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学院《儿科护理技术》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适用专业:高职助产专业
学时:72学时
学分:4
一、考核改革的目的
探索一种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并用的综合评价体系,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监督和检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技能;另一方面注重对胜任职业角色所要求的多方面能力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考核目标
实现“五化",即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内容科学化、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对象差异化、考核时间全程化,既考核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及运用程度,又要考核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
2、力。
三、考核的方式
1.期末考核及方式说明
期末考核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核表1理论知识,考试题型包括名称解释、选择题、简答题、病例分析题,其中选择题型与国家执业护士考试题型相符,分值占60%,名称解释、简答题、病例分析题分值占40%。主要考核学生以下能力:①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②应用知识分析病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③对常见易混淆问题的辩别能力。
表1 期末考核理论知识及所占比例
序号
考核的知识点
成绩比例(%)
1
足月儿的外观特点、生理特点、护理
5
2
早产儿的外观特点、生理特点、护理
3
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
3、儿黄疸、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症、新生儿低钙血症患儿的护理
10
4
生长发育规律、体格生长常用指标、感知觉、运动功能及语言发育情况
10
5
小儿年龄划分、各期的特点及保健指导
3
6
能量及营养素的需要、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辅食添加
10
7
计划免疫
5
8
儿科医疗机构、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小儿用药护理
3
9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患儿的护理
10
10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口炎、腹泻患儿的护理
10
11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急性上呼
4、吸道感染(含感染性喉炎)、肺炎患儿的护理
10
12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
3
13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急性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5
14
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5
15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患儿的护理
3
16
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猩红热、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患儿的护理
3
17
小儿惊厥、心跳呼吸骤停患儿的护理
2
合计
100
2.过程考核说明
(1)操作考核:采取3人为1小组捆绑式考核方式进行,小组成
5、绩即为学生个人成绩,设必考项目和抽考项目。必考项目为婴儿盆浴技术、温箱使用技术,考核随堂进行,组组考核、组组过关;抽考项目有婴儿抚触技术、婴儿生长测量技术、蓝光照射技术、婴幼儿头皮静脉输液技术、全身约束技术,考核随堂进行,每个教学班级随机抽取20%的学生进行考核。上述所有考核成绩平均后即为学生的操作考核成绩。
(2)临床见习或案例分析:对新生儿疾病、小儿腹泻、小儿肺炎、营养性贫血等学习任务学完后,安排学生见习或病案分析,独立完成见习报告或病案分析报告,以表2标准进行考核,侧重于对学生病情评估与判断能力、分析护理问题能力、护理措施的应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综合测试,成绩取每次考核
6、成绩的平均值。
表2 临床见习或案例分析考核标准
序号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成绩比例(%)
1
准备工作
相关理论知识储备充分
10
2
护理评估
收集资料全面,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方法正确
20
3
护理诊断
书写规范、排序合理、依据正确充分
10
4
护理目标
有针对性、具体、切实可行
10
5
护理措施
有针对性、明确、具体
30
6
护理评价
与护理目标逐一对照
10
7
学习态度
见习有爱伤意识或案例讨论积极认真
10
合计
100
(3)平时表现:包括考勤、平时作业、实训项目手册、课堂表现等。平时表现主要考
7、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3.课程成绩形成(比例分配)
项目
考核名称
占总成绩比例(%)
成绩形成
终结性考核
期末理论笔试
40
试卷卷面成绩
过程性考核
操作考核
40
各项技术操作考核成绩的平均值
临床见习或案例分析
10
临床见习或病案分析成绩的平均值
平时表现
10
以教学过程中的记载为主
四、考试手段
教师评价与学生小组互评相结合的考评体系:教师从学习态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学习任务完成质量等方面对每位学生进行考评;学生小组互评从学习态度、学习准备、学习过程中的发言、协作、创新和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互评。
五、考试时间 第四学期。
六、其他说明
方案制定人签字
研究室主任签字:
系主任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