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版)自感现象及其应用教学设计5850字. 自感现象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广州市花都区实验中学物理科陈丽华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自感现象。 2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3知道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4能够通过电磁感应部分知识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原因及磁场的能量转化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两个自感实验的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自感现象的利弊学习,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使学生初步形成特殊现象中有它的普遍规律
2、,而普遍规律中包含了特殊现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自感现象。 2自感系数。 教学难点 分析自感现象。 教学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实验 教学用具: 自感现象示教板,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教师:引起回路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磁场的变化;回路面积的变化;电流的变化引起磁场的变化等. 教师: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1)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
3、动势呢? (2)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本节课我们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自感现象 教师: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下面我们首先来观察演示实验。 实验1演示通电自感现象. 教师:出示示教板,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A1、A2是规格完全一样的灯泡。闭合电键S,调节变阻器R,使A1、A2亮度相同,再调节R1,使两灯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S。重新闭合S,观察到什么现象?(实验反复几次) 学生:跟变阻器串联的灯泡A2立刻正常发光,跟线圈L串联的灯泡A1逐渐亮起来。 教师:为什么A1比A2亮得晚一些?试用所学知识(楞次定律)加以分析说明。 学生:分组讨论(可以提醒学生这时出现了新电源,电源在哪里?电动势方向又如何?) 师生共同活动:电路接通时,电流由零开始增加,穿过线圈L的磁通量逐渐增加,L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原来的电流方向相反,阻碍L中电流增加,即推迟了电流达到正常值的时间. 实验2演示断电自感. 教师:出示示教板,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接通电路,待灯泡A正常发光.然后断开电路,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S断开时,A灯突然闪亮一下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