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类讨论专题讲解——函数、方程与不等式的分类情形” 知识定位 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的解题策略,它体现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思想与归类整理的方法.有关分类讨论思想的数学问题具有明显的逻辑性、探索性,能训练人的思维挑理性和概括性,所以在高考题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知识梳理 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问题所涉及到的数学概念是分类进行定义的.如的定义为、、三种情况.这种分类讨论题型可以称为概念型. (2)问题中涉及到的数学定理、公式和运算性质、法则有范围或者条件限制,或者时分类给出的.如等比例的前项和的公式
2、分和两种情况.这种分类讨论题型可以称为性质型. (3)解含有参数的题目时,必须根据参数的不同取值范围进行讨论.如解不等式时分、、和三种情况讨论.这种称为含参型. (4)某些不确定的数量、不确定的图形的形状和位置、不确定的结论等,都主要通过分类讨论,保证其完整性,使之具有确定性. (5)较复杂的或非常规的数学问题,需采用分类讨论的策略解决. 分类讨论的标准: ① 涉及的数学概念是分类定义的; ② 涉及运算的数学定义、公式或运算性质、法则是分类给出的; ③ 涉及题中所给出的限制条件或研究对象的性质而引起的; ④ 涉及数学问题中参变量的不同取值导致不同结果二引起的; ⑤ 涉及几何
3、图形的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引起的; ⑥ 一些较复杂或非常规的数学问题,需要采用分类讨论的解题策略解决的. 分类讨论的步骤一般可分为以下几步: ① 确定讨论的对象及其范围; ② 确定分类讨论的标准,正确进行分类; ③ 逐步讨论,分级进行; ④ 归纳整合,作出结论. 例题精讲 【试题来源】 【题目】函数在中的最大值比最小值大,则的值为____. 【答案】:当是,原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解得(舍去), 当时,原函数在上单调递减, ,解得(舍去), 【解析】此处注意指数函数底的讨论,要求熟悉掌握指数对数函数的分类情形 【知识点】 【适用场合】当堂例
4、题 【难度系数】2 【试题来源】 【题目】设,且,比较与的大小. 【答案】: (1)当 (2)当 由(1)、(2)可知, 【解析】比较对数大小,运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而单调性与底数有关,所以对底数分两类情况进行讨论.本题要求对对数函数的单调性的两种情况十分熟悉,即当时其是增函数,当时其是减函数.去绝对值时要判别符号,用到了函数的单调性;最后差值的符号判断,也用到函数的单调性. 【知识点】 【适用场合】当堂练习题 【难度系数】2 【备注】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解析时可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指数和对数的一些运算公式,指数对数函数的急图像和性质,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总结。
5、 【试题来源】 【题目】设函数的图像与轴恰有一个公共点,求实数的值及公共点坐标. 【答案】:(1)当时,,此时,它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若,则,它的图像与轴只有一个公共点,符合题意. 若. (2)当,则是二次函数,它的图像是抛物线. 当且仅当判别式时,抛物线与轴恰有一个公共点. 由,得 当时,解得或,此时公共点为 当时,解得,(舍). 综上所述,所求值为1或0,相应公共点为或. 【解析】该题比较简单,考查的是对函数解析式的分类讨论,特别是对二次函数二次系数的讨论往往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知识点】 【适用场合】当堂练习题 【难度系数】1 【备注】该题比较简单,
6、适用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 【试题来源】 【题目】设,在复数集中,解方程:. 【答案】解法一 ,由得:为实数或纯虚数 当时,,解得: 当为纯虚数时,设,解得:; 由上可得,或 解法二 设,代入得; 当时,,解得,所以; 当时,,解得,所以 由上可得,或 【解析】:由已知和可以得到,即对分实数、纯虚数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求解.本题用标准解法(设再代入原式得到一个方程组,再解方程组)过程十分繁难,而挖掘隐含,对分两类讨论则简化了数学问题. 此题属于复数问题标准解法,即设代数形式求解,其中抓住而分和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求解,实际上,每种情况中绝对值方程的求解,也渗透了分
7、类讨论思想. 【知识点】 【适用场合】当堂例题 【难度系数】3 【备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尝试,比较两种方法的利弊,并体会两种方法中包含的分类讨论思想 【试题来源】 【题目】设为实数,函数. (1)讨论的奇偶性; (2)求的最小值. 【答案】:(1)当时,是偶函数;当时,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2):当时,. 当时,;当时, :当时,函数. 当时,; 当时, 综上所述,当时,;当时,; 当时,. 【解析】该题(1)问结合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即可分析出答案,(2)问里要对二次函数的定义域和参数a分两个层次的讨论,最后做综合比较,
8、必须明晰讨论标准。 【知识点】 【难度系数】5 【适用场合】当堂例题 【试题来源】 【题目】设数列为递增数列,且,,(为正整数).若对于任意的,总有两个不同的根. (1)试写出,并求出; (2)求,并求出的通项公式; (3)设,求. 【答案】(1),,又, 总有两个不同的实根,,且. (2)1°当时,为增函数,不合题意,舍去; 2°当时,时,有唯一解,不合题意. (3)当时, 当时, 【解析】注意学会分类讨论中常用的奇偶分析 【知识点】 【适用场合】课堂例题 【难度系数】5 【试题来源】 【题目】在何范围内,对任意实数都成立
9、. 【答案】设. 若,对为任意实数都成立,, (1)若则当时,,,即; (2)若,则当时,; (3)若,则当时,,又,∴不符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 【解析】先用同角三角比公式转化成二次函数的形式,然后结合二次函数的对称轴讨论区间上的最大值 【知识点】 【适用场合】当堂例题 【难度系数】3 【试题来源】 【题目】已知函数,求的值. 【答案】 .. (1)若. (2)若. 综上所述,∴. 【解析】利用辅助角公式并结合换元法转化成二次函数的最值讨论问题。 【知识点】 【适用场合】当堂练习题 【难度系数】3 【试题来源】 【题目】 设是
10、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是前项和. (1)证明:; (2)是否存在常数,使得成立?并证明结论. 【答案】设的公比,则 (1) 当时,,从而; 当时,,从而 由上可得,所以,即. (2) 要使成立,则必有, 分两种情况讨论如下: 当时,,则 当时,,则 即, 而对数式无意义. 由上综述,不存在常数,使得成立. 【解析】要证的不等式和讨论的等式可以进行等价变形;再应用比较法而求解.其中在应用等比数列前项和的公式时,由于公式的要求,分和两种情况. 【知识点】 【适用场合】当堂练习 【难度系数】4 【试题来源】 【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抛物
11、线相交于两点. (1)求证:“如果直线过点,那么”是真命题; (2)写出(1)中命题的逆命题,判断它是真明题还是假命题,并说明理由. (1)设过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 【答案】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的方程为,此时,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 、.; 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的方程为,其中, 由得 又,, , 综上所述,命题“如果直线过点,那么”是真命题; (3) 逆命题是:设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如果,那么该直线过点. 该命题是 假命题. 例如:取抛物线上的点,,此时,直线的方程为:, 而 不在直线上; 【解析】由抛物线上的点满足,可得,或,如果,可证得直线过点;
12、如果,可证得直线过点,而不过点. 【知识点】 【适用场合】当堂例题 【难度系数】3 【试题来源】 【题目】已知椭圆的中心为坐标系的原点,焦点在轴上,它的一个顶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分别是7和1.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为椭圆上的动点,为过且垂直于轴的直线上的点,=λ,求点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答案】(1)设椭圆长半轴长及半焦距分别为,由已知得 ,解得,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设,其中.由已知及点在椭圆上可得 . 整理得,其中. ① 时.化简得 所以点的轨迹方程为,轨迹是两条平行于轴的线段. ② 时,方程变形为,其中
13、 当时,点的轨迹为中心在原点、实轴在轴上的双曲线满足的部分. 当时,点的轨迹为中心在原点、长轴在轴上的椭圆满足的部分; 当时,点的轨迹为中心在原点、长轴在轴上的椭圆; 【解析】(1)问中的定点指的是长轴上的顶点 (2)中先要整理出曲线方程,然后结合所学的各种曲线类型分类讨论。 【知识点】 【适用场合】当堂练习 【难度系数】3 习题演练 【试题来源】 【题目】函数的最小值记为,则等于__ 【答案】. 【解析】.利用换元法把整体换掉,转化成二次函数,然结合二次函数的定义域讨论对称轴的位置,进而得到用含有a的式子表达的最小值 【知识点】 【适用场合】随堂课后练习
14、 【难度系数】3 【试题来源】 【试题】若不等式对一切成立,则的取值范围__ 【答案】 【解析】1、讨论对称轴相对于给定的定义域的位置关系 2、也可以用分离参数法转化成不等式横恒成立问题,恒成立 【知识点】 【适用场合】随堂课后练习 【难度系数】2 【试题来源】 【试题】函数的值域是__. 【答案】 【解析】可以按象限讨论四个式子的取值 【知识点】 【适用场合】随堂课后练习 【难度系数】2 【试题来源】 【试题】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与函数的最小正周期相等,则正实数的值为____ 【答案】 【解析】首先用降幂公式把f(x)变形整理,然后利用周期公
15、式求出的值,注意有两个取值。 【知识点】 【适用场合】随堂课后练习 【难度系数】1 【试题来源】 【试题】正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分别为和4的矩形,则它的的体积为____. 【答案】 【解析】注意讨论高的取值为2或者为4 【知识点】 【适用场合】课后一周练习 【难度系数】2 【试题来源】 【试题】过点,且在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是____. 【答案】 【解析】注意截距相等的直线可能有不同的情况。 【知识点】 【适用场合】随堂课后练习 【难度系数】2 【试题来源】 【试题】到空间不共面的个点距离相等的平面的个数是____.
16、答案】7 【解析】按平面两端分布的点的个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三分布,一类是二二分布,前面一种有种,另外一类有种,所以共有7种。 【知识点】 【适用场合】课后一周练习 【难度系数】5 . 【试题来源】 【试题】设是方程的两根,求.(用的解析式表示) 【答案】(1)当方程有实根时, , ; 当; (2)当方程有虚根时,, 所以 【解析】该题要注意虚根的讨论,这是学生容易遗漏的情况。 【知识点】 【适用场合】课后两周练习 【难度系数】4 【试题来源】 【试题】已知函数和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且, (1)求函数的解析式; (2)解不等式;
17、 (3)若在上是增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由 当时,,此时不等式无解 当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3) 当时,在上是增函数 当时,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方程 ① 当时,,解得 ② 当时,,解得 综上 【解析】本题讨论的点还是在二次函数的二次系数和对称轴位置 【知识点】 【适用场合】课后一月练习 【难度系数】3 【试题来源】 【试题】已知点,,…,(为正整数)都在函数的图像上,其中是以1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 (2)设数列的前项的和,求; (3)设,当时,问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
18、若存在,求出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 , ,,是等比数列. (2) 因为是等比数列,且公比,,. 当时, ; 当时,. 因此,. (3),, 设,当最大时,则, 解得,,. 所以时取得最大值,因此的面积存在最大值. 【解析】求含有指数式分式的极限时注意对底的讨论,同时数列最大项最小项的求法有两种,一种是解法当中的方法,另外还有一种可以通过求数列的单调性去判断,相邻项做差法和相邻项做商法是判断数列单调性的常用方法 【知识点】 【适用场合】阶段测验 【难度系数】4 【试题来源】 【试题】动点到两定点,连线的斜线之积为,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并讨论当值在内变化时曲线的变化情况. 【答案】解:设动点的坐标为,于是得,即, 当时,表示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 当时,变为,即是轴; 当时,表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 当时,表示圆心在原点,半径为的圆; 当时,表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 【解析】方程整理出来以后,结合所学曲线方程标准形式进行讨论即可。 【知识点】 【适用场合】随便练练 【难度系数】3 14 / 14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