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技术交底书 表格编号 项目名称 新建衢州至宁德铁路浙江段 共 10 页 交底编号 工程名称 xx隧道 设计文件图号 衢宁隧参02、衢宁施(隧)06 施工单位 中铁三局衢宁铁路浙江段(Ⅰ标)项目经理部三分部 工序部位 衬砌钢筋连接 交底日期 技术交底内容: 一 技术交底范围 xx隧道洞身DK37+665~DK40+757段衬砌钢筋连接。 二 设计要求 根据《xx隧参02》设计图纸说明要求衬砌结构受拉钢筋采用套筒机械连接,不得采用焊接连接。 三 施工准备情况 1 熟悉现场施工图纸、明确机械连接接头形式、连接位置、
2、规格和数量等,准备好相应数量的链接材料。 2 熟悉作业指导书、掌握工艺流程及有关施工要求。 3 根据图纸及施工方案要求,用于钢筋机械连接的各种型号的挤压套筒准备就绪。 4 挤压连接设备及检测设备经过检验且运行状态良好,能够满足试验及施工要求。 5 进行钢筋机械作业平台和定位架等设施准备就绪。 6 挤压设备操作人员及试验检测人员已到位。 四 施工工艺 4.1 钢筋挤压套筒接头工艺试验流程 钢筋挤压套筒接头工艺试验工作流程图如下: 钢筋挤压套筒接头工艺试验工作流程图 钢筋准备 挤压套筒准备 压钳就位 挤压操作 钢筋接头检测 挤压机准备 4.2 钢
3、筋挤压套筒接头工艺试验步骤 4.2.1钢筋、挤压套筒准备 根据施工图纸要求,本次接头工艺试验主要为Φ20、Φ22等规格钢筋,在现场分别取验收合格的上述规格的钢筋各3组,每组两根,钢筋长度25cm,同一组试件钢筋应在同一根钢筋上截取。钢筋端部的弯折应于矫直,端头影响套筒安装的马蹄、飞边应修磨。 试样钢筋上标志定位标志及检查标志,定位标志距钢筋端部的距离为钢套筒长度的一半,检查标志与定位标志的距离为a,当钢套筒的长度小于200mm时,a取值10mm,当钢套筒长度大于或等于200mm时,a取值15mm,如下图所示。 钢筋挤压连接工艺试验所用钢套筒规格及尺寸应符合下表要求: 表1
4、 钢套筒规格和尺寸表 钢套筒型号 钢套筒尺寸(mm) 理论重量(Kg) 外径 壁厚 长度 G20 36 6 130 0.58 G22 40 6.5 140 0.75 钢套筒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 表2 钢套筒规格和尺寸表 钢套筒外径(mm) 外径允许偏差(mm) 壁厚允许偏差(mm) 长度允许偏差(mm) ≦50 ±0.5 +0.12t,-0.10t ±2 >50 ±0.01D +0.12t,-0.10t ±2 4.2.2钢筋就位 将做好标志
5、的钢筋插入钢套筒内,钢筋插入深度应按钢筋定位标志确定,当钢筋纵肋过高影响插入时,允许进行打磨,但钢筋横肋严禁打磨。 4.2.3 压钳就位 调整压钳,使压膜对准钢套筒表面的压痕标志,并使压膜压接方向与钢套筒轴线垂直。 4.2.4 挤压连接 挤压连接参数 钢筋直径 Φ20 Φ22 套筒规格 TC20 TC22 压模型号 M20 M22 挤压道数 3 3 油压(Mpa) 42 47 操作超高压泵站,达到预压力并使压痕至规定深度后,即可卸压退模。压接过程中应始终注意接头两端钢筋轴线一致。 钢筋每侧挤压操作必须从接头中间压痕标志开始,依次向端部进行。挤压连接施工
6、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工作油压不得超过额定压力。 4.2.5 外观检测 挤压变形量是挤压连接工艺的关键参数,也是鉴定接头是否合格的依据,挤压变形量包括压痕最小直径和压痕总宽度。接头压痕最小直径和压痕总宽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3 相同规格钢筋连接时的钢套筒型号、压模型号、压痕最小直径和压痕总宽度 连接钢筋规格 钢套筒型号 压模型号 压痕最小直径允许范围(mm) 压痕总宽度(mm) φ22 G22 M22 32~34 ≥45 φ20 G20 M20 29~31 ≥45 钢筋接头挤压连接完成后,对钢筋压痕最小直径及压痕总宽度进行测量,符合上述要求的连接件为合格试
7、件,外观检测不合格的试件废弃,如同种型号的钢筋挤压连接后外观检测均不合格,则重新进行上述压接试验。 4.2.6 抗拉强度检测 对外观检测符合要求的连接试件进行抗拉强度检测,挤压连接接头抗拉强度按照《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中Ⅰ级接头进行检测,即“接头抗拉强度不小于被连接钢筋实际抗拉强度或1.10倍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并具有高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采用数显万能试验机对外观检测合格的试件进行抗拉强度检测,如抗拉强度满足Ⅰ级接头要求达到的强度,则该批试件检验结果合格。 五 质量标准 5.1 钢筋工程 5.1.1 主控项目 a 钢筋进场时,必须按批抽取试件作力
8、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工艺性能(冷弯)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b 钢筋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c 钢筋的连接方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d 钢筋接头的技术条件和外观质量应符合现行铁道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的规定。钢筋焊接接头,应按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直径为28
9、~32 mm带肋钢筋采用冷挤压套筒连接接头,应按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JGJ108)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e 钢筋的加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受拉热轧光圆钢筋的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曲直径dm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2)受拉热轧光圆和带肋钢筋的末端,当设计要求采用直角形弯钩时,直钩的弯曲直径dm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3)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光圆钢筋)或12
10、倍(带肋钢筋)。(4)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作不小于90°的弯钩,有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结构应作135°或180°的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端直线段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结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5.1.2 一般项目 a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mm) 序 号 名 称 允许偏差 (mm) 检 验 方 法 L≤5 000 L>5 000 1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的全长 ±10 ±20 尺量 2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11、20 3 箍筋内净尺寸 ±5 b 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配置在“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焊(连)接接头在受拉区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2) 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3)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4)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同一截面”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注:两焊(连)接接头在钢筋直径的35倍范围且不小于500 mm以内、两绑扎接头在1.3倍搭
12、接长度范围且不小于500 mm以内,均视为“同一截面”。 c 安装及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下表规定。 钢筋安装及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mm) 序 号 名 称 允许偏差 检 验 方 法 1 双排钢筋,上排钢筋与下排钢筋间距 ±15 尺量两端、中间各一处 2 同一排中受力钢筋水平间距 拱部 ±10 边墙 ±20 3 分布钢筋间距 ±20 尺量连续3处 4 箍筋间距 ±20 5 钢筋保护层厚度 尺量两端、中间各2处 d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六 安全、环保、文明
13、施工等安全技术措施 6.1 钢筋操作应戴手套,在弯曲和切断钢筋时,裤脚应用带子扎紧。 6.2 使用机械切断钢筋时,钢筋应安稳在切口间,并用手握住未端以防摇摆,切断短料时需用钳子夹料,不得用手直接把料,以防意外伤人。 6.3 人工锯断钢筋时,要使锯路顺直,垂直且勿歪扭,以免锯条断裂伤人。 6.4 钢筋切断机和弯曲机的皮带轮和传动齿轮应设有防护罩,机器开启后达到正常转数时,再开始工作。 6.5 钢筋机械要有专人操作,使用前要检查刀片、螺丝。严禁其他人员操作。 6.6 安放钢筋骨架或搬运钢筋时,附近如有电线,先将电源关闭,并安排专人负责,以防意外。 6.7 加强用电管理,各机械设备必
14、须安装漏电保护器。 6.8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配戴安全防护用品,确保作业安全。加强文明施工管理,为安全作业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6.9 开工前对全体员工宣传教育,教育全员用实际行为保护环境。 6.10 场地清理物运到指定地点弃堆。 6.11 弃碴场先挡后弃,在弃碴后完善排水设施。 6.12 教育职工严禁扑杀野生动物和毁坏植物,要珍爱一草一木。对施工有影响的需保护植物,株株记录,做好编号,开工前联系有关主管部门移设。 6.13 结合工程实际,在各级负责人中明确分工,落实文明施工现场责任区,制定相关标准,确保文明施工现场管理有章可循。 6.14 制定生活和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搞好职工宿舍
15、卫生和食堂的饮食卫生,生活区专人打扫卫生,水沟定时清扫,区内设置垃圾箱。 6.15 加强标准化现场管理,坚持“先策划,后实施”的原则,确保临时设施及洞内“三管两线”等布局合理。 6.16 设置工点标牌,设置监督、举报电话和信箱,接受监督。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标语。安全操作规章制度,现场的施工用电设施安装规范、安全、可靠、建设文明标准工地。 七 成品保证措施 7.1 堆放场地地基须平整、洁净、干燥、牢固、排水及通风条件良好、无污染、交通运输方便。 7.2 根据种类、规格、使用先后次序等条件,有计划分开堆放,堆放须平直、整齐、下垫枕木或木枋,必须使用帆布或塑料布遮盖,并设
16、有醒目的标志。 7.3 成品材料应做好防腐、防霉、防污染、防锈蚀等防护措施,层高堆放的预制品加设支撑,以防倾覆。 八 其他注意事项 8.1 钢筋端部连接位置的铁锈、油污等附着物应清除,端部弯折应予以矫直,影响钢套筒安装的马蹄、飞边应修磨。 8.2 钢筋纵肋过高影响钢筋插入套筒时,允许进行打磨,但钢筋横冷严禁打磨。 8.3 在挤压连接前钢筋端部必须标出定位标志和检查标志,定位标志是指示钢套筒应插入的深度,当挤压成接头后,由于钢套筒挤压后伸长,定为标志进入接头,接头处仅能看到检查标志。通过检查标志的检验,表明钢套筒位置是否正确。 8.4 钢筋进行挤压之前
17、应调整压模对准钢套筒表面压痕标志,并使压模压接方向与钢套筒轴线垂直。 8.5 钢筋进行套筒挤压连接时必须从接头中间压痕标志开始,依次向端部进行。且压接过程中应始终注意接头两段钢筋轴线一致。 8.6 挤压连接操作过程中,遇有异常现象时,应停止操作,检查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进行。 8.7 进行挤压操作是超高压油管严禁硬性弯折和重物砸压,同时注意用电安全。严格按照规程规范进行作业。 交底人: 复核人: 接收人: 第 10 页 共 10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