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线与角 教学内容: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与画角,此外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角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2、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通过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平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与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重难点: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能辨别图形中
2、线段的平行与垂直关系,会画平行线与垂线,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教学课时:8课时 第 1 课时 线的认识 教学内容:线的认识(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重、难点: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教具准备:3张长方形的白纸、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1、师:同学们见过铁轨吗?持过手电并看过它照射的光线吗?穿过公路时是否从斑马线
3、通过?它们是什么样呢? 指名提问:根据所提问题让学生回答。 2、让学生观察彩图,通过现实生活中铁轨、手电光、马路斑马线等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线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认一认 1、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活动,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在实践中加深了认识,体会到它们三个图形共同的特征和区别。 师:铁轨向前或向后无限延长;手电光线从手电向外无限延长;而斑马线只是从这一边画到那一边。 教师分别画出三种图形 师:这三种图形有何区别与联系? 2、让学生把三个图
4、形进行对比,用自已的语言描述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3、让学生体会后举手说一说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a: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 b: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 c: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三、教读:用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1、自学第16页的“读一读” 2、全班用字母熟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 师:读射线时要注意,它的读法只有一种(AB),一般从端点读起; 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AB或BA)。 四、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1、画一画: 通过让学生操作第一题了解过一
5、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通过第二题的画与量,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段,为什么? 2、练一练: 第1题:数线段时,指导学生有规律地数,即按一定的顺序数;同时,要与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如线段AB-BC-CD-DA。 第2、3题: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由于学生容易受视觉的影响。所以,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的方法来验证。 五: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认识了什么?(直线、线段、射线。) 2、三个图形有何区
6、别与联系? 六、 布置作业: P17“试一试”第1、2题 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 射线: 线段: 无限长 无限长 有限长 无端点 只有一个端点 有两个端点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平移和平行 教学内容 平移与平行(第18-20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
7、行线,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教学重、难点 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棒或铅笔、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见过汽车行驶的痕迹吗?在操场见过双杠吗?是什么样呢? 指名学生试答:两轮行过的痕迹总是保持相同的距离;双杠是平行的。 二、探究新知,出示平移铅笔图: 1、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怎样的? 生:平移前后的线条是平行的。 2、动手操作: (1)让学生把2根小棒叠放在一条线段上,然后平移其中一根小棒。 师:通过平移后是什么位置关系? 生:是互相平行的。 师:对
8、是平行的,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一根叫AB,另一根叫CD,那么就可以说AB平行于CD或CD平行于AB。 3、试一试: (1)先让学生观察第一题的彩图。 师:这幅图中有许多组平行线,同学们先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一说哪些线 段是互相平行的。 本题平移后线段之间的平行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寻找一些斜线之间的平行关系学生可能更困难一些。可先安排一些简单图形如: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2)出示小鱼图。 指名说说鱼图中线段的名称,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三、巩固练习
9、折一折。 1、 让学生各人准备一张长方形纸, 师:我们已认识了平行线,现在用这这张折两条折痕,再打开看一看, 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提问学生说出折纸情况。 2、说一说 师: 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很多的平行线。根据书中给出的图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看到了哪些平行线。 3、画一画 教学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什么是平行线?平行线有什么特点?如何画? 五、布置作业 从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找平行线。 板书设计 平移与平行 平移
10、 平行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相交与垂直 教学内容:相交与垂直(第21-23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用三角尺画垂线。 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小剪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走路时经常碰到交叉或“十”字路口,为什么是交叉和“十”
11、字的呢?相信每位同学都是非常熟悉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相交与垂直 1、出示小剪刀、“十”字的挂图。 师:剪刀的形状如何,“十”字呢? 学生观察后说一说:都有相交点,但形态不同,形成的角也不同。 2、看图回答问题: 两条直线除了平行,还可以有什么呢?(相交与垂直) 生: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折一折 让学生用手中的纸折出量条相互垂直的折痕。可充分让学生自己来折一折,学生在折纸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用自己验证的方法。如用三角尺的直角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这两条
12、折痕是否互相垂直。 4、说一说 1、说一说教室里和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互相垂直的线段。 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四、练一练 1、我说你摆。 同桌互相练习:一个同学先放一个小棒在桌上,让另一个同学,按要求摆出另一根小棒。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 师问:如何确定门框相邻的两条边是否垂直?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测量的方法。 安排让学生用三角尺量一量,来判断是否垂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画一画 1、明确所画的线与哪一条垂直。
13、 2、明确所画垂线是否有要求:一种是仅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过某个点。 六、课堂小结: 如何作垂线?先画一条直线,再用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直线对齐,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另一条直线。 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板书设计] 相交与垂直 相交 垂直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旋转与角 教学内容:旋转与角(第24--2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
14、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重、难点: 1、在旋转过程中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准备:每人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角、周角 1、动手操作活动角 2、人小组活动:(一人说一人转) (1)固定其中一根硬纸条,旋转另一根硬纸条。 师:在旋转过程你发现什么?两根纸条中间的角有何变化? (2)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与同学交流。 师:形成的角由小逐渐变大,有锐角、直角、钝角,我们把角看成是一条射线围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这个端点就是角的顶点,这条射线就是角的边。 2、教师
15、演示出平角和周角,让学生用自已的话说说是什么角? 3、展示经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 二、说说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1、试一试: 1、 第1题学生在说平角和周角时,要引导学生说明平角和周角是如何构成的,如人竖直倒立后身体与单杠形成了平角。 让学生试说钟面上分针和时针形成的角是什么角,如果重叠呢? 2、说说生活中你还看到了哪些平角与周角。上面的彩图都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平角和周角是怎样的? 四、 作业布置: 练一练 第1、2题 板书设计
16、 旋转与角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角的度量(第26-28页) 教学目标: 1、体会度量角的大小需耍统一的度量单位,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和熟练应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一个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7、师:同学们家里都有楼梯吗?你们玩过滑梯吗?为什么有的比较陡,有的比较平?这是由于它们与地面形成的角的大小,那么如何知道它们的大小呢? 板书: 1、出示挂图 师:谁能说出图中∠A和∠B有多大吗?哪个大? 指名让学生回答 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1、动手操作活动:2人小组活动: (1)用∠1测量∠A和∠B的大小。 (2)都是3倍多一点,讨论怎么办:用更小的角去测。 (3)对折∠1得到∠2,再用∠2测量∠A和∠B的大小。 2、让学生说一说操作后的结论 师: 要测量一个角有多大,可以用更小的角或规定的角去测,这样
18、就更准确了,为了统一测量单位便于交流,规定了1度角,并使用量角器来量角。 二、认识量角器 1、让学生各人观察量角器,认一认,再小组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发表观察到的结果。 a、有数字。 b、有中点 c、有起数线 师:同学们说的数字就是度量角的单位,中点就是中心点,起数线就是零刻度线。 3、讲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量角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三、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1、先自己试一试:怎样用量角器测∠A和∠B的大小。 2、与同学交流测量的方法 3、对说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四、练一练
19、 1、学生独立完成2题,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2、让学生演示。 3、让学生完成3、4题,估一估后量三角板的角并说一说量得的结果。 五、游戏 读游戏规则,2人一组进行比赛。 六、 课堂总结: 本节课认识了量角器,学习如何应用量角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要注意“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测量方法。 七、作业布置:练一练 2、3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测量角的单位: 测量角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 6 课时 画角 教学内容:画角(第29页) 教学
20、目标: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教学重、难点: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用画指定度数的角。 1、画一个锐角、钝角、平角。 (1)指后让学生画角后说说画角的方法。 (2)说出画出的角是多少度。 2、动手尝试画指定度数的角 让学生画一个60度的角,指名说说怎么画。 师:是否还有其它的方法画?你还能画更大的角吗? 3、全班练习画一个150度的角。
21、 二、试一试 1、量各人准备的三角形纸张的每一个角,再在其它纸张上画出其中的仼一个角。 2、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指定的角。 3、思考、讨论: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哪些度数的角,一副三角板中的角分别是多少度。 三、总结 用量角器画角怎样画?要注意些什么?(注意内外圈的数) 用三角板怎样画?要注意些什么?(用三角板只能画出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1、先画一条边(射线), 2、将这条边与量角器的零刻度线重合;并且这条边的一个端点与量角器的中心点也重合。 3、在量角器的刻度上点一点,然后将这一点与射线的端点连接起来。 4、所画出
22、的角就是指定度数的角。 四、作业布置:练一练 2、3 板书设计 画角 用量角器画角 用三角板画特殊度数的角 教学反思: 第 7 课时 复习 教学内容:画角(第30页)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有关知识。 2、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23、 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三角板、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和运用平行和垂直的知识 1、练习二第1题: 说说给定图形中马路之间的相互平行与相互垂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说明如何确定两条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有些可直观发现,有些需要用直角去验证。 2、练习二第2题: 结合自己的居住环境,说说各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说之前可让学生先画草图,再说关系。 二、复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练习二第3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在用量角器测。 三
24、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练习二第4题: 这是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道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第8课时 走进大自然 教学内容:认识更大的数、线与角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巩固认识更大的数和线与角的相关知识,能综合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着数学。 教学重难点:能综合运用前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小棒、圆形纸、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吗?直线互相
25、平行、互相垂直的样子吗? 让学生用小棒摆互相平行和垂直的位置关系。 二、 复习更大数的读法和写法 1、出示31页主题图。 师:你会读、写出画线的数据吗? 2、全班练习,指名读出数据并到黑板写数。 三、 复习有关平行和垂直的知识 1、观察图,先找出两组互相平行再找出互相垂直的线段。 (1) 分组找,比赛哪一组找得最全。 (2) 对找得较全和回答得好的小组给予表扬。 2、学生动手绘图。 独立设计房子的门和窗,教师巡视,对画得比较好的全班展示,互相学习,欣赏作品。 3、画垂线。 从A点到小房子设计最短的路。 师:画什么线距离小房子最近?如何画?(从A点画一条垂直于小房子的线,这条路最近) 全班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线的认识、平移与平行、相交与垂直、旋转与角、角的度量和如何画角,同学们一定都学会了吧!如还有疑问,课余再共同来学习吧 五、课内作业: 1、出示32页画面。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 (1)有什么方法把镜框扶正呢? (2)已经参观了2时,时针走了多少度? (3)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动手测量风筝和花砖每个角的度数。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