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绿色出行
教学目标
通过计算,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结果联系交通现状,体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
材
分
重点
难点
进步应用代数及统计等知识。
析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
程
【复习讲授】
教师:同学们今天都是怎么来到学校的呀?是坐汽车的多呢还是骑自行车或者步行的多呢?翻开课本105页,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绿色出行。
1. 组织学生阅读绿色出行相关材料,相互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对材料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
2. 讲授第1题。
教师:根据题中要求的数据,我们需要用到材料中的哪些已知量?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学生:①2011年末汽车数量;②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路程;③2011年末私人轿车数量。
教师:很好,那么请同学们用上述数据求出第1题的结果。
汽车:49620000 X0.16kg=7939200 千克=7939.2 吨
7932.2X15000=119088000 吨
私人轿车:43220000X0.16kg=6915200 千克=6915.2 吨,
6915.2X15000=103728000 吨
3. 讲授第2题。
教师:刚才我们求出了全国的排放量,下面我们帮小明算一下,他们家的排放量。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检查,教师评讲。
板书: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
20^60X45=15 千米
第1页共9页
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15X2X245=7350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X0.16=1176千克
4. 反思。
教师:根据前面的信息,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①妈妈的单位和爸爸的单位一样远;
② 妈妈坐地铁比爸爸开车快;
③ 小明的交通方式最环保。
5. 组织学生设计调查表,调查本班学生及家长的交通出行方式。
6. 讲解第106页阅读材料“你知道吗?'。
教
学
过
程
组织学生就“绿色出行”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教师讲解统计材料中的同比和环比。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第1课时绿色出行
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距离:
20^60X45=15 千米
小明爸爸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
15X2X245=7350 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X0.16=1176千克
教
学
反
思
六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北京五日游
教
学
目
标
通过制作旅游计划,进一步理解时间、路程等知识。
教
材
分
析
重点
难点
对时间、路程的整体把握。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情境导入】
1. 课件展示:我们来帮小明设计一个旅游计划。
(1)旅游计划包括什么? (5天的全部行程)
(2)全部行程由哪几部分组成?(日期、行程、交通工具、住宿、费用等)
(3)哪些景点要去呢?(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博物院、景山公园、王府井大街等)
教
学
过
程
2.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利用以上信息,如何安排五日游行程?”
学生汇报,并说明安排理由。教师将各组汇报的计划板书。
3. 将学生们设计的旅游计划和第108页小明的计划对比,看看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如何改进。
如:第二天小明全家刚到北京就去那么多景点,时间和精力都会不够。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 通过互联网连接更多旅游信息。
2.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第2课时北京五日游
教学过
程
日期行程
① 景点大小
② 景点距离
③ 景点路线
④ 游览时间
交通工具住宿费用
教学反思
教
学
目
标
教
材
分
析
重点
难点
进一步理解运用综合知识。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六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合理支付邮资,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经历探究确定邮资、合理支付邮资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情境导入】
1. 观看课本第109页的图和邮政相关费用表。
问: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如:(1)不到20g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要贴0.80元的邮票。
(2)不到20g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要贴1.20元的邮票。
2. 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
(1)学生观察表中数据,计算出所需邮资。
教
学
过
程
(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想:每重20g,邮资1.20元,40g的信函,邮资是2.40元。5g按20g计算,所以,45g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邮资是3.60元。
3. 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1)不超过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邮资?
学生说一说各种可能的资费。引导列表描述。(课本110页)
(2)用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一张:80分 1.2元
两张:80分X2 = 1.6 (元)
1.2X2 = 2.4 (元)
0.8 +1.2 = 2.0 (元)
教
学
过
程
三张:0.8X3 = 2.4 (元)
1.2X3 = 3.6 (元)
1.2+0.8X2 = 2.8 (元)
1.2X240.8 = 3.2 (元)
(3)你认为可以再设计一张多少面值的邮票?学生自行设计各种面值的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4. 布置作业:
如果想最多只用4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400g的信函的资费,除了 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观察邮票
问:你寄过信吗?见过这些邮票吗?
5. 观看课本第109页的图,并说一说。
(1) 上面这些都是普通邮票,你还见过哪些邮票?
(2) 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交流后,使学生明白普通邮票面值种类齐全,可适用于各种邮政业务。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第3课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本⑵也80分
45- = 2()g+20g +5g 倒分 x3
外山也120分
教
学
反
思
45- = 2()g+20g +5g12()分 x3
六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有趣的平衡
教
标 学
目
通过实验,初步感受杠杆原理,进步理解反比例关系。经历应用反比例关系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实验操作、探究发现等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1. 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2. 进步理解运用综合知识。
教具
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
程
【复习讲授】
1. 教师:谁能说一说反比例的意义?能举例说明两种相关的量成反比例吗?
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
2. 组织活动。
(1)制作实验用具。
教师提前布置实验用具,学生准备。
① 准备的竹竿长度是一米,尽量做到粗细均匀。
② 在竹竿中点处打孔栓绳子时注意绳子的长度,同时注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
③ 从中点处开始每隔8 cm做一个刻度记号,尽量等距。
④ 选用的棋子、装棋子的塑料袋要完全一样。
(2)探索规律,体会杠杆原理。
① CAI课件展示第二幅图,问题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平衡?
组织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确: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相同的地方,放相同数量的棋子才能平衡。
② 课件展示第二幅图,问题2:如果左右两个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组织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第7页共9页
教学过
程
使学生明确:如果左右两个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到距中点相同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③ 课件展示第三幅图,问题3:左边的塑料袋放在刻度3上,放入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棋子才能平衡?
组织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白:要放3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
④ 课件展示第四幅图,问题4:如果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入1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在刻」度2上呢?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并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教师:通过上述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白:一般条件下竹竿平衡的规律是:左边的刻度数X棋子数二右边的刻度数X棋子数
(3)应用规律,体会比例关系。
① 课件展示教材第112页第4幅图,问题1: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才能保证平衡呢?
组织学生应用上面所总结的规律填一填,并互相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互相评议。
组织学生验证。
② 教师: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刻度数和所放的棋子数的关系吗?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白:右边刻度数增大,棋子数反而减少;刻度数减小,棋子数反而增大。因此,右边的刻度和所放棋子数成反比例关系。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8页共9页
教学过
程
【教学板书】
第4课时有趣的平衡
左边的刻度数x棋子数二右边的刻度数X棋子数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