房梁,也记住了做好琴必需用老松木。我的潜意识里就始终萦围着一个臆想:当那根房梁变身为大提琴之后,会发出何等奇妙的声音呢?对
2、松的印象伴随某种奇妙的旋律,深深烙在我心底。稍长,学唱沙家浜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呐天长日久,心底又萌生一个憧憬:等我长大了,肯定要到泰山顶上,去看看那个一青松。我第一次去泰山是1980年。好不简单爬到山顶,却发觉泰山顶上哪里只是一青松啊,漫山遍野都是青松。后来,所见的古松名松越来越多。我发觉几乎全部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都有松树的身影,天下名山松占多,这么说一点都不过分。暮色苍茫中,我去看过庐山的劲松,虬枝盘绕,苍劲峥嵘;在北岳恒山,我登上虎风口,看过号称恒山十八景之一的虎田悬松;在南岳衡山,我也曾来到磨镜台观松。然而,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黄山的松,黄山最出名的那棵迎客松堪称是黄山的名片。真是奇松与
3、怪石并峙,苍崖共云海同天。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松树情结。追溯源头,也许与两千多年前孔夫子的那句赞语有关: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从今,松柏成为不惧寒冷、坚韧不屈、坚忍勇武的象征。一般而言,无论植物还是动物,一旦被给予某种象征意义,就会渐渐演化为一种文化符号,渐渐浸入到这个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历代文人笔下,松树时常被比拟为各种奇谲而跌宕的人生范式,让风霜欺凌它,让厄运覆盖它,让不公缠绕它,然后看它从容看它隐忍,进而让它抗争让它崛起,最终赢得生命的重生。在陶渊明笔下,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在李白笔下,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在杜荀鹤笔下,自小刺头深
4、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诗人们悲叹的是松树的命运多舛,更是人生的跌宕不平;诗人们赞羡的是松的品行,更是在表达对世间高尚人格的憧憬。其实,松树值得赞羡的品行,并不仅仅是岁寒后凋。在我看来,还有它的开阔胸襟和包涵精神。它为众多弱小的生命供应食物和生存环境,让它们依附自己高大的身躯繁衍生存。松树的奉献精种也常为人们津津乐道。它全身都是宝:躯干是栋梁之材,也是造纸的上等原料;枝叶可以入药;松树分泌的油脂不仅可以制作体育运动不行缺少的松节油,还是油画家常用的油彩调和剂;松香不仅可做香料,还是各种胡琴不行或缺的发声辅料;即便是松根和残枝,也可以烧制松烟,成为制墨必备的黑色涂料如
5、今,我已年近花甲;与书翰笔墨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殊不知,与书翰笔墨打交道,其实也就是直接或间接地与松树打着交道每天用的纸张,或许就是松树原浆制造的;挥毫写字,那研的墨也是用惯了的老松烟;墙上悬挂着自书的刘长卿名诗: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读书时见松入眼,聆曲常思大提琴听着那低婉浑厚、沉郁高邈的旋律,我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阵阵松涛,想到大提琴的松木面板,想到刘长卿的松风古调,进而想到孔夫子的岁寒后凋是的,在这里,松是一种风,是风格风韵风采风骨,是有声有色有温度的静听松风寒。(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松的印象伴随某种奇妙
6、的旋律,深深烙在我心底一句中某种奇妙的旋律既指琴声,也可暗指家中长辈乐于助人的品质。B第段引用孔子赞颂松树的话语,给予了松树象征意义,结构上开启下文,从描写现实中的松树转入对松树精神气质的描写。C第段的画线句采纳铺陈的手法和朴实的语言,叙述了松树的多种用途,列举了对松树的赞美,同时也为后文做了铺垫。D本文叙写了在人生不同阶段对松树的认知,通篇采纳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松树的多种品行及其对人生的熏陶。8题目松之风有何含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文章最终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7D8听琴音联想到的风中阵阵松涛(风吹松林而发出的如波涛般的声音);为亲戚晚辈做琴,奶奶、父亲拆掉自家松木房梁的胸襟与气度;名山大川中松树苍劲峥嵘的风采;松树的风格风骨:不惧寒冷,坚韧不屈,坚忍勇武;胸襟开阔,包涵奉献,不忘初心。9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突出了松树的风格风韵,抒发了对松树的赞美。结构上照应前文,松是一种风直接点题,大提琴的松木面板、刘长卿的诗句、孔子的话语,都与前文内容相呼应,使得表达更深化,结构更完整。以诗句结尾,增加了作品的文采,意境高远,言有尽而意无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