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三建学校2005年教 科 研 年 会大 会 交 流 材 料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构建( 开 题 报 告 )化三建学校初中部自2002年9月参加“课程改革”到现在,已经三年时间。三年中我们就“课改”实验中诸多问题进行了艰难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尤其是2003年,我们初中部成立了“新课程新评价”课题组,先后对新课程评价的背景、制定的原则、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标准、评价工具及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并于2003年拟定出新的教师评价系统,教师的自评、学生与家长、学校的参评大大促进了教师的发展。根据教育部“教基2002年26号文”(即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
2、革的通知)和省教育厅“2005年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的精神,初中部决定研究并构建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一、课题名称: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构建二、课题组概况1、课题研究组姓 名性别组内任职职 称职 务严加胜男组 长中教高级、市骨干教师化三建学校初中部主任王耀晖男组 员中教高级化三建学校副校长刘 伟男组 员中教高级化三建学校科研处主任姚 嵩男组 员中教一级学校初中部副主任赵 黎男组 员中教高级学校初中部副主任张敏女组 员中教高级、市骨干教师学校初中部副主任马全礼男组 员中教高级学校初一年级主任王晓明男组 员中教一级 学校初二年级主任夏付长男组 员中
3、教二级 学校初三年级主任2、专家指导组姓 名性别职 称职 务徐宏杰男中教高级、特级教师淮南市教研室主任褚 军男中教高级淮南市教研室副主任陈宗祥男中教高级、特级教师淮南市教研室教研员朱 进男中教高级淮南市教研室教研员陈自明男中教高级淮南化三建学校校长二、为什么要构建新的学生评价系统?考察我国中小学教育理论和实践,我们似乎面临着困惑,徘徊在误区。一方面从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到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都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使青少年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然而另一方面中小学教育的运行却徘徊在以
4、应试为目标、狂热追逐高分、升学竞争愈演愈烈的误区,现行的学生评价系统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相径庭,尤其与目前推行的“课程改革”极不相称。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旧的评价系统强调甄别与选择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2、旧的评价系统重视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3、旧的评价系统关注结果,忽视过程。4、旧的评价系统提倡教师单一的评价,忽视学生的自评与同学、家长的评价。5、旧的评价系统注意量化,忽视质性评价。基于以上的种种原因,而国内目前尚无一套成熟可操作的评价系统。我们觉得构建新的学生评价系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四、研究目标: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
5、系统。五、目标的可行性:1、有充分的理论准备我校进入课程改革已达三年,通过多次多层面培训与探索,课题组成员对“课改”的思想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把握。2、有可靠的组织保证我们聘请市教研室专家组成指导组,对课题组的研究提供学术指导,学校领导也能对研究过程进行指导和帮助。3、有较好的研究基础。 化三建学校的特色就是“以教研教改为先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有多年进行教科研的经验和成果。特别是自一九九五年以来,学校组织的省级课题“实施481工程,全面构建素质教育模式”在推进素质教育、构建新评价系统方面做出了大胆地尝试和突出的成绩,为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评价系统积累了厚重的经验。课题组成员不仅是
6、学校教科研的骨干,也是教科研的指导者,2003年课题组成功的构建了“教师评价系统”并付之操作,通过操作大大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深入做“学生评价系统”,有较好的前期准备。六、研究的主要方法:1、分析综合法2、比较法3、实验法七、课题研究的计划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2年9月2004年9月),在完成教师评价系统改革的基础上,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课题的选题论证、立项、开题等工作。第二阶段:探索阶段(2004年9月2005年9月),主要探索制定新的学生评价系统的方案并付之操作。新评价方案主要在八年级和九年级实验。第三阶段:总结完善阶段(2005年9月2006年元月),在总结第一次学生评价系统操作实验的基础上,改进完善方案并推广到初中各年级。八、研究成果呈现形式:研究报告或论文。 新课程新评价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