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科学教案详案皮球回来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皮球回来》。详细内容包括:探索重力、弹力和空气阻力的概念;通过实验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孩子们理解皮球在运动中的物理现象。
二、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重力、弹力和空气阻力的基本概念,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重力、弹力和空气阻力的概念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观察和分析皮球运动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
2、备
教具:皮球、弹簧、气球、小木块、实验器材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1)组织幼儿进行“踢皮球”的游戏,引导幼儿观察皮球的运动状态。
(2)提问:“为什么皮球会弹起来?”“皮球在空中为什么会下落?”
2. 例题讲解(10分钟)
(1)讲解重力、弹力和空气阻力的概念。
(2)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并理解皮球运动中的物理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
(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引导幼儿讨论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2)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培养幼儿的反思能力。
六、板书设计
3、1. 《皮球回来》
2. 内容:
(1)重力: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使物体向下运动。
(2)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恢复原状的力。
(3)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受到空气的阻碍力。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和家长一起观察家中物品,尝试找出具有重力、弹力和空气阻力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重力、弹力和空气阻力的概念
4、理解和应用。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游戏能够有效引导幼儿观察皮球的运动状态。
3. 例题讲解:深入浅出地讲解物理概念,确保幼儿理解。
4. 随堂练习:分组实验的设计和引导,以及幼儿的讨论分析。
5. 板书设计:内容的准确性和易于理解性。
6. 作业设计:作业的实践性和亲子互动性。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学方法的调整和幼儿兴趣的持续激发。
一、教学难点的处理
为了更好地让幼儿理解重力、弹力和空气阻力的概念,应采用直观的实验和生动的比喻。例如,重力可以形象地比作是地球对物体的“拉扯”,弹力则是皮球“不愿被压缩”的反抗力,空气阻力可以比喻为空气对物体运动的“拖慢”作用。通过这
5、些形象的描述和实验观察,帮助幼儿形成直观的认识。
二、实践情景引入
在“踢皮球”游戏中,教师需确保每位幼儿都能观察到皮球的弹跳和下落。可以通过改变皮球材质(如气球、布球等),让幼儿感受不同物体在运动中的不同表现,从而引出对物理现象的思考。
三、例题讲解
例题讲解时,教师应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配合实物演示和动画辅助,让幼儿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与具体的物体运动联系起来。例如,用弹簧压缩和释放来展示弹力的作用,用皮球在风扇前后的运动差异来说明空气阻力。
四、随堂练习
分组实验时,教师应提前设计好实验步骤,确保每个步骤都简单易懂,同时要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和讨论分析。讨论环节,教师应鼓励幼
6、儿表达自己的看法,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五、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应简洁明了,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如用简单的图标表示力,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不同的力。这样既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物理概念。
六、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应注重实践性和亲子互动。例如,可以让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寻找并记录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这样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还能促进亲子间的沟通与互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对于拓展延伸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户外探索游戏,如观察风筝飞行、玩
7、滑梯时感受摩擦力等,让幼儿在游戏中继续探索物理现象。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使用简单、生动的语言,避免复杂的专业术语。
2. 语调亲切、语速适中,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 通过变化的语调强调重点内容,帮助幼儿记忆。
二、时间分配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确保充分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注重深入浅出,确保幼儿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加强实践体验。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幼儿关注教学重点。
2. 鼓励幼儿积极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幼儿自信心。
3. 适时追问,引导幼儿深入思考
8、提高思维品质。
四、情景导入
1. 结合幼儿生活经验,设计有趣的实践情景,吸引幼儿参与。
2. 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3. 确保导入与教学内容的紧密联系,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认知水平,确保教学内容的适宜性。
2. 教学方法:是否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课堂氛围:是否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幼儿敢于表达、乐于分享。
4. 教学评价:是否关注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5. 作业设计:是否注重实践性和亲子互动,使幼儿在家庭中继续探索和巩固所学。
6. 课后拓展:是否有效延伸课堂内容,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