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word)考研方剂学复习资料几本具有代表的著作 五十二病方: 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内经: 最早中医理论著作,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伤寒杂病论: “方书之祖”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书,辨证论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第一部由政府编制而成的药典,第一部中成药典 普济方: 载方最多的古代医书 伤寒明理论药方论: 第一部剖析组方原则之书,开创方论之先河 医学心悟: 首先归纳“八法”之书 所治病证的病机 治咳嗽-杏苏散(风寒燥邪犯肺,肺失宣降) 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清燥救肺汤(燥热伤肺,气阴两伤,肺失宣降) 止嗽散(风邪犯肺,肺失宣降) 治咳喘小青龙汤(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2、苏子降气汤(痰涎雍盛,肾气不足,肺失宣降) 定喘汤(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肺失宣降) 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麻杏甘石汤(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肺失宣降) 治泄泻参苓白术散(脾胃气虚,湿浊阻滞) 藿香正气丸(风寒束表,湿阻中焦) 四神丸(肾阳虚衰,不温脾土)火不生土 真人养脏汤-(脾肾虚寒,固摄无权) 理中丸-(中焦虚寒,脾胃纳运乏力,升降失常) 补中益气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 治呕逆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旋覆代赭汤(胃虚,痰阻,气逆) 橘皮竹茹汤(胃虚有热,气机上逆) 治月经不调温经汤(冲任虚寒,瘀血内阻) 归脾汤(思虑过度,劳伤
3、心脾,气血两虚,脾虚不摄) 四物汤(营血虚滞) 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治便秘麻子仁丸(肠胃燥热,脾津不足) 黄龙汤(热结阳明,气血不足) 增液承气汤(热结阴亏,无水舟停) 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 治“四逆”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 四逆汤(阴寒内盛,阳气衰微) 当归四逆汤(血虚阳弱,经脉受寒,凝滞不通) 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 治腹痛理中丸(中焦虚寒,升降失常) 小建中汤(中焦虚寒,筋脉失养,营卫俱虚,阴阳失调) 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治发热(甘温除热)-补中益中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 当归补血汤
4、(血虚气弱,阳浮于外) 小建中汤(中焦虚寒,筋脉失养,营卫俱虚,阴阳失调) 治胁痛- 一贯煎(肝肾阴虚,肝失所养,肝气郁滞) 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 治头痛川芎茶调散(风邪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 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治中风镇肝熄风汤(阴虚阳亢,气血上逆) 补阳还五汤(气虚血瘀络阻,经脉肌肉失养) 治崩漏黄土汤(脾阳不足,脾不统血) 归脾汤(脾气虚弱,脾不统血) 固冲汤(脾气虚弱,冲脉不固) 理中丸(中焦虚寒,脾不统血) 治失眠朱砂安神丸(心火偏亢,阴血受灼,心神失养) 天王补心汤(心肾阴亏,虚热内扰) 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酸枣仁汤(肝
5、血不足,阴虚内热,虚火内扰) 药物在方中的作用 1、大黄-大承气汤(配芒硝)- 荡涤肠胃热结 温脾汤(配附子)攻下积滞 桃核承气汤(配核仁)-下瘀泄热 大黄牡丹汤(配核仁)清泻肠中湿热,活血化瘀 八正散清热泻火 茵陈蒿汤泻热逐瘀 芍药汤-邪热祛积 2。 桂枝-桂枝汤(配白芍)解肌发表,温助卫阳,温通经络 当归四逆汤(配当归)-温经散寒,活血通脉 炙甘草汤(配炙甘草)-温阳通脉 麻黄汤-解肌发表,温经散寒 小建中汤-温中散寒 桃核承气汤-通行血脉 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平冲降逆 肾气丸-温阳化气 五苓散-化气解表 3。黄芪-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阳 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 玉屏风散-益气固表 归脾汤-
6、益气健脾,益气生血,益气摄血 固中汤-补气健脾,补气摄血,补气生血 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 防己黄芪汤-补气利水 4、麻黄麻黄汤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阳和汤-开泄腠理,发越阳气 麻杏甘石汤宣肺平喘,辛散透邪 5.半夏-半夏泻心汤散结除痞,和胃降逆 温经汤-通降胃气而散结,有助于祛瘀调经 麦门冬汤降逆和胃,开通胃气,祛痰除涎 小青龙汤燥湿化痰 蒿芩清胆汤-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小柴胡汤和胃降逆止呕 6.白术-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 痛泻要方益气健脾燥湿 完带散(山药)益气补脾,祛湿止带 五苓散健脾燥湿利水 7.五味子-小青龙汤-敛肺平喘 生脉散敛阴止汗 四神散-涩肠止泻 天王补心丹敛心安神 8.石膏-
7、白虎汤(配知母)清热生津 玉女煎(配熟地)清胃火 清燥救肺汤(配桑叶)清宣燥热,生津止渴 麻杏甘石汤-清泄肺热 9. 白芍-芍药汤-缓急止痛,治下痢腹痛 桂枝汤-滋阴养阴,敛固外泄之营阴 麻子仁丸-养阴以助润下 小建中汤-和里养阴,缓急止痛 真武汤-利小便,制约附子之温燥 镇痛熄风汤-滋阴柔肝,潜阳熄风 羚角钩藤汤-养阴增液,缓急舒筋 四物汤-补血 10. 黄芩-小柴胡汤(配柴胡)-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蒿芩清胆汤(配青蒿)-清泄少阳湿热 葛根芩连汤(配黄连)-清热燥湿 11. 知母-白虎汤-清热除烦,润燥生津 凊暑益气汤-清热除烦生津 青蒿鳖甲汤-滋阴降火 12. 柴胡-龙胆泻肝丸-疏肝清热,引
8、经报使 普济消毒饮-疏风散热,郁而发之,并引药上行 小柴胡汤-透少阳半表之邪,舒畅枢机 补中益气汤-升阳举陷 败毒散-解肌发表 四逆散-疏肝升阳,透邪解郁 13。 杏仁-三仁汤-宣肺,使气化湿化 麻子仁丸-润肠通便,宣降肺气 桑杏汤-宣降肺气,润燥止咳 14。 牛膝-镇肝熄风汤-引血下行制阳亢 独活寄生汤-补肝肾,强筋骨 玉女煎-引热下行,兼补肝肾 血府逐瘀散-活血祛瘀,引胸中瘀血下行 15。 桑叶配菊花-羚角钩藤汤-清散肝热,助君熄风 桑菊饮-疏散风热 16薄荷-养阴清肺汤-散热利咽 逍遥散-疏肝解郁 银翘散-利咽,疏散风热 川芎茶调散-辛散疏风,清利头目 17生地-肾气丸-滋阴补肾 灸甘草
9、汤-滋阴养血 一贯煎-滋阴补肝 百合固金汤-养阴滋肾,凉血止血 导赤散-清心凉血,养阴 18连翘-保和丸-清热散结 银翘散-(金银花)清热解毒,轻散透表 清营汤-清热解毒,轻宣透邪 19干姜-小青龙汤-温肺化饮 四逆汤-回阳救逆 理中丸-温阳散寒 特殊的治法 辛甘化阳:是指用辛味药与甘药相互配伍以扶助阳气,强壮 阳气的治法。-桂甘汤(桂枝之辛与甘草之甘相互配伍,辛甘合化为阳,从而起到通心脉,和血气,振奋心阳的作用,用治心阳不振的心动悸等证。-小建中汤(饴糖+桂枝) 苓桂术甘汤 桂枝汤 酸甘化阴:是指营酸味药和甘味药相互配伍以益阴的治法。化阴,即敛阴,滋阴并进而使阴血日长之意。临床常用于阴不济阳
10、之风。-桂枝汤(白芍之酸与甘草之甘相合配伍,酸甘并用,既敛又滋,从而起到化阴滋营的作用,以补充营阴的不足)小建中汤(白芍+饴糖) 急下存阴法:指在热性病过程中,热邪积滞内结,津液日益不耗损,此时急须应用寒下方剂以通导大便,清泻实热,从而达到保存津液的一种治法,如大承气汤峻下热结,以治疗实热积滞,内结肠胃之阳明腑实证。大承气汤(还有通因通用) 釜底抽薪法:指用寒苦降下,通导大便以泻除实热之邪的方法。本法好比实抽取锅底下燃烧底的柴草以降低锅内温度一样。泛指寒下法,以其苦寒泄降,清除实热积滞,导热下行,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大承气汤 调和营卫法:是纠正营卫不和,解除风邪的一种治法。桂枝汤(桂枝+芍药
11、) 滋阴疏肝法:指以滋阴补肾药与疏畅肝气药相合组方,使肝气和畅,柔达的方法。 一贯煎,治疗肝阴虚,肝气不舒之胸脘胁痛证. 滋阴潜阳法:指用滋阴的药物配伍重镇潜阳药,具有滋养肝肾,平肝潜阳的作用,用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病证的一种治法。镇肝熄风汤 补气止血法:治法之一,又称益气摄血。是指通过益气健脾以统血,摄血,从而治疗气虚脾不统血所致出血日久不止之证的一种治法。归脾汤,固冲汤,(补中益气汤) 补气活血法:是指重用补气之药,以令气旺血行,瘀去络通的一种治法。用治气虚血瘀,“因虚致瘀“的中风证;-补阳还五汤 益气升阳法:指以补气药配伍升举阳气药组合成方,以治疗中气虚弱,清阳下陷病证的一种法
12、补中益气汤 透热转气法:是治疗温病热入营分的一种治法。当邪热初入营分之时,证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治疗除清营解毒外,可清气透热,导营热向外透发,从外而解的治法.青营汤 养阴透热:温病后期,阴液已伤,而邪热仍稽留阴分导致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时,用养阴退热药(鳖甲),配合芳香透热药(青蒿)治疗,使阴复热退,热透邪出的一种治法-青蒿鳖甲汤 化痰熄风法:是治疗风痰上扰证的一种治法.风痰上拢证以眩晕,呕恶,舌苔白腻为症,其由脾湿生痰,痰阻清阳,加之肝风内动,风痰上拢清空所致,治疗上应采用化痰熄风药,以祛除风痰半夏白术天麻汤 凉肝熄风法:清肝热平熄肝风-羚角钩藤汤
13、 逆流挽舟法:为治疗痢疾初起而有表证(外感夹湿型痢疾)的一种方法败毒散 通因通用法:为反治法之一,指应用通下的方药来治疗表现上有通泄的病症的一种治法。-芍药汤,大承气汤 补火生土法:指温壮,补益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的治法,用以治疗命门火衰,不能上暖脾土,脾失健运之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之证-四神丸 辛开苦降法:当寒热互结,肠胃不和而见心下痞满,呕吐下利时,用辛味药之辛散以开通心下之痞结,配以苦味药之苦降,苦寒以清降泄热,降泄胃气以止呕,两者合用,平调寒热,开结降泄以治心下痞证-半夏泻心汤,枳实消痞丸 温阳止血法:指用温补脾阳的药物,来恢复脾统血的功能。以达制止出血的治法,用治脾阳虚寒所致
14、的出血证黄土汤 理中丸 凉血止血法:十灰散 凉血散瘀法:凉血兼散瘀。主治热入血及热伤血络证,因热与血相持和离经之血易致瘀,治宜凉血养阴,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之虑,又配散血使血止而无留瘀之弊.犀角地黄汤 清肝宁肺止血法:咳血方 温阳利水法:真武汤 温阳化饮法:苓桂术甘汤 增水行舟法:指以滋阴增液的药物组成方剂,功能滑润肠道,导下便结津枯,尤偏于阴亏液涸之便秘的一种治法。滋阴增液,润肠通便,犹如水涨则船行通畅,故名之。-增液汤 增液承气汤 滋水涵木法:即滋肾养肝。指运用滋肾阴、补肾水以达到润养肝阴的方法。此法常用治肾阴亏虚肝木偏旺的病症.杞菊地黄丸 一贯煎 益气固表法:玉屏风散 补气摄血法:是指通过
15、益气健脾统血、摄血。从而治疗气虚脾不统血所致出血日久不止之证的一种治法-归脾汤 补中益气汤 疏肝健脾法:逍遥散 疏肝理脾法:四逆散 解表清里法:防风通圣散 葛根芩连汤 解郁透气法:四逆散 益气渗湿:参苓白术散 防己黄芪汤 益气解表法:败毒散 培土生金:即补脾益肺,指用补脾土的方法,使脾气健运,能正常地生化水谷精气,上养于肺,以治疗肺脏亏虚病症的一种治法。参苓白术散 六君子汤 麦门冬汤 名词解释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配伍组合,并酌定剂量、确定适宜的剂型及用量而成的处方,是为方剂。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学的基础理论(治法等)、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
16、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治法:治疗的方法。指临床辨明证候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病症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君药:指针对主病因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主病之谓君) 臣药:a、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起次要作用) b、对兼病因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a、佐助药-直接治疗次要证候的药物,协助君、臣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b、佐制药制君、臣的烈、毒性的药物. c、反佐药指在重病邪盛时,根据“甚者从之”的治则。用于消除或避免产生格拒现象(饮药即吐)而配伍的药物。(治寒以热而佐以寒,治热以寒而佐以热) 使药:a、调和药性的药物 b、引经报使药:指能引导方中诸药有选择性地作用于
17、某一经脉、脏腑、病位的药物. 八法:出自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汗、和、下、吐、温、清、消、补 营卫不和:正常状况下,卫行脉外,固护营阴,为卫阳提供营养,营卫调和。病理状态下,卫气虚弱,腠理疏松,卫阳不能固守营阴,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故见汗出恶风,是为营卫不和。桂枝汤 热结旁流:肠中实热结积较重,机体为排除邪气,逼迫粪水从旁而下,其虽有下痢,但下之乃臭秽粪水,且泻后腕腹的胀满痛不减,是为“热结旁流”也.-大承气汤 脾约:胃中燥热(胃强),脾津不足(脾弱),脾被热邪所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因而津液不能输布,肠道失以津液濡润,故大便干结,但术膀胱,故小便数-麻子仁丸 祛风剂:祛风是利用药物疏散风邪的作用
18、,以疏散经络、肌肉、关节间留滞的风邪的一种治法 梅核气:是一种病名。每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等。每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聚津成痰,痰气交阻,结于咽喉而致。-半夏厚朴汤 瘛疭(chi4zong4): 俗称(抽风),使小儿惊凤的一种证候。瘛,使紧急挛缩。疭,使筋缓纵伸。瘛疭是形容手足时伸时缩,无力地抽动不止的状态。它是一种因阴血亏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所致,其抽动缓而无力。-大定风珠 凉开:即清热开窍。指用清热药配伍开窍药以清热解毒,开窍醒神,用治温热之邪内陷心包的热闭证的一种治法.-温病“三宝”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至宝丹) 制性存用:方剂中通过药物的配伍
19、,使某一药物的药性被其他的药物所制约,但又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起到相反相成的作用 例如银翘散-荆芥,麦门冬汤半夏 凉燥:是因深秋感受风寒燥邪,津液不布而致,属小寒,次寒,临证一头痛恶寒,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舌苔薄白为主,治疗以苦温甘辛法,杏苏散 甘温除热法:指应用性味甘温的药物组合成方,以治疗因虚而发热的一种治法-小建中汤治疗阳虚发热 温阳止血:用温补脾阳的药物,来恢复脾统血的功能,达到止血的目的,用于脾阳虚寒之出血证。理中丸 协热下利:表邪未解。热邪内陷阳明而出现的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的湿热泄泻证葛根黄连黄芩汤 滋水涵木:滋肾养肝,指用滋肾阴,补肾水以达到养肝阴的方法.
20、常用于治肾阴亏虚,肝木偏旺的病证.菊杞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之眼睛昏花,干涩等证 喑痱:中风症候之一,“暗”指语言不利或不能说话;“痱”,指四肢萎废,不能运动,临床上又有虚实之分,实证是由于风痰阻塞;虚是肾虚精气不能上承.地黄饮子治疗下元虚衰,痰阻窍道所致暗痱证(虚) 轻宣润燥:轻宣辛散药+润燥=治疗外感燥邪(凉或温)桑杏汤 杏苏散 简答题 1. 桂枝汤中桂枝配白芍,生姜配大枣的作用? 桂枝:散寒解机发表,温助卫阳。白芍:滋养营阴,收敛阴液。桂配芍 1解肌发表,且散中有收,使祛邪而不伤正,养阴而不留邪;2调和营卫(调机表之营卫) 生姜:辛散风寒,助君药以解表调卫,温中止呕。大枣:补益脾胃,助白芍和
21、营血,姜,枣相配,益脾胃,调脾胃之营卫,加强桂芍调和营卫之力。 2。 银翘散是辛凉解表剂,方中为何用辛温解表的荆芥、豆豉? 取其辛散透邪之功效.荆芥(豆豉)药性虽辛温,但在大队寒凉药中,温性被制,而存其发表散邪之用,以增强本方解表透邪之力,故属于“制性存用”之药 麻杏甘石汤:麻黄与石膏相配,以寒制温,清泄肺热,宣肺平喘。 温脾汤:附子与大黄相配,以温制寒,温中阳,下积滞以除冷积. 3. 清营汤中配银花、连翘、竹叶、黄连的意义? 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邪。竹叶、黄连:清心除烦。四者相配,既清心解毒以除烦,又透热外出,使营热透出气分而解. 4. 龙胆泻肝汤中配柴胡,生地,当归的意义? 柴胡:
22、疏肝清热,使气疏而热郁解,引药归入肝胆.生地,当归:补血养阴,防肝热伤阴血,泻中兼补又防苦燥渗利伤阴。 5. 归脾汤中用补气药的意义? 归脾汤中用黄芪,人参,白术等补气药的意义有3点:(1) 益气补中健脾,以治脾虚之证。(2) 益气生血,以治心血不足之证.(3) 益气摄血,以治脾虚气不摄血之出血证。 6。 分析补益剂,祛湿剂,理血剂,祛痰剂,消食剂中配伍理气药的意义. (1) 使补而不滞 (2)气化则湿亦化. (3)有气行则血行的功效. (4)气顺则痰消 (5)使气利而积消。 7. 简述血府逐瘀汤中配伍柴胡,枳壳,桔梗的意义。 枳壳行气宽胸;桔梗宣达肺气,载药入胸中;柴胡疏肝理气。三药一升一降
23、,开胸行气、调畅气机、使气行则血亦行. 8. 简述黄土汤中配干地黄,阿胶,黄芩的意义. 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生地,阿胶得白术,附子可避免滋腻呆滞碍脾之弊;白术,附子配生地,阿胶可免温燥伤血之虑。黄芩:苦寒清热止血坚阴,制术,附之温性,使温阳而无动血之弊.刚柔相济,标本兼顾 9. 镇肝熄风汤中配茵陈,川楝子,麦芽的意义? 在大队镇肝熄风,滋阴潜阳药的基础上,配茵陈,川楝子,麦芽以清泻肝热,条达肝气,从而有利于肝阳的平降镇潜,防止了因重镇太猛,而使肝阳上亢愈甚的不利局面. 10。小柴胡汤,肾气丸,补中益气汤,五苓散,大承气汤,理中丸,归脾汤,麦门冬汤的主治证有哪些 小柴胡汤: 1,伤寒少阳
24、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证 3,疟疾,黄疸及内伤杂病见少阳证 肾气丸: 1,肾阳不足证 2,阳痿早泄,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补中益气汤: 1,脾胃气虚证 2,气虚下陷证 3,气虚发热证4、脾不升清证 五苓散: 1,伤寒太阳膀胱蓄水证 2,水湿内停之水肿,泻泄,小便不利 3,痰饮 大承气汤: 1,阳明腑实证 2,热结旁流证 3,发狂证 4,热厥 5,痉病 理中丸: 1,脾胃虚寒 2,阳虚失血 3,小儿慢惊 4,病后喜唾涎沫 5,胸痹 6霍乱 归脾丸: 1,心脾气血两虚证 2,脾不统血证 麦门冬汤: 1,肺胃阴伤气逆之肺萎 2,胃阴不足证 组方原则(曾经考过者) 麻黄汤:君:麻黄-发汗
25、散寒,宣肺平喘 臣:桂枝-a。散寒解肌发表;b。 温通经络 佐:杏仁-降利肺气,平喘止咳 使:炙甘草-和中,调药 * 麻.桂相须为用, 发汗散寒解表力強 麻。杏相配, 宣降肺气, 增强平喘之力 小青龙汤: 君: 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桂枝-散寒解肌发表,助阳化气以行水化饮 臣:干姜、细辛-温肺散寒化饮 佐: 五味子-温敛肺气以止喘咳 半夏-燥湿化痰,蠲(juan)饮降浊 白芍药养阴和营,且防麻。桂发汗伤阴 使: 炙甘草-调和药性 麻、桂相须为用,发汗散寒力強 姜、辛。味相配: 散中有收,散肺寒,化寒饮而不伤正,敛肺气,止喘咳而不留邪; 而且具散寒化饮,止咳平喘之功. 大乘气汤: 君: 大黄
26、(后下)-苦寒泄热,清泻肠胃积滞, 臣: 芒硝-咸寒泻热, 软坚润燥通便 佐: 枳实-破气散结,消积除痞 厚朴-宽肠下气,消胀除滿 黃、硝相须为用,攻柔相济,清泻热结力強,燥.实并治 *枳、朴相配,助黃。硝以推荡积滞,攻下热结。 清营汤: 君: 犀角-清营解毒,凉血散瘀 臣: 生地黄-清营解毒,助君清解营份热毒,养阴生津以治营热津伤 玄参-滋阴清热解毒 麦冬-清热养阴生津 佐: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邪 竹叶、黄连-清心除烦 丹参-清心除烦, 活血化瘀, 防热与血结, 引药入心 小柴胡汤: 君:柴胡-a.重用之以透少阳(半表)之邪; b。疏畅少阳气机 臣: 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佐:
27、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益气扶正以祛邪外出; 充实正气以防邪气内传 使: (兼)炙甘草: 调和诸药 *柴。芩相配: 透表泄热,调畅气机,和解少阳 四君子汤: 君: 人参-甘温补气,健脾养胃 臣: 白术-补气益中,健脾燥湿 参、术相须为用,增强了补齐健脾益胃之效 佐: 茯苓-健脾渗湿 *术、苓相配,健脾助运,相辅相成 使: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补中益气汤:君:黄芪-益气补中,升阳固表 臣: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 *参、术、芪、草相须为用 佐:陈皮理气和中,使全方补而不滞 当归-养血补虚 使(兼):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引药上行 一贯煎:君:生地黄滋阴养血,补益肝肾 臣
28、:枸杞子-滋肾益精,养血补肝 当归-养血补虚,和血调肝 二药合用、滋阴血,补肝肾,滋水涵木 北沙参、麦冬-养阴补肺,既资水上之源 佐:川楝子-疏肝理气,清泄郁热。 桃核承气汤:君:桃仁破瘀活血 大黄下瘀泄热 臣:桂枝-通行血脉,助桃仁活血祛瘀 芒硝泻热软坚通便,助大黄攻逐瘀热 *桃仁、大黄相配,逐瘀泄热,瘀热并治 *桂枝得大黄则不走表,大黄得桂枝则不直下,共奏活血祛瘀之功 佐使:炙甘草 护胃气,以防寒凉药伤胃 调和诸药 补阳还五汤:君:黄芪大补元气,使气旺而促进血行 臣:当归尾-活血祛瘀,养血通络,使祛瘀而不伤正 佐:地龙通经活络 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助归尾之力 生化汤:君:当归
29、-补血活血,化瘀生新 臣:川芎-活血行气 桃仁活血化瘀 佐:炮姜温经止痛 黄酒温通血脉而活血 童便益阴化瘀,引败血下行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黄土汤:君:灶心黄土温中阳,收敛止血 臣:白术-健脾益气 炮附子-温壮脾阳 佐: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 黄芩止血而治诸失血;苦寒坚阴,制术、附之温性,使温阳而不动血。 使:甘草调和诸药 生地、阿胶得白术、炮附子可避免滋腻呆滞碍脾之弊;白术、炮附子配生地、阿 胶可避免温燥伤血之虑。 平胃散:君:苍术燥湿运脾 臣: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 佐:陈皮理气和胃,芳香醒脾 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以促运化 使:炒甘草和中,调药 君臣相配,燥湿运脾,行气化湿,湿化气行
30、则脾得健运 臣、佐相配,理气和胃,使气行湿化 藿香正气散:君:藿香-外散风寒,内化湿滞 臣:白芷,紫苏辛散风寒,助君以解表,并芳化湿浊,和中止呕 半夏曲,厚朴-燥湿和胃止呕,行气除满,助君以燥湿理气和中 佐:陈皮-理气化湿,和中止呕 大腹皮-行气除满,利湿 桔梗宣肺宽胸利膈,既益于解表,又助于化湿 白术,茯苓-健脾去湿,和中止泻 生姜,大枣-调和脾胃 使:炙甘草-调和药性 五苓散:君:泽泻渗湿利水 臣:猪苓,茯苓-利水渗湿,以助君药 *君,臣相须为用,利水渗湿之力强 佐:白术健脾以运化水湿,合茯苓相使为用,以助健脾利湿 桂枝(温阳化气,外散风寒)化气解表 二陈汤: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31、臣:橘红行气和胃,使气顺痰消咳止 君臣相配为“二陈”,旨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佐: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痰无以生 生姜-合半夏化痰;降逆和胃 乌梅敛肺止咳,与半夏相配散收并用,祛痰而不伤正 使:炙甘草-调和药性 半夏白术天麻汤: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天麻-平肝熄风而止眩晕 二药相配,化痰熄风以止眩晕 臣:白术健脾燥湿 茯苓健脾渗湿 *二药合健脾去湿以治痰之本 橘红-理气化痰,和胃止呕 佐使:甘草,生姜,大枣-和中,调药 阳和汤:君:熟地重用以补阴血,填精髓 鹿角胶填精髓,助阳气 *二药合用养血助阳,填精益髓 臣:肉桂,姜炭温里散寒,通利血脉 君,臣相配以温阳补血,散寒通脉,使补不碍胃,补
32、不留邪 佐:麻黄开泄腠理;发越阳气,宣通卫气以散肌表腠理之寒凝 白芥子豁寒痰,通经脉,利气机,尤善祛皮里膜外之痰以散结消肿 佐使:生甘草合温里散寒药以解阴毒,兼以调药为使 类方比较(曾考过者) 1。小青龙汤-定喘汤-苏子降气汤 均能降逆平喘,祛痰止咳。用治痰失宣降所致之喘咳证 a。 小青龙汤所致之喘咳证,乃因寒痰水饮壅肺,外感风寒,外寒饮动内饮,水寒射肺,肺失宣降而致,属外寒内饮之证。故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立法,临证以发热恶寒而无汗,喘咳痰多清稀,胸闷,苔白滑等证为特征 b。 定喘汤所治之喘咳证,乃因素有痰浊蕴肺,郁而化热,复感风寒,肺失宣降所致,故以宣肺降气,祛痰定喘兼清肺热,散风寒立法,临
33、证以哮喘咳嗽,痰多色黄,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腻而黄,脉滑等证为特征 c。 苏子降气汤所治之喘咳证,乃因寒痰壅肺,肺失宣降(上实)为主,且有肾虚不纳气(下虚)而致,属上实下虚之喘咳证,故以降气祛痰,温肾纳气立法,临证以喘咳痰涎壅盛,痰多清稀,胸闷,呼多吸少,腰酸脚软,苔白滑,尺脉偏弱等证为特征 2.小青龙汤-杏苏散 两方均有外散风寒,内化痰湿(或痰饮)的功效,用治外感风寒,痰湿内阻之咳嗽证 a。 小青龙汤发汗散寒中尤擅于温肺化饮而平喘止咳。多用治外感内饮,尤以寒饮内停肺的喘咳证,属温化法。亦是治疗肺寒痰喘咳的良方。临证以喘咳痰多清稀,胸闷,舌苔白滑或兼有表证为特征 b. 杏苏散轻散风寒(轻宣凉燥)
34、中长于宣肺气,化痰湿(偏于宣散化痰),为治外感凉燥证的代表方,亦治外感风寒较轻,兼肺气不宣痰湿内阻之咳嗽,属宣化法.临证以恶寒头痛,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舌苔脉弦等见证为特征 3.逍遥散-一贯煎 两方均具有疏肝理气而止痛之功.用治疗肝郁不舒所致之胁痛证 a. 逍遥散长于疏肝解郁,并能养血健脾,属调和肝脾之剂,临证多用治肝气郁结为主,兼有血虚脾弱之胁痛证,以及妇女月经不调证.表现以两胁作痛,或少腹疼痛,乳房作胀,头痛目眩,口燥咽干,食少体倦,舌淡,脉弦而虚等证为特征 b. 一贯煎重在滋养肝肾,兼能疏达肝气,为滋阴疏肝法的代表方,多用治肝肾阴虚,兼有肝气不疏之胸脘胁痛证,临证伴有吞酸吐苦,口燥
35、咽干,舌红少津,脉细弦等征候者 4。归脾汤-固冲汤 均重用补气药,意在补气健脾,以复统摄之权,用治脾气虚,气不摄血之崩漏或月经过多,舌淡脉细弱等证 a。 固冲汤在补气健脾摄血之外,更配以固冲养血收敛止血,去瘀止血,补气固冲以治其本,收涩化淤以治其标,以奏固崩止血之功.用治脾气虚弱,冲脉不固执血崩月经过多证,伴见量多色淡质清稀,心悸,眩晕,舌淡脉细弱等证者 b. 归脾汤重在补气健脾摄血之外,更配以养血安神之品,以达心脾同治,气血并补。但重用补气,意在生血,以复其生血统血之职.用治心脾气血两虚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等证 5.四物汤-逍遥散 两方均有补血和血之功,用治肝血不足而头目眩晕,月经不调,舌淡,脉细之证。 a。 四物汤重在养血补虚,并能行血调经,为临证补血,调血的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