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4.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2·1·c·n·j·y
1.学会本课生字。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4.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
2、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居:居住。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3、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学习一、二句:
(1)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3)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4)指导读:河堤/杨柳/醉/春烟。
3.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21·世纪*教育网
四.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
1.交流识记字形
4、出示:诗 村 童
加一加:“诗”“讠+寺”;村”是“木+寸”“童”是“立+里”。
1. 教师指导书写。出示“诗 村 童”的田字格课件
2.学生练习写字。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第二课时
(一)知诗人,解题意: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吗?(共分四步:a.知诗人,解题意,b.释词语,明诗意,c.想意境,悟诗情,d.拓展阅读。)这节课我们就用这四步学诗法来学习《咏柳》。21教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2.学习生字“咏”、“柳”。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3.作者是怎么歌颂柳树的呢?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步。
(二)释词语
5、明诗意:
1.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以小组的形式来理解诗意。2.汇报自学情况。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A.妆:(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意思是装饰,打扮。
一般都是谁打扮?那么本诗是说谁打扮?
B.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这句话的意思是: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第二句: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裁:用部首查字法查“戈字部”。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像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3.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让我们借作者的诗文,读出我们心中对春的赞美。
(三)课堂总结
(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