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41.84KB ,
资源ID:10162218      下载积分:6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图形码: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101622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开通VIP折扣优惠下载文档

            查看会员权益                  [ 下载后找不到文档?]

填表反馈(24小时):  下载求助     关注领币    退款申请

开具发票请登录PC端进行申请。


权利声明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可先查看【教您几个在下载文档中可以更好的避免被坑】。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联系平台进行协调解决,联系【微信客服】、【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9-655-100;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注意事项

本文(《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五).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丰****】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9-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五).docx

1、《金匮要略》试卷二含答案(B)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金匮要略》是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的《》的杂病部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诊治—的专书。 2、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3、夫病痼疾,加以卒病,,。 4、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主之。 5、中风的症状,邪在于络,;邪在于经,;邪入于腑,;邪入于脏。 6、血痹阴阳俱微,寸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如风痹状,主 之。 7、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主之。 8、五劳虚极羸瘦内有干血,其治法:,代表方: 。 9、 胸痹之病, , ,短气,寸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主之。 10、胸痹

2、不得卧,,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11、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主 之。 12、痰饮病篇中,四饮是指 1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主之;亦主之。 14、水气病的具体治法有。 15、水气病篇中,四水是指 16、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主之。 17、呕吐病篇,用半夏干姜散,其适应证是。 18、呕吐啰下利病篇中,半夏泻心汤的适应证是。 19、桃花汤的适应证是,本证的病机是 20、干呕,啰,若手足厥者,主之。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所选项字母处打J) (一)单选题 1、金匮辨证的基本理论是: 四诊八纲为理论,脏

3、腑经络辨证的方法 整体观为指导思想,营卫气血辨证的方法 整体观为指导思想,脏腑经络学说为中心 整体观为指导思想,辨证论治为中心 四诊八纲为理论,辨证论治为中心 2、“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治法适用于: A、肝实脾亦实B、肝虚脾亦虚 C、肝虚而脾实D、肝实而脾虚 E、肝脾不和 3、百合病的病机是: 入、心肺气血两虚 B、外邪袭表化热 C、肝肾阴虚火旺 。、心肺阴虚内热 £、胃热灼伤津液 4、“虚劳虚烦不得眠”何方主之? A、百合地黄汤 B、黄连阿胶汤 C、酸枣仁汤 D、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E、栀子豉汤 5、咳而上气,此为肺胀,

4、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治宜: A、厚朴麻黄汤 B、小青龙加石膏汤 C、越婢加半夏汤 D、麦门冬汤 E、木防己汤 6、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 A、厚朴三物汤 8、大承气汤 "大柴胡汤 D、厚朴七物汤 £、大黄附子汤 7、支饮的病位主要在: A、脾 B、肝 C、膈间 。、胃肠 E、四肢 8、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治用: A、苓桂术甘汤 B、泽泻汤 C、肾气丸 D、小半夏加茯苓汤 E、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9、痰饮病兼冲气上逆时治用: A桂枝加桂汤 B苓甘五味姜辛汤 D苓桂味甘汤 C苓桂术甘汤 10、男

5、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治宜: A、栝蒌瞿麦丸 B、肾气丸 C、猪苓汤 D、文蛤散 11、水气病,风气相击,风强则为 A、黄汗 B、风水 C、瘾疹 D、泄风 E、痂癞 12、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宜选: A、越婢汤 B、越婢加术汤 C、防已黄芪汤 D、防已茯苓汤 C、赤小豆当归散 D、四逆汤 E、甘草麻黄汤 13、陈某,男,40岁。患者因反复大便出血,血色紫黑,已近半月。患者素有胃病史,半月前因过食瓜果而得, 伴形寒畏冷,胃脘部隐痛,得温则减,胃纳欠佳,头晕心悸,气短自汗,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

6、 力。本病例的治方是: B、黄土汤 A、柏叶汤 £、桃花汤 14、呕吐啰下利病篇论述了下列各型呕吐,除外: A、虚寒性呕吐 B、实热性呕吐 C、停饮性呕吐 E、虚热性呕吐 D、阴盛格阳呕吐 15、治呕吐用茱萸汤,其适应证的机理是: 入、胃寒,胃气上逆 B、肝寒犯胃,胃气上逆 C、肝火犯胃,胃气上逆 。、胃肠实热,邪热上扰 E、脾肾阳虚,胃气上逆 (二)多选题 16、虚劳病中,治疗阴阳两虚的方: A、肾气丸 B、小建中汤 C、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D、酸枣仁汤E、黄芪建中汤 17、黄疸病篇湿热黄疸属热胜者: A、茵陈蒿汤

7、 8、大黄硝石汤 C、茵陈五苓散 E、小柴胡汤 18、桃花汤的组成有: D、栀子大黄汤 A桃仁 D干姜 B赤石脂 E银花 粳米 19、葶苈大枣泻肺汤的组成有: A葶苈孑 B大戟 C芫花 E大枣 栝蒌薤白半夏汤的组成是: D甘遂 A、栝蒌 B、薤白 C、半夏 D、桂枝 E、白酒 三、词解(每题1分 共5分): 1、气利: 2、里急: 3、百脉一宗: 4、肩息: 5、聂聂动: 四、原文分析:(5分)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 多涎唾,甘草干姜汤

8、以温之。 五、简答题:(10分) 1. 简述半夏泻心汤证与黄苓加半夏生姜汤证的异同(5分) 2. 简述历节的成因和辨证治疗。(5分) 六、问答题: 1、仲景微汗法的适应病证是什么?为什么?请举例说明。(10分) 2、在虚劳病篇中小建中汤可治疗哪种虚劳病?为什么?其症状有哪些?(请结合 原文说明)(15分) 七、病例分析:(15分) 患者李某,男,65岁,退休工人。因反复咳嗽气喘8年,加重2天而就诊,患者有支气管哮喘病史,每因天气变 化而加重,症见咳声重浊,痰多清稀,胸闷不渴,喉中痰鸣如水鸡声,不得平卧,卧则喘甚,恶寒,舌淡红苔白 腻,脉浮紧。患者无发热,胃纳尚可,二便通调。

9、1、诊断(金匮病名) 2、辨证分析 3、证型: 4、治则治法: 5、方药(方名、处方及药量): 《金匮要略》试卷二(B)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金匮要略》是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 书。 2、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3、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4、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5、中风的症状,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 吐涎。 6、血痹阴阳俱微,寸

10、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7、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8、五劳虚极羸瘦内有干血,其治法:缓中补虚,代表方:大黄zhe虫丸。 9、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10、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11、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 主之。 12、痰饮病篇中,四饮是指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1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 主之; 小青龙汤 亦主之。 14、水气病的具体治法有 发汗、利小便、攻下法

11、 。 15、水气病篇中,四水是指风水、皮水、正水、石水。 16、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17、呕吐病篇,用半夏干姜散,其适应证是中阳不足,寒饮上逆见干呕、吐逆、吐涎沫。 18、呕吐啰下利病篇中,半夏泻心汤的适应证是寒热错杂所致呕而肠鸣、心下痞者。 19、 桃花汤的适应证是虚寒痢疾见久利不止,下利脓血色暗不鲜者,本证的病机是中焦脾气虚寒,气不固 摄,滑脱失禁。 20、干呕,啰,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所选项字母处打J) (一)单选题 1、金匮辨证的基本理论是: A、四诊八纲为理论,脏腑经络辨证的方法 B、整体观为指

12、导思想,营卫气血辨证的方法 JC、整体观为指导思想,脏腑经络学说为中心 D、整体观为指导思想,辨证论治为中心 E、四诊八纲为理论,辨证论治为中心 2、“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治法适用于: A、肝实脾亦实B、肝虚脾亦虚 C、肝虚而脾实JD、肝实而脾虚 E、肝脾不和 3、百合病的病机是: 入、心肺气血两虚B、外邪袭表化热 C、肝肾阴虚火旺JD、心肺阴虚内热 E、胃热灼伤津液 4、“虚劳虚烦不得眠”何方主之? A、百合地黄汤B、黄连阿胶汤 JC、酸枣仁汤D、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E、栀子豉汤 5、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治宜: A、厚朴

13、麻黄汤B、小青龙加石膏汤 JC、越婢加半夏汤D、麦门冬汤 E、木防己汤 6、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 A、厚朴三物汤8、大承气汤 JC、大柴胡汤D、厚朴七物汤 £、大黄附子汤 7、支饮的病位主要在: A、脾B、肝 JC、膈间。、胃肠 E、四肢 8、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治用: A、苓桂术甘汤JB、泽泻汤 C、肾气丸D、小半夏加茯苓汤 E、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9、痰饮病兼冲气上逆时治用: A桂枝加桂汤B苓甘五味姜辛汤 C苓桂术甘汤JD苓桂味甘汤 10、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治宜: A、栝蒌瞿麦丸JB、肾气丸 C、猪苓

14、汤D、文蛤散 11、水气病,风气相击,风强则为 A、黄汗B、风水 JC、瘾疹D、泄风 E、痂癞 12、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宜选: JA、越婢汤B、越婢加术汤 C、防已黄芪汤D、防已茯苓汤 E、甘草麻黄汤 13、陈某,男,40岁。患者因反复大便出血,血色紫黑,已近半月。患者素有胃病史,半月前因过食瓜果而得, 伴形寒畏冷,胃脘部隐痛,得温则减,胃纳欠佳,头晕心悸,气短自汗,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 力。本病例的治方是: A、柏叶汤JB、黄土汤 C、赤小豆当归散D、四逆汤 E、桃花汤 14、呕吐啰下利病篇论述了下列各型呕吐,除外: A

15、虚寒性呕吐B、实热性呕吐 C、停饮性呕吐D、阴盛格阳呕吐 JE、虚热性呕吐 15、治呕吐用茱萸汤,其适应证的机理是: 入、胃寒,胃气上逆 C、肝火犯胃,胃气上逆 JB、肝寒犯胃,胃气上逆 。、胃肠实热,邪热上扰 E、脾肾阳虚,胃气上逆 (二)多选题 16、虚劳病中,治疗阴阳两虚的方: JA、肾气丸 JB、小建中汤 JC、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D、酸枣仁汤 JE、黄芪建中汤 17、黄疸病篇湿热黄疸属热胜者: A、茵陈蒿汤 JB、大黄硝石汤 C、茵陈五苓散 JD、栀子大黄汤 E、小柴胡汤 18、桃花汤的组成有: A桃仁 JD干姜

16、 JB 赤石脂 JC粳米 银花 19、葶苈大枣泻肺汤的组成有: JA葶苈孑 B大戟 C芫花 JE大枣 栝蒌薤白半夏汤的组成是: D甘遂 JA、栝蒌 JC、半夏 D、桂枝 JE、白酒 1、 三、词解(每题1分,共5分): 气利:(下利滑脱,大便随矢气而出。) 2、 里急:(指腹部有挛急感,按之不硬) 3、 百脉一宗:(宗,本也,聚也。心主血脉, 肺朝百脉,人体之脉同归心肺所主。) 4、 5、 肩息:(呼吸时两肩上耸,是呼吸极端困难的表现。) 聂聂动:(形容肌肤轻微颤动之状) 四、原文分析:(5分)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

17、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 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答:本条论述虚寒肺痿的证治。 “肺中冷,,、“上虚不能制下”指出了虚寒肺痿的病机。肺主气,通调水道,肺中虚寒,阳气不能温化、布散、固 摄水液,故见多涎唾、小便频数或遗尿。不咳是因肺气痿弱而无上逆之势。不渴是虚寒肺痿的特点之一,可与虚 热肺痿相鉴别。肺气虚寒,清阳不升,故眩。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又为肺之母,故仲景治肺痿从肺脾两脏入 手用甘草干姜汤温肺散寒、培土生金以恢复肺气。方中炙甘草甘温补益肺脾之气,炮干姜守而不走,偏温中上二 焦,二药合用温补中上焦阳气,促使津液布散恢复正常。 五、简答题:

18、10分) 1. 简述半夏泻心汤证与黄苓加半夏生姜汤证的异同(5分) 答:半夏泻心汤证与黄苓加半夏生姜汤证都有呕而下利的见症,但前者是寒热互结中焦,气机升降失常,症以心 下痞为主,兼见呕吐、肠鸣下利,故用半夏泻心汤主治胃而兼治肠;后者为肠热而胃不和,症以下利为主,兼见 干呕或呕吐,故用黄苓加半夏生姜汤主治肠而兼治胃。 类 别 半夏泻心汤 黄苓加半夏生姜汤 证 候 呕吐肠鸣,心下痞满甚 至下利 干呕,下利赤白,腹痛, 肛门灼热,苔黄脉数 病 位 重在胃 重在肠 主 证 心下痞 下利 病 机 寒热互结,升降失常 邪热下迫,胃气上逆 治 则 寒温并

19、用,辛开苦降以 开结消痞,和胃降逆 清热止利,和胃降逆 2. 简述历节的成因和辨证治疗。(5分) 答:历节病的成因为肝肾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内侵。 历节的辩证治疗: (1)风湿历节 证候: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欲吐。 治法:祛风除湿,温经散寒,兼滋阴清热 选方:桂枝芍药知母汤 (2)寒湿历节 证候:病历节疼痛,不可屈伸。 治法: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选方:乌头汤 六、问答题:(共25分) 1、仲景微汗法的适应病证是什么?为什么?请举例说明。(10分) 答:仲景微汗法适用于湿病、历节病的治疗。微汗法仲景用于风湿在表的治疗,湿病、历节病为风湿或风

20、寒湿邪 侵入肌表、关节所致,可从汗表解,但发汗不可峻猛,宜微汗而解。因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开泄,易于表散;湿 为阴邪,其性濡滞,难以速去,若大发其汗,则风邪虽除而湿邪仍留滞不去,不仅不能愈病,且可耗伤卫阳。若 微发其汗,则顺应了湿邪之致病特点,使阳气充斥于肌媵表里之间,缓缓蒸发,则营卫通畅,风湿之邪才能俱去。 如麻黄加术汤用于治疗寒湿在表见恶寒发热、身重、骨节疼痛、无汗等症,一般认为,麻黄汤得术,则虽发汗但 不致过汗;术得麻黄汤,则能行表里之湿。 2、在虚劳病篇中小建中汤可治疗哪种虚劳病?为什么?其症状有哪些?(请结合 原文说明)(15分) 答:小建中汤用于治疗阴阳两虚偏于阳虚为主的虚劳里急

21、腹痛证。症见:腹痛里急,悸,衄,梦失精,四肢酸痛, 手足烦热,咽干燥等。从症状上可见阴阳两虚的情况:一是阳虚生内寒而见里急,腹中痛;二是阴虚生内热见 悸、衄,手足烦热,咽干燥等。如是阴阳两虚,寒热夹杂,治疗时若补阳则损阴,养阴则碍阳。因此,必须调 补脾胃,建立中气才能调和阴阳。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如脾胃虚弱,势必影响气血的生成,气 血不足,是导致阴阳失调的主要因素。中气立,则能化生气血,气血生则阴阳可以协调,寒热错杂之证可以消失。 本方是甘温与甘酸合用的方剂,而以甘温为主。甘温可助阳,酸甘可以化阴,故其作用可平调阴阳。小建中汤乃 建中气之方,本方即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所成。方中重用

22、饴糖为君,以建中气,温中补虚;芍药酸甘,滋阴敛营, 补阴之虚又可助饴糖缓急止痛;桂枝温阳通阳,得饴糖辛甘养阳,与芍药同用可和营卫,调理阴阳;生姜、大枣 调营卫;甘草补中调脾胃,与芍药同用甘酸化阴。综观全方有温中补虚,和阴阳,调营卫之功。其目的在于,调 补脾胃,建立中气,化生气血,并能得以四运,又能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使阴阳得以协调,寒热之证因而消失。 七、病例分析:(15分) 患者李某,男,65岁,退休工人。因反复咳嗽气喘8年,加重2天而就诊,患者有支气管哮喘病史,每因天气变 化而加重,症见咳声重浊,痰多清稀,胸闷不渴,喉中痰鸣如水鸡声,不得平卧,卧则喘甚,恶寒,舌淡红苔白 腻,脉浮紧。患者无发热,胃纳尚可,二便通调。 1、诊断(金匮病名) (咳嗽上气病) 2、辨证分析 (素有饮邪内伏,感受风寒,寒饮郁肺,肺失宣发肃降,故见……) 3、证型:寒饮郁肺 4、治法:(散寒宣肺、降逆化饮。) 5、方药(方名、处方及药量): 射干麻黄汤: 射干12 麻黄10生姜6细辛3 紫菀12款冬花12五味子10大枣12 法半夏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