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鹤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顺的背诵本诗。
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相关图片
教学步骤:
调动积累,开展比赛,激发竞争意识。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背诵上百首的古诗,下面咱们分成男女两组,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个小组更厉害,大家敢迎接挑战吗?
(投影展示问题)
请说出与“长江”有关的诗句。
古诗词中有很多实写“山、水、花、鸟”的句子你能说出吗?
请说出两个含“雪”的诗句。
请说出与月有关的诗句。
(点评:调动积累开展比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为下面讲授新课作铺垫。)
2、
导入新课:
关于古诗还流传着许多的故事,大家想听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其中的一段“李白搁笔”。
放录音:天宝三年,大诗人李白,离开长安,这年四月,与友人及许多文人墨客,宴会黄鹤楼痛饮一番之后,诗兴大发,朋友们请李白赋诗,李白也毫不推辞,他拿起笔来刚要大书一首,突然看到墙上已经有了一首诗,原来是崔颢的一首七言律诗,《黄鹤楼》李白看了,连声称赞“好诗、好诗”。接着长叹一声,把笔放下了向大家说了两句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意思是说:崔颢已经把黄鹤楼的景色写绝了,我已无法再写了。李白真的没有再写,由于李白的谦虚,使崔颢的诗名大振,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崔颢的这首《黄鹤楼》。
点
3、评:故事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给文章笼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范读引路,初步感悟。
教师进行绘声绘色的范读,将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之中。
自由读这首诗之后,并互相交流评论。
各组选派代表诵读,同时评价,普通话方面,节奏,声音,感情。
齐读。
点评: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多种诵读,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活跃。
说诗悟情,评诗入境。
过渡:
相传武昌城外蛇山的黄花菜秸矶是古代仙人乘黄鹤路过的地方,三国时孙权在此地建造了一座气势磅礴的楼阁,取名黄鹤楼,黄鹤楼面临长江,景色壮美,是著名的旅胜地,作者登上黄鹤楼,感受会如何呢?或者说本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再认真地读
4、一读,可以一边读,一边感受诗中蕴含的感情,如有不懂的问题,请标出来。
小组内交流。
集体交流汇报:谁把自己对诗的理解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有跟他的观点相似的,想着及时为他补充;如果有不同的见解也可及时提出来,咱们师生共同探讨、交流。
描绘诗中美景:
发挥丰富的想象,感悟诗中的美景。
选取诗中你欣赏的一句,描绘诗中的美景。
点评:教师主要起组织,激励,引导,点拨
背背,写写。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由背诵 。
小游戏,古诗接龙。
介绍古诗背诵经验。学法指导。
默写全诗。(看谁写得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错)
拓展迁移:
关于“思乡“的古诗词,你还知道多少呢?(比赛中,激发学生兴趣,拓宽知识视野。)
课下搜集、整理关于“思乡”的一些诗词、名言、事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