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绿色出行 教学目标 通过计算,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结果联系交通现状,体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 材 分 重点 难点 进步应用代数及统计等知识。 析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 程 【复习讲授】 教师:同学们今天都是怎么来到学校的呀?是坐汽车的多呢还是骑自行车或者步行的多呢?翻开课本105页,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绿色出行。 1. 组织学生阅读绿色出行相关材料,相互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对材料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 2. 讲授第1题。 教师:根据题中要求的数据,我们需要用到材料中的哪些已知量?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2、 学生:①2011年末汽车数量;②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路程;③2011年末私人轿车数量。 教师:很好,那么请同学们用上述数据求出第1题的结果。 汽车:49620000 X0.16kg=7939200 千克=7939.2 吨 7932.2X15000=119088000 吨 私人轿车:43220000X0.16kg=6915200 千克=6915.2 吨, 6915.2X15000=103728000 吨 3. 讲授第2题。 教师:刚才我们求出了全国的排放量,下面我们帮小明算一下,他们家的排放量。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检查,教师评讲。 板书: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 20
3、^60X45=15 千米 第1页共9页 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15X2X245=7350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X0.16=1176千克 4. 反思。 教师:根据前面的信息,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①妈妈的单位和爸爸的单位一样远; ② 妈妈坐地铁比爸爸开车快; ③ 小明的交通方式最环保。 5. 组织学生设计调查表,调查本班学生及家长的交通出行方式。 6. 讲解第106页阅读材料“你知道吗?'。 教 学 过 程 组织学生就“绿色出行”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教师讲解统计材料中的同比和环比。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4、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第1课时绿色出行 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距离: 20^60X45=15 千米 小明爸爸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 15X2X245=7350 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X0.16=1176千克 教 学 反 思 六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北京五日游 教 学 目 标 通过制作旅游计划,进一步理解时间、路程等知识。 教 材 分 析 重点 难点 对时间、路程的整体把握。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情境导入】 1. 课件展示:我们来帮小明设计一个旅游计划。 (1)旅游计划包括什么? (5天
5、的全部行程) (2)全部行程由哪几部分组成?(日期、行程、交通工具、住宿、费用等) (3)哪些景点要去呢?(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博物院、景山公园、王府井大街等) 教 学 过 程 2.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利用以上信息,如何安排五日游行程?” 学生汇报,并说明安排理由。教师将各组汇报的计划板书。 3. 将学生们设计的旅游计划和第108页小明的计划对比,看看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如何改进。 如:第二天小明全家刚到北京就去那么多景点,时间和精力都会不够。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 通过互联网连接更多旅游信息。
6、2.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第2课时北京五日游 教学过 程 日期行程 ① 景点大小 ② 景点距离 ③ 景点路线 ④ 游览时间 交通工具住宿费用 教学反思 教 学 目 标 教 材 分 析 重点 难点 进一步理解运用综合知识。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六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合理支付邮资,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经历探究确定邮资、合理支付邮资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情境导入】 1. 观看课本第109页的图和邮政相关费用表。 问:从表中你得到
7、哪些信息? 如:(1)不到20g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要贴0.80元的邮票。 (2)不到20g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要贴1.20元的邮票。 2. 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 (1)学生观察表中数据,计算出所需邮资。 教 学 过 程 (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想:每重20g,邮资1.20元,40g的信函,邮资是2.40元。5g按20g计算,所以,45g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邮资是3.60元。 3. 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1)不超
8、过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邮资? 学生说一说各种可能的资费。引导列表描述。(课本110页) (2)用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一张:80分 1.2元 两张:80分X2 = 1.6 (元) 1.2X2 = 2.4 (元) 0.8 +1.2 = 2.0 (元) 教 学 过 程 三张:0.8X3 = 2.4 (元) 1.2X3 = 3.6 (元) 1.2+0.8X2 = 2.8 (元) 1.2X240.8 = 3.2 (元) (3)你认为可以再设计一张多少面值的邮票?学生自行设计各种面值的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4. 布置作业: 如
9、果想最多只用4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400g的信函的资费,除了 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观察邮票 问:你寄过信吗?见过这些邮票吗? 5. 观看课本第109页的图,并说一说。 (1) 上面这些都是普通邮票,你还见过哪些邮票? (2) 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交流后,使学生明白普通邮票面值种类齐全,可适用于各种邮政业务。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第3课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本⑵也80分 45- = 2()g+20g +5g 倒分 x
10、3 外山也120分 教 学 反 思 45- = 2()g+20g +5g12()分 x3 六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有趣的平衡 教 标 学 目 通过实验,初步感受杠杆原理,进步理解反比例关系。经历应用反比例关系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实验操作、探究发现等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1. 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2. 进步理解运用综合知识。 教具 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 程 【复习讲授】 1. 教师:谁能说一说反比例的意义?能举例说明两种相关的量成反比例吗? 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
11、2. 组织活动。 (1)制作实验用具。 教师提前布置实验用具,学生准备。 ① 准备的竹竿长度是一米,尽量做到粗细均匀。 ② 在竹竿中点处打孔栓绳子时注意绳子的长度,同时注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 ③ 从中点处开始每隔8 cm做一个刻度记号,尽量等距。 ④ 选用的棋子、装棋子的塑料袋要完全一样。 (2)探索规律,体会杠杆原理。 ① CAI课件展示第二幅图,问题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平衡? 组织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确: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相同的地方,放相同数量的棋子才能平衡。 ② 课件展
12、示第二幅图,问题2:如果左右两个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组织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第7页共9页 教学过 程 使学生明确:如果左右两个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到距中点相同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③ 课件展示第三幅图,问题3:左边的塑料袋放在刻度3上,放入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棋子才能平衡? 组织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白:要放3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 ④ 课件展示第四幅图,问题4:如果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入1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
13、3上放几个呢?在刻」度2上呢?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并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教师:通过上述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白:一般条件下竹竿平衡的规律是:左边的刻度数X棋子数二右边的刻度数X棋子数 (3)应用规律,体会比例关系。 ① 课件展示教材第112页第4幅图,问题1: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才能保证平衡呢? 组织学生应用上面所总结的规律填一填,并互相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互相评议。 组织学生验证。 ② 教师: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刻度数和所放的棋子数的关系吗?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白:右边刻度数增大,棋子数反而减少;刻度数减小,棋子数反而增大。因此,右边的刻度和所放棋子数成反比例关系。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8页共9页 教学过 程 【教学板书】 第4课时有趣的平衡 左边的刻度数x棋子数二右边的刻度数X棋子数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