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 学 案 例 设 计 设计 教师 科 目 数 学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45分钟 课题名称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以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探索 一 学 生 分 析 1、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本校八年级的学生,是农村中学的一个普通班级,基础中等,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 2、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已有基础。 3、 学生已具有较强的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并有把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愿望。 二 教 材 分 析 1、 本节是第19章的“19.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第三课时。课本88页例
2、4.,由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的应用问题引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及其性质。 2、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三角形一个重要的性质定理。它的特点是:在同一个题设下,有两个结论,一个结论表明位置关系,另一个结论表明数量关系。 3、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在图形的证明和计算中有广泛的应用。 4、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5、 教学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三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2、能力目标:经历猜想、探索、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意识,形成几何思维分析思路。 3、情
3、感目标:综合运用新旧知识,通过课堂互动,学生参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加深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 学 策 略 1、本节课是直接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引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并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推理证明及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应用已学知识探索、讨论、交流,总结新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学用具:三角板 3、课 型:新授 五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1 如图1,为了测量一个池塘的宽BC,在池塘一侧
4、的平地上选一点A,再分别找出线段AB、AC的中点D、E,量出DE的长,就可以求出池塘的宽BC,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设置悬念,导出新课:这就关系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角形中一条重要线段及其性质。 问题2 线段DE是如何形成的? 小组互动,代表发言,概括出中位线的概念: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问题3 一个三角形中能有几条中位线? 小组互动,代表画图并回答:一个三角形中有三条中位线。 问题4 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的中线,中线与中位线相同吗?(学生回答:不同。)那么,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有什么异同? 小组互动,代表发言:相同点,都是线段,都与中点有关;不
5、同点,端点不同,中位线是中点与中点的连线,中线是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 问题5 问题1中,DE是△ABC的中位线,试猜想DE与BC的关系? 学生互动,结论:DE∥BC且DE=BC。 B C A E D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1、证明我们刚才的猜想。 引导学生写出已知、求证。 图2 图1 B C A E D 已知:如图2,△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求证:DE∥BC, DE=BC。 分析、启发:证明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 (平行的3个判定方法、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 五 教 学 过
6、 程 证明线段的倍分通常采用什么方法? (截长补短,通常需作辅助线。) 那么,我们该添加什么样的辅助线来证明以上猜想呢? 学生讨论,并作发言。小组协作完成证明过程。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板书(可由学生完成)1—2种证明过程。 证明:(证法1)延长DE到F,使EF=DE,连接FC、DC、AF.(图3) ∵AE=EC ∴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 ∴CFDA ∴CFBD ∴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 ∴ DFBC 图3 又∵DE= D
7、F ∴ DE∥BC且DE=BC. (证法2) 延长DE到F,使EF=DE,连接CF(图4) ∵∠DEA=∠FEC ,AE=CE ∴△ADE≌△CFE ∴∠ADE=∠F ,AD=CF ∴AD∥CF 以下证法如证法一,略。 图4 2、引导学生用文字描述这一结论: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1、小试牛刀 (1)说明问题1解决问题的道理。 五 教 学 过 程 (2)已知:△ABC
8、中,点D、E、F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如果△DEF的周长是12㎝,那么△ABC的周长是 ㎝;如果△ABC的周长是18㎝,那么△DEF的周长是 ㎝ (3)上题图中,你能找到几个全等三角形?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把一个三角形分成形状大小一样的四个三角形? (4)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135㎝,过三角形各顶点作对边的平行线,则这三条平行线所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 ㎝。 2、大展身手 (5)如图5,中,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 ①若EF=5㎝,则AB= ㎝,若BC=5㎝,则DE= ㎝. ②中线AF与中位线DE有
9、什么特殊的关系? 证明你的猜想。 图5 (6)已知:如图6,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图6 引导学生分析,由于条件中给出有4个中点,又求证是平行四边形,想到利用中位线定理,利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因此需添加辅助线(连接AC、或BD),构造三角形,使出现三角形的中位线,问题得证。 五 教 学 过 程 (四)课堂小结: 1、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 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注意使用定理的条件,及定理的结论; 3
10、运用中位线定理计算、证明。 (五)作业布置: 如图7,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问题1及定理、证明 (6) (5) (1) (2) (3) (4) 图7 (六)板书设计 六 课 后 反 思 1、本节课设计的设置悬念,引出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积极思考,使课堂气氛较好; 2、通过利用新知解决悬念,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进一步发展学生推理论证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部分学生未能及时综合运用新旧知识解决问题,添加辅助线解决问题是个难点,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